054型护卫舰(英语:Type 054 Frigate,北约代号:Jiangkai I Class Frigate,译文:江凯Ⅰ级护卫舰),是中国建造的新型护卫舰。
研制背景
1949年4月23日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从最初起义缴获的“万国牌”舰船,到购买仿制苏式舰艇,再到自行研制生产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喷气式战机、岸基潜射舰载机载等各式导弹、水陆两栖坦克等海军五大兵种急需的新型装备,中国海军装备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1949年11月,第一支护卫舰部队组建。
1955年至1958年,上海沪东造船厂装配建造4艘
01型护卫舰,分别命名为“成都”“昆明”“贵阳”和“衡阳”。 1957年1月,人民海军依靠从前苏联购买的包括护卫舰在内的5种型号舰艇的全部技术图纸和一批材料、设备,自行制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艘海军护卫舰。中国以仿制里加级护卫舰为起点,建造了01型护卫舰,使国内工业部门迅速掌握护卫舰的设计、建造技术。
20世纪60年代和
苏联关系紧张后,中国开始自力更生研制护卫舰,中国海军由于在重要海域的巡逻警戒护航压力剧增,急需中型护卫舰。因此,
65型护卫舰应运而生。65型护卫舰共建造5艘,作为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款中型水面舰艇,锻炼了设计队伍、提高了生产工艺水平,为后来设计制造更先进的作战舰艇做好准备。
1975年2月,
053H型护卫舰的首舰“九江”舰(舷号516)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于同年12月交付服役。053H型护卫舰从1975年开建至1981年停产,共建造14艘(不包括出口型)。由于建造时间的不同,各批次在舰体设计、武器配置上也略有不同,但总体性能没有太大变化。
发展沿革
054型护卫舰是中国第一型真正形成量产的隐身护卫舰,又称“江凯”级护卫舰。该舰拥有较强的防空及反舰能力。舷号525的首舰于1999年12月在上海沪东厂开工,2003年9月11日下水,命名为马鞍山号,基本型还有526温州号。改进型054A首舰为529舟山号,054及054A型护卫舰由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和广州黄埔造船厂建造。根据网上图片显示,仅有两舰525号、526号属于054型,剩下的(16艘)后续舰均属于改进型
054A型护卫舰。
2005年,人民海军第一代具有隐身外形和远洋作战能力的护卫舰054型护卫舰首舰马鞍山舰正式入列,随后,中国自行研制设计建造了新型护卫舰054A型导弹护卫舰,其可单独或协同海军其他兵力攻击水面舰艇、潜艇,具有较强的远程警戒和区域防空反导能力。2025年,054B型护卫舰首舰漯河舰入列,从054到054A再到054B,054型护卫舰平台在20年间完成三次技术迭代。
技术特点
总体布局
054型导弹护卫舰为适合远洋作战,其排水量比2250吨的053H3护卫舰有了较大的提高,估计达到了3500吨左右,符合了国际上护卫舰大型化的趋势。同时,054也一改中国以往舰艇杂乱的俄式布局,开始向欧式的隐身布局靠近。
054型导弹护卫舰采用了长艏楼甲板、方尾舰型;舰体横向剖面为深V型,舰体外飘明显,长宽比较小,虽然较小的长宽比会对舰艇的航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提高了舰艇的稳定性和耐波性,提高了远洋作作战能力;舰桥及直升机机库与船舷融合为一,舰楼、塔状前桅杆以及复合式的后桅杆和烟囱结构等都采用明显的倾斜造型;舰首倾斜很大,上面还加有防浪板并形成明显折线;舰面上若干装备如小艇起重机等也通过舷墙遮蔽,烟囱内也采用了红外抑制装置,这些设计大大提高了舰艇的隐身性能,也体现了中国舰艇设计的巨大进步。
动力系统
054型导弹护卫舰的烟囱进气窗,并不具备
燃气涡轮所需的大型进气窗,采用了复合
柴油机作为动力,但由于舰体增大和柴油机功率所限,其最大航速27~28节左右,但总续航力将会有较大提高,不过随着国产动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其航速过慢的缺点在将来也会得到改善。
电子系统
054型导弹护卫舰在电子设备上同053H3相比改进不大,在主桅顶端有一具小型对空/平面搜索雷达,前方的平台上则有一具用来控制舰炮的火控雷达;二号桅顶端配备364型X频2D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同052B/C驱逐舰上的是同一型号;舰桥上方以及直升机库上方各有一具345型雷达,用于制导HHQ-7型防空导弹;直升机机库上方则安装有一具TR-47C型火控雷达,用于制导机库上方的4门AK-630型近防炮。在反潜方面则在舰首球鼻艏内安装有舰壳声呐,另外在舰尾还开有若干开口,可能会装备拖曳式声呐。另据外媒报道,该型舰还装备有中国国产综合作战指挥系统,大大提到了该型舰的自动化水平。
武器系统
054型护卫舰的武器系统和053H3似乎没什么太大的进步。火炮方面,054在舰首安装有一门新型单管100毫米速射舰炮,也是中国海军驱护舰的标准装备。该型舰炮仿制于法国100毫米紧凑型舰炮,但对炮塔作了隐形设计。该型炮炮管采用水冷装置,身管寿命3000发左右,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较高,能够保证舰炮射击时正确选择、更换不同的炮弹,并能根据作战信息中心的控制指令,自动选择单发、2发、3发或6发的点射发数。补弹和供弹系统中各型炮弹均能适时准确地送至给火炮,并能自动识别弹型和数量。对海最大射程17500米,对空最大射程8000米,最大射速90发/分。该型炮性能特别是射速和自动化程度较92式双管舰炮有了较大提高,火力也基本能够达到92式双管的水平。
近防炮则是在舰尾机库上方安装了4门仿自AK-630的新型近防炮,同新型单管100毫米速射舰炮一样,该型炮也采用了隐身设计。该型炮采用6管30毫米集成布局,最大射程3800米,最大射速3000发/分。虽然该型炮火力较强,但4门舰炮的安装位置并不十分理想,其中2门分别位于直升机库两侧,另2门则安装于烟囱两侧,在舰首方向形成死角。
导弹方面
垂直发射系统并没有出现于舰上。054仍沿用了053H3的标准导弹布局。在舰桥前方装有1座HHQ-7型8联装点
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发射装置后方安装有埋入式自动装填装置。HHQ-7是中国当时先进的舰载近程防空导弹,具备近程反导(掠海飞行的
反舰导弹)的能力,最大射程为15千米,最小射程为700米,最大射高6000米,导弹最大速度900米/秒,超过2.6马赫。
反舰导弹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舰艇的标准配备:
YJ-83反舰导弹。054上采用双4联装布局,采用半埋式安装,备弹8枚。YJ-83是中国YJ-8系列反舰导弹中的最先进型号,采用双速制飞行模式,巡航阶段为高亚音速飞行,末端采用
超音速飞行进行攻击,略海飞行,最大射程可以达到150千米以上。
反潜系统在舰首装有两座六联装
反潜火箭发射器,用于近程反潜。虽然西方早已淘汰这一反潜武器,但在实战中反潜火箭可用于打击浅水海域的水下目标、对深海潜航状态的潜艇目标进行警告性打击及拦截、甚至可用于拦截
反舰鱼雷等。在舰体中后部救生艇下方的活动盖板内,各装有一座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中国国产鱼-7型反潜鱼雷,主要用于10千米以内的近/中程反潜任务和对反舰导弹进行中继制导。
054型护卫舰还载有一架中国国产直-9C直升机或俄制
卡-28反潜直升机,用于中/远程反潜。
性能数据
054型护卫舰舰长:134米;舰宽:16米;满载排水量:4053吨;最大航速:27节;最大航程:18节/8600海里;人员编制:165人;动力系统:柴柴联合(CODAD);推进:双轴双桨双舵,新型5叶可调距大侧斜低速螺桨。
衍生型号
054A型
054A型护卫舰,是054型护卫舰的改进型号,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新型的主力护卫舰,因“五四”青年节的缘故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新青年”,该型舰具有先进的
区域防空导弹和远程
反舰导弹,担负反潜、防空、警戒等任务。
2008年1月,054A型导弹护卫舰徐州舰入列。随后数年间,临沂舰、黄冈舰等数十艘同型舰艇相继服役,其卓越的综合性能,兼具防空、对海、反潜能力,被称作人民海军的“新青年”,成为执行远海任务的中坚力量。
054B型
054B型护卫舰,是中国建造的新一代护卫舰。该型护卫舰排水量约5000吨,在舰艇隐身技术、作战指挥系统、火力集成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各项性能显著增强。该舰具备较强的综合作战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对提升海军舰艇编队整体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是海军转型发展的重要装备。
服役动态
2003年9月11日,在上海的沪东中华造船厂下水的054型导弹护卫舰首舰525号马鞍山舰。该舰和054型护卫舰二号舰526温州舰,均服役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
2025年1月22日,海军054B护卫舰首舰漯河舰在山东青岛某军港交接入列。
总体评价
054型护卫舰简洁的外形设计和隐身性能更为优越,一度被外界称为中国的
拉斐特级护卫舰(法国隐身护卫舰)。与中国之前建造的053H3“江卫II”型导弹护卫舰相比,054型导弹护卫舰在舰体设计上有了巨大的进步,也是中国结束了中国护卫舰只适合近海作战的历史。(人民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