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拜校园事件是1999年4月20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杰佛逊郡科伦拜中学(Columbine High School)发生的校园枪击事件。两名青少年学生—埃里克·哈里斯(Eric Harris)和迪伦·克莱伯德(Dylan Klebold)配备枪械和爆炸物进入校园,枪杀13人,并造成24人受伤,两人接着自杀身亡。这起事件是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发生前,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校园枪击案之一。
事件经过
科伦拜校园事件是1999年4月20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杰佛逊郡科伦拜中学(Columbine High School)发生的校园枪击事件。两名青少年学生—埃里克·哈里斯(Eric Harris)和迪伦·克莱伯德(Dylan Klebold)配备枪械和爆炸物进入校园,枪杀了12名学生和1名教师,造成其他25人受伤,两人接着自杀身亡。这起事件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血腥校园枪击事件之一。这起屠杀事件引起了有关美国枪械政策的争论。许多人也开始关注在中学校园里常见的欺凌现象和学生间的小圈圈文化,和在美国社会中常见的暴力电影和电子游戏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几个受害者据传是因为他们忠诚的基督教信仰而遭杀害,也引起人们开始关注对于信仰价值在社会和校园里普遍衰退的现象。枪击事件导致美国社会的
道德恐慌,引起人们对于社会边缘人、
重金属音乐、青少年对抗抑郁药的使用、暴力电影和暴力电子游戏的关注。
事件先兆
1996年,埃里克·哈里斯在
美国在线(AOL)建立了一个个人网站。原本这个网站是用于存放他和克莱伯德共同设计的毁灭战士游戏关卡档案,以供朋友们下载。在那一年里,哈里斯在网站上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博客,包括笑话、日记,记载了他对父母、学校和朋友的一些看法。1996年年底,网站包含了教导他人如何恶作剧的指示、制作爆炸物的教学,并记载了许多他和克莱伯德以此恶作剧的过程。到了1997年初,在博客中显现出哈里斯对当时美国社会越来越多不满的内容。
哈里斯曾在网站上曾向另一位同学布鲁克斯·布朗发出死亡恐吓,布朗的父母在1997年底发现了网站上的恐吓讯息,告知了杰佛逊郡警方的调查员麦可·格拉。格拉发现网站上也包含了针对许多哥伦拜恩中学的学生和教师的暴力恐吓。在接近枪击事件的前夕,哈里斯也在网站上记载了自制炸弹完工的纪录以及累积的枪械弹药数量,并制作一份“射击名单”以纪录那些他想杀害的人,不过他并没有透露完整的计划过程。由于哈里斯承认拥有爆炸物,格拉决定起草一份宣誓书以申请针对哈里斯家的搜查证,但最后并没有提出申请。(事件发生后,杰佛逊郡官方隐瞒这份宣誓书的存在,直到2001年9月才曝光)
1999年9月,一名调查员秘密搜索杰佛逊郡政府的电脑系统,但也没有找到档案。到了2000年底第二次搜索时在郡政府的档案库里找到了几份拷贝文件,档案在经过重建后于2001年9月被揭露,但原始的档案仍未被找到。大陪审团在2004年9月提出了最后的调查结果。
案件过程
1、博客和录像带
在1998年1月30日,哈里斯和克莱伯德两人由于偷窃电脑零件而被逮捕。两人在被从精神治疗中心释放后都开始于博客中记载计划的准备过程。两人也秘密地以录像带来记载他们军火库的场景。
博客内容显示了两人计划进行一次与1995年奥克拉荷马市联邦大楼爆炸案同样规模的爆炸。博客中也包含了如事成后逃跑至墨西哥、在
丹佛国际机场劫持飞机飞往纽约市撞击大楼等大话,也包含实际攻击计划的细节。两人原本的计划是:在自助餐厅放置炸弹并埋伏在大门口,在炸弹爆炸后射击所有慌张逃出的人,并接着攻击学校周遭住宅区那些因为爆炸而跑出门看热闹的人;但这个计划因为炸弹没有成功引爆而被迫临时更改。
两人也拍摄了他们非法囤积的爆炸物和枪械弹药。在这些录像带中,两人显示出他们如何巧妙而富创造力地将他们的武器库藏匿在家中,而不会让父母发现他们的行动。一些录像带还包含他们在附近山丘进行射击练习的连续镜头,以及拍摄他们计划攻击的学校地点的镜头。最后一段录像带中两人一起向他们的家人道歉,并且枪手之一的埃里克在录像带中向心爱之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并希望她理解自己。
枪械在攻击的一个月前,哈里斯和克莱伯德非法取得了一把英特拉
泰克公司(Intratec)生产的TEC-DC9自动2、手枪、一把Hi-Point公司生产的9公厘半自动
卡宾枪、和两把散弹枪,他们还将散弹枪的枪管给锯短了(能增加杀伤力并更易于隐藏),他们以互联网上的炸弹制作教学,制作了99个各种设计和规模的即时引爆装置。在屠杀开始之前,两人在这些准备过程中就已经违反了各式各样联邦和州的枪械管理法律。
由于两人的年纪,他们取得的全部四把枪在法律上都是非法的。克莱伯德说服一个较年长的朋友罗宾·安德森替他们购买
卡宾枪和两把散弹枪,但安德森仍未因此而被起诉过。其他两名提供他们手枪的人—马克·马内斯和菲利普·杜兰后来则被定罪判了几年刑期。在取得枪械弹药的过程中,两人一共违反了高达21条联邦、州、和地方的法律。
2、犯罪经过
1999年4月20日星期二上午11:00(
美国时间),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各自驾车前往科伦拜高级中学。哈里斯和克莱伯德分别将车停在不属于他们的停车场车位上,借由那两个位置两人能彻底掌握一楼自助餐厅的动向,并能各自掌握学校的两个主要出口。在抵达学校后不久,哈里斯和克莱伯德在距离学校半英里的地方设置了一个小型燃烧弹,炸弹被定时在上午11:14分引爆,计划以此处的爆炸来转移紧急人员的注意力。炸弹确实引爆且引起了小规模火灾,并在稍后被消防人员扑灭。两人接着进入校园,在第一批次的午餐开始之前抵达自助餐厅,放置了两个装有20磅(9公斤)丙烷炸弹的行李袋,由于午餐尚未开始而没有被监视器拍摄到。不过在监视器开始拍摄后,行李袋在镜头上清楚可见。炸弹有足够的爆炸威力以摧毁整个自助餐厅,并能让图书馆塌陷。安置炸弹后两人回到车上埋伏,准备在炸弹爆炸后向所有惊慌逃出学校大门的人开火。
3、开枪射击
当自助餐厅的炸弹引爆失败后,哈里斯和克莱伯德在哈里斯的停车处旁集合,取出装在行李袋和背包里的两把散弹枪、一把9公厘半自动
卡宾枪、一把9公厘
自动手枪以武装自身,并开始走向自助餐厅。他们前往西边大门的阶梯顶端,那里是整个校园最高的地方。在这个有利位置下,自助餐厅一边的入口便在楼梯的底部,学校主要的西边大门便在他们左边,而运动场便在他们的右边。上午11:19,一个目击者听到哈里斯大喊:“上啊!上啊!”接着哈里斯和克莱伯德就抽出他们的散弹枪,开始射击正坐在他们左边草地上(学校西边大门的旁边)吃著午餐的瑞吉儿·史考特和理查·卡塔多,两人都中了弹而严重受伤。在最初一轮射击后,其中一名枪手再次射击史考特,杀害了她。不过是谁最先开枪、谁杀了史考特并不清楚。
紧接着,哈里斯脱下他的军用外衣,取出他的9公厘半自动卡宾枪,瞄准西边楼梯间的底端。丹尼尔·鲁尔布和他的两个朋友肖恩·格拉弗、兰斯·柯克林正一同走上楼梯,柯克林指称曾见到枪手们站在楼梯间的顶端。枪手们迅速朝三人开火,鲁尔布胸部中弹后向后跌倒压在格拉弗的身上;格拉弗足部也中了弹,接着枪手又对柯克林射击,很快三人便都倒在血泊中了。哈里斯和克莱伯德接着转向射击南边(与学校相反的方向)正坐在阶梯旁草地上的五名学生,麦可·詹森被数发子弹击中但仍继续奔跑而得以逃离,马可·泰勒在被击中腿部后倒在地上装死,其他三名学生则毫发无伤地逃离。在两名枪手朝别的方向射击时,肖恩·格拉弗站了起来一瘸一跛地走向自助餐厅的入口并倒在那里,还拖垮了整片前门。克莱伯德开始走下阶梯朝向自助餐厅,离开时又射击了兰斯·柯克林的脸部,导致他严重受伤。就在稍早的时候,戴夫·桑德斯经由通往二楼的楼梯撤离了自助餐厅里的所有学生,这个楼梯就在图书馆走廊与主要南边走廊之间的转角附近,当他和一名学生正越过转角走下图书馆走廊时,却看见枪手们正从北边走廊的转角走来时。两名枪手迅速转向追赶(虽没有经证实,但一般认为桑德斯之所以冒险前往图书馆,是为了协助撤离那里的学生)并射击他们,在戴夫·桑德斯逃至南方走廊时击中他的胸部,但没有击中另一名学生。学生跑进了编号SCI-1的科学教室并警告在里面的教师们,同时枪手们也走回北方的走廊。桑德斯挣扎着走到科学教室区域,其他的教师们将他带至另一间无人的SCI-3科学教室。两名学生对他进行急救,并试着联络外面的警方。不过桑德斯还是在下午3:00左右因流血过多而死。
4、图书馆屠杀
在枪手们进入图书馆后,哈里斯首先射击管理柜台旁的展示柜,使得躲在展示柜后的伊凡·陶德被桌子爆裂时的碎片刺伤。哈里斯接着大喊命令所有人“站起来!”,声音之大连9-1-1里的录音都能听到(在11:29:18)。凯尔·维拉斯贵玆正坐在北边一排电脑的其中一台;他没有趴在电脑桌下,克莱伯德首先对他开火,击中他的头部和背部,杀害了他。接着两人将他们装满弹药的行李袋放在南边一排电脑桌上,并开始重新装填弹药。接下来他们走向窗户,正对着外面他们不久前才经过的西边楼梯间。他们注意到外面的警方正在疏散学生,于是透过窗户对警方开火;警方也开火反击,但都没有击中对方。
几秒钟后,克莱伯德离开窗户旁,以散弹枪朝旁边的桌子射击,击伤了派翠克·爱尔兰、丹尼尔·史蒂普林顿和马凯·霍尔,接着他脱下了军用外衣。哈里斯拿起他的散弹枪并走向南边一排的电脑桌,也没检查桌下是否有人,直接将他的枪扔在桌下。接着他射杀了躲在桌下的史蒂文·克诺,并射击旁边的电脑桌,击伤卡西·鲁塞格。
哈里斯转向另一个桌子,布丽·帕斯奎莱正趴在桌子旁(因为桌子下空间过小,她没有办法躲进去),哈里斯问她是否想死,帕斯奎莱则恳求哈里斯饶她一命。目击者指称这时哈里斯似乎显得意识不清,或许是因为刚才鼻子的创伤,目击者还指称哈里斯的鼻子不断地流血。在哈里斯辱骂帕斯奎莱的同时,派翠克·爱尔兰开始对他身边两名受伤学生的其中一名施行急救,克莱伯德瞧见后便对他射击,两发子弹击中他的头部、一发子弹击中足部,击中足部的子弹力道还打飞了他的鞋子。爱尔兰被击中后便昏迷不醒,但后来仍活了下来。
两名枪手接着离开书桌区域,走向图书馆北边的管理柜台。哈里斯朝西南方的书桌区域扔掷了一个酒精炸弹,但没有爆炸。接着哈里斯从东边、克莱伯德则从西边绕至管理柜台的后方集合,也就是伊凡·陶德躲藏的地方。两人开始嘲笑伊凡·陶德,并讨论要不要杀掉他,但最后两人走开了。接着克莱伯德朝旁边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休息室射击,打爆了一个小型电视。哈里斯拿起一把椅子摔在管理柜台的电脑上,也就是帕提·尼尔森躲藏处的正上方。两人在上午11:42离开图书馆,结束了这场血腥的屠杀。
5、枪手自杀
离开了图书馆后,两人走到科学教室区域,朝一个空的贮藏柜扔掷了一枚小型燃烧炸弹。炸弹爆炸时,他们跑开了,一名躲在旁边房间里的教师出来扑灭火势。接着他们前往南方走廊,途中还停下来射击一间在大厅尽头无人的科学教室(SCI-8)。接下来他们走下楼梯进入自助餐厅,在那里他们被监视器首次拍摄到,录像带中显示哈里斯试图引爆之前没有爆炸的丙烷炸弹,但也没有成功;他还拿起一罐逃离学生留在餐桌上的饮料啜饮。
下午12:02至12:05之间的某段时间里,两名枪手再次进入图书馆,但除了昏迷的派翠克·爱尔兰和丽莎·克罗兹(她躺着装死)以外,所有活着的学生都逃跑了。他们离开自助餐厅和重新进入图书馆的详细时间并不清楚。一进入图书馆,他们试着透过窗户射击外头的警方人员,但都没有击中。接着他们走到靠窗的书桌区域最南边的一张桌子旁,也就是马修·盖杰特和艾赛亚·休尔斯陈尸的地方;在那里二人举枪自杀。下午2:38,派翠克·爱尔兰恢复了意识并爬向窗户,试着从窗户逃离。他后来被特警队成员从窗户拉出,这个画面成为电视上出名的镜头。丽莎·克罗兹一直负伤躺在原地装死,直到警方在下午3:25进入图书馆,将她和帕提·尼尔森、布莱恩·安德森和其他三名图书馆员工一起救出。
事件处理
枪案结果
到了中午,特种警察部队开始部署于学校外,大量救护车将伤者们送至地方的医院。同时,学生和职员的的家属们被安排在邻近的黎雾小学(Leawood Elementary School)集合等待消息。
在下午12:20分在外头部署的警方呼叫总部要求支援更多弹药,以应付接下来的枪战。不过一分钟后建筑物里的枪手便停止射击了。下午12:45,数支特警队小组开始分头进入校舍,彻底扫荡每一个房间并检查所有桌子和背包。在下午1:00报告发现了土制炸弹。特警队小组在下午2:30开始疏散躲藏的学生们,所有的学生、教师和受雇员工都被疏散,在外头的一处安全地带接受医疗、审问,之后才将他们送至黎雾小学与家人团聚。警方直到下午3:30报告在图书馆发现大量尸体。
枪击之后
4月21日,炸弹处理小组彻底搜索了整个学校。官方在早上8:30宣布死亡人数为15人。早上10:00,炸弹处理小组宣布整栋建筑物都安全了。到了早上11:30,警方发言人宣布警方已经在进行调查,13具尸体都还在学校里以供刑事鉴定人员拍摄现场。
下午2:30,杰佛逊郡地方检察官大卫·汤玛斯和警长约翰·史东召开记者会,称他们怀疑有其他人协助策划这起枪击。正式的尸体身分识别还没展开,但被推测死亡的学生家属都已被告知。在整个下午和傍晚,剩余的尸体逐渐被运离学校,送至杰佛逊郡法医停尸处以供鉴定和验尸。到下午5:00,死者的姓名开始公布,官方的正式报告也出炉了,宣布总共15人死亡、25人因枪击事件而受伤。
第三名枪手阴谋论
在屠杀过后不久,一则新闻报道以对7名目击者的采访,主张有着第三名枪手存在。另一则采访邻近地区住宅的报道则主张,当天上午10:40左右,在几个街区外有人目击到克莱伯德的BMW轿车载着四个人,还称BMW后方跟着一辆载着两个人的棕褐色轿车。警方决定要注重这些传闻,因为他们也怀疑为何哈里斯和克莱伯德两人能携带如此之多的炸药进入建筑物。
两名枪手的亲密朋友和保龄球队友南森·戴克曼,在接受测谎器测验失败了两次后,也曾被怀疑是第三名枪手。但几个目击者证实他在屠杀开始前便已离开学校,而且也有目击者在屠杀开始时看见他正在学校以外的地方,于是他被从嫌疑名单里移除。他在学校外头打的报警电话和打给克莱伯德父亲的电话也与屠杀时间冲突,证明他当时不可能在学校里。
另一个阴谋论指称有狙击手在屋顶上,一些警官和学生在屠杀开始时见到有人在图书馆上方的屋顶走动。但这后来被证实是一名学校雇用的屋顶修理工在图书馆屋顶进行定期的保养,在屠杀开始后他便一直躲在那里直到整场事件结束。
事件之后
在事件之后,大量的争论聚焦于杀手们的动机为何、以及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与其他
校园枪击案不同的,两名枪手最后都自杀了,使得这场案件格外引人注目,受害者无法经由逮捕和审判来发泄他们的愤怒,同时人们也更难寻找他们的作案动机。校园里学生间常见的小圈圈文化也成为讨论的焦点。许多人主张他们两人在学校被其他的同学所孤立,导致两人的无助感、不安全感和沮丧感,也使他们强烈渴望作出引人注目的事情。一些学者也展开了揭露和阻止
校园欺凌的计划,避免再有青少年因此而累积愤怒和怨恨,作出类似哈里斯和克莱伯德的悲剧。
在枪击案后的几个礼拜,媒体报道将两名杀手描述为“哥特文化(
Goth)崇拜者”、被众人排挤的“呆子”。但后来这种描述被发现是错误的,因为证据显示哈里斯和克莱伯德都有亲近的朋友圈子和非正式社交圈子,也绝非被孤立。由于媒体报道两人与哥特文化的关联,哈里斯和克莱伯德也被媒体误认为与哥伦拜恩中学里一个名为“军衣黑手党”的学生社团有所牵连,但事实上两人跟这个社团并没有关系,虽然他们的一些朋友的确加入了这个社团。由于这次枪击事件,遍布美国各地的许多学生和教师展开了抵制“哥特文化”的活动。
由于两人最初的攻击计划仍是未知数,许多关于日期的阴谋论也依然存在。有些人认为原本的日子是选在4月19日——也就是克莱伯德的朋友罗宾·安德森帮他们购买其中几把枪支的日子,但因为丙烷炸弹制作的耽搁而改至4月20日进行。一些分析注意到这一天与
阿道夫·希特勒的生日是同一天,距离4年前的奥克拉荷马市联邦大楼爆炸案(4月19日)也只相差1天,同时距离大卫教派在韦科镇事件中被剿灭(4月19日)也只相差一天,这些分析更进一步主张原本的计划是在4月19日进行,两名枪手都曾在录像带中提起他们将会作出比这些更为惊人的事件。一些人则认为他们选在这天是因为一年的学期即将结束了。
嫌疑人
Eric David Harris
埃里克·大卫·哈里斯
出生日期:1981年9月4日
国籍:美国
5英尺6.5英寸高(169cm),135-140磅
埃里克在哥伦宾的储物柜是624
埃里克开着一辆1986年的灰色本田思域
周围的人普遍评价他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在枪击案发生前,他被海军陆战队拒绝,因为他服用抗抑郁药物,这个药物被警告可能增加暴力念头
但很难判断4月20日前他到底服用了多少药物
韦恩和凯西·哈里斯父母的公开信:
我们仍然对我们儿子的行为所造成的许多人的痛苦深感悲痛。我们深深地爱着我们的儿子,每天都在寻找他为什么会做这样可怕的事情的原因。他所做的是不可原谅的,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时间的流逝还没有减轻痛苦。
我们感谢那些在他们的思念和祈祷中留住我们的人。
韦恩和凯西哈里斯
迪伦·班纳特·克莱博尔德
Dylan Bennet Klebold
迪伦·班纳特·克莱博尔德
出生日期:1981年11月9日
国籍:美国
6英尺2.5英寸高(189cm),143磅。
迪伦的储物柜是837
迪伦开着一辆1982年的黑色宝马
周围人普遍评价他是一个又高又瘦,害羞但不发怒的人
迪伦·克莱博尔德父母的公开信:
自从悲剧永远改变了科伦拜恩社区以来,将近一年过去了。开始的一天天真地以灾难性的方式结束了。当我们所有人都试图应对的时候,疗愈过程已经缓慢地进行着,不仅是我们自己的绝望,而且还有来自世界关注的干扰和侵入。
对于儿子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痛苦,我们无法用言语表达我们的歉意。当我们努力生活在没有我们所珍爱的儿子的环境中时,其他人的痛苦使我们自己更加痛苦。在科伦拜恩悲剧及其后果的现实中,我们与世界其他地方一道,了解这种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深信,要真正纪念这一悲剧和其他相关悲剧的所有受害者的办法是明确而有条理地了解其发生的原因,以便我们能够努力防止这种疯狂再次发生。我们的目的是为此而努力,相信答案可能唾手可得,但不会很简单。我们预见到这样一个时刻,环境将允许我们与那些分享我们理解愿望的人一起。与此同时,我们再次向那些生命受到如此悲惨改变的人表示深切哀悼。我们期待着有一天,我们所有的痛苦都被和平与接受所取代。
最后,我们要感谢那些向我们的家庭表达善意的思想、祈祷和支持的人。我们不断地被给予我们的理解和同情的姿态所震惊和鼓舞。这种支持既令人谦卑又令人鼓舞,我们真的感谢那些提供支持的人。
克莱博尔德家族——4-15-2000
社会影响
由于这起事件和其他校园屠杀的震撼,许多学校开始实行反欺凌的政策,以及新的“
零容忍政策”(zero tolerance)立即处罚所有携带武器和表现出威胁态度的行为。尽管哥伦拜恩校园带来的恐惧影响,一些社会科学家认为绝不宽容政策实行得太过头了。在枪击后不久,一些
基督徒开始着迷于报道中凯西·伯娜死前的对话,认为她在死前曾被其中一位枪手问道“你相信上帝吗?”而她回答道“我相信。”于是便被杀害。但另一个说法则认为这是第一名遇难者瑞吉儿·史考特所说的。伯娜和史考特都被许多人视为是因信仰而死的烈士。但官方的调查则认为这段对话是由生还的瓦琳·施努尔说的。
当初枪击开始的地点现在建立了纪念碑,屠杀中最多人遇难的图书馆则被拆除。在枪击事件后,“哥伦拜恩”一词成为家喻户晓的校园枪击代名词。在后来的圣塔娜中学(Santana High School)枪击案中,枪手查理斯·安德森·威廉斯据称曾经向他的朋友说他要“再干一笔哥伦拜恩”,但就如同哥伦拜恩事件发生前一般,事先没有任何人相信威廉斯会真的去做。许多之后的
校园枪击案的计划也提起哥伦拜恩的例子,有的甚至还计划要“胜过哈里斯和克莱伯德”。
尽管依据当时的法条,哈里斯和克莱伯德在取得武器的过程中便已触犯各种法律,但枪击事件产生了要求更多枪械管制的声浪。2000年,联邦和州立法机构采行更多枪械的限制,要求枪械加装安全锁,并禁止进口高弹匣容量的枪械。虽然法条规定提供枪械给罪犯和小孩是犯法的行为,但在购枪者背景检查和枪械展览会的管理细节上却有许多争论。枪支游说团也竭力阻止这类立法,以免确保人民持枪权利的《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被进一步侵蚀。
十年回顾
2009年4月22日近千人聚集在科罗拉多州利特敦克的里门公园,纪念10年前发生的科伦拜高中校园枪击惨案。据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报道,这起当时骇人听闻的校园杀人事件造成12名学生、1名老师死亡,并引发严格管制枪支的激烈争辩,但10年过去,死伤更为惨重的校园杀人案仍然在美国时有发生。
枪击惨案有续集
1999年4月20日,科罗拉多州利特敦(Littleton)的科伦拜高中(Columbine High School)两名学生哈瑞斯(Eric Harris)及克莱博尔德(Dylan Klebold),全副武装在校内冷血滥射,并安置爆裂物,意图炸毁学校,结果造成12名同学及1名老师身亡,随后2人也开枪自我了断。
当时,这起事件不仅在美国,也引起全球瞩目,透过媒体快速与实时的报导,大家惊讶于2名十来岁的青少年竟然能持有火力惊人的自动武器,在短时间内屠杀自己的同学与师长,并自制炸弹,想要摧毁学校。
10年后,科伦拜枪击事件中牺牲了生命的学生和老师的亲友,仍然大声疾呼,希望他们亲人的逝去能促成美国严格的管制枪支;可是,10年前,呼吁严格管制枪支火炮的声音,只会比现在更大,然而,这10年间却仍发生死伤更为惨重的校园枪击事件。
2007年4月16日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韩裔学生
赵承熙带着火力强大的武器,在9分钟内于教学大楼中击发170多发子弹。这起血案共造成27名学生与5名教职员丧生,成为美国死亡人数最多的校园枪击事件。
枪支管制在美国
科伦拜高中血案凶手哈瑞斯与克莱博尔德,正是
赵承熙心中的烈士;他们的共同点是心智状态与常人有异。主张美国应严格管制枪支的团体认为,再丧心病狂的人,如果无法轻易获得武器弹药,这些惨案或许不致发生,死伤也不会这么严重。
美国宪法第2修正案规定:“纪律良好的民兵队伍,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实属必要;故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予以侵犯。”
枪支管制的辩论,在美国一向是令正反双方异常激昂的情绪性议题。
主张拥有枪支权利的人士坚持,拥有枪支是宪法所保障的神圣权利;然而,主张严格管制枪支的人士与团体则主张,这项修正案内容起草时的背景是200多年前的民兵部队,根本早已老旧过时。
一向主张严格管制枪支的纽约市长布鲁姆博格曾指出,美国每天有34人遭到谋杀,比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的死亡人数还多。
布鲁姆博格说,假设你有1英里长的犯罪纪录,你仍然能走进枪展会场,在柜台买20把枪,然后无需查核,无视联邦规定,就可以走出枪展会场大门。
“枪支文化”被许多人认为是美国社会文化的一部份,从殖民地时代狩猎为生及持枪自保,代表了美国的拓荒精神。
擅长拍摄反讽电影的美国导演迈可·摩尔(
Michael Moore)为凸显美国枪支管制松散的荒谬,曾拍摄以科伦拜高中校园杀人事件为题材的纪录片《
科伦拜校园事件》(Bowling for Columbine),严厉批判美国枪支文化。此片上映时,正巧美国首都华盛顿在闹狙击手疯狂杀人事件,在街上随机滥杀无辜。
迈可·摩尔在该片中还亲访当时
美国全国步枪协会(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的主席、影帝
查尔顿·赫斯顿(Charlton Heston);摩尔拿着罹难学生的照片
咄咄逼人地质问赫斯顿,让这位硬汉无言以对,默默离开。
这部纪录片获得2002年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法国奥斯卡凯萨奖最佳外语片、以及嘎纳电影节影展评审团大奖,这是46年来以纪录片勇夺坎嘎纳电影节大奖的影片。 1
美国出现购枪热
从2008年开始,美国民众掀起了一股购枪热潮,枪支商店的各类枪支弹药供不应求。购枪热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更多的枪支进入美国社会将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呢?
罗伯特·马库斯(Robert Marcus)在弗吉尼亚州南部的
诺福克市拥有一家面积达1千4百平方米大的枪店,这家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商店是诺福克市最大的一家枪店。
马库斯毫不讳言过去几个月来店里生意的红火程度:“对我们来说,每一个工作日都象是圣诞节前的购物日一样忙。从2008年总统大选前开始到现在,我们的销售业绩稳步上升,从未间断。和同期相比,我们的销售增加了34%。顾客的流量也有显著增加。”
马库斯的生意是美国枪支市场的真实写照。根据
美国联邦调查局最新公布的数据,3月份该局进行的购枪背景调查数量同比上升了29.2%,而2009年第一季度的背景调查同比也增加了27.1%。联邦法律规定,个人在合法购枪前必须先通过购枪背景调查,因此,背景调查的数量正是民众踊跃购枪的有力证据。与此同时,美国的弹药制造商也纷纷报告,弹药市场的供应远远落后于需求。
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吉尔波特小型枪支商店的经理说,过去几个月来,他们的枪支销售量和顾客流量都有大幅度增加,而顾客也不再只局限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共和党籍中年白人男性,“不同年龄段的男男女女都有,有时候我们也会看到85岁的老婆婆或者是20岁出头的妙龄女青年来买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