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5年

年份

775年,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大历十年。干支纪年为乙卯兔年。(乙卯,公元七七五年)

中国纪年
775年,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大历十年,干支纪年为乙卯兔年。
历史大事
魏博田承嗣并吞昭义
魏博与昭义相邻,田承嗣久欲并薛嵩地。嵩死,田承嗣遂诱昭义将吏作乱。大历十年(七七五)正月三日,昭义兵马使裴志清逐留后薛崿,帅其兵归承嗣。承嗣声盲救援,帅兵袭相州,攻取之。崿逃奔洺州,上表请入朝,代宗许之。昭义裨将薛择为相州刺史,薛雄卫州刺史,薛坚为洺州刺史,皆是薛嵩族人。正月十四日,代宗命内侍魏知古至魏州告谕田承嗣,使各守封疆,而承嗣竟不奉诏。十九日,遣其大将卢子期攻取洺州,杨光朝攻卫州。二月一日,承嗣诱卫州刺史薛雄降,雄不从,承嗣遂使盗杀之,屠其家。于是完全占据昭义军相、卫四州之地,自置官吏,掠其精兵良马,悉归魏州。又逼魏知古与其共巡磁、相二州,使其将士割耳面,请承嗣为帅。二月十二日,朝廷以华州刺史李承昭知昭义留后,表示不承认田承嗣之吞并。
朝廷不以武臣待子仪
大历十年(七七五)正月七日,郭子仪入朝。八月二十日,还邠州。子仪尝请任命州县官一人,而朝廷不理。子仪僚佐遂共议,说:“以郭公之勋德,奏一人为属吏都不得,宰相真不识大体!”于仪闻之,对僚佐说:“自安史之乱以来,藩镇武臣多飞扬跋扈,凡有所求,朝廷不得不曲从之,此无他,疑之也。而现在我所奏事,皇上认为不可行而置之,此乃不以武臣待我,是对我信任的表现。诸君当为我庆贺,有什么奇怪呢!”闻者皆服。
吐蕃寇陇州泾州,朱泚出镇奉天
大历十年(七七五)九月十六日,吐蕃入寇临泾(今甘肃镇原),十七日,又入寇陇州及普润(今陕西干阳东北),大掠人畜而去,百官皆遣家属出城躲避。二十一日,凤翔节度使李抱玉破吐蕃于义宁(今甘肃华亭)。吐蕃又入寇泾州,泾原节度使马璘破之于百里城(今甘肃灵台)。二十三日,代宗命卢龙节使度朱泚出镇奉天行营。
回纥寇夏州
大历十年(七七五)十二月,回纥千骑入寇夏州(今内蒙古白城子),州将梁荣宗败之于乌水。郭子仪急派兵三千救夏州,回纥遂退。
禁诸道募兵
大历十年(七七五)正月二十二日,代宗诏“诸道兵如有逃亡者,非承制敕,不得擅自召募。”旨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之发展。然此,不过一纸空文,盖藩镇割据已经形成,朝廷号令已不能远达四方。
河阳军乱
大历十年(七七五)二月,河阳(今河南孟县)三城使常休明因苛刻少恩,军士防秋归者,休明出城慰劳,防秋兵遂与城内兵合谋攻之,休明逃奔东都,军士奉兵马使王惟恭为帅,大掠数日,才定,代宗命监军冉庭兰慰抚之。三月十二日,薛崿、常休明俱至京帅请罪,代宗皆释而不问。
陕州军乱
大历十年(七七五)三月一日,陕州军乱,逐兵马使赵令珍,观察使李国清不能禁,只好卑辞遍拜将士,才得脱身逃走。军士遂大掠库物。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入朝过陕州,代宗命忠臣按之,将士畏忠臣兵强,不敢动。忠臣遂设棘围,令军士匿名投所掠库物,一日之中获万缗,尽给其从兵为赏赐。
命诸道兵共讨田承嗣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皆为田承嗣所轻视。宝臣弟宝正娶承嗣女为妻,在魏州(今河北大名)与承嗣子田维击球,因马惊误触维死,承嗣大怒,囚宝正,以告宝臣。宝臣自责教敕不严,封杖授承嗣,使挞宝正,承嗣遂杖死宝正,自此两镇交恶。及承嗣拒命反叛,宝臣、正己皆上表请讨之,代宗也想乘机会讨承嗣。大历十年(七七五)四月二十一日,代宗敕贬承嗣为永州刺史,命河东、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汴宋、河阳、泽路诸道发兵共取魏博,如果承嗣拒命,即令进讨;问罪仅止承嗣及其侄田悦,其余将士弟侄如能悔过,则不问。此时幽州朱滔方恭顺,与宝臣及河东节度使薛兼训攻承嗣北方,正己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攻其南方。五月三日,承嗣部将霍荣国以磁州降。十五日,李正己攻克德州。李忠臣统帅永平、河阳、怀州、泽潞步骑四万进攻卫州。六月九日,田承嗣遣其部将裴志清等攻冀州,志清帅兵降李宝臣。十二日,承嗣亲自帅兵围冀州,宝臣先使高阳军使张孝忠师精骑四千与之战,宝臣自帅大军继至,承嗣只好焚烧辎重而退。承嗣见诸道兵皆至,部将多叛,八月遣使奉表,请归顺朝廷。旋又遣其部将卢子期攻磁州。李宝臣、李正己会兵于枣强,进围贝州(今河北清河),承嗣出兵救之。时两军各飨士卒,成德赏厚,平卢赏薄,于是平卢士卒有怨言,正己恐发生兵变,遂帅军退去,宝臣亦退。李忠臣闻之,乃解卫州之围,南渡黄河,屯兵阳武(今河南原阳)。宝臣又与朱滔连兵攻沧州,承嗣从父弟庭玠守之,不克。卢子期反攻磁州,城将陷,李宝臣与昭义留后李承昭帅兵救之,大败子期于清水,擒获后送之京师,斩之。诸将又败田悦于陈留,田承嗣遂惧。
诸道兵讨田承嗣无功,朝廷赦其罪
初,李正己遣使至魏州,田承嗣囚禁之,其后,诸道兵讨承嗣,承嗣惧,遂礼而遣之,并尽籍境内户口、甲兵、谷帛之数以与正己,且说:“我今年已八十六岁(实为七十五,言老以欺正已),是快死的人了。诸子不肖,侄子田悦也软弱无能,凡是现在我所有的,都是为你而守,怎愿与你交战呢?”并请使者立于庭,南向拜而授书;又图正己之像,焚香礼之。正己大喜,遂按兵不动。于是河南诸道兵皆不敢进。承嗣既无南面之虞,遂得专门对付北方诸道兵。时以李宝臣之功为大,代宗特遣中使马承倩奉诏劳慰之。承倩将还,宝臣至其馆舍,赠缣百匹,承倩嫌少,大声诟骂,扔出道中,宝臣以为耻。部将兵马使王武俊对宝臣说:“您讨田承嗣立了大功,中使马承倩还这样对待你,一旦寇平之后,召归朝廷,不过一匹夫而已。不如现在释承嗣以为后援。”于是宝臣也有玩寇之志。承嗣知道范阳是宝臣故乡,宝臣常想据之,就派人刻石作谶说:“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为侣入幽燕。”然后密令人埋之于宝臣境内,并使望气者说此地有王气,宝臣掘而得此刻石。承嗣又派人对宝臣说:“你与朱滔共取沧州,如果攻取,则沧州归国有,非你所有。如果你肯舍承嗣之罪,我就以沧州归你,并愿与你一起攻范阳。你帅精骑前驱,我帅步兵后继,一定能够攻取。”宝臣听后大喜,觉得事合符谶,于是就与承嗣通谋,密图范阳,承嗣也派兵阵于境上。宝臣有图范阳之意,就对朱滔使者说:“听说朱公像貌如神,希望能得画像观之。”滔给之。宝臣遂置滔像于射堂,与诸将共观之,说:“真是神人!”时朱滔帅军驻瓦桥(今河北雄县),宝臣挑选精骑两千,昼夜兼程驰三百里袭之,并指明主要攻杀像貌如射堂画像的人。当时两军和睦,朱滔没有料到会有此变,狼狈出战大败,最后易服化装逃脱。宝臣想要乘胜攻取范阳,朱滔巳派雄武军使刘怦留守。宝臣知范阳有备,遂不敢进。承嗣听说宝臣与朱滔已交战,即帅军南还,并派使者对宝臣说:“南边军情紧张,没有时间再跟从你了,石上谶文是我故意搞的。”宝臣听后,惭怒而退。宝臣既与朱滔交战,遂以张孝忠为易州刺史,使帅精兵七千以备之。大历十年(七七五)十一月七日,田承嗣部将吴希光以瀛州(今河北河间)降于官军。十二月,元载、王缙上奏说魏州盐贵,请禁盐入其境以困承嗣。代宗不许,说:“田承嗣负我,但百姓并没有罪。”承嗣请求入朝,李正己也多次为之上表,乞许其改过自新。大历十一年正月三日,代宗遣谏议大夫杜亚至魏州宣慰。二月二十二日,田承嗣又遣使上表请入朝。于是代宗下诏赦其罪,复其官爵,听其与家属入朝,所部将士曾拒朝命者,皆不问罪。
史料记载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历十年(乙卯,公元七七五年)
春,正月,丁酉,昭义兵马使裴志清逐留后薛萼,帅其众归承嗣。承嗣声言救援,引兵袭相州,取之。崿奔洺州,上表请入朝,许之。
辛丑,郭子仪入朝。
壬寅,寿王瑁薨。
乙巳,朱泚表请留阙下,以弟滔知幽州、卢龙留后,许之。
昭义裨将薛择为相州刺史,薛雄为卫州刺史,薛坚为洺州刺史,皆薛嵩之族也。戊申,上命内侍孙知古如魏州谕田承嗣,使各守封疆;承嗣不奉诏,癸丑,遣大将卢子期取洺州,杨光朝攻卫州。
乙卯,西川节度使崔宁奏破吐蕃数万于西山,斩首万级,捕虏数千人。
丙辰,诏:“诸道兵有逃亡者,非承制敕,无得辄召募。
二月,乙丑,田承嗣诱卫州刺史薛雄,雄不从,使盗杀之,屠其家,尽据相、卫四州之地,自置长吏,掠其精兵良马,悉归魏州;逼孙知古与共巡磁、相二州,使其将士割耳剺面,请承嗣为帅。
辛未,立皇子述为睦王,逾为郴王,连为恩王,遘为鄜王,迅为随王,造为忻王,暹为韶王,运为嘉王,遇为端王,遹为循王,通为恭王,达为原王,逸为雅王。
丙子,以华州刺史李承昭知昭义留后。
河阳三城使常休明,苛刻少恩。其军士防秋者归,休明出城劳之,防秋兵与城内兵合谋攻之,休明奔东都;军士奉兵马使王惟恭为帅,大掠,数日乃定。上命监军冉庭兰慰抚之。
三月,甲午朔,陕州军乱,逐兵马使赵令珍。观察使李国清不能禁,卑辞,遍拜将士,乃得脱去。军士大掠库物。会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入朝,过陕,上命忠臣按之。将士畏忠臣兵威,不敢动。忠臣设棘围,令军士匿名投库物,一日,获万缗,尽以给其从兵为赏。
乙巳,薛萼、常休明皆诣阙请罪,上释不问。
初,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皆为田承嗣所轻。宝臣弟宝正娶承嗣女,在魏州,与承嗣子维击球,马惊,误触维死;承嗣怒,囚宝正,以告宝臣。宝臣谢教敕不谨,封杖授承嗣,使挞之;承嗣遂杖杀宝正,由是两镇交恶。及承嗣拒命,宝臣、正己皆上表请讨之,上亦欲因其隙讨承嗣。夏,四月,乙未,敕贬承嗣为永州刺史,仍命河东、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汴宋、河阳、泽潞诸道发兵前临魏博,若承嗣尚或稽违,即令进讨;罪止承嗣及其侄悦,自馀将士弟侄苟能自拔,一切不问。
时朱滔方恭顺,与宝臣及河东节度使薛兼训攻其北,正己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攻其南。五月,乙未,承嗣将霍荣国以磁州降。丁未,李正己攻德州,拔之。李忠臣统永平、河阳、怀、泽步骑四万进攻卫州。六月,辛未,田承嗣遣其将裴志清等攻冀州,志清以其众降李宝臣。甲戌,承嗣自将围冀州,宝臣使高阳军使张孝忠将精骑四千御之,宝臣大军继至;承嗣烧辎重而遁。孝忠,本奚也。
田承嗣以诸道兵四合,部将多叛而惧,秋,八月,遣使奉表,请束身归朝。
辛巳,郭子仪还邠州。子仪尝奏除州县官一人,不报,僚佐相谓曰:“以令公勋德,奏一属吏而不从,何宰相之不知体!”子仪闻之,谓僚佐曰:“自兵兴以来,方镇武臣多跋扈,凡有所求,朝廷常委曲从之;此无他,乃疑之也。今子仪所奏事,人主以其不可行而置之,是不以武臣相待而亲厚之也;诸君可贺矣,又何怪焉!”闻者皆服。
己丑,田承嗣遣其将卢子期寇磁州。
九月,戊申,回纥白昼刺市人肠出,有司执之,系万年狱;其酋长赤心驰入县狱,斫伤狱吏,劫囚而去。上亦不问。
壬子,吐蕃寇临泾,癸丑,寇陇州及普润,大掠人畜而去;百官往往遣家属出城窜匿。丙辰,凤翔节度使李抱玉奏破吐蕃于义宁。
李宝臣、李正己会于枣强,进围贝州,田承嗣出兵救之。两军各飨士卒,成德赏厚,平卢赏薄;既罢,平卢士卒有怨言,正己恐其为变,引兵退,宝臣亦退。李忠臣闻之,释卫州,南度河,屯阳武。宝臣与朱滔攻沧州,承嗣从父弟庭玠守之;宝臣不能克。
吐蕃寇泾州,泾原节度使马璘破之于百里城。戊午,命卢龙节度使朱泚出镇奉天行营。
冬,十月,辛酉朔,日有食之。
卢子期攻磁州,城几陷;李宝臣与昭义留后李承昭共救之,大破子期于清水,擒子期至京师;斩之。河南诸将又大破田悦于陈留;田承嗣惧。
初,李正己遣使至魏州,承嗣囚之,至是,礼而遣之,遣使尽籍境内户口、甲兵、谷帛之数以与之,曰:“承嗣今年八十有六,溘死无日,诸子不肖,悦亦孱弱,凡今日所有,为公守耳,岂足以辱公之师旅乎!”立使者于廷,南向,拜而授书;又图正己之像,焚香事之。正己悦,遂按兵不进。于是河南诸道兵皆不敢进。承嗣既无南顾之虞,得专意北方。
上嘉李宝臣之功,遣中使马承倩赍诏劳之;将还,宝臣诣其馆,遣之百缣,承倩诟詈,掷出道中,宝臣惭其左右。兵马使王武俊说宝臣曰:“今公在军中新立功,竖子尚尔,况寇平之后,以一幅诏书召归阙下,一匹夫耳,不如释承嗣,以为己资。”宝臣遂有玩寇之志。
承嗣知范阳宝臣乡里,心常欲之,因刻石作谶云:“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为侣入幽燕。”密令瘗宝臣境内,使望气者言彼有王气,宝臣掘而得之。又令客说之曰:“公与朱滔共取沧州,得之,则地归国,非公所有。公能舍承嗣之罪,请以沧州归公,仍愿从公取范阳以自效。公以精骑前驱,承嗣以步卒继之,蔑不克矣。”宝臣喜,谓事合符谶,遂与承嗣通谋,密图范阳,承嗣亦陈兵境上。
宝臣谓滔使者曰:“闻朱公仪貌如神,愿得画像观之。”滔与之。宝臣置于射堂,与诸将共观之,曰:“真神人也!”滔军于瓦桥,宝臣选精骑二千,通夜驰三百里袭之,戒曰:“取貌如射堂者。”时两军方睦,滔不虞有变,狼狈出战而败,会衣他服得免。宝臣欲乘胜取范阳,滔使雄武军使昌平刘怦守留府。宝臣知有备,不敢进。
承嗣闻幽、恒兵交,即引军南还,使谓宝臣曰:“河内有警,不暇从公,石上谶文,吾戏为之耳!”宝臣惭怒而退。宝臣既与朱滔有隙,以张孝忠为易州刺史,使将精骑七千以备之。
丙寅,贵妃独孤氏薨,丁卯,追谥贞懿皇后
十一月,丁酉,田承嗣将吴希光以瀛州降。
岭南节度使路嗣恭擢流人孟瑶、敬冕为将,讨哥舒晃。瑶以大军当其冲,冕自间道轻入,丁未,克广州,斩哥舒晃及其党万馀人。
嗣恭之讨晃也,容管经略使王翃遣将将兵助之;西原贼帅覃问乘虚袭容州,翃伏兵击擒之。
十二月,回纥千骑寇夏州,州将梁荣宗破之于乌水。郭子仪遣兵三千救夏州,回纥遁去。
元载、王缙奏魏州盐贵,请禁盐入其境以困之。上不许,曰:“承嗣负朕,百姓何罪!”
田承嗣请入朝,李正己屡为之上表,乞许其自新。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