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式重机枪是解放军现役步兵分队远程火力支援的主要武器。该枪以26.2千克的全重,成为世界上最轻的现役12.7mm重机枪。这样轻的重机枪装备部队有效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研制背景
12.7mm大口径重机枪在诞生时的初衷是为了对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装甲坦克的,但很快就被发现也可用于对付低空飞行的航空器,所以这一类口径的重机枪也经常用作高射机枪。随着飞机越飞越高、越飞越快,坦克和装甲车辆的防护性能也越来越高,现代的大口径重机枪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平射,如远距离火力压制、步兵集群目标、摧毁军事器材、对付轻型防护的车辆或掩体等等。大口径重机枪的优势在于射程远、威力大,其射手可以在其他步兵轻武器的射程以外射击。但作为步兵武器,其最大的缺点是重量和尺寸都偏大,往往要几个占编制的人来服侍。因此大口径重机枪在地面使用时,要么装在车辆上,要么架在三脚架上在固定的阵地上使用,如果徒步步兵要扛着它转移是一件苦差事。
中国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比较重视大口径重机枪轻量化的研究,在西南冲突期间步兵分队就经常把大口径重机枪扛到前线,用于支援进攻或
阵地防御。由于建国后的几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都是山地作战,再加上机械化水平较低,中国陆军对步兵武器提出了世界上最苛刻的要求,“轻点,轻点,再轻点”成为武器研制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最早的12.7mm大口径重机枪是仿制自
前苏联的DShK/DShKM(或称“德什卡”),定型为54式或54-1式
高射机枪,枪身重33公斤,连三脚架全重88公斤。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高射机枪是1977年设计定型的
77式高射机枪,该枪枪身重21公斤,连三脚架全重56公斤,减重辐度很大。到了1985年又设计定型了
85式高射机枪,该枪是在77式高射机枪的基础上简化机构、进一步减重而成的,其枪身重减轻至18.6公斤,全重为41.5公斤。下表是中国54式、77式、85式和89式四款12.7毫米机枪的重量对比: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天,某著名的12.7毫米口径高射机枪设计师的案头放着一封读者来信。来信称,某刊物关于苏联新研制的12.7毫米重机枪重量只有25千克的报道有误,理由是12.7毫米重机枪绝对不可能轻到只有25千克。这位读者的来信勾起了科研人员的许多联想。世界先进国家都已拥有了大口径重机枪,我们为什么还不赶快行动呢。这样便产生了89式12.7毫米重机枪。
从54式到85式,国产12.7mm重机枪的减重幅度已经很大了,但部队永远不会嫌更轻的武器。尤其是在20世纪80~90年代期间,流行着一种“中口径通用机枪消亡论”。该理论认为发射中口径全威力弹的通用机枪(如M60、FN MAG、PKM等)在轻便程度和机动性上比不上小口径班用
轻机枪,而在威力和射程上又比不上大口径重机枪,完全可以把通用机枪的任务分别转移给班用机枪和大口径重机枪。而如果大口径重机枪能够在减重上取得重大成就,就能取代连、排属的通用机枪。因此中国军工部门在12.7mm重机枪的减重研究上继续努力,最终定型出更轻的QJZ89式12.7mm重机枪,并装备部队。
虽然武装冲突中的经验表明,中口径通用机枪在轻步兵分队中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然而,扛着更轻的重机枪参与战斗的话士兵是不会反对的。即使机械化程度很高的美军,在研制特别轻的XM312轻型重机枪。QJZ89式12.7mm重机枪,其枪身重仅17.5公斤,连三脚架总重量只有26.3公斤,是世界上最轻的现役12.7mm重机枪,这样轻的重机枪装备部队,能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在相同的运载能力下,还能提高弹药携带量。
由于89式重机枪的设计目标以平射为主,用以杀伤敌集群目标、压制轻型火力点、毁伤轻型装甲目标,只是赋予其在必要时能充当高射机枪的辅助功能,能对武装直升机等低空目标进行射击。在设计该机枪时已把高射的任务降到了次要的地位,所以在89式问世前的中国其它12.7mm机枪由于主要以高射为主,均命名为高射机枪,而89式12.7mm机枪则只命名为重机枪。
结构特点
自动武器的自动循环主要有导气式、管退式和枪机自由式三大类(也有其他一些形式,但数量稀少)。在当今使用最广的重机枪中,俄罗斯的DShK/DShKM和NSV式采用了导气式,美国的M2HB式采用了管退式,而89式重机枪则采用了管退与导气式混合的自动方式。这种自动方式在其它枪种上曾采用过,但在大口径机枪上尚属首次,它综合两种自动方式的优点,既减小了枪身的后坐冲击力,又减轻了重量,提高了射击精度,一举多得,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匠心。有意思的是,美国最新研制的XM312轻型重机枪也采用了管退与导气式混合的自动方式,而XM312计划的目标也是研制一种重量轻、后坐力低的重机枪。
89式重机枪的枪管与机匣连接采用抽拉式固定栓,可快速进行装拆,而且只有固定栓装到位并合上供弹机后才能射击,确保使用安全。重机枪系统以平射为主,用以杀伤敌集群目标,压制轻型武器火力点,毁伤轻型装甲目标;必要时,它还可实施高射,对
武装直升机等低空目标进行射击。该系统由重机枪、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穿爆燃弹和穿燃曳光弹等组成。
89式重机枪首次采用枪管短后坐-导气式混合式自动原理;机头回转闭锁机构,供弹系统采用环型杠杆传动机构;枪架采用球形铰链结构;配有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供弹机构与枪架均为首创供弹系统采用环形杠杆作为传动机构,结构简单、新颖,工作平稳、隐蔽,使用方便,排除故障容易。枪架采用球形铰座结构,摇架和托架为一体化设计,高低机和方向机可以同时紧定,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方便。由于其重量轻、便于机动,因此可以装备到营、连级,增强这些部队的压制火力。
具体参数
口 径:12.7毫米
全 长:1640毫米
枪管长:1003毫米
全 重:26.5千克
枪身重:17千克
枪架重:9.5千克
初 速:825米/秒
理论射速:450-600发/分
有效射程:1500米
供弹方式:不可散式弹链(由50发一节拼成)
枪弹:54式12.7毫米枪弹 、84式脱壳穿甲弹、 89式穿甲燃烧曳光弹 、89式穿甲爆炸燃烧弹、12.7毫米BMG。
弹药
89式重机枪配用的弹药主要为89式穿甲爆炸燃烧弹和89式穿甲燃烧曳光弹两种。前者集穿甲、爆炸、燃烧多种作用于一身,可以对付各种轻型装甲目标,还可以反武装直升机和近程反导,在800米距离上可穿透10mm/30°钢板;后者融穿甲、燃烧和曳光功能于一体,在有效射程内能穿透15mm/45°钢板。此外还有84式脱壳穿甲弹用于对付轻装甲目标。
瞄具
89式重机枪安装有机械瞄准具,还配有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两种。由于12.7mm重机枪经常要射击超过1公里的目标,低倍率的瞄准镜有助于射手迅速寻找、瞄准这些目力范围以外的目标,而且能减少瞄准误差,该白光瞄准镜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平射瞄准转化迅速、校正方便等优点;而微光瞄准镜性能优越,作用距离远,瞄准精度高,在无月光星空条件下,能识别350米距离上的单个士兵及800米距离上的轻型装甲目标。
缺点
不过任何一种武器都必然会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一些研制和试验时所没有发现的缺点,例如像著名的M16系列和AK系列在多年以来都分别经过多番改进,现有的型号与最初的型号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比较新的HK G36虽然在研制时吸取了许多现有武器的成功之处,但却在部队装备使用后发现有双瞄具不实用、护木容易过热等缺点,从而作出了改进。89式重机枪也不例外,经过部队几年使用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有90%的武器在长期使用中出现射击精度下降的问题。
经过部队里军械人员的检查和分析,总结出3个方面的故障原因,首先是枪身紧固时发生瞄准线偏移,其次是受弹器盖松动过大(受弹器盖后端突耳与受弹器座存在0.4mm左右间隙),另外枪管在机匣上非弹性的径向松动量在4~5mm左右。他们建议厂家应该改进枪身紧固方式,把表尺座固定位置移到机匣上,并改进枪管在机匣上的连接方式等等。
由于重量及其他技术问题,即便是新枪,89式重机枪的点射散布精度比国外同类武器要低一些,特别是与M2HB相比,那是世界上现役同类武器中精度最好的重机枪。
同类武器
主流的西方同类型武器一直是M2HB .50BMG重机枪,这件长寿的武器经过多年来的改进,其重量也已经有所减轻,不过减重手段主要集中在新型脚架上,M2HB与M3三脚架的总重量为58公斤。最新研制的XM312重量要轻得多,连同三脚架仅有19公斤,可算是世界上最轻的12.7mm重机枪。然而枪身重量也是克服射击时枪身上跳的一种手段,89式和XM312都是为了在保持较轻的全枪重量的基础上让射击时的后坐力可控,而采用了管退与导气式混合的自动方式,但XM312的缓冲器导致该枪射速过低(仅260发/分),美国陆军在对XM312进行试验后对如此低的射速极为抵触,于是XM312的承包商GDATP不得不重新把该枪简化和提高射速后改进成LW50,但LW50对射速的提升并不多,仍然是偏低,所以目前这种“世界上最轻的重机枪”的服役前景并不乐观。
前苏联在DShKM之后研制的
NSV重机枪的枪身重25公斤,连三脚架全重41公斤,和中国的85式高射机枪是同样重量级别。俄罗斯最新研制的Kord重机枪的枪身和三脚架全重仍然重41公斤,虽然最新研制的重机枪用两脚架仅重7公斤,但大口径重机枪在两脚架状态下对1公里外目标的射击精度不太理想。而且这重量仍然比89式重机枪要大。
另外还有一些外国公司(如新加坡)也研制了一些新式的12.7mm机枪,重量大幅度减轻,但迄今仍未见装备。所以89式重机枪,仍然是世界是最轻的现役12.7mm口径重机枪。
评价
89式重机枪以26.5千克的全重,成为世界上最轻的现役12.7mm口径重机枪。另外,89式其它方面的性能表现也已达到军方提出的研制指标。
射击精度
89式重机枪列装部队后,以其优良的战斗性能、独特的结构方式、方便的操作和携行而受到部队的好评。但是该枪经过部队几年使用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在部队调研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90%的该枪出现射击精度下降的故障,点射和连发时尤为突出。经检查和分析,我们总结出3个方面的故障原因,这3个原因归纳起来都是由结构缺陷所致。
故障分析
原因之一:枪身紧固时发生瞄准线偏移
故障现象用光学瞄准镜瞄准目标靶时,转动枪身高低、方向角度使光学镜内十字线正对靶心。当扳紧定扳手紧固球形轴时,瞄准镜内十字线瞄准位置由原靶心偏向胸环靶右侧5~6环处,射击时,多数弹着点在胸环靶右侧5~6环处(弹着点偏右约25cm),少数弹脱靶。
原因分析该枪枪架采用球形铰链结构,高低与方向同时紧定,枪身被固定在连接体上,连接体及连接体座用3个螺钉(两个调整螺钉,一个固定螺钉)紧固在球形轴体上。两调整螺钉在连接体及连接体座的左侧下方,用于调整连接体及连接体座之间的间隙,保证当紧定手柄用力紧固后动作确实可靠。固定螺钉(1个)在右侧方起
紧固作用。架枪时,机匣为左右水平状态,准星垂盲于水平面。当用力紧定时,固定螺顺时针回转,在螺纹的作用下,连接体右侧向下(以左侧两调整螺钉为支点)将球形轴夹紧,连接体带动机匣右倾,准星向右偏移,据测量连接体右侧向下倾斜约1mm,造成瞄准误差,直接影响单发射击精度。
原因之二:受弹器盖松动过大
故障现象技术检查发现,受弹器盖后端突耳与受弹器座存在0.4mm左右间隙。
原因分析刚出厂的新枪,该处无间隙,由于训练操作中反复打开关闭、分解结合,加上射击时的震动、碰撞等因素,致使该处间隙增大导致受弹器盖关闭后出现松动现象,表尺座固定在受弹器盖的后上方,受弹器盖卡笋经过多次打开与关闭也会产生松动现象,导致表尺(照门)的松动,改变了起始位置的瞄准线,直接影响到瞄准精度。据资料分析,照门松动1mm,靶纸上弹着点偏移12.3mm,因此,影响十分明显。
原因之三:枪管在机匣上非弹性的径向松动
故障现象技术检查发现,枪管在机匣上的非弹性松动量在4~5mm左右。
原因分析该枪采用导气式与管退式混合的自动方式,当枪管后坐时,部分后坐能量转化为枪机后坐能量,减小了作用于枪身上的后坐冲量。由于枪管相对机匣产生位移,本枪在结构上采用了枪管连接座导棱与机匣连接体导槽的连接方式。射击时,导棱相对导槽往复运动,产生剧烈磨擦;再加上枪管分解结合的操作,当发射一定弹数(约1000发)后,致使导棱与导槽结合处间隙增大(0.15~0.2mm之间),最终导致枪管在机匣上产生径向松动,不仅改变了起始位置的瞄准线(瞄准前就存在零位误差,影响到瞄准精度),而且增大了点射和连发时的射弹散布面,既影响单发精度,又影响连发精度。据此可以认为:枪管在机匣上的非弹性径向松动对本枪射击精度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