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Shanghai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简称“交通职院”,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为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单位、上海市优质高校建设单位,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城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交通教育职教分会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入选教育部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训基地。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960年2月13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建设交通工作部批准设立上海汽车运输学校,隶属市交运局。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教学陷于混乱,校名一度改为“上海市红旗汽车学校”。至1970年,学校随之撤销。校址改作他用。
1979年秋,市公路交通部门开始在市教育局和市人民政府工业交通办公室支持下,以联合办学的方式。重新恢复公路交通中等专业教育工作。由市交运局和闸北区教育局联合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交通运输企业经济管理专业两个中专班,每个专业各设2个班级。学制均为4年。
1980年9月,在中专班的基础上,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上海市交通运输学校。
1982年5月,迁址新华路730号上海市交通运输局职工大学校址内,实行两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体制。
1985年,增设交通部电视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分校。
1986年2月18日,经市教育局核准改为上海市交通学校。此后又在市交运局所属的上海市内河航运局职工学校旧址设立分部,并增设船舶驾驶、轮机管理等2个内河交通专业。
1988年,学校分部迁入新华路730号本部,并与上海市交通运输局职工大学分离,两校各自单独设置。
1975年7月21日,上海市交通运输局七二一工人大学创办。初设址宝通路249号。
1978年5月,学校迁入新华路730号,并正式开设大专学历班,以提高市交运局系统职工的文化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办学宗旨。
1980年6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改名为上海市交通运输局职工大学。
1982年5月,接管上海市交通运输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体制。
1988年,上海市交通运输学校与上海市交通运输局职工大学分离,两校各自单独设置。
1979年,上海海港职工大学建立,并经上海市高教局和交通部验收合格。
1980年7月,由交通部批准,教育部备案,校址在浦东其昌栈大街400号。
1985年4月,中国民航局组建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民航上海中专与民航上海技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领导体制,隶属民航总局。
1978年8月1日,上海铁路局上海职工学校成立,利用前上海铁道医学院校台办学,开设机车、车辆、工务、电务、电子专业。
1981年,学校迁至南翔。
1984年,改名为上海铁路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88年,上海铁路职工中等专业学改为上海铁路成人中等学校。
1960年8月,上海市公用事业中等技术学校成立,中专及技工班暂设半淞园路592号南市水厂,技术干部训练班等留在杨树浦水厂及四川北路268号。1960年,市公用局委托公用事业中等技术学校办红专学校,1961年停办。同年末,市公用局委托公用事业中等技术学校附设技工学校,招收社会青年和应届高小毕业生。
1961年11月,学校迁至虹桥路塘子泾235号。
1964年8月,实行半工半读制。
1966年起,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1971年初学校停办,改为电车修配厂第五车间。
1973年9月,改办技工班。
1975年10月,学校改名为上海市公用事业局“七二一”大学。
1978年,学校恢复上海市公用事业中等技术学校,同年秋复办中专,校名改称公用事业学校。
合并组建
2002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海港职工大学与上海交通运输职工大学合并,并联合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上海铁路成人中专等学校成立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07年12月,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发起单位之一,组建上海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
2012年,在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基础上成立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7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划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管理,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上海交运集团、上海港务集团共建。同年,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原院址更名为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浦东校院。
2016年9月,学校完成上海市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验收评估。
2021年4月,原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划归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管理,同年10月,上海市交通学校、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整建制并入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设有3个二级学院4个系,开设专科专业33个,中高职教育贯通专业3个,五年一贯制专业10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教职工总数530人,其中专任教师总数370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达到70.5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比例达到21.08%。
教学建设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重点专业建设2个,上海市“085”工程重点专业建设5个,上海市一流高职专业2个;有上海高职高专院校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13门;共建设9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其中3个为上海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为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共有3个资源库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2023年,学校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65个,在教委和人社局举办的星光计划和学生技能赛总获奖38个,全市排名第6名,一等奖9个,排名第2,二等奖10个,排名第7,三等奖19个,排名第7。学校承办星光计划赛项2项、学生技能赛1项,申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承办项1项。2023年度,共有200人次以上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53人次教师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作为主持人获奖达到75人次。
2023年,学校共编写教材81本,其中国家规划教材2本,校企合作编写教材16本,新形态教材16本,另有5本教材报送教育部职业教育优质教材,1本教材获市级立项;2本教材报送“十四五”首批上海市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与英国IMI(英国汽车工业学会)、上海永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建IMI永达现代学徒制项目,与百度智行开展校企合作,制定“车路协同”项目建设,与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交通指挥中心、上海浦东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上海巴士公交集团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进行了校企合作定向为企业培养后备技能型人才,培训在职职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指导专业建设、专业课程及教学计划的制定。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
科研成果
2023年,学校共完成各类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3项,完成校级课题32项,新立项各类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3项,其中4项课题获2024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立项,3项课题获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22-202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2024年,学校获上海市高等教育学年会2项科研成果表彰。
学术资源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数据,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资源9.5万余册,每年征订中文期刊报纸200余种;另有供读者网上检索的“万方电子资源” “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检索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等多种数字文献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学校校徽整体为同心圆设计,上部环绕蓝色舒同体“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下部环绕蓝色英文“SHANGHAI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校徽中间主体以汉字“申”为创意元素,体现了学校位于上海的地域性,同时,巧妙地将上海交通拼音缩写字母“SHJT”、 学校英文缩写字母“SCP”,以及公路、铁路、水路、城市建筑等元素融入其中,图案整体又恰似变体的“公”字,代表了学校隶属于上海市交通委,是一所承担综合交通类、城市管理类、公用事业类专业人才培养、行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在视觉上则凸显了上海城市交通相互穿插、立体交融、发展变化的时代感。数字“1960”代表着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校徽以蓝色为主色调,代表着梦想与希望,寓意着学校师生严谨的职业态度和踏实的工匠精神,以及学校与时俱进,服务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人才培养功能;红色寓意着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源源不断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同时也体现了学校师生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求实创新的精神面貌。
学校校旗由校徽和校名组合而成。旗面为白底,上下为等宽蓝色,中线上缀校徽和校名,校徽在左,中英文校名在右,整体居中排布。校名字体为舒同体,字体颜色同校徽及旗面上下部分的蓝色一致。
精神文化
重德、崇实、求精、创新
学校校歌名为《上海交院之歌》。
行政管理
校区情况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共有校区5个,分别是凯旋校区、宝山校区、浦东校区、闵行校区、嘉定校区,占地面积近400亩。
徐汇校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凯旋路2050号。
宝山校区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呼兰路883号,宝山校区拥有两幢教学楼,两幢综合办公楼,一个图书馆,一栋学生宿舍。
浦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下盐路2888号。
闵行校区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紫琅路118号(原漕宝路1685弄188号),闵行校区拥有二级学院轨道交通学院。
嘉定校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双塘村双浏路128号。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