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站(Shanghai Songjiang Railway Station,TMIS:32022,电报码:-IMH,拼音码:SHJ),位于中国上海市松江区境内,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铁路车站,是沪昆铁路、沪昆高速铁路、沪苏湖高速铁路的交会站,也是集合了铁路、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复合了城市文化、商业、展示等功能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历史沿革
2009年2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新建上海至杭州铁路客运专线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基础〔2009〕542号),同意并批准新建沪杭高速铁路,其中在上海市松江区境内设有铁路车站。11月,松江南站开工建设。
2010年6月底,松江南站站前广场开工建设。10月26日,随着沪昆高速铁路沪杭段开通运营,松江南站投入使用。
2017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松江南站成为上海市铁路枢纽总图中“四主多辅”的辅助客站。
2018年10月9日,《新建上海经苏州至湖州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获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线路途经松江南站。
2019年11月20日,松江南站开始办理电子客票业务。
2022年11月,松江南站服务中心开工建设。12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批复《关于松江南站站房工程初步设计》,明确新建北站房为桥式站,采用高架候车厅+线侧式站型。
2023年5月底,松江南站服务中心完成桩基施工。9月25日,松江南站服务中心基础工程全部完成。11月26日,松江南站北站房高架层首块结构板混凝土浇筑完成。
2024年1月30日,松江南站北站房屋盖钢结构首件内环桁架完成吊装。2月,松江南站北站房屋盖钢结构首件内环桁架完成吊装。4月25日,松江南站服务中心钢结构屋面S1区屋盖完成提升。5月6日,松江南站北站房钢屋盖合拢。
2024年5月22日,松江南站更名为上海松江站。8月22日,上海松江站建设总进度完成80%。9月23日,上海松江站北站房上匝道桥连续梁完成浇筑。10月17日,上海松江站北站房完成站名标识安装。10月23日,上海松江站北站房屋面工程全部完成。11月,上海松江站服务中心中庭吊顶完工。12月26日,随着沪苏湖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上海松江站北站房投用运营,接入沪苏湖高速铁路和沪昆铁路。
区位环境
地理环境
上海松江站位于中国上海市松江区,地处松江主城区南侧,与区内各地之间的距离如下所示。
交通区位
上海松江站共配套建设近20条道路,完善了区域道路网络和交通组织,确保旅客的进出站、上下客以及城市交通的高效集散。车站采用外网+联网+内网的“三网合一”快速集散系统,既有外网“井”字形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新建联网衔接道路和车站周边“四横七纵”的内网地面道路,共同构成了外围路网系统。主要道路如下所示。
上海松江站采用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集散模式,涵盖长途客运、公交、大巴、轨道交通等方式。长途客运、公交及大巴主要服务上海松江站片区居民对外出行,同时兼顾周边县区和乡镇的乘客。轨道交通则主要服务市域居民,并连接虹桥枢纽、浦东机场等重要对外交通枢纽。
上海松江站是沪昆铁路、沪昆高速铁路、沪苏湖高速铁路的交会站,上下行车站及站间距如下所示。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整体布局
上海松江站由北向南依次为站前广场、北站房、服务中心、南站房,各建筑沿南北轴线互相串联,形成整体的交通枢纽。
上海松江站北站房主体为地上三层,局部五层,地下一层。各层功能布局如下:设备层、广场层、站台层、站台夹层、候车层、商业夹层。候车层设有东、西、南3个高架进站口,在南侧设置进站广厅连接服务中心,在北侧设置两组两扶一楼由北进站广厅至候车层。旅客流线为上进下出。
上海松江站服务中心主体为地上三层,局部五层,地下二层,主要布置交通配套、旅客换乘、社会停车、公共服务、文化展示及商业服务等功能,起到过渡、转换的交通中心作用,同时兼具部分城市客厅属性。地下二层主要为社会车场、出租车、网约车场及设备用房。地下一层设置南北联通车道,连接站房与服务中心车场,形成连续的车行流线。地上一层设置枢纽配套功能及交通换乘广场,设置十字通廊衔接南站房与北站房,在十字换乘广场及四周布置商业、旅客服务、城市展厅。站台层、高架层、高架夹层主要设置文化展示、科创办公及商业等功能,服务车站及城市人群,同时设置公共通廊,布置产研展商等业态;外侧设置室外平台,衔接站房形成连续的室外空间。
上海松江站南站房为线侧下式站房,站房主体为一层,主体结构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为空间桁架结构,基础为桩基础。旅客流线为下进下出,检票口右侧设有自动扶梯,可通向1号站台;左侧连接地道,可通向2号站台。站台采用单柱、单臂悬挑结构式雨棚。
上海松江站的人流可以通过服务中心在不同层高关系进出北站房,疏解了北站房的换乘压力。付费区、非付费区旅客流线在不同标高进行,互不干扰。同时南北站房旅客可通过付费区换乘流线在不出站的前提下直接换乘,便捷高效。
站场线路
截至2024年12月,上海松江站总站场规模为9台23线,从北到南依次为普速场、沪苏湖高铁场、沪昆高铁场。北站房共7台19线,分为沪苏湖高铁场3.5台9线、沪昆普速场3.5台10线;南站房共2台4线,均为沪昆高速场。途经上海松江站的线路为沪昆铁路、沪昆高速铁路、沪苏湖高速铁路。
上海松江站站场西侧设置维修工区,内设大机停放线1条,轨道车停放线2条;设置客整所,内设8条整备线,(设8线整备棚,含4线兼顾160千米动力集中动车组整备棚)、2条临修线、3条停车线、1条镟轮线;设置机务折返段,内设4条电力机车整备线、1条内燃机车整备线,2条备用机车停留线(短线)、3条临修库线。
运营管理
票务服务
截至2024年12月,上海松江站南站房通过12306服务台和自助售票机开展售票服务。
截至2024年12月,上海松江站北站房内设有多个综合服务中心,可以提供人工售票、退改签等服务;候车大厅自助服务区同时设有自助售票机,方便旅客购票乘车。
上海松江站1号、2号检票口在南站房,用于沪昆高速铁路;3号至15号检票口在北站房,其中3号至9号检票口用于沪苏湖高速铁路,10号至15号检票口用于沪昆铁路。请候车旅客关注检票口信息,避免耽误行程。
设备设施
截至2025年1月,上海松江站北站房安检区设置了急客进站通道,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和距离开车时间不足15分钟的急客提供优先验证、优先安检服务。
截至2024年12月,上海松江站北站房共设有智能卫生间6个,合计厕位152个,均装有新风系统和挂壁式除臭机,每个洗手台盆下均安装了电热水器,能够在冬天为旅客提供热水。
截至2024年12月,上海松江站北站房设置了多处无障碍设施,包括:
①综合服务中心创新采用可升降式台面无障碍窗口设计,满足不同类型旅客的出行需求;
②候车大厅设置了多处无障碍电梯,电梯内设有扶手、镜面、语音播报功能,便于视障、听障、肢体障碍的旅客们使用;
③卫生间设有低矮洗手盆和第三卫生间,便于残障人士使用。
截至2024年12月,上海松江站南站房和北站房中央均设有12306服务台,可以为旅客提供信息咨询、遗失物品查找、重点旅客接送和车票改签、退票等服务。
截至2024年12月,上海松江站北站房四周分别设立了军人候车区、儿童娱乐区、旅客汇合点、自助服务区以及大件行李存放区,其中自助服务区提供自动售票、自助饮料售卖、行李寄存、充电宝租借等服务,满足旅客的多样化候车需求。
截至2024年12月,上海松江站北站房设有“心尚”服务工作室,拥有饮水处、哺乳室、诊疗区等空间。工作室设置了全国首个高铁站内“红十字救护站”,除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还配有红十字急救包、电子血压计、轮椅、拐杖等便民服务器材,方便旅客出行。“心尚”服务工作室同时与重点旅客候车区结合设置,在节约车站空间的同时高效利用了车站资源。
截至2024年12月,上海松江站设有地下停车场,其中服务中心地下共设置社会车辆停车位1335个,站前广场地下共设置社会车辆停车位405个,部分停车位设置了充电桩,方便了旅客乘车。
客运流量
截至2019年1月,上海松江站日均客流量约为5000人次。
2024年12月26日至2015年1月14日,上海松江站发送客流量约2.5万人次。
交通换乘
轨道交通
截至2025年1月,上海松江站可换乘
上海地铁9号线上海松江站站,首末班车时间如下所示。
北站房:旅客出站后,即可看到位于前上方的换乘标识,换乘地铁的旅客往前走,进入服务中心。步入服务中心后,根据服务台屏幕上的标识向左转,从东1门走出服务中心,即可看到地铁上海松江站站的出入口。
南站房:旅客出站后,沿通道步行,即可看到地铁上海松江站站的出入口。
公交线路
截至2025年1月,上海松江站地上一层设有公交枢纽,可换乘10条公交线路,具体信息如下所示。
北站房:旅客出站后,右转向前,即可看到位于扶梯左侧的公交枢纽。
南站房:旅客出站后,沿通道步行,穿过门后左转向前,即可看到位于右前方的公交枢纽。
出租汽车
截至2025年1月,上海松江站服务中心地下区域设有出租汽车和网约车上客点,可供旅客乘坐出租汽车和网约车。
北站房:旅客出站后,右转向前,沿扶梯前往地下,随后沿地面标识步行至出租汽车上客点。
南站房:旅客出站后,沿通道步行,穿过门后左转向前步行至扶梯口,沿扶梯前往地下,步入南1门,随后沿地面标识步行至出租汽车上客点。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在上海松江站北站房上匝道桥的浇筑过程中,遇到了底板纵坡较大、横梁钢筋密集、箱室内空间较小、振捣难度大等施工难题。对此,施工方采用由底至高分节段浇筑施工,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浇筑速度、分层厚度及振捣时间,确保混凝土内部密实无空洞,保证了施工安全。
技术创新
在上海松江站北站房屋盖钢结构的建设过程中,采用了立体交叉的钢结构施工工艺,其中外围屋盖采用模块化高空拼装的施工工艺,采光顶区域首创采用钢结构幕墙屋面全要素组合一体化整体提升工艺,将主体结构、马道附属结构、幕墙龙骨以及对应部分的采光顶玻璃在楼面整合装配安装后,整体提升至最大标高处,有效地利用了现场施工空间,提高施工效率。
上海松江站高架层采用“跳仓法”施工,将超长的混凝土结构体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原则进行建设,共分为16个区块,明确每一部分的仓格划分形式、并根据施工分区确定施工顺序,间隔一格浇筑一格,节省了施工工期。
在上海松江站的建设过程中,引入了无轨道导航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石材铺贴机器人等机器人技术。其中,石材铺贴机器人在站台层地面铺贴每天达到90平方米,精度控制在0.5毫米,效率比传统铺贴提高了24%。
建设规划
根据2024年1月松江区人民政府印发的《松江区交通强区建设实施方案》,上海松江站将接入上海市域铁路东西联络线。
价值意义
上海松江站创造性地将新建站房、综合服务中心、既有站房融为一体,集合了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复合了城市文化、商业、展示等功能,是践行“站城融合”设计理念、与站区城市规划充分协调、城市文脉高度契合的门户型车站。(《文汇报》 评)
上海松江站的启用,对于广大松江市民来说极大提升了交通出行的便捷性,松江枢纽也由蓝图变为现实。其联结沪苏湖高铁、沪昆高铁及沪昆铁路等多条重要干线,实现了对长三角80%以上城市的快速通达,承载着推动区域发展、优化交通布局的重大使命。(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 评)
上海松江站是沪苏湖铁路沿线体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新建火车站,是仅次于上海虹桥、上海东站的上海第三大枢纽车站,也是长三角地区的关键交通枢纽,通过与
杭甬高速铁路、
宁杭高速铁路、
湖杭铁路、
商合杭高速铁路相连,共同构筑长三角核心区城市之间快速铁路客运网络。(《解放日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