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女排大奖赛是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一年一度举办的大型世界级排球比赛,创立于1993年,以分站赛事成绩决定参加总决赛(决赛周)的名单,总决赛优胜者便是整个赛事的总冠军。
基本简介
世界女排大奖赛自1993年举办首届赛事以来已经进行了20届(截止2012年),早年的分站赛事和总决赛在东亚地区举行,这是因为东亚地区的排球市场庞大,观众较多,而且大奖赛的赞助商多来自东亚地区。 之后,一些分站赛事亦陆续在欧美各地举行;直到2003年,总决赛更首次在欧洲的意大利举行。
世界女排大奖赛的地位不及三个四年一度举行的世界大赛(
世界杯排球赛、
世界排球锦标赛、奥运会),但奖金远胜世界大赛,乃是纯粹商业性比赛,以分站赛事成绩决定参加总决赛(决赛周)的名单,总决赛优胜者便是整个赛事的总冠军。故夺得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冠军一般不被视作世界冠军,不过世界女排大奖赛却造就了世界女排的明星化,对女排在全世界的推广作用有着一定的贡献。
世界女排大奖赛举办以来,
中国女排参加了全部的24届比赛,并在2003年击败
俄罗斯女排首次问鼎世界女排大奖赛的冠军,这同时也是中国女排唯一的一次夺冠经历。2007年,中国女排在分站赛表现不佳,最终仅凭借东道主身份入围总决赛,但是在总决赛中她们仅仅负于了最终夺冠的
荷兰女排,位居次席,这也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第4次获得大奖赛亚军,此外她们还曾获得过五次季军、四次第4名和三次第5名。
巴西女排是世界女排大奖赛的最大赢家,她们曾经获得过11次冠军,2004年至2006年间更是获得了三连冠。1993年至2013年,只有中国女排和
日本女排从来没有缺席过世界女排大奖赛。
历届比赛
历届冠军
前三名统计
历届概况
1993年
第一届世界女排大奖赛的总决赛在1993年定于香港举行,至于分站赛赛事分别在其他六个亚太地区(日本、泰国、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以及台湾)举行,此次比赛有古巴、俄罗斯、中国、巴西、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八支球队参加。在总决赛中,
巴塞罗那奥运会冠军
古巴女排以盘数3-1击败中国女排而首夺锦标,并赢得40万美元的冠军巨额奖金。
1994年
中国台北、意大利、荷兰和秘鲁加入到参赛队的行列,分站赛也增加了印度尼西亚、中国澳门地区以及菲律宾三站赛事。总决赛在上海进行,最终巴西队在决赛中击败正值巅峰的古巴队,首次获得该项赛事的冠军,中国队击败老对手日本队后取得第三。
1995年
比赛确立了往后几年中延续实施的小组
单循环赛制模式,八支球队分成两个小组作单循环比赛,小组成绩最佳的首两名再进行交叉半决赛,胜方将进入最后决赛决出总冠军。
另外,这一年的赛事还首次突破亚太地区以外举行分站赛,FIVB将两站分站比赛分别移师
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以及巴西举行。最后比赛结果出人意料之外,赛前未被看好的美国队爆冷击败
卫冕冠军巴西队,并首次获得冠军。
1996年
分站赛分别在本、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夏威夷、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北以及中国香港地区举行,成绩排名前八的球队获得了参加在日本进行的总决赛的资格。刚刚卫冕奥运会冠军的古巴队未能延续良好状态,连续输给巴西队和俄罗斯队后排名第四,巴西队第二次夺取赛事锦标。
1997年
由于赛程安排过于紧张,卫冕冠军巴西队放弃本年度赛事,意大利队得以替补参赛,总决赛第一次被安排在日本城市神户举行,最终俄罗斯队艰难击败古巴队首次登顶,韩国队和日本队分列第三和第四,中国队仅排名第五。
1998年
主办单位再度改革本届比赛的
赛制,增设第三名争夺战,同时,是次比赛也被推广到更多国家和地区举行,印度首办了其中一站分站赛,而在
泰国清迈举行的分站赛则吸引成千上万的热情球迷前往排球赛场为参赛各队呐喊助威,间接促使泰国大力发展女排运动。这年的总决赛在香港主权移交后首次在香港举行,当年共有超过1万人次的球迷进入主场馆观看比赛,巴西队在最后的决赛中击败俄罗斯女排,第三度称后,古巴女排则在艰难地击败获得主场球迷支持的中国女排,获得一枚铜牌。
1999年
当年的总决赛首次在中国云南
玉溪举行,俄罗斯队在名教练Nikolai Karpol带领下,以高举高打的战术力压劲敌卫冕冠军巴西队,她们仅仅耗时1小时,就以盘数3-0打败这支南美三届盟主,继1997年之后再度获得冠军,共有4200名观众在决赛当日到现场观看比赛。而中国女排在先失一盘的情况下,反胜意大利队3-1夺得铜牌。
2000年
此次大奖赛总决赛首度移师
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在Philsports Arena有10,750名现场观众收看。 90年代世界三大赛八连冠的古巴女排,在这一届比赛中再次展现其强横实力并夺取冠军,和
悉尼奥运会一样,
黑色橡胶压倒俄罗斯女排夺冠。 她们在年底FIVB评选‘世纪最佳’奖项中被提名角逐‘世纪最佳女子排球队’。这一届比赛还首次颁发个人奖项,中国老将
李艳夺得了‘最佳自由人’奖项。
2001年
中国队终于突破半决赛的阻拦,遗憾地是决赛中面对美国队以1-3告负,后者第二次夺得这一赛事的锦标,中国队则依旧未能夺冠。俄罗斯和古巴队分列第三和第四。
2002年
总决赛移师成都举行,中国队再次杀进决赛对阵强大的俄罗斯队,未能抵挡住名将阿塔莫诺娃的火力,以1-3失利连续两届大奖赛无缘冠军,德国队出人意料地杀进前四,击败巴西赢得季军。
2003年
参赛队由8支扩展到12支,被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捉对厮杀,每组六支球队前三名进入第二阶段复赛的机会,而东道主意大利队将自动获得一个第二阶段复赛的席位。进入第二阶段的六支队伍同样将按照单循环赛的模式进行比赛,中国队成功冲出小组后豪取五连胜,最终击败俄罗斯首度登顶。
2004年
赛制再次进行变化,12支参赛队各进行三站分站赛,排名前五的球队与东道主意大利一起参加总决赛。6支进入总决赛的队伍将首先进行小组赛,中国女排与东道主意大利队和美国队一组,无缘出线后再争夺第五名的比赛中战胜德国,巴西击败意大利夺冠。
2005年
经过分站赛的较量中国女排成功晋级到总决赛,在日本决赛阶段的争夺,前两场中国队分别输给古巴和意大利,随着三连胜相继击败荷兰、巴西和日本,最终排名第三。巴西队四胜一负登顶,意大利凭借胜负关系压倒中国获得亚军。
2006年
五支通过分站赛晋级的球队与意大利争夺总冠军,总决赛重新恢复到2004年的小组赛制,中国队先胜古巴队后惨败给意大利,无缘晋级半决赛,在争夺第五名的比赛中完胜日本。巴西队战胜俄罗斯队再度登顶实现三连冠,历史上第6次折桂。
2007年
中国女排遭遇前所未有的伤病影响,分站赛阶段竟然未能排名前六,仅靠东道主的身份才勉强跻身总决赛。总决赛首场中国队2-3不敌荷兰,陷入极度的困境,不过此后状态回勇,连胜波兰、意大利、俄罗斯和巴西,以四连胜战绩获得亚军,黑马荷兰队首度夺冠。
2009年
世界女排大奖赛于7月31日至8月23日举行,参赛队伍为12队,历时四周,前三周属分站赛事,每个分站均有四队女子排球队参加单循环赛事,同一周均有三个分站赛事进行,第四周的总决赛(决赛周)则在日本东京举行。 分站赛总排名由每队三站共9场赛事的成绩决定,总决赛主办国日本连同其他五支分组赛总排名最高球队将晋级总决赛争冠军。
2010年
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日本横滨进行。最后一个比赛日最后一场比赛的争夺,中国女排迎战卫冕冠军巴西队,最终中国队0:3完败对手。中国队以两胜三负第四名的战绩获得最佳发球奖,张娴获最佳自由人奖。
2011年
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中国澳门地区进行。在最后一轮的比赛中,中国队与意大利队为第7名展开争夺,最终中国女排苦战五局2:3不敌意大利,四战皆负总排名第8结束全部比赛,创造了自参赛以来的最差战绩。
惠若琪则当选“最受欢迎球员”称号。
2012年
201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队最后一场对阵两届卫冕冠军美国队,连丢三局以0-3失利,惨遭四连败最终一胜四负排名第五,美国队五连胜实现三连冠。中国女排的自由人
张娴凭借良好的表现获得最佳自由人奖,这也是中国队在本年度大奖赛单项奖中的唯一收获。
2013年
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最后一轮,中国队对阵巴西队,实力不济以0-3落败,三局比分为15-25、14-25和20-25。中国队四胜一负获得亚军,巴西队五战全胜第九次获得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2014年
201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最后一轮,中国2-3遭俄罗斯翻盘,比分为25-21、25-14、22-25、20-25和13-15。中国女排2胜3负积6分位列第五名,刘晓彤获最佳主攻。
2015年
分站赛中,中国女排九战全胜杀进总决赛,总决赛上,为备战世界杯而保存实力的中国女排派出二队参赛,最终以2胜3负的成绩位于总决赛第四名。
2016年
201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争夺第五名的比赛中,队长
惠若琪缺席、启用
姚迪担纲主二传的情况下,中国女排3-0战胜东道主泰国女排,最终以第五名收官。
2017年
2016年12月,国际排联决定2017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将在中国
南京举办。2017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将于2017年8月2日至6日举行。比赛共有6支参赛队,除东道主中国队外,还有三轮分站赛中积分最高的5支球队参加。2017年国际排联世界女排大奖赛共有32支队伍参加并分为三个档次,其中中国、美国、巴西等12支强队将参加第一档次的比赛。此次南京承办的是第一档次总决赛。
赛制介绍
历年分站赛事的参赛队数目不同(8-12队),而参加总决赛队伍数目和总决赛的赛制亦不统一(参加总决赛队伍数目由起初的4队到2003年增至6队,按:2001年更全数8队自动晋身决赛周)。 总决赛主办国的参赛队则伍自动晋身总决赛,不受分站赛总成绩影响。
2000年以来初赛参赛队数已统一为12队,参赛席位由女排水平较高的东亚、欧洲和美洲国家所瓜分。 世界女排大奖赛比赛历时四周,即是说每队参赛队伍要先经3个分站共9场比赛,成绩最佳的首5名(不包括总决赛主办国)连同总决赛主办国进入总决赛。
以2005年为例,总决赛6强以单循环分组赛方式决胜。(2004年是最后6强分2组,每组3队争2个半决赛席位;2005年又改回2003年的最后6强以单循环分组赛方式争霸; 至于2002年的最后4强以单循环分组赛方式比拼,首两名争总冠军,另外两队争总季军。)
首次夺冠
传统上,世界女排大奖赛的分站赛事多数在亚太地区举办,总决赛更必定在东亚地区举行,但在2003年因
非典型肺炎在东亚地区蔓延,国际排联决定将大奖赛全程(初赛和总决赛,改为各历时一周)改在意大利举行 - 初赛将12强分成两组,每组以单循环分组赛方式比赛,两组的前3名成为总决赛最后6强,6强在第2轮总决赛中再以单循环分组赛方式比赛,决定冠、亚、季军谁属。 最终,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女排大奖赛的总冠军。
参赛资格
亚洲、欧洲和美洲各有四队参加;以2005年为例,亚洲区以洲内世界排名最高四队(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参加,欧洲以预选赛决定参赛资格(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美洲以2004年
泛美运动会女排赛头四名(古巴、美国、
多米尼加、巴西)出线。
历届战况
1993年
赛况:
199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香港展开了角逐。小组赛中,中国、俄罗斯和韩国都是一胜一负经计算胜负局之比,中国名列第一挺进决赛。决赛中,中国队,以0-3负于古巴队,从而获得了本次世界女排大奖赛的第二名。
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领队:周晓兰
主教练:粟晓峰
教练:李秋江
队员:巫丹、赖亚文、马芳、王怡、高林、孙玥、苏立群、潘文利、崔咏梅、计丽萍、肖建华。
1994年
赛况:
199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九场比赛的争夺,中国女排积分只排在第6名靠东道主之便才获得前4名决赛资格。
199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上海展开了角逐。积分列前3名的队(巴西、古巴、日本)和东道主中国队一道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二阶段比赛——决赛。中国女排则压倒老对手日本队以1胜2负获第3名。崔咏梅获得最佳接发球最佳阵容。
赛程赛果:
领队:姜伯因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粟晓峰
教练:李秋江
队员:苏惠娟、赖亚文、肖建华、崔咏梅、孙玥、王怡、茅菊兰、潘文莉、苏立群、王子凌、计丽萍、戚丽丽。
1995年
赛况:
199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12场比赛的争夺,凭借着8胜4负的战绩,中国队顺利晋级总决赛。中国女排获得澳门站的冠军。
199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是预赛总积分列前4名的队在上海进行总决赛。中国女排获得第四。中国队孙玥获最有话力奖。
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领队:姜伯因
主教练:郎平
教练:陈忠和
队员:赖亚文、李艳、孙玥、王怡、崔咏梅、何琦、吴咏梅、潘文莉、王子凌、朱韵颖、邓阳、殷茵。
1996年
赛况:
199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12场比赛的争夺,凭借着8胜4负的战绩,中国队顺利晋级总决赛。中国女排获得仙台站和澳门站的冠军。
199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上海展开了角逐。中国女排以3负的成绩获得了本次世界女排大奖赛的第四名。
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领队:姜伯因
主教练:郎平
教练:陈忠和
队员:赖亚文、李艳、孙玥、王怡、何琦、王子凌、崔咏梅、吴咏梅、朱韵颖、潘文莉、刘小宁、王丽娜
1997年
赛况:
这次大奖赛合共五城市举办,中国队只参加头两星期赛事。中国队於三周后成绩排第五,但由於日本为决赛周之主办国 (三周后成绩第六),故中国未能参加决赛周之赛事。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陈忠和
队员:冯坤、何琦、赖亚文、孙玥、王子凌、李艳、李轶之、邱爱华、沈弘、王丽娜、张锦文、吴咏梅。
1998年
赛况:
1998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9场比赛的争夺,凭借着7胜2负的战绩,中国队顺利晋级总决赛。中国女排获得泰国站冠军。
1998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香港展开了角逐。中国女排在半决赛中,经过5局苦战,以2-3惜败俄罗斯队,在争夺第三名比赛中,中国队又负于古巴队,从而获得了本次世界女排大奖赛的第四名。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领队:张蓉芳
主教练:郎平
教练:陈忠和
队员:冯坤、何琦、赖亚文、孙玥、王子凌、李艳、李轶之、邱爱华、茅菊兰、王丽娜、张锦文、吴咏梅。诸韵颖、殷茵、崔咏梅、宋妮娜、张静、刘晓宁。
1999年
赛况:
199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6场比赛的争夺,凭借着3胜3负的战绩,中国队艰难晋级总决赛。
199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中国玉溪展开了角逐。中国队经过4局苦战,以3-1战胜意大利队,从而获得了本次世界女排大奖赛的第三名。
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领队:李全强
主教练:胡进
教练:陈忠和、赖亚文
队员:王丽娜、邱爱华、吴咏梅、林文珍、孙玥、李艳、诸韵颖、何琦、李雯、殷茵、赵蕊蕊、
2000年
赛况:
200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9场比赛的争夺,凭借着4胜5负的战绩,中国队晋级总决赛。在澳门站中国队的王丽娜、孙玥获最佳扣球手和最受欢迎球手奖。
200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菲律宾
马尼拉展开了角逐。中国女排在半决赛中先以1-3负于古巴队,在争夺第三名比赛中,又以1-3负于巴西队,从而获得了本次世界女排大奖赛的第四名。这也是中国选手第一次获得比赛的单项奖。
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领队:李全强
主教练:胡进
教练:陈忠和、赖亚文
队员:巫丹、王丽娜、丁红莹、邱爱华、吴咏梅、林文珍、孙玥、李艳、诸韵颖、何琦、殷茵、赵蕊蕊、李珊、张越红、陈静、周苏红、桂超然、张静。
2001年
赛况:
200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九场比赛的争夺,凭借着八胜一负的战绩,中国队顺利晋级总决赛。中国女排获得2个哈尔滨站的冠军。在第二周哈尔滨站,周苏红获得本站比赛的最佳发球奖。刘亚男获得本站比赛最佳扣球奖和最佳拦网奖。在第三周哈尔滨站,中国队周苏红在个人技术单项奖中荣获最佳扣球奖。
200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中国澳门地区展开了角逐。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中以2胜1负第2名成绩挺进半决赛,在半决赛中战胜古巴。在决赛中,中国队经过4局苦战,以1-3惜败美国队,从而获得了本次世界女排大奖赛的第二名。杨昊获最受欢迎队员。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领队:李全强
主教练:陈忠和
教练:郑宗源、王宝泉、赖亚文。
队员:张静、冯坤、杨昊、刘亚男、吴咏梅、李珊、周苏红、赵蕊蕊、张越红、陈静、白云、宋妮娜、熊姿、李艳、
诸韵颖、张娜、温暖、邱爱华、林汉英、尹琳。
2002年
赛况:
200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九场比赛的争夺,凭借着八胜一负的战绩,中国队顺利晋级总决赛。中国女排获得泰国站和澳门站的冠军。在澳门站,中国队主力赵蕊蕊获得“最有价值球员”和“最佳扣球手”两个个人奖项。中国队队长冯坤获得“最佳拦网”个人奖项。200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香港展开了角逐。中国女排以2胜1负成绩挺进决赛,中国队经过4局苦战,以1-3惜败俄罗斯队,从而获得了本次世界女排大奖赛的第二名。
杨昊获得最佳发球手和最佳得分手奖,
赵蕊蕊获得最受欢迎的球员称号。
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陈忠和
队员:冯坤、杨昊、刘亚男、周苏红、赵蕊蕊、张萍、宋妮娜、张越红、李珊、陈静、张静、熊姿、吴咏梅、何晴、李娟、李颖、林汉英、董凌鸥、
2003年
赛况:
由于SARS病毒在亚洲的蔓延,200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移师到意大利
安德里亚举行。在小组巡回赛中,中国女排仅凭得失盘比率较高压过同分的巴西队,获得小组第3名勉强出线总决赛,但她们在总决赛表现却脱胎换骨,连克美国、韩国、主队意大利、荷兰和宿敌俄罗斯,全胜并勇夺冠军。在最后一场与卫冕冠军俄罗斯队的较量中3比0完胜对手,比分分别是25-22、28-26、25-21,这样中国女排在进入第二轮复赛后取得了5连胜的战绩,夺得女排大奖赛冠军。这是199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创立以来,中国队首次在这项赛事中夺冠。另外这也是中国女排五连冠后17年来首次获得世界大赛的冠军。在本次比赛的各单项技术统计榜上,杨昊、
冯坤、
周苏红分别高居发球、二传和接发球榜首,赵蕊蕊和张娜还名列扣球和接发球的次席。杨昊获最佳主攻手称号。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领队:李全强
主教练:陈忠和
教练:赖亚文
队员:杨昊、冯坤、赵蕊蕊、王丽娜、李珊、楚金玲、周苏红、张娜、刘亚男、张越红、宋妮娜、陈静。
2004年
赛况:
200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九场比赛的争夺,凭借着七胜二负的战绩,中国队顺利晋级总决赛。中国女排获得香港站和合肥站的冠军。
200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意大利展开了角逐。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中1胜1负排名第三,无缘四强。在争夺本次比赛第五名的比赛中,中国队经过5局苦战,艰难地以3比2战胜了欧洲劲旅德国队,从而获得了本次世界女排大奖赛的第五名。张娜在最佳防守和最佳一传排名第一,并获得本次大奖赛最佳自由人奖。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陈忠和
队员:冯坤、杨昊、刘亚男、周苏红、王丽娜、张萍、张娜、宋妮娜、张越红、李珊、陈静、李艳、王一梅。
2005年
赛况:
200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九场比赛的争夺,中国、巴西和古巴都取得了8胜1负的佳绩,不过中国女排因为计算小分排在了分站赛榜首。中国女排获得宁波和澳门2个分站赛冠军。
200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日本仙台举行,中国女排在最后一场比赛中3-0完胜东道主日本队,最终三胜两负获得第三名,中国队在二传、一传、发球和自由人四项技术统计中排名榜首。杨昊和张娜分别荣膺最佳发球奖和最佳自由人。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陈忠和
队员:冯坤、张娜、赵云、周苏红、杨昊、刘亚男、张萍、楚金玲、王婷、马蕴雯、王一梅、薛明。
2006年
赛况:
200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九场比赛的争夺,凭借着八胜一负的战绩,中国队最终以名列积分榜第三名的身份顺利晋级总决赛。中国女排获得香港站和宁波站的冠军。
200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意大利展开了角逐。技高一筹的中国女排发挥稳定,最终以3比0完胜日本女排,从而夺得本次世界女排大奖赛的第五名。
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陈忠和
队员:杨昊、李娟、冯坤、薛明、周苏红、张娜、王一梅、刘亚男、徐云丽、宋妮娜、李珊、楚金玲。
2007年
赛况:
2007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九场比赛的争夺,中国以4胜5负的成绩排名第八,取得了进军总决赛资格。
在总决赛中,中国女排在最后一场比赛中迎战卫冕冠军巴西女排。面对状态不佳的巴西队,中国队在攻防上均占据了明显的优势直落三局轻松击败对手赢得四连胜,三局比分为25-21、25-21和25-13。此役的胜利让中国队以四胜一负的战绩获得亚军。中国三朵金花杨昊、魏秋月和张娴分别获得了最佳发球、最佳二传和最佳自由人三项大奖。
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陈忠和
队员:杨昊、李娟、马蕴雯、薛明、周苏红、魏秋月、张娴、张娜、王一梅、韩旭、刘亚男、徐云丽、张越红、孙小清、宋妮娜。
2008年
赛况:
2008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九场比赛的争夺,中国以8胜1负的成绩排名第二,取得了进军总决赛资格。中国女排获得宁波北仑站和香港站冠军。
2008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日本横滨进行。在最后一轮的比赛中,中国女排迎来由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经过五局苦战,中国队最终以2-3惜败美国女排,中国女排就以四负一胜的成绩,取得第五名。
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陈忠和
队员:杨昊、李娟、冯坤、马蕴雯、赵蕊蕊、薛明、周苏红、魏秋月、张娜、王一梅、刘亚男、徐云丽。
2009年
赛况:
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九场比赛的争夺,中国以7胜2负的成绩取得了进军总决赛资格。中国女排获得宁波北仑站冠军。
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日本东京进行。在最后一轮的比赛中,中国女排1-3不敌德国队,中国女排就以四负一胜的成绩,取得第五名。
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蔡斌
队员:李娟 、薛明、罗瑜、徐云丽、马蕴雯、楚金玲、张娴、惠若琪、赵燕妮、王一梅、魏秋月、殷娜、霍萱、王晨、尹萌、王茜、曾春蕾、沈静思。
2010年
赛况:
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九场比赛的争夺,中国以6胜3负的成绩,取得了进军总决赛资格。中国女排获得成都站冠军。
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宁波北仑进行。最终中国队0-3完败对手。中国队以二胜三负第四名的战绩结束本届世界女排大奖赛的征程。王一梅获得最佳发球奖,张娴获最佳自由人奖。
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王宝泉
队员:李娟、马蕴雯、魏秋月、王一梅、薛明、徐云丽、张磊、杨婕、惠若琪、罗瑜、王男、张娴、王茜、殷娜、陈丽怡、卞雨倩、陈瑶、范琳琳。
2011年
赛况:
201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九场比赛的争夺,中国以6胜3负的成绩排名第7,取得了进军总决赛资格。中国女排获得香港站冠军,其中,王一梅获MVP,魏秋月获最佳二传奖,杨珺菁获最佳发球及最佳攻击奖,惠若琪获最受欢迎队员奖。
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俞觉敏
队员:马蕴雯、薛明、魏秋月、王一梅、徐云丽、米杨、杨婕、惠若琪、王娜、殷娜、张娴、杨珺菁、单丹娜、杨舟、陈丽怡、邱亚楠、张磊、范琳琳、王茜、曾春蕾。
2012年
赛况:
中国女排在澳门站中在对战泰国先丢一局情况下连扳三局逆转胜出,总比分3-1翻盘获胜,拿到三连胜取得本站冠军。
2012年6月27日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北仑进行。7月1日,中国队最后一场对阵两届卫冕冠军美国队,连丢三局以0-3失利,惨遭四连败最终在总决赛中一胜四负,美国队五连胜实现三连冠。
赛程赛果:
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俞觉敏
队员:
马蕴雯、王一梅、
徐云丽、刘聪聪、米杨、
杨婕、楚金玲、颜妮、惠若琪、王娜、殷娜、张娴、杨珺菁、单丹娜、杨舟、陈丽怡、邱亚楠、张磊、范琳琳、王茜、
曾春蕾、薛明、杨舟。
2013年
赛况:总决赛4胜1负积10分的中国女排在时隔6年后再夺大奖赛亚军。
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郎平
队员:殷娜、朱婷、米杨、王娜、沈静思、杨珺菁、张娴、曾春蕾、王一梅、单丹娜、徐云丽、惠若琪、刘晏含、杨婕、刘晓彤、张磊、姚迪、乔婷、刘聪聪、陈展、马蕴雯、刘丹。
2014年
赛况:中国女排2胜3负积6分位列第五名。
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郎平
队员:袁心玥、朱婷、杨方旭、杨舟、沈静思、杨珺菁、魏秋月、曾春蕾、刘晓彤、单丹娜、徐云丽、惠若琪、姚迪、乔婷、陈展、汪慧敏、王娜、丁霞、李静、刘晏含、朱琳芬。
2015年
赛况:中国女排2胜3负积7分位列第四名。
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郎平
队员:袁心玥、朱婷、杨方旭、王娜、沈静思、杨珺菁、魏秋月、曾春蕾、张常宁、单丹娜、张晓雅、惠若琪、王云蕗、陈展、林莉、丁霞、颜妮、王梦洁、刘晏含、郑益昕、刘晓彤、姚迪、王琦、黄柳燕、张宇
2016年
中国队名单:
主教练:郎平
主攻:朱婷、张常宁、刘晏含、惠若琪、刘晓彤、袁心玥、颜妮、徐云丽、杨珺菁、张晓雅、王宁、曾春蕾、杨方旭、龚翔宇、沈静思、丁霞、魏秋月、姚迪、林莉、王梦洁、陈展
赛事安排
2015赛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