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宝鼎内铸有铭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座前为“世纪宝鼎”四个金文大字。鼎座后面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赠 一九九五年十月”。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
宝鼎概况
世纪宝鼎详细资料:
总高:2.6米
鼎高:2.1米
鼎座高:0.5米
口径:1.5米
座:2米×2米×0.5米
总重量:1.5吨
敬立日期:1995年10月
宝鼎设计
1994年10月底“嘉丰特艺”接到市外办指示:要抓紧设计“世纪宝鼎”。由于中国制鼎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朝代的鼎有不同的艺术风格。那么送给联合国的鼎,选用哪一种风格呢?在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的帮助下,邀请陕西、上海、北京等国内一流青铜考古专家,对“嘉丰特艺”的初步设计及已铸成实模的小鼎,进行评审,听取意见。然后,又在中国著名的青铜器专家、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亲自关心指导下,确定以中国青铜时代最负盛名的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大鼎为范本,设计“世纪宝鼎”。 由卢银涛领衔开展的设计工作,在马承源先生指导下,边观看博物馆珍藏青铜鼎实物,边翻资料进行宝鼎纹饰设计;还请有关雕塑工艺师搞1:1鼎模,和请专家完善改定鼎的造型。从开始设计到定稿,前后花了一百多个昼夜。
鼎禁(座)参照商周青铜禁进行设计这个决策是马承源先生的主意。这样做,不仅鼎、座年代一致,风格融合,而且达到了联合国鼎禁重量尽量要轻的要求。马老还亲自著文《“世纪宝鼎”铸造之意见》,对完善鼎的设计提出了要求,对纹饰、器座、铭文、铸造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
马承源先生亲自把关,使世纪宝鼎的设计、造型进展顺利,少走弯路。国内一流专家的参与,保证了“世纪宝鼎”高水平的设计和所具有的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风格。就此“世纪宝鼎”脱颖而出。
“世纪宝鼎”高2.1米,象征即将来到的21世纪。三足鼎立,两耳高耸,腹略鼓,底浑圆。四周以商周饕餮纹饰,兽面辟邪,云纹填底。
鼎禁(座)高50厘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禁上56条夔龙,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由56个民族组成,都是龙的传人。
鼎内有马承源先生用金文撰写的铭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禁前、后分别篆有金文鼎名署名:“世纪宝鼎”“中华人民共和国赠 一九九五年十月”。
鼎圆禁方,整个宝鼎古朴凝重,气势宏大,非常雄伟。众多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世纪宝鼎”是一尊设计成功的宏伟之作。
赠鼎意义
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礼器。中国成语中有“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说,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融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它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联合国珍藏着世界各国赠送的礼品,各有意义。中国的这个宝鼎寓意更深。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对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纪的希冀。这也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
宝鼎诞生记
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由江泽民主席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江主席与
加利(原联合国秘书长)为“世纪宝鼎”赠送仪式揭幕。这一壮举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引人注目的一页,使全球掀起的“宝鼎新闻热”达到高潮,其所涉及范围之广,延续时间之长,实属空前,是当年国际十大重要新闻之一。 “世纪宝鼎”是具有商周青铜风格的艺术精品,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注成功。它的设计和制作经过多次论证,是在国内专家、文物考古学者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世纪宝鼎”高2.1米,象征即将到来的21世纪;口径1.5米,重1.5吨。它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鼎内壁铸有
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禁(底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2米见方,上铸56条夔龙纹饰,象征华夏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禁前后分别以金文铸有“世纪宝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赠 一九九五年十月”字样。鼎圆禁方,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馈赠的“世纪宝鼎”是在朱复戡先生设计的中华宝鼎样式中汲取修改而来,设计古朴典雅,富有浓重的东方韵味。是朱复戡艺术研究室同仁的共同智慧结晶。
领导人评价
江主席在致词时说,为了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中国政府决定向联合国赠送一件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礼物———“世纪宝鼎”。
江主席说,鼎在远古之时,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礼器。中国成语中有“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说,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
江主席说:在这庆祝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时刻,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蕴含着素称礼仪之邦的中国12亿人民对联合国实现其崇高使命的良好祝愿。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迎接更美好的新世纪。”
加利秘书长致答词。他代表联合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慷慨赠予这件礼物深表谢意。加利说,这尊宝鼎体现了中国文明的伟大品格和值得自豪的古老历史,体现了中国渊博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灿烂,更体现了它在辉煌历史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创造更伟大的未来的决心。
加利说,鼎,在中国历史上象征着稳定、安宁与和平。联合国正是为了这些目标而创立的。这尊巨鼎在我们这里将会有宾至如归之感。
加利说,就像这尊美观庄重的巨鼎给粗糙平淡的青铜赋予形状与生命一样,我们也必须运用世间的人力、物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世纪宝鼎”揭幕仪式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秦华孙主持。
揭幕仪式结束后,江主席和加利秘书长在有关人员陪同下,冒雨前往联合国总部大厦北花园参观坐落在园中的“世纪宝鼎”。
《世纪宝鼎》部分内容:“世纪宝鼎”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禁(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来临的21世纪。鼎重约1.5吨,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底座上饰56条夔龙,象征华夏神州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内铸有铭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禁前为四个金文大字:“世纪宝鼎”。鼎禁后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赠 一九九五年十月”。整个宝鼎造型古朴浑厚,工艺精巧缜密,堪称
夏后氏铸鼎以来的宏伟杰作。
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的想法最初是由上海的一些艺术机构和企业提出并在上海制作完成的,意在表达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支持。“世纪宝鼎”具有商周青铜风格,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铸成功。宝鼎于日前运抵纽约,安装在联合国总部北花园里。
宝鼎的起源
1992年成立的上海嘉丰特艺公司,在卢银涛总经理策划下,为弘扬中华特艺文化,就明确提出“嘉丰特艺”的宗旨是:“让世界了解中华特艺,让中华特艺走向世界”,并为此创办了《特艺世界》杂志。这本杂志似乎没有知名度,却以刊登身怀绝技的特艺家和他们精美绝伦的特艺作品而赢得了世人的刮目相看。由于在联合国工作的徐书云先生的传递,当年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见到《特艺世界》创刊号后,被中国传统特艺的魅力深深吸引和打动。他破例为《特艺世界》写来了祝词:“我很高兴地向《特艺世界》读者致意。通过《特艺世界》这类杂志,全世界的人们得以交流信息,互相了解,他们也因此能为和平、友谊、合作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也是联合国宪章的目标。”
加利祝词,对“嘉丰特艺”无疑是一份极为珍贵而有特殊意义的礼物。当时卢银涛总经理同公司几位领导和同仁议论:中国是钟鼎之乡、礼仪之邦。作为礼尚往来,能否送一尊小鼎给加利先生,甚至送一尊大鼎给联合国,以庆贺她即将来到的50华诞。因为鼎是中国悠久历史、古代文化的一个象征,也是世界文明史与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早在远古时代,鼎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民以食为天”,人们重视鼎,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礼器。鼎作为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在现代更喻示着和平、发展、昌盛。古代有“钟鸣鼎食”“一言九鼎”等成语,说明了鼎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的独特地位。
赠鼎,情系中华炎黄子孙,关联人类文明发展。于是,卢银涛当即列出提纲,与同仁研讨,前后七易其稿,完成了一份“民间发起、企业参与、政府支持、国家出面”的赠鼎创意计划。后经与
王光亚(原外交部国际司司长,现为外交部副部长)联系,知道国家正在考虑送什么礼物来庆祝联合国成立50周年。
令人高兴的是,不久,上海外事办公室接到外交部国际司正式通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选定“世纪宝鼎”作为向联合国50周年赠送的国礼。就这样,“嘉丰特艺”的这个民间构想便成了国家行为。
相关资料
鼎的概述
一. 鼎与古代青铜器
自从发现了青铜材质,人类文化从原始社会跃入一个新的文明阶段,青铜遂成为一个时代鲜明的标志。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一半是由熠熠生辉的青铜器铸造出来的。从公元前二千年之前,由黄河流域
中原二里头文化(即十三朝古都洛阳东郊)和其上游齐家文化为代表的最早面世的青铜器来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成为延续二千多年的青铜器时代,在中华文明史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青铜器早期为新石器时代,散见的只有陶器制品,而青铜器时代后期,则被瓷器和铁器制品所代替。所以在二千多年的青铜器历史长河中,其制品五光十色,其工艺流光异彩。既有权力象征的各种铜鼎重器,也有
尊、壶、
鬲、
觥、
觚、钟、灯、
炉等各种宫廷
礼器、
祭器、
酒器、
盛器和生活用品、陈设品、工艺品,其造型也遍及龙、虎、牛、马、羊、鹿、象、人、鸟等各种形态和饰物,仅纹饰就有
兽面纹、乳行纹、蚊纹、风纹雷纹、龙形纹、龟鱼纹、曲折纹、云雷纹、蟠螭纹、几何纹、竹节纹、菱形纹、直纹、斜纹、六山纹、叶纹等几十种。从生活用品到乐器,从饰品到战争武器。可以说如繁星满天,品种之多,不胜枚举,充分记录了中华文明史的辉煌时代,也是历代王室、宫廷、侯门、伯爵们生前陈设豪华璀璨耀目,死后追求不朽,陪葬昂贵富丽和考究的佐证。
世界各文明古国都经历过青铜时代,唯有古代中国赋予青铜器以重要的社会意义、深厚的精神内涵,以及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夏、商、周三个朝代,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近代以来,青铜器大量出土,使长久处于朦胧的中国古代史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中国从夏代开始进入阶级社会,而象征国家政治权势和军权、神权的青铜制造业,完全为贵族所垄断,这些青铜器的制造均是以贵族的意志、需要和审美意愿为依归。中国青铜器历经20多个世纪的发展衍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发展时期
时间分野
初期
夏代
商代风格盛行期
商代迁都殷(今
河南安阳)以后至西周前期,约为商王武丁到西
周穆王时期。
西周风格成熟期
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
东周风格盛行期
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
青铜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时候极为普遍的烹饪器,其后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权势的象征物。
夏铸九鼎的传说,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于春秋时代的“问鼎中原”事件,是这种观念的延续。而现今已发现的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青铜器──
商代司母戊鼎,则可让我们感受到鼎予人的精神震撼。
二. 鼎文化概说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鼎被赋予神圣的色彩,起源于
禹铸九鼎的传说。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
许慎在《
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
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
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历史上有“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
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
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
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 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3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
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联合国概述
一、联合国组织简介
1945年,50个国家的代表在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上起草了《
联合国宪章》。在中国、法国、苏联、联合王国和美国以及多数其他签字国批准《
宪章》之后,联合国于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10月24日成为
联合国日。今天,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加入了联合国。联合国共有191个会员国。
宗旨
《宪章》规定,联合国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之友好关系;合作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增进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并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结构
联合国六大机关为:大会、
安全理事会、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然而,联合国大家庭却大得多,
二、联合国行动
●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工具。目前,87个国家提供约47 650名联合国军事和文职人员,在世界各地开展15项维持和平行动。
●联合国各项环境公约促进在欧洲和北美减少酸雨,减轻全世界的海洋污染,以及逐步停止生产破坏地球臭氧层的各种气体。
●联合国及其机构,包括世界银行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是在贫穷国家促进发展的主要动力,每年提供的援助价值在300亿美元以上。
●每年推行的免疫接种工作拯救了达300万儿童的生命,但还有近300万儿童死于可以预防的疾病。儿童基金会、卫生组织、
世界银行集团、私营基金会、制药业和各国政府携手开展一项新行动----全球疫苗和免疫联盟,目的是将儿童死亡率减到零。
●
世界粮食计划署每年提供大约三分之一的世界粮食援助。
●通过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议定的规则和条例使全世界的空中交通更为安全。
●联合国的各项呼吁每年筹集超过10亿美元,用于为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受害者提供紧急援助。
●卫生组织协调的一项全球运动在全世界消灭了天花。另一项卫生组织开展的运动在美洲消灭了小儿麻痹症,目标是2005年年底之前在全世界消灭小儿麻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