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是东南大学的二级学院。20世纪90年代,东南大学成立了艺术学系(1994年)和现代艺术设计研究中心(2004年改为艺术传播系),并建立了中国首家艺术学博士点。2006年9月,东南大学在原艺术学系、艺术传播系的基础上组建艺术学院。
学院简介
东南大学具有悠久的艺术教育和理论研究传统。早在两江师范学堂阶段,李瑞清校长就开始在我校设立图画手工科,开我国现代艺术教育之先河。在我校历史上,先后有许多艺术大师,如音乐教育家李叔同,戏曲研究和教育家吴梅,美学大师宗白华,绘画大师张大千、徐悲鸿、吕凤子、陈之佛、傅抱石、吴作人、黄君璧等都曾执教于此,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20世纪90年代,东南大学成立了艺术学系(1994年)和现代艺术设计研究中心(2004年改为艺术传播系),并建立了我国首家艺术学博士点。2006年9月,东南大学在原艺术学系、艺术传播系的基础上组建艺术学院。目前,艺术学院由艺术理论系、设计系、美术系、动画系构成,另设中国艺术国际传播战略协同创新中心、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心、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画研究院、戏曲小说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共有专职教师61位,其中教授16位、副教授22位,讲师22位,助教1位。87%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5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博士后研究经历。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是艺术教育和研究的专门机构,拥有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MFA(艺术硕士)授权点,面向艺术史论、产品设计、美术学、动画四个专业招收本科生。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主持、参与并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28项,在研主持国家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4项、国家级一般和青年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19项, 全院教师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9项、出版学术著作110余种、出版教材3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艺术学院所培养的许多优秀博士后、博士生已成为我国艺术史论研究的领军人物,所培养的许多优秀硕士生和本科生已成为我国艺术实践领域的骨干力量。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所拥有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学科排名中名列第一,从“十五”到“十三五”连续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7年,艺术学与伦理学联盟,圆满完成国家“985工程二期”“科技、伦理与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国家“985工程三期”“艺术与创意产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项目、国家“211工程”“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平台项目。2007年东南大学艺术学被教育部增列为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是江苏省截止目前唯一的艺术类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属于艺术学理论的国家重点学科。
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位列全国第一;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被列为A+级学科,设计学被列为B级学科。2017年,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被列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8年,学院主持的古琴传承被教育部列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20年,学院联合建筑学院牵头申报建设的国家级智库“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获批为中央四部委联合设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实行开放的教学与研究政策。在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方面,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化企事业单位都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目前,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已成长为我国艺术教育和研究的重镇。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将力求团结海内外朋友,共同推动艺术研究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历史沿革
1906年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时期,监督
李瑞清便开设了图画手工科。
1916的民国初期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校长江谦恢复图画手工科,改称工艺专修科。
1928年国立中央大学时期,设艺术专修科。
1925年,宗白华先生从德国留学归来,在该校开设艺术学课程,设立了中国高等院校最早的属于二级学科范畴的艺术学,为该校艺术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
1929年更名为艺术教育科。
1941年后改科为系称艺术系、艺术学系。
1994年,艺术学科在东南大学重新开始建立,相继成立了艺术学系(1994年)和现代艺术设计研究中心 (2004年改为艺术传播系),建立了全国首家艺术学博士点,为该校艺术教育的重兴奠定了学科基础。
1996年,中国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率先确立艺术学学科体制,并首先在东南大学确立二级学科艺术学硕士点。同年,艺术学系招收工业设计本科生,并设立艺术学硕士点。
1998年,艺术学系设立全国唯一的二级学科艺术学
博士点;
2002年,设立设计艺术学硕士点。2003年,艺术学系设立全国首个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4年,艺术学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艺术学在教育部第一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二。
2005年,产品设计专业被东南大学确定为校特色专业进行建设。
2006年9月,东南大学在原艺术学系、艺术传播系的基础上组建艺术学院。
2007年被教育部增列为国家重点学科。
2010年获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11年艺术学理论学科被评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2012年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
一级学科与北京大学并列全国第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评估评定。
2014年获江苏省文化厅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2014年艺术学理论获批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
2017年,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被教育部“双一流”评选中列为一流建设学科。
2018年,艺术学院主持的古琴传承被教育部列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20年,艺术学院牵头申报的“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获批为中央四部委联合设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2024年12月30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0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办6个本科专业,设有4个教学系。
教学系:艺术理论系、动画系、美术系、设计系;
本科专业:动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美术学、艺术史论。
师资力量
据2020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共有专职教师61位,其中教授16位、副教授22位,讲师22位,助教1位。87%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5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博士后研究经历。
学科建设
据2020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
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MFA(艺术硕士)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
博士后流动站:艺术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计学;
国家重点学科:艺术学。
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位列全国第一;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被列为A+级学科,设计学被列为B级学科。
2017年,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被列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教学建设
据2020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教师主持、参与并完成出版教材30余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0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中国艺术国际传播战略协同创新中心、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心、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
中国画研究院、戏曲小说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
据2020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教师主持、参与并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28项,主持国家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4项、国家级一般和青年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19项, 全院教师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9项、出版学术著作11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
文化传统
院徽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徽以一个印章式的简写“艺”字为核心,环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的中、英文字样。“艺”字代表学院从事艺术教育和研究的基本使命。字形以中国印章为基本构图,红底黄字,笔画取敦煌飞天形象中的饰带造型,略有抽象变形,全字呈飞翔姿态,飘逸向上,整体色调由深向浅过渡,热烈而又明朗。整个院徽体现出学院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尊重、对艺术底蕴和想象力的追求以及全院师生同心协力致力于艺术事业的总体精神。
院训
至善尽美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训为“至善尽美”,是在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艺术学院使命之特质。“止于至善”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尽美”语出《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学院院训在遵循东南大学“至善”精神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艺术学院以艺术教育和研究为中心的基本使命及在各项事业中所追求的完美境界。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徽、院训于2007年11月8日发文启用。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