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吁王朝

缅甸历史最强封建王朝

东吁王朝(Toungoo Dynasty,1531~1752年),是缅甸历史上强盛的封建王朝。中国史籍称其为冬乌、东胡、底兀剌,至嘉靖万历年间又译作洞乌、洞吾、洞武、蛮东牛。

综述
历史概况
早在明吉逾(1486~1531在位)时,东吁就与阿瓦联姻,又与强大的白古王朝结盟,牵制住阿瓦王朝的进犯。
1535年,莽瑞体开始进攻白古王朝。1539年,攻灭白古王朝
莽瑞体推行了团结孟族的政策,使孟族将士为其所用,并雇佣有近代武器和战舰的葡萄牙兵。
1541年,又攻占对外贸易要港马都八(马达班围攻战),1542年攻克卑谬卑谬之战)。
莽瑞体去世时,缅甸中部和南部基本统一。1551年,莽应龙继位。他灭阿瓦王朝,征服各掸邦,完成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为发展政治、经济、文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绩卓著。
莽应龙死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各地封建主重新割据。阿拉干王朝封建主乘机率葡萄牙雇佣兵,并同东吁封建主联合,于1599年攻占白古,俘获缅王莽应里(缅名南达勃因)。
东吁王朝危在旦夕,莽应龙幼子良渊王(1600~1605在位)挽救了这一颓势,占领以阿瓦为中心的地区,保住了上缅甸半壁河山。
继其王位的阿那毕隆(1605~1628在位)又光复了下缅甸的所有失地,特别是于1613年收复了被葡人占领的沙廉,从而再次完成了缅甸的统一。
他隆执政时(1629~1648),国富民强。他放弃了劳民伤财的对外扩张战争,致力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分配土地给无地农民。1638年,他还进行一次全国性普查,编制了各地户口、耕地面积、产量和税赋情况的调查统计,作为征税和征调劳役的依据。
莽达(平达力)时(1648~1661),国力日衰。
1627年,荷兰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缅甸设分公司。
1688年和1709年,法国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又在沙廉设分公司,控制其对外贸易,殖民势力侵入缅甸。
东吁同中国明朝关系密切。1635年迁都阿瓦后,又称阿瓦。
明朝于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在底兀剌(即东吁)设宣慰使司
1425年(洪熙元年)和1430年(宣德五年),东吁曾两次遣使来中国入贡。
1582(万历十年)~1583年,莽应里曾进犯云南,被击退。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帝(明昭宗)朱由榔狩缅,缅甸王莽达、莽白等无力抵御吴三桂的进攻,只得引渡朱由榔,以换取清军的撤兵。
历史年表
1280年,东吁城建于缅甸中部锡唐河流域。
1535年,莽瑞体开始进攻白古王朝
1539年,东吁王朝灭白古王朝,占领伊江三角洲,征服毛淡棉一带的孟人。
1541年,攻占对外贸易要港马都八。
1550年,缅甸中部和南部基本统一。
1555年,占领阿瓦。
1556-1559年,征服曼尼坡及掸邦
1563年,远征暹罗
1564年,白古农民起义
1567年,大饥荒。
1568年,再征暹罗。
1581年莽应龙死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各地封建主重新割据。
1582-1583年,莽应里进犯云南,被刘綎、邓子龙率兵击退,追至阿瓦。
1599年,阿拉干王朝封建主率葡萄牙雇佣兵,联同东吁封建主攻占并焚毁都城白古,俘获莽应里(缅名南达勃因)押回东吁斩杀。
1600-1605年,良渊王占领以阿瓦为中心的地区,保住了上缅甸半壁河山,史称“良渊时期”。
1613年,阿那毕隆收复了被葡人占领的沙廉,驱逐葡萄牙侵略者出缅甸,再次统一缅甸。
1627年,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缅甸设分公司。
1629-1648年,他隆王放弃了劳民伤财的对外扩张战争,致力恢复和发展国内经济,分配土地给无地农民。
1635年,他隆王从白古迁都阿瓦。
1638年,他隆王他进行一次全国性普查,编制了各地户口、耕地面积、产量和税赋情况的调查统计,作为征税和征调劳役的依据。
1659年,明朝末代皇帝(南明永历帝)朱由榔逃亡到缅甸。当时,缅甸已无力抵御吴三桂的进攻,只好引渡朱由榔,以换取清军撤兵。
1740年,缅甸发生了孟族起义,动摇了东吁王朝的统治。
1752年,孟族军队占领首都阿瓦,结束东吁王朝统治。
君主年表
灭亡
衰落原因
莽应里(缅语作南达勃因,1535年11月9日——1599年11月30日;莽瑞体缅名德林瑞体;莽应龙缅名勃应囊),缅甸东吁王朝国王,白象王莽应龙之子。
他继承了一个强盛的国家,但因穷兵黩武,多次对外用兵失败,最终被俘杀。
1580年,莽应龙出兵阿拉干,占领仙道卫城,但他在军中染病不起。此后一年——1581年,辉煌一时的莽应龙去世了,他还没有完成入侵中国的心愿,就离开了人世。
即位的是他的儿子莽应里。
他13岁时就跟随莽瑞体入侵阿瑜陀耶,此后追随父亲征战三十余年,即位时已经46岁,是位成熟而有力的君主。
在1592年底,泰缅主力决战于泰国廓沙拉,结果缅军大败,孤军深入的统帅即缅甸王储阵亡。
缅甸从此在泰缅战争中转而处于劣势,这是莽应里万万没有想到的。
1593年以后,泰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不断向缅甸发动进攻。1593年,泰军攻占缅甸南部的土瓦丹那沙林
同年,缅甸发生了孟族反叛事件,莽应里盲目扩大镇压的对象,这激起了孟人全面的抗争,毛淡棉的孟人头领依附于泰国纳黎萱
1594年,泰国又进占毛淡棉、马都八等地,吞并缅甸南部狭长地带大片领土。
与此同时,纳黎萱还攻破了东邻柬埔寨,泰国进入了昌盛时期。
此时的莽应里已经没有能力再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了,但是他的周边各国却不愿意给他喘息的机会。
1594年,明朝云南巡抚陈用宾腾冲设立八关,留兵戍守,又募人前往泰国相约夹攻缅甸。
而和缅甸有世仇的木邦则更加积极,他们主动出击攻打东吁王朝。
缅甸最初经常以猛卯的土司多俺为向导,进犯东路,而这次木邦罕钦生擒多俺并将他斩首,向前修筑猛卯城堡,大兴屯田。
同年,明朝军队和木邦等土兵大败莽应里派遣的孟密土司思仁攻打蛮莫的军队,将思仁的帮凶丙测杀死。由此,中国明朝的力量在北缅取得大胜。
而南方的泰国国王纳黎萱响应明朝的号召,于1595年率领大军,第一次攻打东吁王朝首都勃固。
阿拉干的国王明耶娑基应莽应里之邀,派遣葡萄牙人勃利多(亦译菲利浦·德·布里托)率葡萄牙雇佣军同东吁王朝联合,并侵占沙廉。
清迈的兰那泰也派遣部队援助缅甸,造成泰国纳黎萱这次没能攻陷勃固城。
但此时的东吁王朝,已经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勃固失守
1595年之后的东吁王朝已经失去了辉煌,莽应里也在没有对外发动侵略,只能自保于都城之内,卑谬、阿瓦、清迈相继宣布独立,莽应里在东吁的堂弟更是对勃固的王座垂涎三尺,缅甸各地再次陷于军阀割据的状态。
1598年,老挝也脱离了缅甸的统治,重新与明朝交好。
与此同时,泰国纳黎萱聚集边民在毛淡棉屯田,以准备充裕的军粮,同时与东吁侯以及阿拉干王朝联合,准备同时进军勃固。三方约同于1599年一同攻打勃固。
结果,阿拉干王朝的葡萄牙雇佣军和东吁侯抢先动手,莽应里如同待宰的羔羊。阿拉干人占领了沙廉并将该城洗劫一空,随后在勃固城下与东吁军队会师。
莽应里的卫队抛弃了这位可怜的国王,联军顺利地进入都城,瓜分了财宝和王女,莽应里被东吁侯监禁。
当1599年纳黎萱从泰国发兵而尚未赶到缅甸时,勃固已变成一片废墟。纳黎萱因为没有分到战利品十分恼火,又去攻打东吁,但由于东吁的盟友阿拉干人的干扰使得他后勤供应不济,纳黎萱颓丧地撤退了(1605年,纳黎萱在攻打阿瓦时因疽疾并发而死,享年50岁。)。
莽应里被俘后不久,便被杀害。
不过,莽应里的死亡并没有使东吁王朝最终灭亡。
莽应龙的幼子良渊王(1600——1605在位)挽救了这一颓势,占领以阿瓦为中心的“粮仓”地区,保住了上缅甸半壁河山,史称良渊时期。
继其王位的阿那毕隆(1605——1628在位)又光复了下缅甸的所有失地,特别是于1613年收复了被葡人占领的沙廉,从而再次完成了缅甸的统一。
他隆执政时(1629——1648),国富民强,他放弃了劳民伤财的对外扩张战争,致力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分配土地给无地农民。
1638年,他还进行一次全国性普查,编制了各地户口、耕地面积、产量和税赋情况的调查统计,作为征税和征调劳役的依据。
但到了缅王平达力时(1648——1661),国力日衰。
1659年,明朝末代皇帝(南明永历帝)朱由榔逃亡到缅甸。当时,缅甸已无力抵御清朝云南王吴三桂的进攻,只好引渡永历帝,以换取清军撤兵。
以后,东吁宫廷兄弟阋墙,国王不断更迭,英荷殖民者又乘机而入。
早在1627年,荷兰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缅甸设分公司。
1688年和1709年,法国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又在沙廉设分公司,控制其对外贸易,殖民势力开始侵入缅甸。
东吁王朝后期,越来越多的阿赫木旦和阿台沦为奴隶,致使中央政府控制的人力减少,统治力量越来越虚弱。
另外,官吏的贪得无厌,贪污行贿、横征暴敛,肆行无忌地奴役治内的居民,是导致东吁王朝覆没的重要原因之一。
1740年,缅甸发生了孟族起义。
1752年,孟族军队占领首都阿瓦,结束了东吁王朝的统治。
此后,贡榜王朝继而崛起。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