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乳猪,海南省东方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东方乳猪体小,骨细皮薄肉厚,平均活体重3千克至5千克;烤制后皮脆、肉嫩、骨酥,口感清脆,香而不腻。
内在品质指标
东方乳猪
水分≦72%,
蛋白质≧13%,
脂肪≦22%。
产地环境
气候特征
东方市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旱湿两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4℃至25℃,日均日照时数最多达9.5小时,全年日照2056小时以上,季风特性明显,光热资源丰富,青饲料和动物性蛋白饲料(小鱼、小虾)极为丰富,特别是野生青饲料海草和海藻类多且含盐量高,东方乳猪常年以此为食,使得猪肉奶腥味淡,皮薄肉嫩。
土壤特点
东方市地处海南省西南部的北部湾畔,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为山地和丘陵,西北部为平原和台地,土壤pH值为5至7,土壤类型多样,土深厚肥沃,适宜各类作物生长,为东方乳猪的饲喂提供了基础。
水文情况
东方市主要河流有昌化江、南开河、感恩河和东方河等10余条,有大广坝水库、高坡岭水库横穿境内。农田灌溉水水源充足,水质较好, 能够满足生产灌溉需求,年均降雨量1150毫米,全年蒸发量达2596.8毫米,水资源为东方乳猪提供了较好的饲养环境。
历史渊源
东方乳猪,不知兴于何时,但东方市四更镇的烤乳猪据传已有300多年历史,据说四更农民曾从临高引进了乳猪种,加上不同的饲料和饲养方式,养出了体小腰直,皮薄肉瘦的四更乳猪。
2016年,东方市推进“品牌农业创建”工作,东方乳猪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十大农业知名品牌”之一。
生产情况
2017年,东方乳猪生产规模6万头,年产量30吨。
2020年,东方乳猪存栏量7199头,年出栏量73000头,乳猪年产量292吨。
产品荣誉
2015年,东方乳猪入选“海南十大特色名菜”。
202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东方乳猪”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东方乳猪”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海南省
东方市,辖
八所镇、
东河镇、
大田镇、
感城镇、
板桥镇、
三家镇、
四更镇、
新龙镇、
天安乡、
江边乡、华侨经济区,共计10个乡镇191个村、1个华侨经济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6′46″-109°07′19″,北纬18°43′08″-19°18′43″。
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22-01-3496。
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
产地建设地点、标准符合防疫卫生要求、环保要求,采光充足、通风、排水良好、粪污资源化处理利用便利。
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
东方乳猪种猪是当地农民在解放前从广东、广西等省引进的两广小花猪,并经过长期选育繁殖而形成的本地墩头猪。墩头猪生产缓慢,一年毛重140斤,肉质PH5.87,易产生PSE肉。
生产过程管理
(1)母猪管理:可群养或单栏饲养,保持圈舍干净、凉爽。一般初配年龄在135至150日龄,发情周期20天,让过第一、二个发情期,至第三个发情期配种,初产7.5头,平均11.5头。配种期母猪每天饲喂2次,时间为上午8:00,下午4:30,日喂混合精料2千克;妊娠母猪喂给全价饲料,做到少喂勤喂,喂至八成饱,给足饮水,在产仔前30天增加饲料量,日喂精料3至4千克,产前3天和产后3天减料,临产当天不喂料,产3天后逐渐增加饲料量达到任其采食。
(2)公猪管理:公猪需要单圏饲养,圈舍清洁、凉爽,营养合理,保持公猪体况适中,不宜过肥或过瘦,保持适当运动,公猪100日龄性成熟,210龄或60千克体重可开始进行人工采精。
(3)乳猪管理:
接产:迅速擦净仔猪全身的粘液,产下一头,擦净一头。
断脐:在距仔猪脐带的基部5厘米处捏紧固定好,迅速将脐带中的血液反复向仔猪的腹部方向挤,并在固定处把脐带掐断,伤口处用5%碘酒涂抹消毒。
断齿:齐牙根处剪掉上下两侧犬齿,弱仔不剪牙。 固定乳头:仔猪出生后2至3天内人工辅助固定奶头,把体小的个体固定到前边奶头吃奶,把体大的个体固定到后边奶头吃奶,每次哺乳时要看住,以防换位,3天即可固定乳头。
寄养:寄养仔猪日期相差不能超过一天,寄养时要挑选体重大的寄养,在寄养的仔猪身上,涂抹代养母猪的尿液,减少代养母猪对寄养仔猪的排斥。
保温:仔猪的最适宜温度为:1至7日为28至32℃,8至30日为25至28℃,31至60日为23至25℃。仔猪保温用保温箱。
补饲:出生后5至7日龄开始诱食补料,每天补料4至5次。可将哺乳料调制成糊状,然后往仔嘴里抹,诱引仔猪采食。15日断奶,21日左右体重可达到8斤或以上,30日龄出栏。
(4)疾病防治:按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适时开展预防免疫,春秋两季进行常规驱虫,提高成活率和育成率。按免疫程序规定严格进行动物疫病免疫,防疫器械在免疫前后彻底消毒。
①兽药使用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要求,建立严格兽药使用管理制度,在专业兽医人员指导下进行用药,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及严格执行限量用药,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定期对猪只进行驱虫、药浴。
②定期定点投入灭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及残余鼠药,并做深埋处理,消除圈舍等蚊蝇孽生地,定期喷洒消毒药。在猪舍入口处设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猪舍周围环境定期用大碱或氯制剂交替消毒。
③每批猪只出栏后,彻底清扫、冲洗猪舍,采用喷雾、火焰消毒。定期对分娩栏、补料槽等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定期进行带猪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④对可疑病猪采取隔离观察和确诊,确诊为非传染病者,进行治疗,彻底治愈后,才能归群。对感染传染病和其他原因需要扑杀的病猪,在指定地点扑杀,尸体按照GB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⑤不得出售或食用病猪、死猪。养殖场污染物排放符合GB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屠宰加工:平均体重3千克至5千克出栏,按《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屠宰,宰前检疫,健康无病;屠宰加工,放血完全;去头去头、蹄、内脏(肾脏除外)、大血管、乳房、生殖器,去三腺;肉品检验合格;修割整齐,冲洗干净,无病变组织、无伤斑、无残留小片皮、无浮行、无粪污、无胆污、泥污和血凝块。猪肉产品安全、卫生指标必须符合国家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屠宰厂符合GB/T17237《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屠宰检疫按NY467《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规定执行。
生产记录要求
所有养殖户或养殖场都建立养殖档案,有生产记录,繁殖记录、月动态表、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诊疗记录,防疫监测记录,病死无害化处理记录,产品销售记录等。
专用标识使用
地域范围内的东方乳猪生产经营者,若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地理标志,必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东方乳猪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并承诺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1)符合下列条件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①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②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④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 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2)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①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东方乳猪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农产品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①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②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③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4)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6)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