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统一战争

东汉时期的战争

东汉统一战争是指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光武帝刘秀削平关东、关中、陇右蜀中等地的割据势力,再次完成统一全国大业的战争。

战争背景
割据状况
参见:绿林赤眉军
更始元年(23年),绿林、赤眉大起义推翻新莽王朝反动统治后,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和历史局限,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政权。这样,整个中国依旧陷于混战状态。然而人民渴望平息战乱,恢复安定的生活,所以统一全国,重建社会秩序也就成为历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刘秀顺应历史的潮流,开始了统一全国,恢复刘家天下的战争活动。
刘秀出身于南阳豪族地主集团,政治资本厚实,个人又具有敏锐的政治才能和丰富的军事韬略。绿林、赤眉大起义爆发后,刘秀和他的兄长刘縯一起,打着“复高祖之业” 的政治旗号,在舂陵(今湖北枣阳东)一带起兵,汇入农民起义的洪流。在推翻新莽统治的斗争过程中,刘秀多有贡献,尤其在昆阳之战中,刘秀的杰出指挥,为起义军赢得决战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后来,起义军内部发生内讧,导致其兄刘縯被杀,在这危急关头,刘秀本人以其高度的政治成熟性,忍辱负重,巧与杀兄仇人相周旋,终于重新取得更始帝刘玄等人的信任,得到前赴河北(黄河以北)独当一面的机遇。这一转折,对刘秀来说具有关键意义,从此他就一步步走上逐鹿中原、并吞天下的胜利之路。
东汉建国
刘秀抵达黄河以北地区后,以复兴汉室为号召,不断壮大自身的势力,打败了王昌等政权,先后镇压了铜马高潮、重连、尤来、大枪五幡等部农民起义军,并将农民军中的精壮收编入自己的队伍之中,扩充自己的实力。待羽翼丰满后,刘秀公开与更始政权决裂,建武元年(25年)六月,刘秀在鄗南(今河北柏乡)即皇帝位(光武帝),沿用汉的国号,并以 这一年为建武元年。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称帝后,虽然控制有了洛阳以北的地区(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大部和山西省大部),但是仍处于各种武装势力的包围之中。东有青州的张步,东海的董宪,睢阳的刘永,沪江的李宪;南有南阳的秦丰,夷陵的田戎;西有成都的公孙述,天水的隗嚣,河西的窦融,九原的卢芳;北面的彭宠也在后来被朱浮逼反。此外,尚有赤眉等农民军活动于河水(黄河)南北。
刘秀根据形势,采取了“先关东,后陇蜀”,先集中力量消灭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关东武装势力,再挥师西向的战略决策,并针对割据势力众多而分散的特点,采取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战争经过
扫平关东
建武二年(26年)春,刘秀命大将盖延率军五万进击直接威胁洛阳的刘永集团。盖延兵分两路,夹击进围刘永于睢阳(河南商丘南)。数月后睢阳城破,刘永逃奔谯县(今安徽亳县)。汉军乘胜追击,夺占沛、楚、临淮等三郡国(约今河南周口商丘江苏徐州,安徽阜阳、宿县地区)大部,并击破了刘永部将苏茂等人所率的三万救兵。
建武三年(27年),刘永再次占据睢阳,刘秀命大司马吴汉及盖延再击刘永,围城百日,刘永粮尽突围,被部将所杀。建武五年(29年),汉军全歼刘永余部于垂惠(今安徽蒙城),从而消灭了关东地区的最大割据势力,解除了对京师洛阳的最大威胁。
建武二年(26年),刘秀遣太中大夫伏隆到青州、徐州招抚张步归属。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再派升进光禄大夫的伏隆任命张步为东莱太守。而刘永封张步为齐王,张步请东汉朝廷封他王他就投降。伏隆说高祖刘邦的“白马之约”非刘氏莫王,张步杀害伏隆,称齐王,归属刘永。
同年,刘永战死,张步想拥立刘纡和刘永一样为天子,自号定汉公。但是,张步幕僚王闳说因为刘永尊奉更始帝,故山东官民服从于他,如果拥立他的儿子为天子,齐人多谋多疑,将招来众人之疑,张步便放弃了这个动作。本来刘永已自称天子,刘纡作为后继当然也是天子,但王闳判断刘纡比刘永更缺少人望,且经验不足,刘纡不敢贸然称帝。
建武五年(29年)十月,汉建威大将军耿弇讨伐张步,祝阿、临淄之战开启。耿弇在历下(济南郡历城县)斩杀张步部将费邑,进军临淄县(齐郡)。张步求救于盟友苏茂的援军,他以为耿弇兵寡远来应该疲劳,所以单独先制攻击。结果惨败,张步败走剧县,光武帝亲率军队进击,张步逃往北海郡的平寿。苏茂责备张步不应贸然出战。光武帝派遣使者对张步、苏茂说谁要是杀了对方投降,就封谁为列侯。张步杀害苏茂,献首级而降。光武帝封张步为安丘侯,其一族迁至洛阳。
建武八年(32年),张步与妻、子逃到临淮郡,与弟弟张弘、张蓝共出海上,纠集部下意图东山再起,琅邪太守陈俊追击张步残部,最后把他们全部诛杀。
建武三年(27年)七月,汉征南大将军岑彭进攻黎丘乡,秦丰部将蔡宏南阳郡邓县据守,汉军数月不得进军。岑彭捕虏秦丰军逃兵,命他们散布岑彭西攻南阳郡山都的消息。秦丰引军西向,岑彭东向阿头山(南郡襄阳县)击破守备在此的秦丰部将张杨,急袭黎丘,击破周边部队。慌忙引返的秦丰夜袭岑彭失败,蔡宏大败阵亡,相赵京献南郡宜城降汉。
同年末、秦丰部将张成,与从汉中郡逃到南阳的延岑,在南阳郡育阳县东阳聚,与汉军交战。张成战死,延岑逃至秦丰处。当时群雄之一、以南郡夷陵根据地的田戎救援黎丘,岑彭击败他,田戎逃归夷陵。在此时前后,秦丰招延岑、田戎做了女婿
建武四年(28年)二月,秦丰派延岑攻击南阳郡顺阳,汉右将军邓禹打败了他,延岑逃至汉中。同年十一月,光武帝见秦丰弱化,命建义大将军朱祜代岑彭包围黎丘,岑彭讨伐田戎。建武五年(29年),刘秀亲征黎丘,劝降秦丰,秦丰不肯投降。刘秀命朱祜继续讨伐,自己回洛阳。朱祜尽力攻打黎丘,秦丰继续抵抗。六月,城内困穷,秦丰引母、妻子九人肉袒而降。秦丰被囚车押送致洛阳,被处死。
刘秀在以优势兵力进击刘永集团的同时,也派军队进攻睢阳(今河南新野北)的邓奉和堵乡(今河南方城)的董沂。
建武三年(27年)三月,汉军岑彭部迫降董沂,击杀邓奉。尔后汉军消灭南阳刘玄余部,进击秦丰。秦丰坚守黎丘(今湖北宜城西北),被困两年才投降。在这期间,占据夷陵的田戎曾率兵援救秦丰,但被岑彭击败,汉军攻占夷陵,使之成为日后西进的战略要地。
平定东海
参见:桃城之战
建武三年(27年)六月,刘秀亲征东海郡(今山东郯城)董宪,将其大破于昌虑(今山东枣庄西),董宪退保郯(今山东郯城北)。汉军吴汉部跟踪追击,于同年八月攻下郯城,全歼董宪主力,董宪逃往朐(今江苏连云港南)。
建武六年(30年)正月,吴汉破朐,击杀董宪。
建武三年(27年),李宪自称天子,置公卿百官,支配下九城,拥十余万军势。建武四年(28年)秋,光武帝刘秀亲征寿春九江郡),派遣扬武将军马成讨伐李宪,包围他的驻地舒城(卢江郡)。围城战持续一年以上,建武六年(30年)正月,舒城陷落。李宪逃走,途中被部下帛意所杀。李宪一族,全部被诛杀。
收复燕蓟
参见:河北之战
《后汉书》的吴汉传、耿弇传、彭宠传、景丹传,全都写明了刘秀开始创业的原始兵马,正是来自于幽州“渔阳、上谷”的兵马。但幽州彭宠最终被朱浮逼反,刘秀后院起火。在基本平定了中原地区后,刘秀采取“北守东攻”的战略方针。在派遣耿弇朱祐等入河北,向渔阳彭宠施加军事压力的同时,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东方割据势力。建武五年(29年)二月,彭宠在汉军进攻面前,节节败退,结果引起内部分化,部将杀死彭宠,汉军遂占领渔阳,收复了燕蓟地区。
镇压赤眉
在从事关东统一之战的同时,刘秀也展开了镇压赤眉农民起义军的行动。早在绿林军攻占洛阳的时候,赤眉军的势力也进入了中原地区。其首领不满于更始政权所为,另立一帜,与以绿林军为主体的更始政权相抗衡。建武元年(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推翻了更始政权。
建武二年(26年)九月,占领长安的赤眉军因粮秣不继而西出陇东寻求出路,但结果为当地割据势力隗嚣所击败,只好折回关中。他们击走乘虚盘据在那里的邓禹军,重新控制了长安。由于后勤保障仍未获得解决,赤眉军再度陷入饥馑,并为地方豪强武装所包围。不久,被迫放弃长安,引兵东归。刘秀为一举扑灭赤眉军,决定凭借崤函险道,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对赤眉军实施截击。为此,刘秀调兵遣将,改任冯异为主将,取代邓禹,急速西进,抵华阴(今陕西华阴西)阻击赤眉军,同时命令候进、耿弇部集结,准备会同进剿。
冯异在华阴阻击赤眉军60余天后,于建武三年(27年)正月东撤至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北)与邓禹部合兵。不久赤眉军进至这一带,与汉军相对峙。邓禹邀功心切,迎战赤眉军。赤眉军先佯败,后反攻,大败邓禹军,邓禹仅率24骑逃回宜阳。冯异率军相救,也被赤眉军所击败。冯异逃至崤底,后收集散兵和当地豪强武装数万人,与赤眉军继续交战。二月,双方大战于崤底。战前,冯异先派一部分士卒化装成赤眉军,潜伏于道旁。战斗开始,冯异以少数兵力诱使对方进攻,再以主力相拒,待赤盾军攻势减弱后,突发伏兵出击。赤眉军因无法辨认敌我而阵脚大乱,溃退至崤底。接着,刘秀亲率大军,与先期部署的候进、耿弇部会合,拦截折向东南的赤眉军余部于宜阳(今河南宜阳西),予以全歼,赤眉军首领樊崇投降。至此,刘秀终于将延续10年之久的赤眉农民起义扼杀在血泊之中。
并吞陇西
建武六年(30年)四月,刘秀正式发动伐陇之役。他派遣耿弇、盖延等人分兵进攻陇坻(今陇山,陕西陇县西北),隗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挫败汉军攻势。于是刘秀暂时转攻为守,命大司马吴汉长安集结兵力,以为策应。同时争取河西的窦融出兵相助,使隗嚣腹背受敌,并让马援煽动隗嚣部属及羌族酋长附汉。隗嚣见处境危急,遂向公孙述称臣,联蜀抗汉。
建武七年(31年)秋,隗嚣得西蜀援兵后亲率三万大军进攻安定(今甘肃镇原东南),另派一部进攻汧县(今陕西陇县北),企图夺取关中,但分别为汉军冯异祭遵部所击败。
建武八年(32年)春,刘秀乘隗嚣戒备松懈,派来歙率精兵2000伐山开道,袭占略阳(今甘肃庄浪西南,泰安县城东北),逼近隗嚣所据冀县(今甘肃甘谷)。隗嚣围攻略阳数月不下,师劳兵疲,刘秀乘机率军直捣天水大营后背。隗嚣战败,主力被歼灭。建武九年(33年)十月,刘秀又令来歙率冯异等西征陇地,消灭隗嚣残部,历时四年的平陇作战至此结束。
灭蜀之战
平陇之战后,刘秀即从南、北两个方向,对益州的公孙述展开攻势。建武十一年(35年)三月,南路岑彭率战船沿长江三峡逆流入蜀,攻占江关(今四川奉节东北瞿塘峡口)。同年六月,北路来歙攻下下辨、河池,公孙述派人暗杀了来歙。适值羌族起事陇西,北路军主力转用于陇西。七月,岑彭命将军臧宫率兵五万自平曲(今四川合川东)抗御蜀军主力,自率主力倍道兼行2000余里,深入岷江中游,占领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出其不意迂回到蜀军主力背后,以精骑击广都(今四川双流东南),直逼成都(参见汉攻公孙述之战)。十月,公孙述刺杀岑彭。吴汉代将其众,攻占广都。臧宫攻克繁(今四川彭县西北)、郫(今四川郫县),与吴汉军会师,合围成都。公孙述困兽犹斗,又派人刺杀了岑彭,使汉军暂时退出武阳,但这并未能挽救其覆灭的命运。汉军人材济济,岑彭遇害,吴汉即接替他统领伐蜀诸军。
建武十二年(36年)正月,吴汉进抵南安(今四川东山),在鱼腹津(今四川东山北)大败蜀军,继而绕过武阳,攻取广都。其他各路汉军进展也很顺利,冯骏军攻占江州,臧宫军连克涪县(今四川绵阳东)、绵竹(今四川德阳北)、繁(今四川新都西北)、郫(今四川郫县)等城。吴汉取广都后急于求成,率两万将卒孤军深入,直抵成都城外几公里处立营。公孙述招募敢死之士,攻打吴汉。吴汉受挫,入壁坚守,闭营3日不战,夜间突然撤走,与部下刘尚会合于江南。次日晨合力大破蜀军。此后,吴汉与公孙述交兵于广都、成都间,汉军屡战屡胜。
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吴汉又与臧宫会师于成都近郊。公孙述大势尽去,遂孤注一掷,于该月十七日贸然反击汉军,派延岑击臧宫,自率数万人攻吴汉。吴汉以一部迎战蜀军,待其疲惫困顿后,指挥精兵数万突然出击,大破蜀军,公孙述负重伤身亡。次晨,势穷力竭的延岑举城投降。
岑彭根据敌情变化,也适时调整了部署,分兵两路进击蜀军。一路由臧宫率领,进据平曲上游,攻打蜀军王元、延岑部;主力则由他本人率领,取道江州,溯江西上,攻占黄石,击败候丹军。接着,倍道兼行,疾驰1000公里,攻克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并出精骑闪击蜀之腹地广都(今成都南),逼近成都。与此同时,偏师臧宫溯涪江而进,袭击蜀军,歼敌万余,迫使王元部投降,延岑败逃成都。至此,刘秀彻底平定巴蜀,取得了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
战争结果
汉军在关东战场,建武六年(30年)正月,吴汉破朐,击杀董宪。接着,汉军又在舒(今安徽庐江西南)消灭独据一方自立为天子的李宪。至此,汉军在短短的4年中,将关东地区各个割据势力全部铲除。
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汉军大破蜀军,公孙述负重伤身亡。至此,刘秀彻底平定巴蜀,取得了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
战争评价
总评
在东汉统一战争中,作为最高决策者,刘秀在战争中表现出卓越的战略应变能力和杰出的作战指导艺术。他善于观察形势,把握战机;注意占取地利,稳固后方;重视集中兵力,由近及远,分清主次缓急,各个击破;运用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心的手段,争取盟友,分化敌对势力;重视利用人和,发现和拔擢将才,放手使用,不多掣肘,使他们充分发挥军事才能;能够适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法;善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围城打援,运动歼敌;强调连续进击,穷追猛打,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可能。刘秀芟夷群雄、一统天下,应该说是符合逻辑的归宿。
名人评价
蔡东藩:公孙述据蜀自雄,隗嚣负陇自固,当其号令一隅,延揽物望,亦若庸中佼佼者流,以视赤眉铜马,固相去有间矣。然述多夸而嚣多疑,疑与夸,皆非霸王器也。马援笑述为井底 蛙,而劝嚣事汉,已料二子之不足有为。及东至洛阳,见光武帝之脱帻相迎,即有君择臣臣择君之语,一见倾心,愿效奔走,援诚不愧智士,抑光武帝之驾驭英雄,令人心服故也?君臣一德,安不忘危,以此定国,有余裕矣。
隗嚣据有西州,自称上将军,因时乘势,崛起图功,原不必定居人下。迨既受邓禹之承 制封拜,则君臣之名义已定,又何得再怀反侧乎?设当光武讨蜀之时,率兵效命,功且十倍窦融,他日即不得封王,公侯可坐致也。乃惑于蜚言,反复不定,始则助汉而诛蜀使,继且叛汉而为蜀臣,同一屈膝,朝秦暮楚胡为者?若周党王霸逄萌诸人,亦子陵之流亚,而王良其次焉者也,然亦足以风矣。
杜尚侠:东汉建立之初,绿林军坚守着洛阳,赤眉军占领了长安,独霸一方的地主割据势力,几乎遍及大江南北,社会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统一全国的进程才刚刚起步,而且任务将十分繁重。刘秀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南征北伐,终于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
崔瑞德剑桥中国秦汉史》:在一开始,光武帝不过是群雄纷争的战场上的一个皇位争夺者。先后有11人宣称有九五之尊的权利,这还不算独霸一方的大军阀。强烈的地方主义是整个这场内战的典型特征;光武帝的胜利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他家乡南阳郡的胜利。通过他,来自南阳的人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中取得并保持显赫的地位。这个动乱年代中的另一个特征是缺乏革命目标,没有证据能说明,斗争的任何一方被革命的目标所推动,或者任何领袖设法推翻由帝皇统治的公认的制度。当赤眉军在中国流窜以及头目们与南阳绅士在更始帝治下对抗时,所反映的并不是一场阶级斗争。不论他们的背景如何,他们都接受现存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他们只是为争夺这个秩序中的统治权而进行斗争。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