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航局)始创于1951年,于2006年10月18日由中港第四航务工程局整体改制组建而来,属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下属的骨干公司。拥有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含水运行业设计甲级)资质,公路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隧道工程、桥梁工程、公路路基工程、土石方工程以及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主要从事海内外港口、公路、桥梁、铁路、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的投资、勘察设计、科研、工业造船和房地产业务。
综合实力
四航局是
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综合实力位于南方同行前列。在广东100强企业中排名第31位。“十一五”以来,经营规模屡
创新高,2011年实现新签合同额255亿元、
营业额170亿元,2013年实现新签合同额312亿元、营业额203亿元。
四航局在国内20多个省(市、区)以及香港、
澳门、
马耳他、
巴基斯坦、
苏丹、
埃及、
沙特、
马来西亚、印尼、
孟加拉、
斯里兰卡、
新加坡、
安哥拉、
尼日利亚、
墨西哥、
肯尼亚等10多个
国家和地区承建了100多公里的
码头岸线、1000多公里的公路、桥梁和隧道。先后承接了
太中银铁路、
哈大客运专线、
京沪高速铁路、
沪宁城际铁路和
贵广铁路等铁路
工程项目。近年来,进入了投资领域,承揽了
湘潭莲城大桥、重庆
涪陵李渡长江大桥、
广明高速公路等
BOT项目,
总投资额近40亿元。
规模
四航局拥有雄厚的人才实力和设备实力。在岗员工5700多名,其中管理及技术人员4000多人,熟练技术工人1700多人。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4人,具有
高级职称的500多人、
中级职称的1500多人,一级注册建造师近300人。博士26人、
硕士研究生289人、大学本科2600多人;拥有2600吨
起重船、93.5米
桩架打桩船、8000吨半潜驳等各种大中型施工设备2000多台(套),能满足各种条件下的水、陆
施工生产需要。
四航局以质量立业,有100多项工程荣获国家、省(部)级和
中交集团优质工程、优质混凝土等奖项。其中,有4项工程获“
鲁班奖”、2项工程获“
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5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
银质奖”和2项工程获“中国市政工程金杯奖”。同时,四航局诚信经营的品格和科学发展的成果得到上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肯定,荣获“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用户满意施工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成长历程
四航局始建于1951年9月12日。六十多年来,四航局在上级的领导下,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成长壮大,创立了辉煌的业绩,谱写了我国筑港史上的新篇章,为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航局半个世纪多以来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七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51年至1962年为初创奠基时期。四航局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9月12日的
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广州区
航道工程局。创建初期,规模较小,基础较差,
机构名称和
隶属关系多变。1958年至1961年曾经是广州市的
直属企业——广州市筑港工程局。随着形势的发展,职工队伍逐步扩大,
生产能力逐步增强,承建了广州乃至
华南地区的一批开创性工程:参与建设了新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现代化大型港口——
湛江港;率先在广州港大沙头客货运码头和
如意坊码头采用重力式
扶壁结构;建成了华南第一个万吨级重力式方块结构码头——
黄埔港深水码头,从而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时期:从1963年至1972年为建局立业时期。为了适应担负跨地域的施工任务的需要,1963年4月,
交通部决定正式成立“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这是四航局发展的重要标志。从此开始了立业扩展,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技术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扩大和提高,完成了全国首座万吨级广州
文冲船厂1号船坞、湛江港新港区“652”工程、黄埔深水码头扩建以及广西
北海港、
海南三亚港等一批有影响的重点工程和广州地区大型企业的专用码头。在这一时期,于1968年10月至1973年6月,也曾归属
广东省领导,称为“广东省航务工程局”,虽受到“文化大革命”内乱的干扰和影响,但生产和管理仍然取得一定进展。
第三个时期:从1973年至1978年为顺潮壮大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顺应了周恩来总理提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而掀起的大建港高潮而壮大。在中央的关怀下,四航局大范围调兵遣将,施工队伍从原来四千多人急剧壮大到一万三千多人,施工设备也犹如“鸟枪换炮”而大量增加,先后从日本购进了10艘大型抓泥船、打桩船、起重船,开辟了
湛江和广州地区三个大型
预制构件厂,
企业生产能力大增,完成产值翻番,港工科技也不断进步,完成了广州文冲厂2号船坞以及黄埔港、湛江港、广西
防城港、海南三亚港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胜利完成了三年大建港任务,成为我国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航务施工企业。
第四个时期:从1979年至1984年为新的航程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迈向了发展新的航程:在全国交通行业中,率先进入深圳特区施工,为深圳特区的开拓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率先步入建筑
市场竞争,依靠实力和信誉中标承建工程,并开辟了
港澳航务工程市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企业整顿,荣获“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称号;完成了黄埔港、湛江港、
汕头港、
厦门港、
珠海九洲港等一批大中型港口码头工程,开创了四航局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个时期:从1985年至1991年为开拓奋进时期。四航局从1985年开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努力开拓奋进。实行了局长(经理)负责制,进行了以转换
企业经营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多项企业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完成
总产值平均每年以34.85%的幅度增长;实施了“立足华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经营
战略方针,依靠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中标承建了广东
大亚湾核电站二期海上工程、澳门
友谊大桥、
广州港洪圣沙水转
水码头、广东沙角电厂A|B厂码头以及华南沿海各大港口等一大批
大型工程,并开始实行主业延伸,向
路桥、市政工程领域发展,中标承建了广州市、
深圳市和
湛江市等一批市政、
路桥工程,其工程质量受到广泛赞誉;港工科技有了明显进步,开发和运用了一批科技新成果,自行成功地建造了500吨大型起重船、8立方米抓泥船和500吨大型
门式起重机;开展了企业上等级活动,荣升为国家
二级企业,多次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优秀奖、广东省企业管理优秀奖和全国
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先进单位、广东省先进企业称号。
第六个时期:从1992年至2002年为迈向发展时期。四航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抓住了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精神、全国再次掀起改革开放高潮的历史机遇,加快了改革发展的步伐。以适应
市场经济为目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资产重组,调整生产
组织结构以及实施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增强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专业化分工,全力加强经营工作,进一步走主业延伸之路,实施“北上南下、西进东征”新的经营
战略决策,开拓路桥、市政、水利、环保、地铁等经营的新领域。扩大经营地域,把
企业经营的触角伸向全国,在大半个中国的广袤大地施展“拳脚”,并拓展了
北非、
南亚地区的水工
建筑市场,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用户第一”的
经营宗旨,精心施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打造了一批以深圳
盐田港集装箱码头、
澳门国际机场人工岛、广州文冲船厂3号船坞、广州
珠江隧道、广州
鹤洞大桥和广州
内环路系列工程为代表的质量优良的品牌工程;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2年完成总产值突破17亿元,与1991年相比将近翻了3番;港工科技和
企业管理水平步上了新的台阶。在此期间,1997年12月,中港集团暨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四航局作为中港集团的
全资子公司,从1999年1月开始,从原称“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改称为“中港第四航务工程局”。
第七个时期:从2003年开始,为
跨越式发展时期。2003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年。这一年,迎来了四航局新时期的辉煌。四航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争港工第一、创建筑一流”的
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营生产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实现了经营规模和生产能力的长足发展,在开拓经营、发展生产、
技术装备、
人才开发、
战略研究、法治工作、
文化建设、
劳动竞赛、思想政治、
宣传报道等十个方面工作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局全年完成企业总承包产值任务超过35亿元,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比2002年翻了一番;新签合同额也突破35亿元,并取得湖南湘潭四桥BOT项目
经营权。 2004年,四航局明确提出了“人才强局、科技兴局、文化建局和法德治局”的四大方略,制定了《四航局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投巨资建造了2600吨起重船,购置了4100吨与3600吨
浮船坞,投资近40亿元承揽了国内4个大型BOT项目,并在
福州设立了分公司,全年
营业收入达到45.1亿元,企业经营生产、改革管理、科研开发、人才开发、
依法治企、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企业迎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2006年,四航局大力拓展
经营领域,成功进入铁路市场,稳妥地推进BOT
项目建设,经营生产
持续发展,新签合同额和完成总产值分别突破100亿和60亿元大关。2006年9月12日,四航局隆重举行酒会等
庆典活动,纪念建局55周年。2006年10月18日,创立了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标志着有50多年历史的四航局开始了发展的
新纪元。2007年,公司规模大幅增长、
整体运营质量有较大提高,全年签订合同额120.16亿元,营业收入突破90亿元大关。2007年11月,公司召开第六次党代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同年,四航局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四航局团委荣获“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08年至2010年期间,四航局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和铁路市场,稳健拓展建筑市场高端业务,全面梳理和完善
企业制度、流程和
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
企业战略支撑体系,积极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并取得良好的成绩,保持了企业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8年实现新签合同额160.61亿元,实现产值108.56亿元,创造利润3.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96%、67.02%和194.74%。2009年实现新签合同额186.42亿元,实现产值130.68亿元,创造利润5.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7%、16.67%和40.56%。2010年新签合同额220亿元,完成营业额152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6.33%、25%。同时,荣获“全国用户满意施工企业”、“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中央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四航局
领导班子荣获“
中交股份四好领导班子”称号,董事长、党委书记
梁卓仁荣获“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总经理孙国强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工程建设
2025年1月,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LNG高端装备产品升级改造项目-船坞接长及配套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社会效益
四航局始终坚持“为顾客创造精品、为员工创造机会、为股东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的
核心价值观,真诚与社会各界
合作共赢、携手共进,共创
美好明天!
经营范围
建筑钢结构、预制构件工程安装服务;机电设备安装服务;水利和内河港口工程建筑;管道设施安装服务(输油、输气、输水管道安装);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工程总承包服务;工程地质勘察服务;水运工程设计服务;码头疏浚;公路运营服务;钢结构制造;单位后勤管理服务(涉及许可经营的项目除外);货物进出口(专营专控商品除外);起重机制造;城市轨道桥梁工程服务;起重设备安装服务;海洋工程建筑;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房地产开发经营;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材料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机械设备租赁;场地租赁(不含仓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生产混凝土预制件;商品零售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工程施工总承包;职业技能培训(不包括需要取得许可审批方可经营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检测;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工程水文勘察服务;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船舶设计服务;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服务;建筑工程、土木工程技术开发服务;建筑工程、土木工程技术转让服务;水上运输设备租赁服务;技术进出口;船舶修理;铁路工程建筑;公路工程建筑;港口及航运设施工程建筑;贸易代理;建筑工程机械与设备租赁;企业总部管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资产管理(不含许可审批项目);船用配套设备制造;船舶改装与拆除;金属船舶制造;非金属船舶制造;城市地铁隧道工程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工程服务;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公路工程及相关设计服务;劳务派遣服务;为船舶提供码头、过驳锚地、浮筒等设施
所获荣誉
2022年3月,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临连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入选湖南
2022年全国工人先锋号候选集体公示名单。
2023年11月,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参建的厦门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工程入选
2022~2023年度第二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2023年12月,入选为广州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024年1月,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所参建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海南省洋浦港油品码头及配套储运设施工程、汾江路南延线沉管隧道工程入选第二十届第二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现任领导
副总经理:李鹏举、王兆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