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中兴颂

颜真卿创作的书法作品

《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书法进入成熟时期的代表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全篇布局十分紧密,真力弥满,字实撑格,给人一种向外的膨胀感,充实茂朴,气势恢弘,字里行间有金戈铁马之气,拳拳报国之志,并映射着时代的进取精神。宋代欧阳修在《集古录》中云:气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清代人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云:《中兴颂》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清代人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云:气平原《中兴颂》有营平之苍雄。明代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云:字画方正乎稳,不露筋骨,当是鲁公法书第一

《大唐中兴颂》
《大唐中兴颂》新访
(原刊于《中国书画》2007年第2期)
张同标的美术史)
碑林多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南方的甚少,湖南的浯溪碑林是较为知名的一处。但浯溪碑林其实是碑铭少而摩崖多,摩崖中的《大唐中兴颂》,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丹,历来脍炙人口,尤负重名。元结(712~772年),字次山,河南鲁山人。“雅好山水,闻有胜绝,未尝不枉路登览而铭赞之。”①元结曾两次出任湖南道州刺史,五过浯溪②,对浯溪的山水十分喜爱,留下了不少诗文。元结还喜爱将自己撰写的诗文请人书丹刻石,其诗《浯溪铭》刊刻后,与陆续撰刻的《峿台铭》、《 庼铭》,合称“三吾铭”或“三吾碑”。“三吾铭”都是篆书摩崖,是罕见的唐代篆书精品。后来,又有颜真卿书丹的《大唐中兴颂》。自此,浯溪始为人重。后世又纷纷题刻,现存各类碑刻489方,浯溪石刻群遂成为湖湘南部独特的人文景观
浯溪汇入湘江的地方,有西峰、中峰、东峰等三峰并峙,西峰最低,中峰最高,但海拔相差不出十米,浯溪碑林的绝大部分石刻都集中在这里。中峰西临湘江,悬崖壁立,其下即著名的《大唐中兴颂》。
与所有的摩崖石刻一样,摩崖石的好坏,都是一个先决条件。中峰下的这一片石壁,高宽都在5米左右,石色清润,质理紧细。“最为难得的是,浯溪属石灰岩,即成层岩。他处每层约六七尺不等,层间空隙亦二三寸不等,故崖间常有古树,枝桠横出。而这里的石壁则石层紧密,不现层缝,平坦如削,质理紧细,是天造地设的刻碑的好地方”,这为镌刻《大唐中兴颂》提代了良好的材质基础,前人称此石壁为“一绝”。《大唐中兴颂》的元次山文、颜鲁公书,与这境象清绝的山光岚气,曾经被并称为“三绝”。因而《大唐中兴颂》又被称之为“三绝碑”。从北宋仁宗皇祐年间开始,就在碑前建“三绝堂”,游人可登临其上,把酒临风,其悠悠然哉!碑前是一座钢筋水泥的二层的亭子,游人可以登上亭子细细观摩高处的碑文。亭子与碑面之间有一道护栏,不免会给拍摄照片带来一些小小的麻烦。
简介
《大唐中兴颂》占据了大部分壁面。《金石萃编》称“碑高丈二尺五寸,宽丈二尺七寸”③,高宽都在450厘米左右。左行直书,21行,满行20字,不计题名款署,序颂共有263字:“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于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若今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曰:噫嘻前朝,孽臣奸骄,为昏为妖。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大驾南巡,百僚窜身,奉贼称臣。天将昌唐,繄晓我皇,匹马北方。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戎卒前驱。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复服指期,曾不逾时,有国无之。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地辟天开,蠲除袄灾,瑞庆大来。凶徒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能令大君,声容沄沄,不在斯文。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刊此颂焉,何千万年!”就在安史之乱基本结束的这年,历经离乱之苦的元结感到“地辟天开,蠲除妖灾,瑞庆大来”,乘兴写下了这篇颂文,所谓“歌颂大业,刻之金石”是也。作为亲身经历战乱,曾经领军平叛的元结,理所当然地对战乱平息表达了欢欣鼓舞之情。碑文后署“上元二年(761年)秋八月撰,大历六年(771年)夏六月刻”,从撰文到刻碑,过去了整整十年光阴,只是这时的元结似乎不再像当年那样激动了,刻碑前夕所增的颂文末尾六句稍显勉强,“末篇三章颇辞费,笔力未能复铿锵”。
经历
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次年,长安沦陷,唐玄宗匆忙南逃至四川。同时,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不告而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就在肃宗即位的这一年,元结也举家逃乱于“邑南猗玗洞”,居二年。乾元元年(758年)元结“招集邻里二百余家,自猗玗洞奔襄阳”。同年,又移家江西瀼阳。乾元二年(759年)由国子司业苏源明荐,肃宗召元结诣京师,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出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上元元年(760年),史思明南犯,元结在泌阳屯兵据险,“全十五城。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里行。这年九月,“帝进结水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使”,佐吕諲府,为荆南节度使判官,“将荆南之兵镇于九江”。 (以上略据《新唐书》本传、颜真卿元次山碑》)上元二年(761年),历时数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基本结束,元结在江西九江任上乘兴写下了这篇《大唐中兴颂》。摩崖上的衔名“尚书水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荆南节度判官”,正是元结此时的官职。十年后,元结居母丧,隐居浯溪。徜徉于浯溪山水之间,面对这天造地设的石壁,不免勾起了当年“刻之金石”的宿愿,所以临时又加上“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等六句,并请颜真卿书写刻石,这才有了我们所见到的《大唐中兴颂》摩崖。
《大唐中兴颂》刻于“大历六年(771年)夏六月刻”,这年三月,颜真卿罢江西抚州事,摩崖衔名作“金紫光禄大夫前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知颜真卿书碑时,在大历六年前闰三月卸任江西抚州刺史之后,这年六月之前,可推想书碑当在四五月间。④
《大唐中兴颂》见于《元次山集》卷六。序用散句,字数极少,却把“安史之乱”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楚明了。颂文仿秦始皇金石刻辞的体例,三句一韵,共十五韵。《浯溪志》将前人对《大唐中兴颂》文章的评价总结为四点:第一是颂词高简古雅,得雅颂之遗;第二是义正辞严,忠肝义胆,是左氏之遗绪;第三是金石之音,星斗之文,云烟之字;第四,这是稀有的雄文,更是元结的得意之作。
作品魅力个性
屡有前人说这篇文章是元结最为人知的作品,未尝不借助于颜真卿书法的魅力。许永《浯溪颜元祠堂记》:“次山之文,无虑数万言,而《中兴颂》独传天下,亦鲁公字画有助焉耳。由是言之,字画必资忠义而后显,而文章必托字画而后传,其势然也。”浯溪石刻有题诗曰“一铭两手笔,宇宙双杰作”,“慨此连城璧,业炳此昭代勋”。
有些前人以为《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亲到浯溪书丹于悬崖的,但并无确切的依据。至于有些诗文中描述的:“想鲁公当年竦身云霄中,握如椽笔,撼天门,呼帝座,以杀贼之余愤,快书颂文,浩然一往,气塞天地。”纯是文人生花妙笔好文章,但不是信史。颜鲁公书写《大唐中兴颂》时,已经63岁,它体现了颜楷成熟时期的典型风格。颜鲁公晚期的书法名作较多,如《家庙碑》之庄重,《仙坛记》之秀颖,《元鲁山铭》之深厚,而《大唐中兴颂》则雅厚森严,雄深肃穆,可以这样说,“至《中兴》以后,笔力迥与前异”⑤。《大唐中兴颂》是颜鲁公书法进入成熟时期的典型代表,放笔直写,一任自然,精严的法度已升华为平和的从容。
《大唐中兴颂》的点画圆浑厚实,注重书写时力量的充沛畅达,粗壮而不臃肿。字形以宽阔取势,四周向外拓张。外密内疏,中宫舒展,布白于字中。笔势缓缓而行,捺脚重拙含蓄。比起他中年时期的碑刻,此碑的字形和气势显得更为舒展和开张,那种横细竖粗、蚕头燕尾的样式已逐渐在淡化,似拙反奇,平中求险。他损益“横鳞竖勒”的笔法所导致的笔墨的滞重,发展了外拓的笔法。颜真卿完全取消了二王的书意余韵,确立了格法严谨的唐楷风格,《大唐中兴颂》表现出一种气度恢宏的威武刚烈风度。
此碑字径在20厘米,不仅碑面最大,字形也最大,因外显得格外的正大浑阔。历代书法创作的经验告诉我们,楷书大字是相当难写的,因而宋代黄庭坚说“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名崖《中兴颂》” 晚有石崖颂中兴”,将《瘗鹤铭》、《中兴颂》两者作为大字的代表。《瘗鹤铭》也是摩崖擘窠大字,字体宽绰,萧疏淡远,飘飘然似有仙气,饶有江左风气息。而《中兴颂》苍莽奇伟的风格特征,与《瘗鹤铭》截然不同。他以“力拔山兮气盖世”式的壮美风格著称,体现颜真卿慷慨正直的个性。
历代评论家无不这对一点再三致意: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字画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当是鲁公法书第一。”明盛时泰苍润轩碑跋》:“鲁公书之翘然者,在《八关斋记》上。”清杨守敬学书迩言》:“《中兴颂》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清杨宾大瓢偶笔》:“古劲深稳,颜平原第一法书也。”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平原《中兴颂》有营平之苍雄。”⑥摩崖碑已颇多漫幻剥蚀,我们前往观摩时,碑上糊上一层宣纸,捶拓施墨,字口凹凸,石花斑驳,更显出苍苍莽莽的金石气息,“反得石中韵胜”⑦。
从《大唐中兴颂》中我们似乎能领略到唐王朝的开拓、奋发的气魄和自信心,同时,似乎也更能体味苏东坡“书止于颜鲁公”、“天下之能事毕矣”⑧的发自内心敬佩的赞叹了。
颜真卿唐楷的巅峰书家,《大唐中兴颂》又是他成熟时期的优秀作品,以至于前人常说此碑当为鲁公书法第一。所以,元代的郝经接过东坡的话,接着说“书至于颜鲁公,鲁公书至于《中兴颂》,故为岀家规矩准绳之大匠。……森森如剑戟,有不可犯之色”⑨。二公之评可谓精确不移。《大唐中兴颂》用笔健挺朴质,不屑修饰,依崖石取势,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恍如壮士披甲,不屑屑于丝丝毫毫的女儿簪花情态。伫立《大唐中兴颂》摩崖之前,跂足翘首,颜鲁公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浩然正气逼面扑来。的确,我们欣赏颜鲁公的书法,总有一种如对至尊,肃然起敬的感觉⑩。
元结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鲁公则是唐代楷书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者,二公合作撰书《大唐中兴颂》,自是珠联璧合。更重要的是,元颜二公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他们目睹了这场灾乱,又亲眼看到灾乱正趋于平静,大唐正走于中兴。因而,品读《大唐中兴颂》,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它所涉及到的人文风光、文学、艺术和曾经的历史风云。可是当前学界对碑刻的认识,已由传统的考经证史,逐步转化为单一狭窄的书法品读。其实,碑刻摩崖涵括了四部二氏之学,它们能涉及到学术研究的各个方面。
责任编辑:任军伟
注 释
颜真卿颜鲁公文集》卷五《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四部丛刊》本;颜真卿书《元次山碑》(拓本),武汉古籍书店影印本
②据《浯溪志》,五过浯溪分别是:广德元年(763年)九月、永泰元年(765年)夏、大历元年(766年)三月、大历元年冬、大历二年(767年)春二月。大历二年所撰《浯溪铭》称“遂家溪畔”,则浯溪始建之年可能在大历元年。见桂多荪《浯溪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王昶金石萃编》卷九十六《大唐中兴颂》,扫叶山房1921年版。
留元刚《颜鲁公年谱》、黄本骥《颜鲁公年谱》,两本均影印于《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九册。一不记书碑事,一虽记而不记月份,据此可知,鲁公书碑的时间尚难以确定。
⑤《宣和书谱》卷三,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马宗霍书林藻鉴》,文物出版社1984年5月版。
苏轼《东坡全集》卷九十三《书吴道子画后》,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⑨郝经《陵川集》卷十二《书磨崖碑后》,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刘正成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大地出版社1989年10月版。
唐朝书家——颜真卿
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颜真卿是进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而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更是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颜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其艺术价值较少,但此笔法却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
中唐以后,由于藩镇割据,兵连祸结,旧有的制度已经呈现瓦解之势。颜真卿起而建立楷书新典范,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种心经呈理反映。但是,规矩森严的楷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毕竟是有距离的,因此唐末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便集中表现在行草书方面,古典的典范终于让位给个人主义的抒情作风了。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伯文稿……等。他和唐诗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
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0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特点,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但笔画横细竖粗及捺脚空腹过大之处,在学习时应求其神韵,不应单纯追求形似。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出来的佳作,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还有《争座位帖》、《裴将军帖》等。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楷书,岑勋撰文,徐浩题额。字体匀称,丰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25年)四月立。碑存陕西西安碑林
大唐中兴颂 碑帖
内容简介
《历代珍藏碑帖精选·大唐中兴颂:颜真卿(宋拓本)》是颜真卿书法进入成熟时期的代表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全篇布局十分紧密,真力弥满,字实撑格,给人一种向外的膨胀感,充实茂朴,气势恢弘,字里行间有金戈铁马之气,拳拳报国之志,并映射着时代的进取精神。宋代欧阳修在《集古录》中云:气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清代人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云:《中兴颂》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清代人康有力在《广艺舟双楫》中云:气平原《中兴颂》有营平之苍雄。乙明代王世贞在《贪州山人稿》中云:字画方正乎稳,不露筋骨,当是鲁公法书第一。乙品读《历代珍藏碑帖精选·大唐中兴颂:颜真卿(宋拓本)》,我们不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它所涉及到唐代中兴时期的辉煌:以及那个年代的文学艺术、人文思想和曾经的风云历史,同时还可以领略到大唐王朝的开拓、奋发的大无畏的气魄和时代精神。《历代珍藏碑帖精选·大唐中兴颂:颜真卿(宋拓本)》是颜真卿唯一的大楷作品,在颜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千多年来为书家研读必备的范本。《历代珍藏碑帖精选·大唐中兴颂:颜真卿(宋拓本)》记录了平安禄山之乱,颂大唐中兴之事。此碑石质坚硬,经千余年的风雨侵袭,但尚保存完整,给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声由于此碑刻是摩山压书就,颜真卿采取了遇长即长,见短就短的方法,通篇碑文用中锋和圆笔书之,但既不显得臃肿,也不瘦削,字形以宽阔取势,外密内疏,中宫舒展,布白恰到好处。此时的颜书已完全淡化了三一王的书意余韵,确立了豪迈严谨的唐楷书风,与中期的颜书风格相比显得更力舒展和大气。颜真卿在书碑时吸取了北碑、古籀的精华,同时也参人了篆隶的笔意,使之古拙耐看。该碑文无一弱笔,可谓气歌颜巍峨乙,百看不厌。《历代珍藏碑帖精选·大唐中兴颂:颜真卿(宋拓本)》一改早期颜书中的横轻竖重,蚕头燕尾的特点,说明了颜真卿直到晚年还在不断的探索求新,开拓进取,也表现了其书法大家驾驭巨幅作品的功力和戎马将军的豪情壮志。颜真卿在此石刻中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独特的、创造性的书写排列字法,即在竖式书写中,采用了从左到右的打破常规的做法,使后人大开眼界,感叹颜公创造性的魄力和自信心。
今根据收藏者所提供的此碑的宋拓本付梓,以飨同好。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