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建筑中的宗教建筑,有佛教的、喇嘛教的、伊斯兰教的和道教的。
总体分类
一、佛教建筑
中国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
佛寺 北京现存的佛寺有几百座之多,这些都是明、
清两代修建的(只有个别的佛塔是较早期的作品),因此在建筑的总体布局以及个体的做法上,都表现着明、清时期佛教建筑的特征。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山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中央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正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之上。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正殿后一进院落,常建筑二层“藏经楼”。另外,多在主轴院落两侧布置僧房、禅堂、斋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北京的大型佛寺,如西四牌楼的广济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小型的寺庙,一般只有一进院落——进山门迎面就是大殿,两厢为僧房。
佛寺建筑群组中常布置一系列附属建筑,如山门前的牌坊、狮子雕刻、塔、幢、碑等。
北京现存的佛塔都是砖石建造的。著名的有广安门外辽代建造的天宁寺塔(斗栱密檐型);阜成门内元代建造的妙应寺白塔( 屠坡型);阜成门明代修建的
慈寿寺塔(斗栱密檐型);大
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印度金刚宝座式);卧佛寺 在西山余脉聚宝山(寿安山)南麓,寺首创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名兜率寺,或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十方普觉寺。因寺内有元至顺元年——二年(1330—1331年)铸造的一躯释迦牟尼涅槃铜像,所以一般叫卧佛寺。
碧云寺 在西山东麓,各组殿堂成阶梯状层层上升;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初名碧云庵,明代正德年间(十六世纪初)扩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在原有基础上大规模扩建。
天宁寺塔 在广安门外,是我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此塔隋代已有,现存的这座塔是辽代建的。
二、喇嘛寺
喇嘛寺在我国信奉喇嘛教的是蒙、藏两个兄弟民族,所以喇嘛寺的建筑也因宗教内容的特点和民族的特点而和佛寺有所不同。
北京的喇嘛教建筑是从元代开始出现的。
喇嘛教建筑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和佛寺相近的宫室式木建筑;另一种是属于碉房式的砧石建筑。北京的雍和宫和东、西黄寺都属于前者,只有颐和园后山的一组喇嘛寺是碉房式的。
木建筑的喇嘛寺仍旧采用了四合院式布局,寺庙前半部的山门、天王殿、大殿,都和佛寺差不多。但大殿以后的部分常有高大而雄伟的建筑,在布局上也有所变化;例如雍和宫的后部采用三殿并列的制度,用复道将高大的万福阁和两侧的永康阁、延宁阁连接起来,气势十分壮丽。 喇嘛教的塔不同于佛塔。它是由印度的 屠坡演化而来的。中国的喇嘛塔也有用为僧侣坟墓的,但建筑在寺庙中的喇嘛塔,却和佛塔的作用相同。
三、清真寺
清真寺 我国的回族、
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因而我国分布的清真寺很多。
伊斯兰教是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的。最初建造的伊斯兰教寺庙完全是阿拉伯式的建筑。以后逐渐采用了中国传统木建筑形式,但在建筑制度、总体布局和内部装饰上仍然保持了伊斯兰教的特点。
北京的伊斯兰教寺庙共有80余座,其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在广安门牛街。 牛街清真寺的建筑在结构和材料上既继承了中国建筑传统,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特有形式,在平面布置和总体布置上也满足宗教活动的要求,是中国的伊斯兰教寺庙建筑的一个典型例子。
四、道教
道观 道教是在我国本土上诞生的,也是我国特有的宗教。
北京的道教建筑,根据文献记载,远在唐代就有了,但真正的大规模地修建道观是从元代开始的。
白云观,在西便门外,是北京规模最大的道观;现存的白云观是清代重建的,体现了清代道观的规制。
道教四大名观: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南阳玄妙观、陕西
楼台观 典例图片及介绍
【建筑名称】 阿育王寺
【所在省市】 浙江
【地点】 宁波
【简介】 浙江宁波阿育王寺是中国著名的寺院,创建于晋嶬熙元年(公元405年),图为阿育王寺的舍利殿,殿中有阿育王造的舍利塔,供奉释迦牟尼的舍利。
【建筑名称】 天童寺
【所在省市】 浙江
【地点】 宁波
【简介】 浙江宁波天童寺是中国著名的禅宗道场之一,创建于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图为天童寺的佛殿。
【建筑名称】 天童寺
【所在省市】 浙江
【地点】 宁波
【简介】 天童寺大雄殿中的
释迦牟尼佛像,是清康熙58年(公元1719年)造。
【建筑名称】 国清寺
【所在省市】 浙江
【地点】 天台山
【简介】 浙江省天台山国清寺建于隋开皇18年(
公元598年)是中国天台宗祖庭。图为国清寺的隋塔,建于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南宋建炎3年(公元1129年)重建,是有名的古建筑。
【建筑名称】 灵岩寺
【所在省市】 江苏
【地点】 苏州
【简介】 灵岩寺在江苏省苏州西南郊的灵岩山上,是我国著名的净土宗道场,这是灵岩寺的大雄殿。
【建筑名称】 江天寺
【所在省市】 江苏
【简介】 江苏省镇江金山江天寺是我国著名的禅宗道场之一,图为江天寺的一部分。
【建筑名称】 千佛崖石窟
【所在省市】 江苏
【地点】 南京栖霞山
【简介】 南京栖霞山千佛崖石窟是我国南方著名石窟建筑之一,建于南朝齐、梁年间(公元479——557年),共有龕294个,造像515尊。
【建筑名称】 草堂寺
【所在省市】 陕西
【地点】 西安
【简介】 草堂寺在陕西省西安城西南20公里的圭峯山下,内有鸠摩罗什舍利塔。鸠摩罗什法师是佛教的三大译师之一,于姚秦弘始3年(
公元401年)入长安,曾在草堂寺翻译佛经。图为草堂寺中的鸠摩罗什舍利塔。
【建筑名称】 兴教寺
【所在省市】 陕西
【地点】 西安
【简介】 兴教寺在陕西省西安城南约20公里,面对终南山,风景优美。寺内由唐三藏玄奘法师和塔的两个弟子—圆测和窥基的骨塔。图为玄奘法师骨塔。
【建筑名称】 大慈恩寺
【所在省市】 陕西
【地点】 西安
【简介】 大慈恩寺建于唐贞观22年(
公元648年)。唐三藏玄奘法师从印度归国后,曾在这里翻译佛经。大雁塔建于唐永微3年(
公元652年),是玄奘法师设计的,用以贮藏其由印度取回的佛经。
【建筑名称】 白马寺
【所在省市】 河南
【地点】 洛阳
【简介】 洛阳白马寺大殿中的明代(公元1368—1643年)泥塑
释迦牟尼像。
【建筑名称】 白马寺
【所在省市】 河南
【地点】 洛阳
【简介】 河南省洛阳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相传最初来中国佛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两位法师在这里译经。图为白马寺山门。
【建筑名称】 玉佛寺
【所在省市】 上海
【地点】 上海
【简介】 玉佛寺是上海著名寺院之一,寺中供有缅甸玉佛。图为玉佛寺的大雄宝殿。
【建筑名称】 白塔
【所在省市】 辽宁省
【地点】 辽阳
【简介】 辽宁省辽阳白塔,建于金代(公元1115——1234年),高71公尺21公分,八角十三层。底层雕有佛像,极为精妙庄严。
【建筑名称】 嵩狱寺塔
【所在省市】 河南
【地点】 嵩山
【简介】 河南省嵩山嵩狱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元年(
公元520年)。塔为十二角十五级,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佛塔之一。
【建筑名称】 石刻大佛
【所在省市】 山西
【地点】 天龙山
【简介】 山西天龙山唐代(公元618——907年)石刻大佛。
【建筑名称】 广胜寺
【所在省市】 山西
【地点】 赵城
【简介】 山西省赵城县广胜寺,曾藏有金版(公元1115——1234年)藏经而闻名全国。图为广胜寺的琉璃塔。
【建筑名称】 玄中寺
【所在省市】 山西
【地点】 交城县石壁山
【简介】 山西省交城县石壁山玄中寺是中国净土宗道场,建于北魏延兴2年(
公元472年)。
【建筑名称】 灵隐寺
【所在省市】 浙江
【地点】 杭州
【简介】 浙江省杭州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业林之一,为东晋咸和年间(公元36——334年)印度慧理和尚开山,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
历史。图为解放后重新培修过的灵隐寺大雄宝殿。
【建筑名称】 阿育王寺
【所在省市】 浙江
【地点】 宁波
【简介】 阿育王寺舍利殿中阿育王造的佛舍利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