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China Ethnic Literature Society, CELS)成立于1979年6月,由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自愿结成,是群众性的和非赢利性的专业学术团体,现有在册会员500多人。会员大多具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民间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文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专业背景,或为少数民族作家和文艺工作者。为不断探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学会秘书处每年组织召开学术年会,并定期举办专题学术讨论会。
成立背景
1956年2月27日,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满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兄弟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问题。
1958年7月17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座谈会,确定编写少数民族文学史或文字概况,“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参加“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的各省、市、自治区的部分代表出席了会议。
1961年3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少数民族文学史讨论会,北京、新疆、云南、贵州、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的7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到60年代初,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就已编写出版了《白族文学史》、《纳西族文学史》、《藏族文学史》、《广西壮族文学》等。
1978年10月,在兰州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教材编写及学术讨论会”,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议是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第一次规模盛大的聚会,对全面开展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研究起了动员和组织作用。这次会议后,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编辑出版了高等院校教材《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马学良主编),这是全国第一部包括55个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选集。
1979年2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昆明召开第三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工作会议。会上决定编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况》一书。
1979年6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于1979年6月在四川成都成立,贾芝任学会理事长。这是国内第一个全国性的
民族文学研究组织。作为一个专门从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在全国发展会员并定期召开学术年会和专题学术讨论会,以利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建设。
学术宗旨
团结和组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者及民族文学工作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学术交流,增强民族团结,致力于促进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业务范围
(一) 积极促进国内外有关少数民族文学的学术交流活动;配合有关机构、部门,组织会员参与与少数民族文学学科有关科研项目;
(二) 积极组织会员进行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调查、搜集和资料梳理,逐步建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信息资源库;
(三)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指导下,不定期向有关部门、单位反映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和研究情况,提供资料,提出建议;
(四) 每一年或两年举行一次年会;不定期举行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
(五) 编辑、出版有关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信息、资料、论文集,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刊、出版社推荐会员的科研成果;
(六) 建立网络平台、开办网络论坛,并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培养民族文学爱好者及研究人才。
组织机构
会员代表大会是本会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并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对理事会负责,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理事会相应权力;本会设立秘书处,由秘书长主持秘书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等。
理事会
顾问:梁庭望、刘魁立、王佑夫
会长:朝戈金
副会长:阿扎提·苏里坦、巴莫曲布嫫、包明德、多洛肯、黄凤显、黄南津、李晓峰、罗庆春、满全、汤晓青、王锋、文日焕、肖远平、杨彬、尹虎彬、赵志忠、赵宗福、钟进文
名誉副会长: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曼、阿来、黄晓娟、金炳珉、金雅声、乌日斯嘎拉、尹汉胤、扎拉嘎
常务理事: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曼、阿不都外力、阿地里·居玛吐尔地、阿扎提·苏里坦、巴莫曲布嫫、包明德、包斯钦、曹萌、朝戈金、陈岗龙、陈立明、次仁平措、董秀团、杜国景、段炳昌、多洛肯、俄日航旦、高人雄、姑丽娜尔、关纪新、郭崇林、黄桂秋、黄凤显、黄南津、黄伟林、黄晓娟、郎伟、李骞、李晓峰、林继富、刘宾、刘淑玲、刘大先、罗秉武、罗庆春、罗宗宇、马光星、曼拜特·吐尔杜、满全、那木吉拉、纳张元、宁梅、欧阳可惺、秋喜、容本镇、斯钦巴图、孙博、汤晓青、汪立珍、王锋、王卫东、王亚南、王宪昭、文日焕、吴晓东、魏永贵、乌日斯嘎拉、向柏松、肖远平、杨彬、杨春、杨树喆、姚新勇、尹虎彬、云峰、张春植、赵志忠、赵宗福、钟进文、扎巴、左宏阁
秘书长:吴晓东
(经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八届
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名单
(姓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顾问:包明德(蒙古族)、梁庭望(壮族)、刘宾、刘魁立、王佑夫、文日焕(朝鲜族)
会长:朝戈金(蒙古族)
常务副会长:斯钦巴图(蒙古族)
副会长:巴莫曲布嫫(彝族),陈岗龙(蒙古族),多洛肯(哈萨克族),李晓峰,李瑛,罗宗宇,满全(蒙古族),纳张元(彝族),沈卫荣,吴晓东(苗族),徐希平,杨彬(土家族),杨春(拉祜族),赵晏彪(满族)
秘书长:杨杰宏(纳西族)
副秘书长:冯文开、高健、李鹤、林安宁、毛巧晖、邱婧、任淑媛、向柏松、王宪昭、王艳
秘书处:茶志高、栗军、刘建波、刘洋、雷霖、龙晓添、马金龙、马海五达、彭超、戚晓萍、涂鸿、王军林、汪荣、吴娟、杨红、杨天舒、张凡、卓玛
常务理事:阿布都外力•克热木、阿地里•居玛吐尔地、巴莫曲布嫫、包海青、曹萌、晁正蓉、朝戈金、陈岗龙、陈思广、次仁平措、崔鹤松、董秀团、额尔敦哈达、多洛肯、俄日航旦、冯智明、冯文开、高荷红、龚德全、郭崇林、郭艳华、郝青云、何圣伦、胡沛萍、黄南津、聚宝、李长中、李骞、李晓峰、李瑛、梁昭、林安宁、刘大先、刘为钦、刘振伟、罗庆春、罗宗宇、满全、毛巧晖、米彦青、那木吉拉、纳张元、纳钦、宁梅、欧阳可惺、祁晓冰、秋喜、邱婧、任淑媛、沈卫荣、斯钦巴图、孙博、汤晓青、汪立珍、王锋、王宪昭、王红、汪荣、吴晓东、魏永贵、向柏松、徐希平、杨彬、杨春、杨杰宏、杨树喆、杨红、杨天舒、杨霞、姚新勇、张凡、钟进文、卓玛、赵晏彪、左宏阁
理事:阿布都外力•克热木、阿地里•居玛吐尔地、阿曼古丽•衣明、阿婧斯、巴莫曲布嫫、白图亚、白文硕、包海青、毕海、曹萌、茶志高、晁正蓉、朝戈金、策•杰尔嘎拉、陈贝、陈博涵、陈岗龙、陈思广、次仁平措、崔鹤松、崔美兰、董秀团、多洛肯、东主才让、杜旭初、额尔敦哈达、俄日航旦、樊运景、范云晶、范子烨、丰杰、冯智明、冯文开、高荷红、高建新、高健、高娃、龚德全、郭崇林、郭丽洁、郭艳华、海瑞、海晓红、韩春萍、郝青云、何圣伦、胡沛萍、胡素莲、黄南津、聚宝内、金荣、雷晓臻、雷霖、李长中、李国德、李鹤、李世武、李锋、李骞、李晓峰、李旺、李瑛、李芳、李勋、栗军、廖善维、梁昭、林安宁、刘大先、刘建波、刘为钦、刘洋、刘振伟、刘志中、龙晓添、罗庆春、罗文敏、罗宗宇、马海五达、马金龙、马慧茹、马克来克•玉买尔拜、马志英、满全、毛巧晖、米彦青、那木吉拉、纳张元、纳钦、宁梅、欧阳可惺、彭超、戚晓萍、祁晓冰、钱文霞、秋喜、邱婧、任淑媛、沈卫荣、斯钦巴图、孙恒存、孙博、孙静、苏珊、汤晓青、涂鸿、田申、田月梅、田中元、汪立珍、王锋、王继霞、王宪昭、王红、王博、王军林、王满特嘎、汪荣、王亚伟、王妍、王艳、王威、魏永贵、温斌、乌兰其木格、吴晓东、吴娟、吴正彪、夏维红、向柏松、荀利波、徐希平、徐俊六、徐美恒、鄢冬、杨彬、杨春、杨杰宏、杨天舒、杨树喆、杨红、杨天舒、杨霞、姚慧、姚新勇、叶江玲、于东新、于敏、余达忠、云韬、张多、张浩兰、张晶、张丽青、张歆、张凡、赵乐、赵晏彪、钟进文、周翔、朱供罗、卓玛、左宏阁、左少峰、左杨
主要成员
第一届理事会
理事长:贾芝
名誉理事长:周扬
副理事长:马寅、马学良、王沂暖、额尔敦·陶克陶、王松
秘书长:杨亮才
第二届理事会
理事长:贾芝
副理事长:马寅、马学良、王沂暖、额尔敦·陶克陶、王松、黄铁
秘书长:杨亮才。
第三届理事会
理事长:王平凡
副理事长:马学良、王松、黄铁、巴·布林贝赫、黄勇刹、买买提明·玉素莆
秘书长:邓敏文
第四届理事会
理事长:王平凡
副理事长:方鹤春、扎拉嘎、刘魁立、阿云嘎、阿不都秀库尔·吐尔地、李鸿然、杨亮才、赵志辉、降边加措、梁庭望、殷海山、崔永生,秘书长白庚胜。
第五届理事会
理事长:白庚胜
常务副理事长:朝戈金(兼法人)
副理事长:扎拉嘎、丹珠昂奔、邓敏文、吉狄马加、农学冠、李鸿然、阿云嘎、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满、杨亮才、杨福泉、罗漫、高凯征、郝苏民、梁庭望、文日焕、杨恩洪
秘书长:杨恩洪
第六届理事会
理事长:朝戈金
副理事长: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曼、阿来、包明德、邓敏文、吉狄马加、金雅声、李鸿然、梁庭望、罗漫、罗庆春、容本镇、文日焕、杨恩洪、扎拉嘎、张佳生、赵志忠
秘书长:杨恩洪
第七届理事会
理事长:朝戈金
副理事长: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曼、阿来、阿扎提·苏里坦、包明德、黄凤显、黄南津、黄晓娟、金炳珉、金雅声、罗秉武、罗庆春、汤晓青、王锋、文日焕、乌日斯嘎拉、尹汉胤、尹虎彬、扎拉嘎、赵志忠、赵宗福、钟进文
秘书长:尹虎彬
第八届理事会
会长:朝戈金
副会长:阿扎提·苏里坦、巴莫曲布嫫、包明德、多洛肯、黄凤显、黄南津、李晓峰、罗庆春、满全、汤晓青、王锋、文日焕、肖远平、杨彬、尹虎彬、赵志忠、赵宗福、钟进文
秘书长:吴晓东
学术会议
2010年
10月9日至12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主要议题包括民族文学研究反思、民族文学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民族文学个案研究、民族文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和民族文学与自然生态研究。本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70余篇,内容涉及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作家、社会发展与民族文化关系、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学作家关系等方面。会议于12日选举产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新一届理事。
2011年
8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主办、
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和贵州省平坝县协办的“民族文学的多重视域与理论构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1年年会在贵阳花溪及平坝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约7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民族文学的多重视域和理论构建的中心议题,四十多位学者从民俗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等多个角度切入,发表了论文。
2012年
6月15日至19日,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主办,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蒙古语言文化学院、藏语言文化学院、维吾尔文学学院、格萨尔研究院、少数民族汉文学典籍研究所、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藏语系协办的2012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兰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13年
7月12-16日,为了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促进少数民族文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3年年会在新疆伊宁市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主办,
伊犁师范学院承办。会议议题:包括全球化时代西北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互动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整理与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个案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以及其他相关研究。
2014年
10月17-19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4年年会在湖北武汉中南民族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主办,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会议议题包括民族文学理论建设、民族文学的个案研究、民族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民族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学与民族记忆,以及其他相关研究。
2015年
9月20-21日,为推进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发展,增强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与交流,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办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此次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与北方民族大学主办,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承办。会议议题主要有少数民族文学与口头诗学、大百科全书少数民族文学卷修订、少数民族文学与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少数民族族别文学研究、少数民族作家研究、少数民族典籍研究,以及其他与少数民族文学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