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of Cultural Heritage,缩写为CACTCH)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王书庄、陈滋德等十人发起,全国从事文物保护的科技人员自愿结成,依法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专业性、公益性的科技团体,于1980年12月29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发展历史
1980年12月29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茅以升任名誉理事长,王书庄先生为第一任理事长。
2002年7月3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安市召开。
2007年9月4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
2012年9月11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镇江市召开。
2018年3月8至10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9年4月13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2019年度第一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
2020年7月3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以线上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了2020年第二次常务理事会;12月27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2021年6月29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2021年度第二次常务理事会(网络会议)顺利召开。
2022年5月26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2022年度第一次常务理事会(网络会议)顺利召开。
2023年5月22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2023年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在河南郑州顺利召开。
组织体系
机构设置
该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选举、罢免理事和监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制定、修改会费标准;
(五)决定章程规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需由理事会作出决议,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提前或延期时间不得超过一年。
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该团体开展日常工作,对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罢免、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理事长,聘任、解聘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变更和注销;
(六)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七)领导该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八)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九)负责会员的发展和除名;
(十)履行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该团体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一)、(三)、(五)、(六)、(七)、(八)、(九)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会人数不超过理事会人数的1/3。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常务理事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可采用通讯的形式召开。
据2023年7月协会官网数据,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设有10个专业委员会。
组织会员
据2023年7月协会官网数据,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共有个人会员1640人,未设团体会员。
该团体的会员包括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以个人会员为主。该团体不吸收境外会员。
申请加入该团体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该团体的章程;
(二)有加入该团体的意愿;
(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成为个人会员:
1.具有相当助理研究员、讲师、工程师、技师等以上技术职务或职称及相当水平的文物科技工作者;
2.高等学校本科毕业或自学成材,从事该学科工作三年以上并有实际工作经验和一定学术水平者;
3.获得硕士学位以上的文物科技工作者;
4.热心和积极支持、参与该会活动的其它学科科技工作者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
(四)与该团体专业有关,具有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愿意参加该团体有关活动,积极支持该团体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依法登记的学术性社会团体,可以申请成为单位会员。
申请加入该团体的程序:
(一)提交书面入会申请;
(二)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二)该团体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三)参加该团体的活动;
(四)获得该团体服务的优先权和优惠权;
(五)对该团体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六)该团体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该团体章程,执行该团体决议;
(二)维护该团体合法权益;
(三)完成该团体交办的工作;
(四)向该团体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五)依规定按时缴纳会费;
(六)该团体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该团体,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一年不缴纳会费或不参加该团体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该团体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予以除名。
业务资产
该团体围绕文物科技研究和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开展以下业务范围内工作:
(一)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以促进文物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开展国际文物科技的学术交流活动,增进同中国国外文物机构和学者的友好联系。
(三)总结传统文物保护、修复经验,引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建立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技术理念、原则与方法。
(四)宣传文物保护的意义,普及文物科技知识,推广文物科技成果。
(五)按照有关规定,编辑、出版文物科技书刊。
(六)接受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文物科技业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七)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八)对文物科技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向文物管理部门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发挥咨询作用。
(九)根据文物科技工作的需要,开展继续教育,帮助科技工作者补充新的知识,提高会员业务水平,发现并推荐人才,依照有关规定经批准,表彰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和科技工作者。
(十)保障会员进行科技活动的正常权利,开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各种活动。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和社会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建设成就
会议交流
2019年6月13至14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联合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文物学会修复专业委员会在上海举办2019文物保护与修复国际学术会议,旨在进一步推进文物事业的发展和促进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教育工作,加强中国国内外高校和行业单位各方交流,共同探讨学术发展。
2019年12月6日,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主办,天津森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馆藏文物小微环境调控及储藏技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第一历史档案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自然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院等20余家博物馆、考古所、图书馆、档案馆、科研院所以及行业专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21年8月28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在浙江杭州组织召开了 “考古现场纺织品(丝、毛)文物免疫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该成果来源于“丝绸之路纺织纤维的精细鉴别及技术交流”(文物保护优青计划,2015294)、“考古发掘现场遗存鉴别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K08B08)、“古遗址中蚕丝蛋白微痕迹免疫检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603188)等科研项目,由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理工大学、敦煌研究院共同完成。
2023年3月30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紫禁城学会、乐山市政府、四川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学者论坛”在乐山召开。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周君生,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毅,乐山市委书记马波出席活动并致辞,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赵国英主持开幕式。
荣誉表彰
2022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的“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
人才培养
2021年6月29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会,全体常务理事党员参加会议。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时伟同志担任主讲人,传达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内容和精神,并带领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的会徽中央为日昼,是文物保护的意思,上方为协会的英文名称,下方为协会的英文简称。
协会宗旨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和组织全国文物科技工作者,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履行为文物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促进文物科技的繁荣和发展,促进文物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促进文物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反映文物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维护文物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科学文化氛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文物科技组织,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联系文物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提供文物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文物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社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