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 (简称:中国滋根) ,成立于1995年,是在中国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建设宗旨
我们的宗旨是致力于促进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直接支持中国贫困乡村的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环境教育、文化传承以及小型的经济项目,推广“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并开展与此相关的调查研究,特别注重支持农村女童和妇女参与发展的机会和能力。目前正在着力推进的项目有:“共创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教师培训”、乡村绿色生态文明学校、“
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人才培训”、绿色生态文明乡村、农村青春期女童性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乡村公益人才培训。
我们的支持对象是中国偏远贫困农村的人民和在城市中艰难谋生的打工者。
工作指导原则:以社区为本、以需求为本、以人为本
中国滋根先后获得民政部全国社会组织等级评估3A级、
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中国慈善透明卓越组织奖”称号等荣誉;2012年、2014年、2016年中国滋根分别申请到
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滋根创始人杨贵平老师获得“
中国新闻周刊”2012 年影响中国年度人物;2017年被
民政部首批认定为“慈善组织”。
成立意义
中国滋根的愿景是推进以人为中心、可持续的、人人都能公平参与的发展进程,致力于在中国农村推广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ESD,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业务范围
中国滋根项目内容涉及乡村教育、乡村发展、公益人才、公共教育,以及与之相关的调研、培训、项目试点、倡导等。
中国滋根与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合作,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针对不同群体,开发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倡导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构建终身学习环境。
“共创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教师培训”
为县级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提供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环境教育与教学实践”、“乡土文化传承和教育”、“性别教育”、“学校、家庭、村庄的结合”、“项目实践活动”为主题的专业培训课程;
“农村青春期女童性健康教育教师培训”
以青春期女童,尤其是留守、寄宿、少数民族女童为目标,培训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和意识的基本能力;
“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人才培训”:为乡镇、村庄层面的骨干人才和积极分子,提供包括乡村环境与发展、乡村经济、乡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乡村教育、乡村治理、乡村不同人群的需要和行动、绿色生态文明乡村的规划与设计等为主题的短期培训课程;
“公益人才培训”:为在农村工作或有意为农村及农民工为服务对象的公益人才,提供专业的、框架性的培训课程。
响应国际共识,在中国农村推广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
2007年,中国开展免费义务教育后,乡村学校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中国农村普遍面临的严重的挑战。家乡的环境、土地、水、资源等都在急剧的恶化,丰富的乡土文化在急剧消失,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危机。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关键。2017年,“中国滋根农村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成立,开发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培训课程,建立绿色生态文明学校和绿色生态文明乡村以起到试点示范的作用,在农村学校和成人教育中融入环境保护、乡土文化传承创新、性别平等、“学校、家庭与村庄”等内容,培养老师、学生及村民认识并关心自己的家乡,参与建设家乡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中国滋根项目地区涵盖贵州、云南、河北、山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北京等15个省直辖市30多个县的3000多所学校和100多个乡村。
绿色生态文明实验学校:
培养孩子成为环境保护的卫士、乡土文化传承的种子
乡村是根基,学校是希望。中国滋根支持建立乡村绿色生态文明实验学校内容包括:
基本需要:例如特困生助学金、图书阅读,干净的饮水;
节能环保的校园设施:例如
太阳能路灯及热水器、卫生的厕所、小型校田;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例如绿化班级、绿化校园,种植有机蔬菜,提倡勤俭节约,减少垃圾食物,参与校园及乡村环保活动;
乡土文化传承和发展:在学校开设乡土文化进课堂,例如当地音乐、舞蹈和手工艺,孝敬,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天人和谐的价值关和行为
教师培训:教师参与“共创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教师培训”课程培训老师对课程的知识,意识,态度,技能和参与行动。
绿色生态文明乡村: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家乡
中国滋根从乡村经济、环境保护、建立终身学习的乡村、乡土文化传承和发展、乡村治理等为乡村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并支持试点活动。绿色生态文明乡村内容包括:
乡村经济:在促进环保、文化传承创新推广、多渠道学习机会、性别平等方面提高工作机会和收入,例如
生态农业、乡村手艺、休闲旅游、农村电商产业融合、合作经济等
乡村环境:照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空气、土地、水等自然资源,污染处理等,例如农林混种、稻田养鱼、节柴灶、沼气池、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乡土文化传承创新推广:文化促进乡村经济、丰富教育内容、促进环境保护、医疗健康等。例如当地的诗歌、故事、建筑、礼仪、中草药以及勤劳节俭、互助合作、
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等乡土文化和价值观
建立学习型乡村:丰富终身学习的机制,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正规学校教育,针对不同群体组织短期培训的非正规教育,以及随时随地的非正式教育
乡村治理:根据不同对象和需要成立合作机制,开展自我服务,并且参与乡村社区公共事务,例如妇女互助组、老年人协会等
可持续发展人才培训与行动计划:乡村骨干根据培训的6个主题,设计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方案,并且实施行动
打工者社区
社区服务中心:在外来务工人群集中居住的社区,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综合性的、生动活泼的公益服务。
互惠公益店:通过募捐的形式收集旧衣物、生活用品及书籍,经过消毒整理后,以一元、两元左右的价格将这些二手货品“体面地卖”给打工者,所得收益,扣除店面房租、劳动补贴等公益店花费,都将以
打工子弟学校助学金、举办社区活动等形式用于打工者社区的教育和文化建设。
流动儿童助学关怀:与打工子弟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助学金、图书及文体器材捐助、课外活动支持等项目。
相关成果
中国滋根扎根农村20余年推广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支持贫困地区女童上学、妇女扫盲与科技文化,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改善村庄环境与设施、传承创新乡土文化,针对青春期女童、乡村教师、乡村骨干、贫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大学)、公益人才等开展系列培训与试点项目,支持15个省市30多个县贫困女童15万人次、学校3000多所、村庄100多个,累计培训俞万人。
平均每年都有数百位长期志愿者参与中国滋根的项目和活动。尤其让人的欣慰的是滋根支持过的许多人毕业生回到家乡,成为小学老师、村卫生员和掌握一定科学知识的农民,成为乡村发展骨干、家乡建设的主力军,他们也是滋根支持乡村发展的天然伙伴。
机构荣誉:
2012年,杨贵平老师被评为《
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获得“公益守望者”称号
2013年,“中国慈善透明卓越组织奖”中国1000家民间组织公益透明榜单第23名
2012至-2017年,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2016年至2020年,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
2013年至今,三度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
2016年,中国滋根5所项目学校获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实验学校”
2018年,7所项目校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实验学校”,青龙县教育局被授予“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20年最具影响力地区”称号
2019年,项目县青龙因在全县范围开展绿色生态文明学校创建并取得不凡的成绩被评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实验区”,2所项目校被评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校”,9所项目校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实验学校”。
滋根的专职工作人员,常年扎根农村社区从事项目的调研、跟踪和监督。
滋根会员每年自费访问农村,了解当地的需要。
滋根的项目由当地基层政府、学校、村民三方与滋根合作,共同开展、实施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动当地的参与。
通过多方面的参与,滋根能够很好地了解当地最急需的需求,并给予最有效的支持;同时也能够做好项目的追踪、效果的调研,总结经验、教训。
滋根的筹款、管理、项目选择跟踪,以及协调活动,都有赖各行各业的众多的志愿工作者,把行政费用降到最低,保证捐款能够直接用于贫困人民的教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