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立于1997年,主要由中国科学院退休研究员组成,也有高等院校以及国家各部委退休专家、教授参加,还吸收了一些热心科普事业的优秀中青年学者。演讲团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技知识为己任,演讲内容涵盖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领域。
简介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立于1997年,主要由中国科学院离退休研究员组成,也有高等院校、解放军和国家各部委的教授和资深专家参加,还吸收了一些热心科普事业的优秀中青年学者。演讲团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技知识为己任,演讲的内容涵盖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主要领域。
演讲团成立20多年来,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北京市和各地政府部门、科协组织以及民间团体的亲切关怀和热心支持,足迹遍及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700多个市、县。截至2021年12月,演讲团已演讲35500多场,听众约1285万人,其中有大、中、小学学生和教师,有领导干部,有部队官兵,有政府公务员和社区居民。演讲团团员本着认真负责、严谨务实的精神,力求使每一场演讲富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引发和培养听众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兴趣,使听众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真切地体会到“科学就是力量”“科技就在身边”。
演讲团的劳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2002年,李岚清同志亲切接见了演讲团领导和代表,2003年演讲团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集体,2007年荣获全国科普教学银杏奖,2011年被评为首都市民热爱的品牌科普团,2018年获得了中国科协“典赞·2017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特别奖”。
团标
中科院老科学家演讲团的团标是一只小蚂蚁在苹果上爬来爬去,无从下口。一只手为它掀开一点苹果皮儿,于是小蚂蚁尝到了苹果的甜头,就钻了进去。
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就好比科学知识的宝库。科普就像掀开一点苹果皮儿,为“小蚂蚁”们打开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这象征着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奉献。
团队章程
为规范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以下简称科普演讲团)的管理,经全体团员认真讨论、协商,制订本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科普演讲团由中国科学院批准组建,得到中国科协支持。其成员由中国科学院、有关部委局、部队、院校等退休的研究员、教授、专家为主组成。
第二条 科普演讲团宗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讲述科学人生、增进科学兴趣。
第三条 科普演讲团性质:非营利公益性科普组织。
第四条 科普演讲团指导思想:坚持科普演讲团宗旨,充分发挥科普队伍的作用,通过以科普演讲为主,传统与现代传播方式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助力青少年和社会各界广大听众提高科学素养、培育创新意识、增强科教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自觉性。建设一支具有“讲奉献、讲科学、讲团结、讲学习、讲自律;不追名,不逐利;反对浪费,反对奢华;谦虚谨慎,以诚待人;自我完善,不断创新”优良团风的科普队伍。
第五条 科普演讲团组建原则:坚持宗旨,统一领导;自愿参加,严审入团;统筹安排,质量至上。
第六条 科普演讲团演讲要求: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在科学性、知识性的基础上讲求趣味性;融科学文化素质、精神文明素质于每一场讲座中;精心制作针对不同听众的课件(演讲稿和视频),做好每一次演讲前准备;以听众为主体,演讲与互动相结合,注重演讲成效。
第二章 科普演讲团组成
第七条 科普演讲团设团长1名、副团长若干名。团长、副团长由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任命。一届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团长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
第八条 为延续科普演讲团的优良团风、充分肯定贡献、有利于科普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邀请在科普演讲团的创建和发展中做出过卓越贡献、德高望重的老团长担任荣誉团长。
第九条 团长、副团长由热爱科普事业、经验丰富、认真负责、有组织能力、有奉献精神、年龄相对较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团员担任。
团长负责科普演讲团的全面工作,主持制订、贯彻科普演讲团章程,主持制订并组织实施可持续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主持新团员的招聘工作;有计划地听团员讲座,帮助团员提高演讲质量;组织全团演讲交流、评议、总结活动;组织有助于扩大科普演讲范围、推进科普演讲团持续发展的活动;接受上级领导交办的有关任务等。广泛联系全国各地有关单位,宣传科普演讲团,开拓科普演讲渠道。建设团结、和谐、高效、高水平的科普演讲团队。
副团长协助团长组织管理全团工作,包括协助编制并落实科普演讲团章程;协助编制并实施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协助接受新团员;有计划地听团员讲座,推进演讲质量的提高;协调相关部门、联系并组织安排团员的科普演讲任务;协助督促执行章程;协助组织团内总结座谈等活动;完成团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根据需要,科普演讲团聘请工作人员1-2人,协助日常团务工作。
第十条 团员条件:热爱科普事业,热心科普演讲,承认本团章程,遵守本团规章制度,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或丰富的科普经验,有一定资历和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口齿清晰,表达能力强,有亲和力,身体健康。
第十一条 申请入团条件: 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符合第十条除职称外的所有条件,年龄不大于70岁,在职人员承诺每年至少接受科普演讲团安排10场演讲。
第十二条 新团员入团程序:
1、本人申请或有关部门、老团员推荐;2、提交本人相关简历和演讲提纲;3、听1-2次老团员演讲;4、团长安排试讲评审(不超过3次);5、团长工作会议研究通过;6.团长通知入团。
不满足申请入团条件者、因本团科普演讲需要,经团长工作会同意,履行新团员入团程序,聘为特邀团员。
第十三条 团员在承接科普演讲、享受团内待遇、参加交流研讨总结等活动中一律平等,对团的建设发展均有发言权。
第十四条 团员不带病演讲。如果身体不适,应及时报告领队或团领导,以便及时调整。八十岁以上的团员原则上仅安排在京内演讲。
第十五条 鉴于团员总体年龄偏大,为防意外,新团员入团时,本人及家属应在科普演讲团承诺书上签字。
第十六条 团员家属是团员科普演讲的第一听众,对提高团员科普演讲的质量和保障科普演讲团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鼓励团员家属参加科普演讲团组织的会议和相关活动,并对科普演讲团的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 科普演讲团日常管理
第十七条 科普演讲团统一组织和承接来自各种渠道的讲座。优先承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本团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已与科普演讲团建立长期联系的各省市相关科协、教育部门、学校……等等有关单位的邀请演讲。按邀请时间先后编制演讲计划。尽量满足邀请单位点名团员演讲的要求。演讲安排适当向老少边穷和打工子弟学校倾斜。
第十八条 科普演讲团指派专人统一安排团员讲座。实行领队责任制,2人以上出队,指定一名团员领队。领队的责任是:督促出队、建立临时微信群(不宜吸收团外人员参加)、协调联络、征集意见、出队小结、简报撰稿。
第十九条 科普演讲团的团长通知、科普演讲安排通知、评审评议活动通知和科普演讲团简报,以电子邮件形式发给团员,是团内正式信息沟通渠道,团员收到后必须及时反馈。
第二十条 科普演讲团团内活动主要有年度总结、年中小结、演讲交流、试讲评议、提高演讲质量的评议、八十岁以上团员咨询活动及团员动议有意义的活动等。
第二十一条 提高演讲质量,人人有责。全团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提高演讲质量的评议活动,鼓励团员互听互议、交流沟通,不断提高演讲水平。
第二十二条 科普演讲团统一编制或更新科普演讲团简介。
第二十三条 演讲报酬原则上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由团长工作会议决定演讲报酬实施细则。团员从演讲邀请方处直接领取。免费场次的报酬由团内统一发放。参加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的演讲活动按相关单位的标准执行。
第二十四条 科普演讲团有计划、高质量地发展建设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科普教育基地(以下简称科普教育基地),其管理办法见工作细则。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科普演讲团逐步建立团员及科普教育基地奖惩制度。
第二十六条 本章程包括四项工作细则:
1、《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员守则》;
2、《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和邀请讲课方在科普活动中的责任与义务》;
3、《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
4、《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科普讲座邀请和安排须知》。
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随科普演讲团的建设发展,及时修订。
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解释权归本科普演讲团团长。
社会影响
演讲团成立20多年来,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北京市和各地政府部门、科协组织以及民间团体的亲切关怀和热心支持,足迹遍及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700多个市、县。截至2021年12月,演讲团已演讲35500多场,听众约1285万人,其中有大、中、小学学生和教师,有领导干部,有部队官兵,有政府公务员和社区居民。演讲团团员本着认真负责、严谨务实的精神,力求使每一场演讲富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引发和培养听众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兴趣,使听众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真切地体会到“科学就是力量”“科技就在身边”。
演讲团的劳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2002年,李岚清同志亲切接见了演讲团领导和代表。
团队成员
周德进(团长)
石 磊(副团长,航天技术、科学精神)
刘定生(副团长,遥感科学与技术)
王 康(副团长,植物学)
马润林(遗传学)
王文利(古生物学)
王训练(古生物学、地史学)
王 原(古生物学)
王邦平(物理学)
王俊杰(天文学)
王渝生(科学史)
方念乔(海洋学)
丛 欢(化学)
田艳涛(医学、肿瘤学)
刘大禾(物理学)
卢汉清(自动化技术和大数据处理)
白武明(地球物理学)
朱 进(天文学)
孙万儒(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孙保卫(航天技术、科学精神)
许木启(环境科学、水资源保护)
汲培文(物理学)
李建军(古生物学、恐龙)
吴瑞华(心理学)
何 林(科学精神)
何香涛(天文学)
张劲硕(动物学)
张厚英(航天技术、核能源)
张继民(地球科学、南北极科考)
张德良(力学、国防与军事科学、科学精神)
狄增如(系统科学)
陈光南(力学、材料科学)
陈志英(航空技术)
陈 洪(航空技术)
陈 钰(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
陈贺能(物理学、核物理学、新能源)
庞之浩(航天技术)
林钢华(天文学)
金能强(电磁学、磁悬浮)
周 静(光学)
周又红(发明与创造)
周家汉(力学、爆破技术)
杨卫平(动物生态学)
杨海花(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赵士洞(生态学、森林生态)
赵晓光(自动控制与机器人)
胡健民(地质学)
徐文耀(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
徐邦年(航空技术)
徐 亮(眼科医学)
徐德诗(地震与防灾减灾)
高登义(大气科学、科学探险)
高文斌(心理学)
原 魁(自动控制与机器人)
夏 青(气象卫星与导航技术)
夏善红(电子学与传感技术)
郭 耕(动物学)
郭曰方(科学人文、科学精神)
郭传杰(化学、科学管理、科学精神)
崔 凯(航空航天)
曹则贤(物理学)
韩 莉(医学与健康)
傅前哨(航空技术)
焦维新(航天技术)
谭荣清(光学与激光技术)
潘习哲(遥感科学与技术)
戴 伟(化学)
魏 科(气象学)
所获荣誉
2003年演讲团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集体。
2007年荣获全国科普教学银杏奖。
2011年被评为首都市民热爱的品牌科普团。
2014年中科院科学传播局授予“中国科学院科普先进集体”称号。
2016年8月获中国科协等九部委授予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奖牌。
2018年获得了中国科协“典赞·2017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特别奖”。
2022年获得北京市“点赞时刻·2022首都科普”年度科普团队奖。
2023年《讲给孩子的科学大师课》系列科普丛书荣获2023首都科普好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