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先进材料研发中心,主要从事航空航天发动机用高温结构材料的合金设计、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使役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高温合金研究部
简介
主要从事航空航天发动机用高温结构材料的合金设计、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使役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开发了K417、K417G、K438、K441、K640S、DZ17G、DZ38G、DZ125L、DZ40M、GH135、GH35A、GH761、DD8、DD98等一系列铸造、变形、定向凝固和
单晶高温合金,以及真空精铸、定向凝固、单晶生长和电磁离心铸造等多种材料制备工艺,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舰船、能源和石化等领域广为应用。研究部以承担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为主体,保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均衡发展。几十年来,有20多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中科院和省(部、委)级奖励。其中“某发动机涡轮空心叶片研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低偏析高温合金制备技术”项目荣获国际材料协会授予的“实用材料创新奖(Innovations in Real Materials Award)”。拥有各种规格的真空
感应熔炼炉(5~500kg)、定向凝固炉(5~20kg)、型壳和型芯制备生产线以及
高温力学性能试验机等设备。
研究队伍
高温合金研究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研究员10名,副研究员8名,中、初级人员24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余名
研究部主任:孙晓峰 副主任:楼琅洪
主要研究方向
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
外场作用凝固技术
高温合金腐蚀与防护
材料制备计算机模拟
钛合金研究部
简介
主要从事新型钛合金、钛铝系
金属间化合物及
钛基复合材料研制工作,重点开展计算模拟辅助、指导下的加工方法-显微组织-性能关系研究。目前涉及的工艺技术包括:洁净熔炼、无污染制粉、精密铸造、热模锻造以及棒线丝与板材制备。总体目标是通过发展成分设计-加工工艺控制-近净成形等环节整体优化的先进技术,不断提供满足应用要求的轻质高强耐用新材料。研究部主任:杨锐 副主任:刘羽寅
研究方向
高温钛合金:研制能劬在600oC长期稳定使用的钛合金,以应用于
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部件。
结构钛合金 重点发展具有高损伤容限的中强与
高强钛合金,满足大型结构使用要求。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 致力于γ-钛铝和正交相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加工制造。
形状记忆合金 在对热弹性马氏体与形状记忆效应深入研究基础上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管接头和其它智能器件。
钛基复合材料:发展SiC纤维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重点开发针对典型部件的设计成形一体化技术。
计算与模拟技术 采用
分子动力学、相场和有限元等方法开展多层次模拟,深入理解钛合金的变形行为、显微组织演化和热成形特点。
特殊环境材料研究部
简介
主要从事可用于特殊环境(如低温、高温、高压、临氢等)材料的研制、高活性材料的真空感应熔炼制备、微重力条件下的凝固过程、特种管材的加工、
储氢合金膜材及氢的纯化与分离材料制备等。研制的材料主要应用航空、航天、核电、高铁以及核工程等领域。研究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多项。
研究方向
特种合金的研究:主要研究高强度抗氢脆合金、新型减振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特种铝合金及异质材料的连接技术。着重研究氢在材料中的扩散与分布,抗氢性能与相组成、合金元素之间的关系。
特殊工程相关材料:主要研究活性材料纯净化
真空感应熔炼和特种铸造技术。已开发出Ti-Ni
形状记忆合金、LaNi5型
储氢合金和高温合金的高纯净熔炼技术。研发出了轻质、高性能的Ti-Al基汽车排气阀。
薄膜
贮氢材料:特殊环境中使用的超低平衡压贮氢
薄膜材料及技术。
微重力材料科学研究:利用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太空飞船、空间实验室以及落管等提供的微重力环境,开展微重力条件下合金及复合材料等的凝固与制备研究。
材料制备工艺计算机模拟:主要研究领域为热加工过程工艺设计与模拟仿真。系统开展
热轧带钢组织和性能预报、材料相变模拟和实验工作。同时与大型企业集团密切合作,开展大型铸锻件技术开发。
精密管材研究部
简介
主要致力于特殊合金精密管材的设计、研发和生产,所涉及的精密管材种类包括不锈钢、高温合金、铝合金和钛合金等等。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和发展,精密管材研究部有科技人员14名,技术工人38名,精密管材生产车间约5000m2,主要设备有100多台/套,可形成两条精密管材生产线(见表1、2),年产各类精密管材30~50吨。管材规格最小为φ1mm×0.1mm,最大管材的规格超过φ100mm×10mm。精密管材研究部研制和开发的精密管材主要应用与航空、航天、舰艇和核能等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和择优合理引进,精密管材研究部具备了从真空感应冶炼,管材冷加工,管材常压、真空、保护气氛热处理,管材表面处理、清洗、精密矫直,到各类精密管材标准伤样管制作,成品管材无损检测等一系列的精密管材制作和评价体系。
主要研究领域
精密管材短流程技术
管材相关材料的成形技术
核能用管材的研发与生产
高温合金等特殊合金管材的研发与生产
铝合金、铝合金、镁合金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管材的研发与生产
多品种、小批次精密管材的研发与生产
材料特种制备与加工研究部
研究队伍
有科研人员20个、聘用人员11人、博士研究生6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5人、助理研究员11人;
研究部主任:张劲松 副主任:杨永进
研究学科方向
多孔材料、复合材料、含能材料、催化材料、微波加热及微波等离子体技术、焊接技术等多个方向;
国家重大科研课题
1.“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微波催化工程技术研究”,该项目已经突破了关键技术,为在“十五”期间进行工业中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正压低温微波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联产乙炔乙烯新技术研究”和“汽车尾气电直热催化净化技术”,此两项目已经进入工业化试验阶段;
3.“十一五”“863”重点项目“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研究”和“天然气现场制氢技术研究”,该两项目均以进入工业中试;部委创新项目“高含能贮氢合金燃烧剂研究”的研究成果已列入正在制定的国家专项;
4. 部委“泡沫碳化硅陶瓷铝装甲材料研制”项目已列入工程化计划。
论文及专利
在这些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发明了“反应熔渗烧结” 、“微波复合常规直流高压等离子体”等核心技术,取得授权发明专利45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50余篇。
材料表面工程研究部
简介
主要从事材料表面强化和功能改性、利用表面技术制备
新型材料和器件,以及它们在特殊环境中的工程应用和性能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部主任:孙超
研究方向
1. 薄膜与涂层沉积、生长、性能:利用
物理气相沉积和
化学气相沉积等多种技术,制备防护涂层、功能薄膜、
生物活性薄膜和多功能复合膜,研究薄膜生长机理、显微组织与性能关系、退化机制、性能评价等应用基础和工程应用问题。
2. 薄膜与涂层应用技术:结合 各种制备技术,包括磁控溅射、电弧离子镀、冷气动力喷涂、爆炸喷涂、
超音速火焰喷涂、等离子喷涂、静电喷涂、电化学与化学方法、及气体氮化和氢化技术,研发高性能耐腐蚀涂层、抗磨损涂层、复合硬质多层膜、金刚石膜、抗热腐蚀涂层、热障涂层、电磁功能薄膜、透明导电膜、生物活性钛合金植入材料等;开展超音速颗粒轰击表面纳米化技术研究;研制新型涂层制备设备,提供工程材料表面防护的技术。
专用材料与器件研究部
简介
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部门,涉及金属、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等多种材料及器件的研究与开发,承担多项国家、地方和企业的研究课题,并与工业界保持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研究部主任:杨柯 副主任:李曙
部分课题组
先进钢铁结构材料课题组
储氢合金及应用课题组
空间环境器件与材料摩擦学
塑性加工先进技术课题组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课题组
研发中心技术支撑部
立足于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的技术支撑同时为全所的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服务。根据设备类型设立结构分析及样品制备,热物性测试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分析、材料热力模拟以及特种制备五个服务方向,有专业技术人员10名,其中博士4人,硕士4人,本科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3人。研发中心技术支撑部有仪器设备22台(套),包括综合热分析仪及连用的质谱仪,
差示扫描量热仪,激光热导仪,热膨胀仪;
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备能谱仪,背散射衍射仪),
金相显微镜,
体视显微镜,表面形貌分析仪;
电子万能试验机,低周疲劳试验机,
高频疲劳试验机,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热机械疲劳试验机,环境疲劳试验机,全自动显微硬度计,高温模量仪;金相制备系统,双喷减薄仪,离子减薄仪;多功能激光
加工中心;光学悬浮加热定向单晶制备装置;Gleeble3800
热模拟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