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青年新媒体部,e-Meida@SYSU Youth(eMSY),成立于2010年3月7日,前身为中大青年采编部下属的网络小组。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大青年各个新媒体平台的开发与管理维护,包括中大青年网,中大青年人人网平台,中大青年腾讯微博等。作为中山大学最具影响力的传媒的新兴部门,中大青年新媒体部拥有一支专业的资讯搜集整合与分享发布的编辑队伍,为广大中山大学师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新闻资讯,也受到校内外人士的欢迎。
简介
中大青年新媒体部(eMSY)是中山大学《
中大青年》报社专职负责与新媒体相关事项部门。新媒体部的主要职能包括:新闻资讯搜集、整合、编辑、发布,新闻照片拍摄,突发新闻直播,重大事件直播,中大青年线上平台的管理维护,新媒体平台的开发等。
中大青年新媒体部,e-Meida@SYSU Youth(eMSY),成立于2010年3月7日,前身为中大青年采编部下属的网络小组。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大青年各个新媒体平台的开发与管理维护,包括中大青年网,中大青年人人网平台,中大青年
腾讯微博等。作为中山大学最具影响力的传媒的新兴部门,中大青年新媒体部拥有一支专业的资讯搜集整合与分享发布的编辑队伍,为广大中山大学师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新闻资讯,也受到校内外人士的欢迎。
部门职责
中大青年新媒体部最主要的职责是负责中大青年各个新媒体平台的开发与管理维护。目前,新媒体部管理下的在线平台包括中大青年网,中大青年人人网普通账号,中大青年人人网社团公共主页——中山大学叶子工作室,中大青年腾讯微博等。
在这些平台上,新媒体部的成员搜集学校各部门发布的通知信息,并对其中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重点资讯进行有效的整合,提取焦点信息,减低同学们信息的获取成本,让相关信息传递得更为通畅。
同时,中大青年新媒体部还为中大青年其他部门搭建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在线平台。除了为中大青年新闻中心提供广阔多元的新闻发布平台,并帮助其发布新闻、评论以外,还为其他各部门提供相关的展示平台。同时,还通过中大青年内部统一的协作系统,将从相关在线平台上搜集到的外部反馈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部门,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另外,新媒体部作为中大青年大采编架构下的重要组成部门,还拥有专业的摄影记者队伍,与中大青年新闻中心一同,坚守新闻一线,报道中大焦点,将新闻现场的真实场景用镜头记录下来,通过上述各个平台进行发布,与新闻中心的文字报道有机结合,打造更专业的校园新闻。
部门特色
中大青年新媒体部以及时、迅速、包容、多元为特色,为中山大学师生提供专业的校园新闻资讯。
利用中大青年人人网平台,中大青年腾讯博客等
SNS网站即时性的特点,中大青年新媒体部站在校园资讯的第一线,发布最新最快的热点信息,以便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最希望得到的内容。
同时,秉承中大青年一贯包容、多元的传统,中大青年新媒体部也海纳百川,乐于听取各方面不同的意见,并在中大青年内部讨论协商后给以适当的回应。由于坚持新闻的中立,尽量减少外界力量对中大青年新闻资讯内容的干扰,中大青年受到了中大师生的支持和赞赏。
平台介绍
中大青年网
全新版的中大青年网于2010年5月30日正式上线。网站分为“中青报道”、“中青评论”、“焦点多角度”、“中青资讯榜”、“来稿大放送”、“放眼天下”、“高校点线面”、“中青推荐”、“中青活动”、“中青人,中青路”等栏目。
中大青年人人网平台
中大青年人人网平台建立于2009年9月,设立的初衷是整合学校各部门的通知信息,进行发布,方便学生查阅,并由此建立了第一个栏目“中青校园资讯”(即后来的“中青资讯榜”)。其后,在网络小组的规划下,该平台稳步发展,设立了与中大青年网类似的栏目,内容丰富多样。由于在第一时间报道了广州大学城贝岗村天马城事件、台湾文化人龙应台在中山大学演讲等热点新闻而在中大学生中广为人知。访问量一直高企。其受欢迎程度十分高。
中大青年微博
中大青年微博是中大青年新媒体部为了增大资讯的覆盖范围,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而新设立的在线平台,目前中大青年新媒体部管理着旗下三个微博,分别是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和
网易微博。
微博平台主要用于发布新闻简报、每日焦点等内容,以及进行突发事件和重大新闻的直播报道。
中大青年新媒体部一直在寻求和探索更有效的平台进行资讯的整合与传播,以便更好地为中山大学师生服务,未来将有更多的在线平台推出,敬请关注。
部门大事记
2009年9月,中大青年人人网普通账号正式设立。
2009年9月6日,中大青年人人网普通账号发布第一篇日志《寻找中大青年》。
2009年10月28日,中大青年人人网普通账号第一个栏目“中青校园资讯”设立,旨在为中山大学师生整合学校各部门的通知信息,减低信息获取成本。同日,发布该栏目第一篇日志《【中青校园资讯-学生工作】关于公布2009年中山大学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报教育部名单的通知》。
2009年10月30日,中大青年人人网普通账号第二个栏目“中青报道”设立,为中大青年采编部(即后来的新闻中心)提供快速发布新闻的平台,同日,发布该栏目第一篇日志《【中青报道-东校区】“微软校园行”学术讲座在我校东校区顺利举行》。
2009年10月-12月,中大青年人人网普通账号不断探索,除了上述两个栏目外,还发布包括评论、中大青年介绍等内容的日志。
2009年11月26日,中大青年人人网普通账号“中青报道”栏目发布中大青年采编部记者发回的独家报道——《中大青年》记者独家走访拆迁中的郭塱村,受到广泛关注。
2009年12月,中大青年采编部下设网络小组正式成立,初期着力于新版中大青年网的建设,时任采编部副部长黄沛龙兼任组长。
2010年1月27日,中大青年人人网普通账号率先发布
中山大学东校区附近的天马城(后改名为GOGO新天地)工地上的示威活动,受到高度的关注,新闻相册的访问量高达8300多。
2010年2月,中大青年新媒体部发布中大青年关于2009年中山大学十大校园新闻的投票活动,但由于部分新闻内容涉及敏感因素等原因,该活动后来被取消。
2010年3月3日,中大青年人人网普通账号第一个专题性栏目“中青看‘两会’——2010”设立。
2010年3月7日,经中大青年成员讨论决定,调整《中大青年》报社总社架构,中大青年新媒体部(eMSY)正式成立,原网络小组组长黄沛龙任新媒体部首任部长。
2010年3月10日,中大青年新媒体部开始招新工作。
2010年3月17日,经过多方协调,中大青年人人网社团公共主页——中山大学叶子工作室正式上线。
2010年3月20日,中大青年人人网普通账号好友数达到1000人的上限。
2010年3月23日,中大青年新媒体部开始在人人网普通账号上设立“中青气象”栏目,在状态里提供天气预报。
2010年4月,中大青年新媒体部开始多元化发展,在人人网平台上为访问者转载校外资讯。
2010年4月30日,中大青年腾讯微博正式开通。
2010年5月6日,中大青年“来稿大放送”栏目正式上线,开始接受师生的在线投稿。
2010年5月12日,中大青年人人网平台栏目正式改版,形成“中青报道”、“中青评论、“中青资讯榜”、“来稿大放送”、“放眼天下”、“高校点线面”、“中青活动”、“中青人,中青路”等栏目,其后栏目设置一直在不断完善中。
2010年5月下旬,中大青年网初步建成,并展开内测。
2010年5月30日,中大青年网正式上线。
2010年6月,中大青年主办的中山大学首届媒体文化节进入精彩阶段,中大青年新媒体部全力配合宣传报道工作。
2010年7月3日,《中大青年》报社总社换届工作顺利进行,陈晓阳当选第二任新媒体部部长。
2010年7月12日,中大青年网“关注中山大学2009级军训”专题正式上线。
2010年7月13日,中大青年网“聚焦中山大学2010级迎新”专题正式上线,为中山大学2010级新生提供全方位的入学资讯。同日,中大青年在人人网上为2010级新生设立的专属账号——中大青年2010也正式上线。
2010年7月16日,中大青年新浪微博正式开通。
2010年8月,新媒体部全力支持2010年中山大学迎新工作,为广大新生提供实用的入学资讯,受到广泛关注。
2010年9月下旬,中大青年新媒体部招收新一届成员。
2010年9月9日,中大青年中大博客正式开通。
2010年9月29日,新媒体部进行了招收新一届成员以来第一次突发事件直播行动,现场直播东校区一宿舍出现蜂窝,消防员赶到处理的新闻。
2010年10月13日,中大青年网正式改版上线。新增加“中青今日焦点”,“微博30秒更新”,“中青视频”“热点专题”,“热门文章”,“留言板”等内容版块,同时修改内容页面,增加更多的分享链接。这次改版,是在中大青年网在5月上线以后,各方面的使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使中大青年网的栏目分布更为合理,使用更方便。
2010年10月13日,中大青年网“亚运直通车”专题改版上线。“亚运直通车”将是中大青年在广州亚运会期间对亚运进行全方位报道、评论、调查的重要平台。
2010年10月13日,中大青年新媒体部与搜狐网搜狐焦点、搜房网在
中山大学东校区行政楼B102讲学厅联合互动直播“未来中国·领军人物大讲堂”中山大学站——毛大庆专题讲座。
2010年10月14日,新媒体部在中大青年人人网主页上开始推出“中青今日焦点”,每天为广大受众总结全天时事要闻、校园消息。
2010年10月24日,首个宣传中大青年新媒体部的视频发布。
2010年11月7日-12月,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举行,中大青年新媒体部全力支持中山大学团委做好志愿者资讯服务,中大青年联手亚运志愿者通讯社中山大学分社、E先每日资讯打造每日一期的“午间快报”志愿者手机报,为中大志愿者提供每日精神食粮,受到广泛关注。
2010年11月10日,中大青年网“亚运直通车”专题全新改版,更好地为中大师生提供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资讯服务。
2010年12月26日,中大青年人人网主页“iYouth❤中大青年交流特区“正式成立,该论坛式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中大青年与受众的互动。
2010年12月31日,中大青年全方位报道中山大学亚运志愿者颁奖盛典暨新年晚会,来自新媒体部的摄影记者通过照片为受众呈现精彩的晚会盛况。
2011年1月-2月,新媒体部、新闻中心主导的”有你参与,由你做主“2010年中大青年”十大校园新闻评选“火热进行。
2011年2月28日,中大青年SNS整合平台试运行,通过整合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豆瓣等SNS平台资源,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2011年3月7日,中大青年新媒体部迎来一周年生日,“多元发展,继续领先”成为周年庆的口号。
2011年3月7日,借着女生节,eMSY一周年特别呈献:微情书大赛正式上线,中大青年数大线上平台同步推动。
2011年3月9日,eMSY一周年特别呈献:中青微视讯正式上线,成为中大青年第一条视频新闻。中大青年新媒体部的多元发展迈入新纪元。“中青微视讯”是以2-5分钟的短小视频报道新闻事件,力求在碎片化的微时代,向网民提供多元多彩的新闻。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引发海啸和核泄漏,中大青年新媒体部利用SNS整合平台,发布日本地震的最新资讯,并同时高度关注云南5.8级地震的灾情,在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等平台进行了超过48小时的滚动报道,更联系上在日本九州的华人,获取第一手信息,受到广泛关注。
2011年3月30日,中大青年网全新改版与大众见面。新版中大青年网更注重用户体验,除了在版面设计方面大胆采用鲜活的绿色,体现中大青年的特色以外,更开辟“中大青年网络电视”、“iYouth”、“中青刊物”等版块,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平台的结合。本次改版还新增了访问域名,方便用户记忆。
2011年3月30日,由新媒体部全力打造的中大青年专属邮箱系统正式上线运作,该系统的启用,标志着中大青年各校区、各部门将更方便地进行沟通交流和线上协作。同时,该域名系统也让中大青年对外传播的统一程度大大提升。
2011年4月2日,《中大青年·手机周刊》上线测试成功。
2011年4月3日,为配合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部启动扩招行动。
2011年4月10日,《中大青年·手机周刊》正式上线发布。
2011年4月11日,中大青年新浪微博获得新浪认证。
2011年4月11日,中大青年网启用全新域名,相应栏目的二级域名也全部作了相应的更新。
2011年5月17日,中大青年新媒体部对台湾文化界名人蔡康永在中山大学的演讲进行了全程直播及文稿整理,受到热烈追捧。
2011年7月,中大青年进行一年一度的换届选举,并进行架构重组。东校区总社设立总编辑部,新媒体部和其他两个编务部门归属总编辑部管辖。南校区和珠海校区两个分社则分别设立新媒体部。
2011年8月-9月,在2011级新生入学之际,中大青年新媒体部团队在时任高级编辑黄沛龙、陈晓阳的带领下,开展了“上中大,我想说”等系列在线迎新活动,并制作发布了中山大学第一份迎新手机报,大大扩展了中大青年在新生中的影响力,当年中大青年招新受到热烈追捧,报名人数是历年之最,仅东校区总社就收到150份报名表,比上一年多出两倍。
2012年10月,中大青年微博平台栏目制进行改版扩充,增加多个栏目,力求为受众呈现更丰富的资讯。
2011年10月,中大青年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对多场大型活动进行直播,其中包括凤凰网博报在中山大学举办的,由知名人士闾丘露薇和笑蜀主讲的“青年中国说中山大学专场演讲”。直播内容更多次被凤凰网博报官方微博转发。
2011年10月28日,广州地铁四号线发生严重故障,造成旅客大面积滞留,中大青年一线记者通过新浪微博进行直播,多条微博内容被《南方都市报》采纳于次日的报道中。
2012年1月-2月,中大青年四校区新媒体部联同各校区新闻通讯部、采编部等部门开展第三届“我眼中的十大校园新闻”评选活动。
2012年1月,中大青年手机报《中大青年·手机周刊》刊发最后一期后停办。
2012年2月16日,凭借其在过去一年中的出色表现,中大青年新浪微博荣获“2011年度广东青年‘微博之星’组织类”奖项。
2012年3月-4月,中大青年开展第二届“微情书大赛”,作品由新媒体部通过各大平台发布,吸引众多关注。
2012年5月,中大青年网关闭。
2013年3月,中大青年推出微信服务。
2013年6月,东校区分社合并全部编务部门,新媒体部与新闻通讯部、视觉设计部一并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