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图书馆位于中山市东区兴中道8号,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是中山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中山市市民大书房、城市会客厅、文化休闲驿站以及文献资源中心、知识媒体中心、信息资源交互平台、青少年阅读体验基地。2018年5月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发展历史
1919年(民国八年),香山县府拨出经费购买一批新书,在城内关帝庙中成立了通俗图书馆。
1935年11月1日,中山纪念图书馆奠基。
1936年12月底,图书馆建成,原通俗图书馆的全部藏书归并于新馆。
1947年,加建图书馆三楼,图书馆重新开放,更名为“中山县立图书馆”。
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全部图书被封存,图书馆工作陷于瘫痪状态。
1981年春,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为图书馆题写馆名,恢复建馆时的名称“中山纪念图书馆”。
1987年,中山市政府决定在兴中道建设新的图书馆,于同年动工。
1991年,新馆落成,中山纪念图书馆迁址至兴中道,并改称“中山图书馆”。
2002年,中山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并入中山图书馆。
2014年12月,新馆动工建设。
2019年11月,在原中山图书馆馆址上重建的新馆落成,又将图书馆命名为“中山纪念图书馆”。
2019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对市民开放。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山纪念图书馆馆藏总量为342万册/件,其中,地方文献3930种9273册,孙中山文献5138种18973册,古籍文献442种6272册,涵盖经、史、子、集、丛书等各个门类,其中古籍善本400多册(件),以及20多种本地族谱;数字资源数据库58个,核心数字资源包含有CNKI中国知网期刊及硕博库、百链检索、读秀中文学术搜索、维普科技期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博看期刊、电子出版社·阅读等,总容量逾590TB,内容涵盖电子书报刊、学术论文、专利标准、影视音乐、考试培训、英语学习、少儿阅读等。
支撑保障
据2022年11月图书馆官网显示,中山纪念图书馆设有社科文献区、文学文献区、自科文献区、报刊阅读区、儿童阅读空间、青少年阅读空间、工具书文献区、多媒体阅览、自助图书馆等文献借阅区,以及音乐图书馆、视障阅览室、原典馆、香山文献馆、孙中山文献馆、政协文史资料馆、古籍书库等专题文献馆,开设有孙中山书房、翰墨馆、书吧、创意馆、童趣馆等多个特色活动空间以及展厅、报告厅、综艺厅、培训室、研讨室、会议室、视听室、FIWI室、录音室等十余个专业厅室,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信息咨询、讲座展览、艺术欣赏、国学教育和数字化信息以及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文化信息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内无线网络全覆盖,拥有网络信息点2000个。公用计算机143台,可供读者上网、浏览数字资源。遍布全馆的图书借阅机、有声图书墙、电子阅报机、电子图书借阅机、视听设备、耳机森林等,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阅读体验。馆内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人脸识别技术,文献自动分拣系统、自助服务设备,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文献信息服务,读者可以全自助式办证、借还书、续借、书目查询等,图书归还通过自动分拣系统实现图书分类上架管理。
组织体系
队伍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山纪念图书馆在职员工54人:按职称分,正高职称1人,占总人数的1.9%,副高职称3人,占总人数的5.5%,中级职称26人,占总人数的28%,初级职称15人,占总人数的28%;按学历分,本科38人,占总人数的70%,硕士5人,占总人数的9.2%,中专3人,占总人数的5.5%,大专8人,占总人数的14.8%。
机构部门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山纪念图书馆内设办公室、采编部、借阅部、信息与技术部、辅导教育部、总分馆业务部、少儿部7个机构部门。
自助网点
建设成果
开发成果
2017年4月,该馆与中山市教育信息中心合作,整合双方数字资源开发了“中山市e启阅数字资源平台”,实现双方用户一证通行无障碍阅读。
2021年,中山纪念图书馆自建“乡忆”建筑篇视频数据库、馆史数据库及古籍数据库3个。其中,古籍数据库建设已完成了族谱、中山民国期刊及民国报纸、古籍共近6.5万页的扫描工作,馆史数据库完成了3400多页资料扫描工作,乡忆数据库拍摄启动。
2022年3月,中山纪念图书馆馆长吕梅编辑的图书《小学生阅读推广》出版。
机构荣誉
2021年,中山纪念图书馆获得《图书馆报》主办的“年度影响力图书馆”称号、“广东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广东图书馆学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市直机关模范机关创建先进单位”、中山市“优秀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组织”等奖项。
2023年11月,获评一级图书馆。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山纪念图书馆的形象标识是以图书馆建筑外观“一本打开的书”为设计理念设计而成,形象的体验出了它的功能性。
宗旨愿景
宗旨:读者至上,服务第一。
愿景:不断开创服务方式、大力开展全民阅读,为“书香中山”建设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文化活动
据2022年11月图书馆官网显示,中山纪念图书馆举办的品牌文化活动有“大榕树下”、“凤凰花开”、“人文香山”、爱阅有约等。
现任领导
(注: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
读者服务
开放时间
功能分区
中山纪念图书馆功能划分为:
两平台:信息资源交互平台、阅读空间共享平台;
三中心:文献资源中心、知识媒体中心、全民阅读推广中心;
四书房:市民大书房、中山书房(自助图书馆)、孙中山书房、经典书房;
五大厅:城市会客厅、综艺厅、报告厅、方成厅、休闲交流厅;六大区:自助服务区、报刊阅览区、文献借阅区、阅读体验区、后勤设备区、户外休闲阅读区;
七大室:数字阅读体验室、多媒体阅览室、视障阅览室、创意室、HIFI室、培训室、录音室;
八大主题馆:政协文史资料馆、香山文献馆、音乐图书馆、原典馆、翰墨馆、童书馆、童趣馆、创意馆。
办证须知
一、 办证
1. 市民可凭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在自助办证机免费开通读者证功能。身份证可作为读者证使用,身份证号即为读者证号,密码自动生成,为身份证号出生年月日8位数。读者证长期有效。
2. 无二代身份证原件的少儿读者或港澳台同胞及外籍人士凭有效证件(户口本、军人证、外籍护照、港澳身份证、通行证、台胞证等)在一楼总服务台或各镇区图书馆免费办理读者证。
3. 市民可通过支付宝的借阅宝或微信粤省事小程序开通读者证。
4. 每个身份证(或有效证件)只限办理一张读者证。如已办理其它类型读者证,请先办理退证手续。
5. 读者可进入中山纪念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大厅”绑定读者证后,点击“电子证”,把读者证转换成二维码电子证,凭电子证借书。
二、 退证
1. 读者凭办证时提供的有效证件及读者证,回原办证馆办理退证手续。经核实无未还书记录、无逾期费后,即可办理退证。
2. 退回押金:已办理中山纪念图书馆有押金的借书证,退证时须预约。
预约途径:
* 登录中山纪念图书馆网站首页,点击“预约退押金”。
* 登录中山纪念图书馆微信众公号,进入服务大厅,点击“预约退押金”。
3. 退支付宝读者证:凭本人身份证到中山纪念图书馆一楼总服务台办理。
4. 代办退证,需持读者证和双方身份证原件办理。
三、 挂失
读者证如有遗失,持办证时的有效证件回发证馆办理挂失和补证手续。挂失10个工作日后办理退证手续,并重新办理新的读者证。
借阅指南
一、读者证借阅权限
1. 中山纪念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制度,普通文献资料阅览、外借均免费。阅览图书无需办证,在各阅览室可直接阅览。
2. 每张读者证可借图书或期刊合订本15册,借书期限31天。
3. 可外借文献为少儿图书馆、社科文献区、文学文献区、自科文献区、中山书房以及各镇区图书馆、村(社区图书室)、自助图书馆的图书。
4.凭读者证可参与“市民选书、政府买单”活动,在活动期限内可到指定书店选购合符规定的图书免费借阅;或在中山纪念图书馆网站或微信服务号上的“爱阅网借”免费选购借阅图书,免费快递到家。
二、续借
1.每册书可续借2次,每次续借期限从续借当天算起,借期31天。
2.续借途径:
* 登录中山纪念图书馆门户网站,点击首页“我的图书馆”按钮,进入用户登录界面,输入读者证号、密码进行续借,依步骤指示完成网上续借。
* 登录中山纪念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大厅”进行续借。
* 登录支付宝借阅宝进行续借。
* 在自助借还终端进行续借。
* 致电中山纪念图书馆或各镇区图书馆服务台续借。
三、到期提醒
可进入中山纪念图书馆公众号“服务大厅”绑定读者证,以获取个人借还信息及图书到期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