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网戒中心全称为临沂网瘾戒治中心,隶属于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是杨永信开办的所谓治疗网瘾的机构。2009年暴利黑幕被曝光。数年间,该中心敛财8100万。2009年7月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被要求停止电击,之后逐渐淡出媒体视野。
中心简介
杨永信简介
杨永信是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临沂市
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简称
临沂网戒中心)主任,被称为“全国戒网瘾专家”。出生于1962年6月,
临沂市河东区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1982年7月大专毕业于山东省沂水医学专科学校
临床医学专业,后获济宁医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于2006年1月,成立了由他担任主任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2008年因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的
刘明银制作的7集电视纪录片《战网魔》成为一群无知家长心目中的救世主,并且使用用电击“治疗”,同时对“病人”进行各种精神洗脑,其网戒中心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集中营”,而这种一边“痛苦打击”一边给“光明出路”的做法,被认为颇似邪教,采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众多网友对其行为反映强烈,甚至对其大加讽刺。网络上常见人称呼其“羊叫兽”、“羊叔”、“电击狂人杨永信”、“磁暴步兵杨永信”、“雷霆萨满杨永信”、“十万伏特杨永信”等等。
2009年起逐渐淡出媒体视野,但是在2016年8月,一篇超过十万阅读量的文章在朋友圈传播,将数年前曾以“
电击疗法”戒网瘾受到舆论关注的杨永信再次拉回公众视线。
电击疗法
曾在网戒中心接受过1个多月治疗的高中学生张明(化名)透露,每个盟友都要受到家委会和班委会的监督,一旦在网戒中心“表现不好”,就会被“加圈”或“点现钱”。
“加圈”,是指在盟友名字后面画一个圈,累计5个圈就要接受一次电击。据张明介绍,可能被加圈的行为很多,甚至离院前高兴,也会被记为“兴奋”,不是“加圈”,就是“点现钱”。
“点现钱”是一种电击疗法。在“入院盟友必读”上写着:“在这个大家庭里,要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我们最痛恨的就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言而无信、承而不诺、耍小聪明、出尔反尔、执迷不悟’,违反任意一条就等于‘触电’,要做物理治疗,也称‘醒脑治疗’,俗称‘点现钱’。”
还有一些则很抽象,需要家委和班委做裁决,诸如“严重心态问题”、“执行力不足”、“挑战杨叔模式”以及“在点评课上带有不接受情绪”。违反以上86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要接受电疗。
2009年8月23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推出《网瘾少年成了谁的摇钱树?》采访了一对母女,在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杨永信的网戒中心的4个月里,女儿小雪曾12次被电击。
回忆当初接受电疗的情形,小雪心有余悸:“一个仪器两个电极棒,一个抵在太阳穴,一个在额头上。”逐渐加大的电量产生剧烈的疼痛让小雪难以忍受,但一挣扎,就上来七个人摁着她。随着电疗次数的不断增加,小雪“心里面一次比一次憎恨,憎恨的感觉越来越强”,“宁愿一下突然死了,也不愿再做电疗”。
除了电疗,每天200个体罚似的跪拜操也让小雪难以忍受:“要五体投地连续做完,做到四五十个已经顶不住了,腰部疼痛不已。”后来的CT检查结果发现,小雪的腰间盘突出了。
母亲认为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想带女儿出院,网戒中心不允许她们走,杨永信提出必须要接受电疗1小时。最后母女俩趁外出贴膏药之机逃掉,账号里的4000多元治疗费也不要了。小雪的母亲还透露,当初除了每月6000元的治疗费用,网戒中心还制定了各种“制度”,要求家长配合孩子治疗,否则就要罚款。4个月下来,小雪的母亲被罚了大概2000多元。
心灵扭曲
戒网瘾少年割了两次腕
药疗:大小便失禁,吃安眠药才能睡着
心声:我妈通过他们报复我,我想报复我妈“网瘾戒除机构不光是采取电击,还采取强制吃药、暴力殴打等手段,让孩子一次又一次受到伤害。”《经济半小时》报道,甚至有的地方戒毒所也接收网瘾少年。王小阳的父母就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宁波的一家戒毒所用药物戒除网瘾。
比起“电疗”,打针吃药看似轻松多了,但对于王小阳来说,这种治疗的结果是“割过两次腕”。“六个保安一个护士,就把我按在床上,屁股上打了一针,我当时就睡过去了,睡过去醒了以后就是两天了。”“睡眠时间不能控制,(大小便)失禁,而且不能吃饭,导致我必须吃安眠药才能睡着。”
强制的药物治疗,不但给王小阳带来了二次伤害,而且,也对他的心灵造成了一种扭曲。“我潜意识里感觉到,有些事情你要是做了,它就会报复你。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我妈就通过他们来报复我,我就想通过我做的事情来报复我妈。”王小阳说。
外界评价
巨额利润
每个孩子收费2.7万
记者按照临沂网戒中心宣传中所提到的已经治愈的3000名孩子为基数,以每个孩子每月6000元,按照每个疗程四个半月计算,每个孩子的收费为2.7万元,而这家网戒中心,这几年仅收取的治疗费用就达8100万元!
该中心一个月的治疗费用为6000元,而在这6000元的治疗费中除了电击,就是吃药。更让这些家长感到纳闷的是医院所用的这些药,不告知药物名称,更没有价格明细。
缺乏监管
数十亿元产业没有统一标准
按照央视的统计,我国网瘾青少年已经从当初的400万增加到1300多万,戒除网瘾已经悄然成为了一个拥有300多家机构,经营达数十亿元的产业。在这些机构中,即使最温和的治疗,也带有军训的色彩,而“各种五花八门急功近利的戒瘾方法粉墨登场,让不少网瘾少年在身体和心灵上又一次遭受伤害”。
网戒机构来历不明、身份模糊,缺乏监管部门,网瘾程度的鉴定、治疗效果的鉴定、收费金额、治疗方法都没有统一标准。这些是造成暴力戒网瘾,治疗单位牟取巨额利润的原因所在。
质疑治疗资格
在法律层面上,医院以及杨永信的网瘾戒治机构是否有权收治网瘾患者同样存在争议。由于网戒中心并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批文,网戒中心能否获得未成年人的监护权是个问题;对于成年“患者”,其法律问题则更难以规避。其次网戒中心的患者每天都需要服用一定剂量的抗焦虑和抗抑郁药,有人提出质疑,但高志峰、李宁、刘炳伦等人的研究均证实服用
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能有效缓解网络成瘾的戒断反应症状和渴求上网的冲动或不安。
虽然卫生部专门召开的网瘾诊疗专家讨论会已将网瘾纳入精神病学的范畴,但是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网瘾不能作为独立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杨永信的治疗中心也因此同时遭到媒体的质疑。
涉嫌违法
中央电视台于 2009年05月12日的报道中披露,杨永信的网戒中心中,互称“盟友”的被治疗者们,年龄从13岁到30多岁,绝大部分都是被家长们哄骗或强迫送进网戒中心接受治疗,媒体表示此种做法涉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
在出院“盟友”的透露下,临沂网戒中心实际上用的是一套结合了电击、捆绑、限制人身自由、个人崇拜和洗脑等方法的“疗法”。
接受治疗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被强制送来的,他们被称为“盟友”,每个盟友的房间都有该网戒中心的权力架构图,顶端是“网戒中心主任”杨永信(中心称其“杨叔”),再下面有两个机构“家长同盟委员会”和“同盟班会”。
“家委会”和“班会”负责监督盟友,一旦某盟友“表现不好”,就会被“加圈”或“点现钱”。“加圈”指在盟友名字后画一个圈,而累计5个圈就要接受一次电击。
会被“点现钱”的行为共有86条,具体的如“7:30~17:30在小室挂衣服”、“点评课堂内私自调座位”、“忽悠家长想回家”、“吃巧克力”、“空腹吃药”、“盟友未经许可坐杨叔椅子”和“上厕所锁门”等,抽象须裁决的如“严重心态问题”、“执行力不足”、“挑战杨叔模式”和“在点评课上带有不接受情绪”等。
违反这86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要接受“相当疼”的电击治疗。
重要事件
媒体曝光
最初,出现在主流媒体的报道多对杨永信表示赞扬,有的媒体发行纪录片《战网魔》和同名书籍进行宣传,以及其他电视台及报刊报刊也刊发相应纪性报道。
但2009年4月起,媒体开始对杨的治疗方式提出质疑。在其论坛被黑后,有媒体进行追踪调查,其中信息时报刊登了《戒瘾过程如在集中营受刑》等文章,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郭建龙得出的结论是,杨永信“其实就是摧毁孩子的抵抗心和自信心,让其产生恐惧感,然后暂时屈服”,认为杨永信的手法类似传销。
2009年5月初《
广州日报》刊登文章《比网瘾更可怕的是什么》称,《战网魔》中的“网瘾少女”武旭影其实已二十多岁,现在已经是
心理学硕士,而无论从什么角度,武都没有所谓的“网瘾”。若杨永信的中心是戒治网瘾的,那他的中心根本没有接受武旭影的逻辑基础。文章质疑杨永信到底是在戒网瘾还是在戒“不听话”,并感叹帮父母使孩子“听话”的商机之巨大;2009年5月7日,
中国青年报记者白雪、王烨捷在经济特稿专栏发表了《一个网戒中心的生态系统》《戒网专家”电击治疗惹争议》等文章,把杨永信和他所创建的临沂网戒中心拉到了媒体的聚光灯下,一时间在媒体和网络上引起了强烈争议。
对此,临沂网戒中心“家委会”的家长们也发文反击,声称此文严重失实,很多家长认为一般大众根本无法理解网瘾对他们家庭造成的伤害,他们通过签订协议认可了杨永信电击和药物治疗的方式,甚至有家长主动要求对其孩子进行电击治疗。
“盟友”反水
网友们除了批“网瘾测试”不科学之外,更有媒体披露网络成瘾戒治中心有如“集中营”般,在里面接受治疗的时候苦不堪言。一匿名网友在4月初发表文章《集中营还是戒网所》,文章中提到,在该中心一般的治疗疗程有4个月,每个月的收费6000元。接受治疗的人均以“盟友”相称,除了交纳固定的费用外,如果盟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违反治疗中心纪律的问题,都会按照标准罚钱。“逃跑1次直接罚款2000”作者在文中说。另外,据文章介绍,盟友治疗的第一步便是接受“治疗的痛苦程度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醒脑电休克治疗”,部分盟友是因为不堪这类痛苦的治疗才“虔诚地跪在母亲面前,说了一堆我错了我以后改之类的话”。在日后的日子里,作者表示他们的自由受到极大的限制,“留下以后在前5天,所有行动都必须有人陪同,防止逃跑,5天后才可以单独做事。但是仅限于病房附近,去不同的楼层也要多人陪同”。
叫停电击
卫生部7月中旬发出通知称,“电击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尚不确切,暂不宜应用于临床,因此要求停止该疗法的临床应用。卫生部还要求
山东省卫生厅停止辖区内电刺激治疗网瘾技术的临床应用。
杨永信曾称,他独创的“醒脑疗法”是用1~5毫安的电流通过脑部,这种刺激治疗网瘾,会造成疼痛,但非常安全。据国家有关部门认证,临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所使用的这台DX-2A型电休克治疗仪为非法产品。由于治疗方法剧烈,对于心肺功能较差、患有严重肝肾疾病、老年人和儿童,以及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定要慎用,否则会有造成认知损伤的危险。
山东临沂网戒中心暴利黑幕曝光,几年敛财8100万,遭受过“电疗”的戒网瘾少年说:“心里面一次比一次憎恨”。
我国网瘾青少年已经有1300多万人,戒除网瘾已经悄然成为了一门拥有300多家机构,规模达数十亿元的产业。在缺乏有效监管的这一灰色地带,不少机构利用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牟取暴利,各种急功近利的戒瘾方法让不少网瘾少年在身体和心灵上又一次遭受到伤害。
心有余悸
母亲放弃治疗费带女逃走
电击:一挣扎就上来七个人摁着她
官网被黑
因为使用电击的方式治疗网瘾,杨永信也被网友称之为“磁爆步兵”,而前不久其相关事迹被报道后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已经停止招人,同时也暂停了对学生的电击治疗。虽然如此,但是仍有不少网友对杨永信此前的教学方法意见很大,而且还有部分技术人员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杨永信及其网戒中心所在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现在官网已经被黑,在搜索引擎搜索“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时会提醒“页面无法正常访问”。据贴吧网友爆料,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官网在10月初就已被黑,从百度快照存留的信息来看,一位自称是网瘾少年的网友篡改了医院官网的相关文件。
涉嫌鉴定造假
临沂网戒中心层对一名无病少年三次诊断为
双相情感障碍,并对其进行强行抓捕和电击治疗,“患者”却是在自行中断“治疗”后,经过全国知名的精神病诊治医院北医六院2016年10月的诊断,证明并无这种征象。才得知自己没病的。他认为自己的父母一度被该网戒中心洗脑,并对此事提起诉讼。
全国知名的精神病诊治医院北医六院10月的诊断结果显示,周书并无此征象。
为此,18岁的周书已经将200多天的时间,搭进这家网戒中心的“治疗”,“父母也一度被‘洗脑’了,不相信我。”他告诉南都记者,对此,他将就此事对网戒中心提起诉讼。
当事人报案
2023年4月23日,自称曾在“杨永信网戒中心”遭“电疗戒网瘾”虐待的网友在微博发文表示,已经报案,等消息。其举报信息的截图显示,网友在2008年5月13日,被父母送去山东临沂杨永信网戒中心,期间被电击虐待长达4个月,其后遗影响导致事业下滑,精神萎靡不振。
纪实文学
内容简介
中央电视台资深编导刘明银针对杨永信的
临沂网戒中心撰写的纪实文学《战网魔》认为:网瘾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疾病,发展迅速,网络游戏会像无形的病毒一样吞噬人的大脑和意识,使人的性格变得残暴,眼神变得像游戏中的怪物一样凶狠。同时,在被杨永信收治的染上”网瘾“的少年违法犯罪屡见不鲜,除了普通的偷窃、抢劫和嫖娼,还包括聚集2000人斗殴、贩毒,组织卖淫等恶性刑事犯罪。这些少年并未进入相应的监狱、少管所、戒毒所进行管教,也未经过法律程序进行案件审理,而是在
杨永信所领导的
临沂网戒中心的教育下表示心革面重新做人。临沂网戒中心在单方面认可其“痊愈”之后并未将此类重大刑事犯罪人员移交司法机关,而是直接批准出院走上社会。
作者
刘明银在该书中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对此类包庇、窝藏刑事犯罪人员的行为以及其他非法拘禁、违规使用电击治疗等虐待行为大加赞扬。
外界评价
媒体评价
该书经2008年6月28日《中国作家》杂志社、作家出版社、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主办的专题研讨会评定,认为其向读者和观众展示了绝对的真实性,把网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和盘托出,不回避矛盾,不粉饰太平,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绝望中的家长和网瘾患者看到了希望。
涉嫌造谣
2016年,有出院“盟友“走访了””
刘明银所撰写的以杨永信为主角的《
战网魔》一书中描写的23个人物中的15位。结果实际情况与书里所写完全南辕北辙。书里写盟友对杨叔感恩戴德,事实上盟友恨之入骨;书里写盟友都是因为网瘾成患才去接受治疗,事实上许多孩子只是家庭矛盾的牺牲品。其中包括一个家委会成员对着媒体展示的,声称是自己儿子网瘾犯了以后砍的刀疤,实际上是十几年前跟人打架留下的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