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比安,《明日方舟》中的干员,由刘以嘉、小野大辅配音。
角色背景
档案资料一
“‘乌尔比安’……为什么突然提到这个名字?你在本舰看见他了?”
“呃,没有。这个人也来罗德岛了吗?人事部在整理干员资料,深海猎人的任务报告中偶然出现了这个名字,所以我来确认一下……”
“那可是个大魔头!你对斯卡蒂的战斗方式有概念对吧,一个人就能拆了一座城镇,哥伦比亚的工程队应该很喜欢她。而斯卡蒂的那些手段都是这个叫‘乌尔比安’的家伙教的,他全身融入阴影,只露出一双勾魂摄魄的眼睛,天生神力,手持一柄四爪巨锚,冷兵器的每一击都能打出定点爆破的效果,他横行海洋,敌我不分,是和海嗣齐名的凶物……”
“可露希尔,你在说什么?”
“我在说……收起你的好奇心,你该回去工作了。”
我代表军团方面加入深海猎人计划时,乌尔比安已经战斗了五年。研究所保存着他接受改造前的数据和影像——谈不上强壮,甚至有些清瘦——除了某些着装习惯,看起来和现在区别很大。严格来说,乌尔比安的身体条件并不符合后来他自己制定的受试者征召标准。但在当时,研究终于进入临床阶段,他选择在自己身上融入那些异种的血肉,进行尚未成熟的基因改造手术……代价?与整个项目失去负责人和核心科研人员这件事相比,他身上的累累伤痕只不过是最小的代价。不,我并不在意他是出于责任心还是忧虑感,重点是他成功了。
在深海猎人里,乌尔比安的身体机能数据谈不上有多么突出,单论耐力和速度,他比不上斯卡蒂和我。但他选择了最合适的武器与战斗方式,节制地、精准地倾泻自己的暴力——这也是他常常教育斯卡蒂的。那柄造型夸张的四爪巨锚不过是他的手术刀,用起来并不轻巧,所以每一次挥动,都必须给敌人带去创面巨大、难以恢复的撕裂伤。
……现在看来,乌尔比安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如此。所以他成为阿戈尔第一位深海猎人,并战斗到了最后,直到现在背离阿戈尔而去。他的可靠与危险都来源于此。
档案资料二
【工程部录音片段1】
“西昆妲送来的这些东西你都看完了吗?”
“嗯。所有的实验报告和对应的工程成果我都看了好几遍。阿戈尔的基因编辑技术令人惊叹,他们已经能够在物种生长的过程中自如地修改个体性状……对了,那几份授课录像,别让海帕提娅老师看到。”
“海帕提娅老师不是教历史的吗?难道她开始涉猎生物工程了?这跨度够大的啊!”
“不是,你是没看到录像里那个蒙着面的阿戈尔人是怎么给学生上课的,我怕崇尚寓教于乐的海帕提娅老师看到后会直接气到脑溢血。太压抑了!整堂课上没有平等的交流,一直在问问题。”
“学生问老师问题不是挺正常的?”
“不,是那家伙一直在让学生问他问题。”
“……”
“‘阿戈尔人原本有附肢,但祖先从江河进入海洋后,附肢逐渐退化……’,他讲到这一句时突然停下来,沉默,然后实验室那些学员就开始逐一向他提问。你能想象吗?!绝大多数问题他都不会回答,而是冷冷地扔回来一句‘问题错了,你重新问’,然后那些人继续提问……其实等到你问出了那个他觉得值得回答的问题,你自己也已经发现了症结所在。”
“阿戈尔本来就是一个由科学家和工程师治理的国家,这类人总有一些怪癖……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氛围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
“……是吗?”
【工程部录音片段2】
“后来我遇见西昆妲的时候问起了这件事……”
“她怎么说?”
“她说那个家伙一直这样。甚至在面试科研助手时,也只会让面试者问自己三个问题,便结束整个流程。他并非有意向别人施加压力,他只是在与人相处这件事情上显得有些笨拙,更不适合当一个老师……而且她觉得这样提问很正常,她曾经连续问了十个问题都得到了回答,她觉得这种沟通方式效率非常高,有利于刺激思考,锁定盲点,建议我们尝试……”
【工程部录音片段3】
“没有无效的答案,决定答案价值的是问题本身。真正发现问题所在,才能解决它。”
档案资料三
你别看他总是压低了嗓子说话,把自己搞得神神秘秘的,其实他唱歌很好听。
干嘛露出这副表情?你这人,在你眼里,深海猎人是只会杀来杀去的怪物?阿戈尔的通识教育中并没有音乐课、舞蹈课之类的东西,但是“小帮手”的第五十七号组建所存储的音乐远超陆地上任何一位乐评人的收藏;穹顶系统像是一台巨大的钢琴,会将海浪每时每刻的冲撞转化成悦耳的旋律;行道珊瑚摇曳的姿态和变化的频率本身便是舞蹈……音乐和舞蹈是阿戈尔人每时每刻都能听见看见的东西,剑鱼、鲨鱼,还有我,我们都是这么学会唱歌弹琴跳舞的。艺术研究所那些以此为职业的同胞,也不以系统性学习为前提,他们研究海洋里的每一种事物、每一个现象与音乐、舞蹈的关系,让它们真正成为表达自我、对话世界的“语言”。
在这方面,队长比我们都有天赋,他拥有绝对音准,还会作曲,我听布兰都斯顾问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收到过艺术研究所的邀请……是的,我跟你说起过类似的事情:在他看来,音乐似乎只是一种足够好用的工具,每次我们进入海嗣巢穴前,他都会随口作一首简短的曲子,命令三队的所有人记住,在战斗结束之后,他会要求我们重复那首曲子并提些意见。海里那些恶心的杂碎不会去欣赏艺术,铭记旋律足以自证“我是谁”。在猎人们回到城市接受系统检查之前,队长习惯以这种形式来确定是该将我们处决,然后风干在礁石上,还是带我们回家。
但还有另外一件事,我的印象更深。我们曾在某次任务途中撞见两只洄游的珍稀鳞群在海渊处偶遇,它们交鸣,声音此起彼伏,搅起巨大的水流。
回到我们的城市后,队长做的第一件事,是通过港口的终端上传了一份曲谱,我后来去找来听了,一首二重奏,鳞群相遇的景象仿佛随着耳边的旋律重现。后来海嗣占领了那片海域,那首二重奏确实成了对它们最后的记录,我很难说他是无意的。那首曲子很美,和队长那张冷冰冰的脸完全对不上号。
……
不,我没有必要向你证明什么,也没有办法向阿戈尔证明什么,我只是想说……
他仍会歌唱……在那只杂碎吞吃了阿玛雅、“
愚人号”附近的整片海域都陷入静谧的时候,在弥利亚留姆的信标塔彻底沉入海底的时候……我绝对听到过。
档案资料四
【权限记录】
【加密影像,音频提取中】
……
我仍清醒。
时间不多,我会说得尽可能简短。
这两百年来,海嗣进化的速度每时每刻都在突破我们的认知。但无论是大洋深处,还是伊比利亚,那些形态各异的海嗣仍具有相当程度的共同特征——流线型的身形、强健的肉体、迅捷的速度……这与伊莎玛拉不无关系。但我们在弥利亚留姆所见的海嗣,已有相当一部分和此类特征相去甚远……是的,这并不能说明海嗣中已经存在完全独立的新集群,但它们毫无疑问受到了来自其他超级个体的影响——这帮畜生的新“神”正在松动,不知时间,不知数量。
玛利图斯,我知道那只海嗣找上了你们,他揭示了某段骇人听闻的隐情、某种规律。克莱门莎将消息封锁得很好。我也无意与你们质辩,我们只是在拯救自己,以及我们所在意的一切,在我看来,“救世主”和“造物主”都是可笑的称谓。我更在意的是,他对此有恃无恐。他笃信即使开诚布公,我们仍无法干预接下来海嗣进化的过程。所以我必须随他返回大洋腹地。我融入的时间太短,我与大群的共鸣还太浅,能确认的答案有限。海洋中每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每一个微小的征兆都值得关注:这两年凭空出现的几座海底火山、发光的移动的海域,还有那座传说中的“冰山”,我怀疑那并非冰与雪的堆积物,而是某种巨大的蜂巢,几丁质、子体细胞和营养物共同构成了庞大的生态体,它真实存在,而且正在某片海域“融化”……我已向你发送若干坐标,可以尝试与歌蕾蒂娅确认。
我仍清醒,我将继续行动。
……
航道已经联通,但如非必要,不要轻易前往阿戈尔本境。
模组故事
“劳伦缇娜,今天的衣服也很美。”布兰都斯的声音透过隔间的玻璃传来。老林缇娜转头一笑,翩跹着离开实验室时还留下了一句感谢。另一边,西昆妲猛地从文件架后面站起身来,唐突地盯住乌尔比安的背影。
“老师,我有私人问题想问。”片晌之后,西昆妲还是坚决地说出了口。
“问。”乌尔比安没有回头。
“您为什么一直在穿一模一样的衣服?从我认识您的那天起就一直是这样了。”
“其实从学生时代起差不多是这样了,这些年他换过的衣服我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而且还都是一个风格,一件比一件裹得严实。不过我建议你最好别太好奇。”布兰都斯插嘴道。
“问错了。”乌尔比安依然没有回头,他的声音冰冷而坚硬。
“知道了!”西昆妲清脆地答道,快步走出了实验室。
二十分钟后,西昆妲重新出现在实验室门口。
“老师,我重新提问,您为什么在交替着穿几十件外观上一模一样,但是用材、工艺、重量、质感都有微小区别的衣服?”
“还是问得不够严谨。”乌尔比安迅速地瞥了一眼伫立门边的西昆妲,又重新埋头整理起堆积如山的海嗣组织标本。
又二十分钟过去,西昆妲再一次出现在实验室门口,手中的笔在速记装置上划出刺耳的锐响。
“老师,我比对了您每件衣服的区别和您各项身体数据的变化,发现了基本的对应关系。考虑到作战服对猎人的肢体动作有协调作用,我初步假设,您是在通过改变衣着的细节,来配合身体状态的变化,确保自己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对身体保持最佳操控。”
片刻的沉默,乌尔比安不易察觉地动了动耳朵,似乎在示意西昆妲继续说下去。
“但是,老师,按照这种假设推演的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漏。是否还存在另一种影响您衣着选择的变量?”
“确实如此,西昆妲。”乌尔比安终于转过身来,“你没有发现我每次出战前所作的曲子与所选的衣服存在对应关系。但这些曲子从没有以书面形式被记录下来过,你没想到也情有可原。”
“您的意思是,另一种变量是……”
“我当时的思绪。”
“等等!”不知何时,布兰都斯已经从隔间里钻了出来,“乌尔比安,你当时给我解释的时候可完全不是这么说的!你说是因为你不想引起——”
“理由总是可以有很多,布兰都斯。”乌尔比安斩钉截铁地打断了他,“我告诉你的,是你需要知道的,告诉她的,是她需要知道的,仅此而已。”
彩蛋花絮
临床诊断分析
造影检测结果显示,该人员体内脏器轮廓清晰,未见异常阴影,循环系统内源石颗粒检测未见异常,无矿石病感染迹象,现阶段可确认为非矿石病感染者。
体细胞与源石融合率:0%.
乌尔比安没有被源石感染的迹象。
血液源石结晶密度:0.012u/L
据本人陈述,乌尔比安在陆地活动期间,曾出于考察目的有意接触过源石,但防护得当,并未感染。
他的身体很强健,上面伤口很多,就像一块被反复使用的实验体,或者手术台本身,怪吓人的。
——某医疗干员
干员乌尔比安的医疗档案已移入高权限资料库,请相关医疗干员做好保密工作。
——医疗部内部通告
晋升记录
【一份年代久远的训练记录】
目标区域:第一四三号海沟
穿越记录:
歌蕾蒂娅 78分39秒
弗拉维奥 103分12秒
劳伦缇娜 95分22秒
克里索 89分39秒
……
乌尔比安 77分40秒
……
“第一四三号海沟,水深极大,拥有大量滑塌沉积形成的地貌,地形复杂,乌尔比安穿越它竟然比歌蕾蒂娅还快一分钟?他有额外进行秘密训练吗?”
“不。他只是方向感比歌蕾蒂娅更好。无论是穿越复杂地形还是负重远航,他的偏航角度都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似乎并不是基因改造为他带来的特殊机能,他生来如此。乌尔比安从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