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禾区

新疆克拉玛依市辖区

乌尔禾区,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克拉玛依市东北部,总面积2229.19平方千米,占克拉玛依市总面积的28.81%。截至2023年6月,乌尔禾区辖1个街道、1个镇、1个乡。截至2023年末,乌尔禾区常住人口1.81万人。

历史沿革
上古
早在先秦时期,天山以北从阿尔泰到巴尔喀什湖以东这一广大地区,是塞种人的游牧地。
先秦、秦
西汉前,乌尔禾属姑师国。姑师后来称车师,分为前、后两部。乌尔禾属于车师后部。
汉、三国和两晋
乌尔禾地区属于乌孙国管辖。
汉元帝(前48—33年)时,乌尔禾位于乌孙国东北边境上,与今玛纳斯县西北部相望。
南北朝
乌尔禾地区属于高车国。
隋、唐
属于西突厥铁勒部。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在可汗浮图城(吉木萨尔)设庭州,作为天山以北的行政机构,乌尔禾属庭州管辖。
长安二年(702年),在庭州设立北庭大都护府,管辖东从哈密西至里海北部的辽阔地区。乌尔禾属于北庭大都护府下设的盐泊州都督府管辖。
五代
西域出现几个地方政权并立的局面。乌尔禾地区属于高昌回鹘王国。
为西辽回鹘地。
为别失八里行尚书省所管辖。
乌尔禾地区属于蒙古厄鲁特地,后为蒙古准噶尔呼拉玛部游牧地。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游牧于伏尔加河下游河畔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为了摆脱沙皇俄国的压迫和奴役,在渥巴锡等人的率领下毅然离开伏尔加河,经过长途艰苦跋涉,终于在同年7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中华民族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8月至9月,回归祖国的新土尔扈特部,舍楞属下的358户1350人,进入乌尔禾白杨河流域。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月,令舍楞从白杨河移驻外蒙科布多,改由策伯克多尔济属下的2151户9565人在白杨河安置,冬季移往和布克赛尔。乌尔禾乡蒙古族群众,是策伯克多尔济所属部众的后代。乾隆封策伯克多尔济为布延图亲王,亲王府下辖三个旗(相当于副县级),分为南旗、中族和北旗,旗下分苏木(相当于乡级)。亲王府直属的北旗,辖大右、小右,大左,小左4个苏木。居住在乌尔禾的蒙古人,大部分是亲王府直属北旗小右苏木的臣民。苏木政权的行政长官为“大玛尔”(相当于乡长),负责管理乌尔禾地区的治安,喜庆,生产,兵事等。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清政府在玛纳斯河流域设立绥来县(1954年2月1日改称为玛纳斯县)。百口泉、乌尔禾、夏子街、和什托洛盖都在绥来县境内,绥来县由迪化直隶州管辖。
中华民国
民国四年(1915年)后,新疆省巡按使杨增新呈请北京北洋军阀政府,从绥来县行政区域中划出西部、北部若干地方设立沙湾县,百口泉、乌尔禾划归沙湾县所辖和什托洛盖县佐。随着农牧业和商业的不断发展,从和布克赛尔、小拐、沙湾等地来乌尔禾地区居住的蒙古人、汉人、哈萨克人、维吾尔人逐渐增多,社会治安急需加强。
民国十八年(1929年),乌尔禾地区属和什托洛盖设治局管辖。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建立和布克赛尔县,乌尔禾划为和布克赛尔县夏子街乡第三村,仍由和布克赛尔亲王府管理民族,宗教事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7日,为三区革命政府接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和布克赛尔亲王府第七代第八位女亲王巴勒吉提因结婚自动失去王位,和布克赛尔亲王府后继无人,世系中断。乌尔禾地区正式纳入地方行政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三区革命政府将百口泉划入新设的克来丰格县(今托里县),乌尔禾属和布克赛尔县,百口泉属于托里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成立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政府,乌尔禾地区结束旧建置。
1952年9月,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置乡、夏子街为一区第三乡,乌尔禾地区属夏子街第三乡所辖。
1955年,乌尔禾成立了第一个互助组。
1956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6月20日,克拉玛依市筹备委员会成立。其后,在乌尔禾建立了居民委员会。
1957年12月底,市筹委会同沙湾、托里、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等县先后两次开会,对市界划分提出初步意见,经国务院批准于1958年5月29日设立克拉玛依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市,乌尔禾、百口泉、艾里克湖划入克拉玛依市。
1958年4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七师——部进驻乌尔禾,成立乌尔禾农场(现一三七团场)。同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在百口泉建立了农副业生产基地。
1958年12月10日,克拉玛依市人民委员会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委员会根据国务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将乌尔禾地区移交克拉玛依市管辖的指示,签署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乌尔禾乡乌尔禾地区移交克拉玛依市管辖的接交书》,乌尔禾地区正式划归克拉玛依市管辖。
1959年1月,设立乌尔禾街道办事处,属克拉玛依市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代表克拉玛依市人民委员负责辖区内的婚姻、民事调解、社会经济等项民事工作。
1967年4月,军事管制后乌尔禾街道办事处工作中止。
1973年11月,乌尔禾街道办事处恢复设立至1976年8月。
1959年6月,遵照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精神,将辖区的乌尔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乌尔禾红光人民公社,为政社合一的农村基层组织。
1967年4月,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市实行军事管制。
1968年6月,由新疆石油管理局军事管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乌尔禾红光人民公杜革命委员会。
1982年2月1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政发(1982)34号文批准克拉玛依市改为设区的地级市。市下设四个区即:独山子区、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
1982年7月3日至4日,乌尔禾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成立了乌尔禾区人民政府。由于克拉玛依市的人大常委会、政府未成立,乌尔禾区人民政府也未能行使职权。
1984年9月28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新党办(1984)127号文明确克拉玛依市为自治区直辖的不设区的县级市,市下设街道办事处、乡和独山子镇。这次建区2年多时间,因条件不具备,区人民政府尚未实施工作。其行政工作仍由乌尔禾人民公社的革命会和管理委员会管理,但是至1982年,乌尔禾地区的区、乡两级政权建置体制已形成。
1987年2月,成立了百口泉办事处,属于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和百口泉采油厂共普,代表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和百口泉采油厂行使辖区内的婚姻、民事调解、社会教济等项民事工作,指导居委会的工作。
1990年12月28日以后,百口泉办事处属乌尔禾区人民政府和百口泉采油厂共管。
1990年1月8日,决议设立乌尔禾区。
1990年12月26日至28日,恢复设立乌尔禾区。
1991年8月11日,正式办公。
1990年12月,正式成立乌尔禾区人民政府,是克拉玛依市四个行政区之一。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乌尔禾区辖1个街道、1个镇、1个乡。乌尔禾区人民政府驻柳树街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乌尔禾区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克拉玛依市东北部,北和东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接壤,西与托里县交界,南与市辖白碱滩区毗邻,介于东经85°15'—86°,北纬45°38'—46°13'之间,总面积2229.19平方千米,占克拉玛依市总面积的28.81%。距克拉玛依市区约90千米。
地形地貌
乌尔禾区境内大部为沙漠,地势基本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植被稀少,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风力强,荒漠发育。其地貌以风成地貌和暂时性流水地貌为主,如沙丘、戈壁,干冲沟和洪积扇等。
乌尔禾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各地间有差异。地貌特征可分为山地和盆地两大类型。盆地又可分为以戈璧荒漠、沼泽为主的百口泉块和以农林绿洲为主的乌尔禾块两部分。
气候特征
乌尔禾区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干旱荒漠景象随处可见。其特点是大陆性强,寒暑温差大,干燥少雨,积雪薄,蒸发量大,冻土深,风多且大。
水系水文
乌尔禾区境内共有3条河流和1个天然淡水湖,流经乌尔禾区的3条河流是:白杨河、克拉苏河,达尔布图河,均属季节性河流。河流的终点也都在区境内。3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1.628亿立方米,其中白杨河约占67%,由于白杨河上游水库的修建,致使进入本区盆地中部的河水已基本断流。位于本区东端的艾里克湖是克拉玛依地区唯一内陆淡水湖泊,是白杨河水的归宿,湖面已由50年代的56.18平方千米缩小至10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23年,乌尔禾区总面积2131.3平方千米(不含兵团)。其中草地665.77平方千米,林地455.99平方千米,耕地11.46平方千米(1.72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8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3.23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18.31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
乌尔禾区有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油砂矿、芒硝、盐、天然沥青矿等。石油是乌尔禾最为重要的自然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过十亿吨。
人口
2018年,乌尔禾区总人口2244人,其中,城镇人口999人,乡村人口1245人。
2019年,乌尔禾区总人口7400人。
截至2023年末,乌尔禾区常住人口1.8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5万人,城镇化率为91.16%。全年出生人口26人,出生率1.44‰;死亡人口12人,死亡率0.66‰。
经济
综述
2020年,乌尔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2.3:42.2:45。地区生产总值较2015年增长226%,年均增长2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2015年增长4970万元,年均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较2015年增长23.9亿元,年均增长2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15年增长1750.1万元,年均增长4.7%,地方经济状况越来越好。“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9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64.2%,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年均增长12%目标任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7.1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65.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3456元,较2015年增长88.8%,年均增长13.6%。
2021年,乌尔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603亿元(现价,下同),较上年下降8.8%(按不变价计算,下同),两年平均下降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98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5.7135亿元,下降28.8%;第三产业增加值7.267亿元,增长6.1%。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12.7%、-143.4%、30.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3.8:37.9:48.3。
2022年,乌尔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1734亿元(现价,下同),较上年下降8.9%(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53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5033亿元,下降24.8%;第三产业增加值8.1948亿元,下降2.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2.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0.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7.3%。2022年,乌尔禾区实现“小升规”企业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限额以上商业企业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2家。
2023年,乌尔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7004.1万元(现价,下同),较上年增长19.2%(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45.1万元,下降3.6%;第二产业增加值40759.2万元,增长53.3%;第三产业增加值93099.8万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6.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9.3%。全年实现“小升规”企业2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限额以上商业企业1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1家。
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1-12月,乌尔禾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累计完成26.4亿元,同比下降30.3%。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996万元,占投资比重0.8%,同比增长100%;第二产业(生产性投资)完成投资24.5亿元,占投资比重92.7%,同比下降23.9%(第二产业完成的投资均为工业投资拉动);第三产业(非生产性投资)完成投资1.7亿元,占投资比重6.5%,同比下降70.1%。
财税收支
2023年,乌尔禾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81万元,较上年增长10.4%。其中:税收收入1249万元,下降80.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0309万元,下降16.3%。
人民生活
2023年,乌尔禾区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479元,同比增长8.0%。
能源
2023年,乌尔禾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5598.67万千瓦时,较上年增长221.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05.2万千瓦时,增长18.1%。
第一产业
2023年,乌尔禾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09.78万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下降1.0%。其中:种植业产值2456.91万元,增长59.8%;林业产值21.93万元,下降97.5%;畜牧业产值1884.06万元,下降4.5%;渔业产值0万元,下降100.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846.88万元,增长7.9%。
农业
2023年,乌尔禾区粮食播种面积11918亩,较上年增长89.1%,其中:玉米面积11918亩,下降89.1%。蔬菜面积102亩,下降27.1%。
第二产业
工业
2024年1-12月,乌尔禾区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87.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亿元,同比增长200.7%。分门类来看,采矿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同比增长31.1%,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333.2%,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9.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3234.9万元,同比增长589.9%,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
建筑业
2023年,乌尔禾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373.2万元,较上年增长46.3%。全区有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5161.5万元,增长71.6%。竣工产值9178万元,增长1218.9%。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乌尔禾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571.1万元,较上年增长9.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5376.3万元,增长18.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762.2万元,增长25.5%;房地产业增加值2806.6万元,增长3.0%;其他服务业增加值45336.7万元,增长8.9%。2023年,乌尔禾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8026.7万元,增长76.7%;利润总额5683.1万元。
国内贸易
2024年1-12月,乌尔禾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75.2万元,同比增长3.4%。按消费形态来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8420.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占消费市场的比重为85%,拉动消费市场增长7.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餐饮收入145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7%,占消费市场的比重为15%,拉动消费市场下降3.9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
2023年,乌尔禾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97.6万元,较上年增长34.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2581万元,增长37.3%;餐饮收入额3716.8万元,增长27.5%。
对外经济
2023年,乌尔禾区招商引资项目67个,其中:新建项目45个,到位资金120.41亿元,较上年增长47.9%。
房地产业
2023年,乌尔禾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64万元,较上年下降83.2%,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00%;办公楼投资下降10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1563.2%。房屋施工面积3.5万平方米,下降54.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6万平方米,下降57.8%。2023年,乌尔禾区无房屋竣工面积,下降100%。商品房销售面积0.4万平方米,增长5.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0.4万平方米,增长5.8%。
邮电通信
2023年,乌尔禾区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419万元,较上年增长37.8%;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167.7万元,增长44.6%。2023年,乌尔禾区电信业务收入2654.99万元,较上年增长1.2%。固定电话用户0.6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75万户,其中: 4G用户2.04万户,5G用户1.31万户。互联网用户1.39万户。
旅游业
2023年,乌尔禾区旅游业总收入33.69亿元,较上年增长131.2%。接待游客624.29万人次,增长142.2%。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乌尔禾区辖区内银行业机构3家,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96398万元,较年初增长8.7%。其中:公司存款余额9651.4万元,下降5.2%;机构存款余额2409.5万元,下降21.4%;个人存款余额84337.11万元,增长11.9%。
保险业
截至2023年末,乌尔禾区辖区内保险业务机构2家。按业务性质分,其中:财产险业务机构2家。2023年,乌尔禾区原保险保费收入692.2万元,较上年增长744.2%,其中:财产险收入692.2万元,增长744.2%。2023年,乌尔禾区原保险赔付支出405.6万元,增长641.8%,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405.6万元,增长641.8%。
交通运输
交通
公路
奎屯至阿勒泰高速,G217,S343。
铁路
克拉玛依至阿勒泰高铁(远景预留),奎北铁路,克塔铁路。
场站:达尔布特站,乌尔禾站(远景预留)。
航空
乌尔禾百口泉机场于2022年5月1日通航。
运输
截至2023年末,乌尔禾区共有城市公交汽车2辆,城市公交线路2条。2023年,乌尔禾区旅客运输量6.71万人,增长31.4%。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23年末,乌尔禾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家,较上年持平;高新技术企业共9家,较上年增长80.0%。全区共有区级星创天地1家。
截至2023年末,乌尔禾区授权专利5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件,有效发明专利授权11件。申请商标28件,全年注册商标5件,年末拥有有效注册商标167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乌尔禾区共有学校2所,其中普通中小学1所,幼儿园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100%,初中毕业合格率100%。在全区中小学中,有市级德育示范学校1所。
文化事业
2023年,乌尔禾区订阅报纸0.16万份,较上年下降12.0%;订阅杂志0.11万册,下降11.0%。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乌尔禾区共有各类体育场地34个,其中:室内场地2个,室外场地32个。球类运动场地16个,体育健身场地28个。体育场地面积6.77万平方米。
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乌尔禾区共有在营业医疗卫生机构(不含兵团)5个,拥有编制床位60张,卫生技术人员74人。其中:公立医院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卫生技术人员3人。
社会保障
2023年,乌尔禾区城镇新增就业271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人。新增创业34人,创业带动就业471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截至2023年末,乌尔禾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4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0.3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0.3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0.4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0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0.18万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
2023年,乌尔禾区累计向7名城乡低保人员、2名特困人员发放救助资金8.16万元。各项救助资金均按月、足额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所保障。其中低保资金4.08万元;特困人员保障资金4.08万元。
2023年,乌尔禾区城乡低保标准是每人每月810元。
基础建设
2023年,乌尔禾区城市道路完好率99%,亮灯率96.8%。城市供水普及率100%,城市燃气普及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100%。绿化覆盖率43.2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39.34平方米。2023年,乌尔禾区农村水、电、气、光纤、硬化及亮化道路全覆盖,环境卫生设施基本健全,垃圾处理率、污水处理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达100%。
环境保护
2023年,乌尔禾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状况良好。2023年,乌尔禾区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3年,乌尔禾区优良天数341天,优良率94.99%。PM2.5平均浓度19.08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24.0%;PM10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下降17.4%;污染天数合计14天,较上年下降65.0%。
2023年,乌尔禾区重点河流、水库各断面(点位)水质均达到相应考核目标,河流、水库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建成区持续保持无黑臭水体。全区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乌尔禾区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1.7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2.4分贝,均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2023年,乌尔禾区无受污染耕地,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农用、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023年,乌尔禾区未发生辐射事件或事故,辐射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天然本底水平。
安全生产
2023年,乌尔禾区发生各类事故252起(不含火灾事故统计),较上年增长125%,其中:生产经营性事故4起;各类事故死亡人数6人,增长200%,其中:生产经营性事故死亡人数6人;各类事故受伤人数3人,下降50%。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民族风俗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
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适应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那达慕大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
餐饮习俗
新疆人的主食是面条、馕和牛羊肉,他们的菜以酸辣口味为主,洋葱、番茄、辣椒、土豆用大蒜头等是常用的蔬菜配料,少不了孜然、辣椒粉、醋等调味料,所以新疆菜总是香喷喷、又酸又辣,特别开胃。总地来说,新疆各民族的人们都偏爱吃面食、奶制品、牛羊肉及各种瓜果。维吾尔族的人常吃馕、抓饭、面条、烤羊肉、青炖羊肉,蔬菜类喜欢吃胡萝卜和洋葱,饮料主要是奶茶和砖茶。
风景名胜
综述
乌尔禾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地处通往阿勒泰、喀纳斯湖风景的交通要道,距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90千米。乌尔禾区不仅有丰富的石油和林草资源,还有世界魔鬼城、白杨河大峡谷、艾里克湖、天然沥青矿、油砂山、彩石滩、景原始胡杨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神奇的自然景观。境内水资源丰富,有艾里克湖、白杨河水库、黄羊泉水库和风城高库。
截至2023年末,乌尔禾区拥有国家级A级旅游景区5个,其中: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4个。共有旅游企业13家,其中:旅行社1家、景区景点5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815人。
世界魔鬼城
世界魔鬼城是典型的雅丹地貌景区,总面积120平方千米。景区里高低错落的山丘,形态各异的风蚀岩群,其形状或如殿、台、阁、堡,或如人、禽、兽、畜,蔚然壮观,神秘莫测,是世界一大奇观,先后被评选为“中国八大影视外景拍摄基地之一”、“中国最美的雅丹”、“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在这里拍摄的《苏武牧羊》、《淘金王》、《天地英雄》、《冰山下的来客》、《卧虎藏龙》、《七剑下天山》、《西圣地》等著名影视作品,更是令世界魔鬼城名扬四海。
艾里克
“艾里克”蒙古语意为“酸奶子”。在很早以前此处就有牧民放牧,制作酸奶子和奶干,故命名为艾里克湖。艾里克湖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魔鬼城风景区东南16千米处,水面面积60平方千米,蓄水量3亿立方米,是由白杨河水流汇集形成的天然湖泊,白杨河流域及艾里克湖周边无工业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水质良好。
湖内盛产鲫鱼、鲤鱼、草鱼、鲢鱼,2005年被认证为有机鱼生产基地,湖边共有5个捕捞点。艾里克湖三面是美丽的芦苇荡和野生植被,一面是彩石滩,环境优美。
白杨河大峡谷
白杨河大峡谷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和峡谷风光景区,距离克拉玛依市区100千米。峡谷蜿蜒30多千米,深二三十米不等,峡谷宽300米左右,陡峭的谷壁巍然挺立、鬼斧神工。白杨河自谷底缓缓流淌,养育着茂密的野生白杨林郁郁葱葱,使神秘大峡谷更加生机盎然。
胡杨林
胡杨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是生长在沙漠的乔木树种,且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克拉玛依的胡杨林主要分布在百口泉、乌尔禾、和距市区30多千米的小拐地区。当地老百姓形容它们是“三千岁”:“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胡杨林高大茂密,林内有野兔、黄羊、松鼠等多种动物。
恐龙文化苑
恐龙文化苑是一处以恐龙为主题的人文旅游景观,占地56000平方米,被誉为新疆的“侏罗纪公园”,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217国道西侧,属于免费公益型文化广场景区。苑内有剑龙、翼龙、蛇颈龙等各种恐龙雕塑,最高的恐龙雕塑高达10余米,最小的也有1米多高。从广场左侧进入依次是“恐龙诞生”、“慈母呵护”、“危险袭来”、“艰辛历程”、恐龙称霸”、“和谐家园”六座雕塑作品,再现了当年恐龙的生活场景。
民俗展览馆
民俗展览馆建于2006年,位于乌尔禾乡综合服务中心院内,占地176.7平方米,投资近70万元,是仿照古代蒙古王宫建筑模式建造的。每当蒙古族“祖腊节”、“麦德尔节”等传统节日时,蒙古族群众会聚集在展览馆举行传统的祭拜仪式,祈福平安。民俗展览馆的建成,集中展现了蒙古族传统民俗风情。
乌尔禾区民俗竞技场
乌尔禾区民俗竞技场,以弘扬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游客在竞技场内可体验充满草原风情的民歌、沙吾尔舞、安达舞等舞蹈,欣赏蒙古族特色的摔跤表演,体验敖包相会的浪漫。
在竞技场内有民族服装展示、民俗婚庆等表演及篝火晚会,游客可以在竞技场内品尝到新疆特色精品美食,欣赏赛马、斗鸡、斗狗等民俗体育竞技活动,活动精彩新颖,晚上可寄宿毡房尽情体验草原风情。
乌尔禾乡农家乐
乌尔禾乡建成了聚维吾尔、蒙、回、汉等多民族风味农家乐39户,具有鲜明的农家风格,通过开发农事体验、采摘、品尝具有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感受乡村天然绿色田园风光、体味篝火晚会等节庆特色休闲娱乐活动。多家农家乐达到了集休闲、度假、娱乐、特色餐饮、特色种植养殖、采摘为一体,农家乐还划分出种植区、养殖区、餐饮休闲区、配套设施区等功能区。
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1日,乌尔禾区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第三批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名单。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