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隶属四川省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涪两江分水岭,东邻安居区、大英县,南接雁江区、安岳县;西连简阳市、金堂县;北邻中江县,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有蟠龙河、卷洞河、井市河等大小河流20多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7℃,年均降水量949.4毫米。总面积1424.45平方千米。2022年,乐至县户籍人口77.44万人,常住人口47.9万人。截至2023年6月,乐至县辖2个街道、18个镇、1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天池街道。
历史沿革
两晋、南北朝,先后为成汉、北周、西魏辖地。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县地始置多业县,隶属普慈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普慈郡,多业县改隶普州。开皇十三年(593年),改多业县为普慈县。大业元年(605年)省普州,县改隶资州,三年(607)废资州,县改隶资阳郡。
唐武德二年(619)重置普州。普慈县复隶普州。武德三年(620年),从普慈县分出部分地区设乐至县,因县东有乐至池而得名。
贞观元年(627年)县随普州隶剑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普州为安岳郡,县改隶之。乾元元年(758年)改郡为州,县隶因之。
五代,县先后为前蜀、后唐、后蜀地。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并剑南道东、西川为西川路,县隶西川路普州。五年普慈县并入乐至县,上隶不变。咸平四年(1001年)析西川路置梓州路,县随普州上隶之。重和元年(1118年)改梓州路为潼川路,县隶如故。南宋宝祐年间,乐至县废。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县地属遂宁州。至正四年(1344年)复置安岳县,县为辖地。
明初,为
明玉珍大夏政权所据,后归明朝。成化元年(1465年),割安岳县六乡地复置乐至县,隶潼川州。正德九年(1514年),县改隶
成都府简州。嘉靖元年(1522),县复隶潼川州。崇祯十七年(1644)为张献忠大西政权所据。
清康熙二年(1663)县地并入
遂宁县,四年随之并入
蓬溪县。十年(1672),乐至复置,且纳安岳地来入。五十八年(1719)兼知合州,隶属潼川州。雍正六年(1728)析安岳地复置
安岳县。十二年(1283)升潼川州为府,县上隶因之。嘉庆七年(1802),潼川府改属川北道,县随属之。
民国元年(1912年)裁
川北道。民国二年,复川北道。县直隶川北道。民国三年,改北川道为
嘉陵道,县隶之。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嘉陵道,县直隶
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县属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乐至县解放,隶川北行署遂宁专区。
1968年,改内江专区为内江地区。
1998年2月,分设内江市和
资阳地区,县属资阳地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5年,撤销7个乡建镇:童家乡、大佛乡、良安乡、宝林乡、石佛乡、回澜乡、石湍乡撤乡建镇。
1992年7月,撤销8个区、8个镇、 58个乡,设立16个镇,9个乡,原永胜乡设为高寺镇,桂林镇改名中天镇。
1995年10月,乐至县人民政府由天池镇东街27号迁至天池镇帅乡大道200号。
2019年,撤销天池镇和放生乡,设立天池街道,原天池镇仙鹤观社区、北郊社区、西郊社区、瓦窑沟社区、黄花园村、金子堰村、浸水湾村、团店村、牛栏店村、南冲寺村、田家沟村、排柏村、香炉沟村、大林寺村、新观音村、报国寺村、灵泉寺村、王家沟村、棉花湾村和原放生乡新庙村、宝鼎村及
童家镇安乐村、群乐村、石板垭村、打鼓庙村、徐家桥村、黄岭铺村、刘痣垭村划归天池街道管辖。原放生乡放生社区、应龙村、北门村、龚家湾村、金龙村、太平寨村、名井村、清溪村、星桥村、大龙沟村、青海寺村、八洞桥村、李木桥村、座牛堂村、甘家店村、黄泥店村、团福村划归童家镇管辖。撤销孔雀乡,原孔雀乡马家井村、斑竹院村、长景寺村、二龙桥村、孔雀寺村、马鞍山村、天远桥村、孔雀铺村、团田村、琵琶村、龙凤村、红岩洞村、八角庙村划归
东山镇管辖。设立
南塔街道,原天池镇东街社区、南街社区、西街社区、北街社区、曙光社区、文庙沟社区、东郊社区、南郊社区、邹祠村、雷音村、六方村、金顶村、接龙村、印家村、皂角村、石庙村、幸福村、李寨村、安宁村和原
孔雀乡广盐村、精忠庙村、金地村及佛星镇龙口村、观音岩村、大石包村、店子湾村划归南塔街道管辖。撤销全胜乡,划归良安镇管辖。撤销龙溪乡,划归回澜镇管辖。撤销凉水乡,划归高寺镇管辖。撤销龙门乡,设立龙门镇。撤销盛池乡,设立盛池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乐至县辖2个街道、18个镇、1个乡:
天池街道、
南塔街道、
石佛镇、
回澜镇、
石湍镇、
童家镇、
宝林镇、
大佛镇、
良安镇、
金顺镇、
中和场镇、
劳动镇、
中天镇、
佛星镇、
蟠龙镇、
东山镇、
通旅镇、
高寺镇、
龙门镇、
盛池镇、
双河场乡。共有社区81个,居民小组317个,村234个,村民小组3366个。县人民政府驻天池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乐至县,位于
四川盆地安居区、
大英县,南接资阳市
雁江区、
安岳县;西连成都市
简阳市、
金堂县;北邻德阳市
中江县。东西宽42.5千米,南北长56.1千米,总面积1424.45平方千米。
地质
乐至县,处杨子准地古四川台拗的川中台拱、武胜一一威远台凸内,为相对稳定的侏罗系红色沉积地块。岩层轻微褶皱,地壳不厚,约38一39千米,盖层厚约6千米,由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构成。出露地层系中生代侏罗系内陆湖碎屑岩,厚度735米。县域地层经地质划分为蓬莱镇组、遂宁组和第四系全新统。
地形地貌
乐至县,处四川巨型沉降盆地腹心,地势西北略高于东南,中部沱、涪二江分水线纵贯南北,略有凸起。全境相对高度270米,平均海拔446.6米,最高点在西北良安镇桐子坡,海拔596.3米,最低点在东部蟠龙镇小园坝子,海拔297.0米。根据沟谷对地表割的深度,将县地划分为深丘、中丘、浅丘、山间、洼地、平台等五个类型区。
气候
乐至县,地处川中丘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1991一2020年,年平均气温 17.1℃,年平均降雨量923.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31.7小时,由于地理位置,乐至县气候特点表现出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光照条件较好。但降水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常有干旱发生,有“十年九旱之称”。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低温、绵雨等。
水文
乐至县,地处涪、沱两江分水岭,是四川盆地降水、径流低值区。两江分水岭自北向南,蜿蜒曲折,流通县境,长86.5千米,分全县为东西两部分,形成东西两大树枝状水系。东部涪江流域面积541.32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38%,径流中江、蓬溪、遂宁市井中区、安岳等区县,从郪江、关溅河汇入
涪江;西部沱江流域面积883.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62%,径流金堂、简阳、资阳、安岳等县境,从阳化河、濛溪河汇入沱江。乐至县大小河流 20条,总长312千米,均源出县境,流向县外。涪江水系含蟠龙河、湾滩河、姚市河、仓山河、寸塘口河等河流;沱江水系含小阳化河、索溪、濛溪河、童家河等河流。
土壤
乐至县,土壤分4个土类,7个亚类、9个土属、26个土种、44个变种。以紫色土为主,水稻土次之,潮土、黄壤土极少。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乐至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671亿立方米,按水资源分区,涪西区地表水资源量1.389亿立方米(包括地下水资源量0.206亿立方米)沱东区地表水资源量2.282亿立方米(包含地下水资源量0.212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558亿立方米,其中涪西区可利用量为 0.637亿立方米,沱东区可利用量为0.92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区域出境水量1.98亿立方米,涪江水系出境水量0.96亿立方米;沱江水系出境水量1.0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48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558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9903.69万立方米,工业用水562.67万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251.81万立方米,生活用水1638.44万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96.53万立方米,共计12453.14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乐至县,湿地6.67公顷,占0.01%;耕地6.71万公顷,占47.13%;种植园用地0.67万公顷,占4.73%;林地3.84万公顷,占26.95%;草地66.67公顷,占0.06%;商业服务业用地133.33公顷,占0.10%;工矿用地533.33公顷,占0.35%;住宅用地9000公顷,占6.3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400公顷,占0.27%;特殊用地 66.67公顷,占0.05%;交通运输用地3466.67公顷,占2.4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400公顷,占4.50%其他土地1.01万公顷,占7.08%,以商服住宅、交通运输用地、公服公建用地为主。
生物资源
乐至县动物分15类73目214科876种,被利用300余种,养殖并为县民创造财富的40余种。植物分142科279属382种,其中林木类135种,竹类15种,花类71种,药类102种,草类59种。县民利用种植281种,尤以粮、棉、油、
果、桑利用率最高。林木类利用率亦高,20年造林15.36万亩,2005年有林地60.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150万立方米,是1985年19万立方米的7.89倍,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15.9%上升到32.8%。
矿产资源
乐至县,矿藏资源有盐卤、煤、铜、石油、天然气、石膏、石料、页岩、土料等,以盐卤、页岩、石料、土料分布最广。境内盐卤蕴藏丰富,分布在天池、石佛、龙门、宝林、良安、放生、童家、高寺、中天、佛星、孔雀等乡镇。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乐至县户籍总人口77.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38万人,乡村人口65.06万人;出生人口2458人,人口出生率3.2‰,死亡率14.9‰,人口自然增长率-11.7‰。常住人口47.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1.6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民政构成
乐至县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截至2021年,有彝族、苗族、藏族等少数民族34个,少数民族人口2923人,以彝族、苗族、藏族、土家族、壮族为主。少数民族散居全县21个乡镇(街道),无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是随父辈、婚迁、投亲靠友、招工招干定居乐至;女性少数民族占比89.3%,男性少数民族占比10.7%。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乐至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2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1.7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110.4亿元,增长1.9%。
2022年,乐至县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为18.7:32:49.3,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0.4、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从贡献率看,三次产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8.4%、41.2%、30.4%,拉动GDP分别增长0.9、1.3、0.9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
2022年,乐至县民营经济增加值137.5亿元,比上年增长0.1%,占GDP的比重为6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60.3亿元,下降2.2%;第三产业增加值65.6亿元,增长1.4%。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46∶46调整为8.4:43.8∶47.7。
2022年,乐至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9万户,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内资企业4157户,外资企业25户,个体工商户2.43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28户。民营经济主体达到2.8万户,比上年增长16.1%,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5%,其中私营企业实有数量达到3463户,增长6.4%。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乐至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1.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3%。
2022年,乐至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2%。商品房施工面积169.74万平方米,增长10.8%;商品房销售面积32.65万平方米,下降35.4%;商品房竣工面积5.73万平方米,下降81.6%。
财政
2022年,乐至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32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4.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3亿元。
人民生活
2022年,乐至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18.7元,比上年增长5.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06.8元,增长4.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828.8元,增长2.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97.7元,增长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539.3元,增长4.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7.4%。
第一产业
2022年,乐至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5万公顷,较上年增加200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万公顷,增长3.7%;瓜果类播种面积134.7公顷,增长6.1%。
2022年,乐至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83.3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33.4亿元,增长4.3%;林业产值4.6亿元,增长7.0%;牧业产值36.4亿元,增长4.4%;渔业产值4.2亿元,增长6.8%;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4.7亿元,增长3.4%。
2022年,乐至县粮食总产量39.8万吨,比上年下降3.8%,其中,夏粮产量2.0万吨,增长5.3%,秋粮产量37.8万吨,下降4.3%。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8.6万吨,增长6.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6.1万吨,增长4.8%;瓜果产量4861吨,增长5.5%;园林水果产量4.4万吨,增长9.5%。
2022年,乐至县生猪出栏80.1万头,增长6.3%;牛出栏2035头,增长2.1%;羊出栏63.3万只,增长1.1%;家禽出栏543.8万只,增长0.4%。
2022年,乐至县水利工程有效灌面9367公顷,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17公顷,十四五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0公顷。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乐至县工业增加值48.2亿元,比上年增长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户,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
2022年,乐至县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22个行业大类中有12个行业增加值正增长,5个行业增长率超过10%。其中,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38.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1.4%,医药制造业增长15.1%,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11.6%,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11.0%。
2022年,乐至县从主要产品产量看,钢结构产量比上年增长40.8%,口罩增长31.5%,塑料制品增长19.9%,机制纸及纸板增长18.0%,表面活性剂增长17.6%,合成洗涤剂增长15.9%,饮料酒增长15.1%,化学纤维增长12.8%,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7%。
建筑业
2022年,乐至县建筑业增加值23.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3个,签订合同96.6亿元,增长61.1%,建筑总产值43.5亿元,增长14.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4.8万平方米,增长2.1%。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乐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7亿元,比上年增长0.2%。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2.7亿元,增长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0亿元,增长0.6%。按行业分,批发业8.7亿元,增长0.3%;零售业74.4亿元,增长0.2%;住宿业0.7亿元,增长0.2%;餐饮业16.8亿元,增长0.4%。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通过互联网的商品零售额0.2亿元,下降74.3%。
2022年,乐至县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看,16个商品大类累计零售额17.5亿元,增长6.4%,其中,日用品类增长17.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3.2%,汽车类增长13.2%。
对外经济
2022年,乐至县新签约重大投资合作项目34个,投资总额152.8亿元。其中,新签约投资额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个。外贸进出口总额3亿元,比上年增长84.6%。其中,进口0.2亿元,增长2.4%;出口2.8亿元,增长95.5%。
2022年,乐至县以美元计价,外贸进出口总额45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8.4%。其中,进口294万美元,下降0.6%;出口4246万美元,增长88.8%。货物出口前三位国家(地区)是美国、 日本和南非 ,分别出口2692万美元、455万美元和342万美元,分别增长75%、22%和24%。货物进口前三位国家(地区)是韩国、日本和阿联酋,分别进口137万美元、129万美元和28万美元,分别下降13.8%、增长2.3%和154.5%。
通信和邮电
2022年,乐至县固定电话用户6.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2.59 万户,增长7.72%,其中4G用户33.44万户,5G用户10.4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29万户,增长1.17%。
2022年,乐至县共有邮政局(所)71个,邮政业务总量1.42亿元,增长0.06%。邮政业务收入1.42亿元,比上年增长0.11 %;其中快递业务收入524.9万元,下降0.07%。
金融保险
2022年,乐至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44.2亿元,增长12.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7.9亿元,增长12.1%;其中,住户贷款余额98.6亿元,增长8.2%。
2022年,乐至县共有保险公司17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9家、寿险公司8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有中资公司17家,外资公司0家。原保险保费收入5.01亿元,比上年增长9.35%。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6亿元,增长17.49%;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55亿元,增长6.33 %。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37亿元,增长2.21%。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0.76 亿元,与上年持平;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0.61亿元,增长5.16%。
交通运输
渝蓉高速、遂资眉高速、成资渝高速、
318国道、
319国道穿过乐至县。
2022年,乐至县公路客运量累计客运量38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客运周转量210139万人公里,增长6%;货运量6721万吨,增长16%;货运周转量791399万吨公里,增长10.6%。客货运输总周转量为812413万人公里,增长10.5%。公路总里程已达到35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2公里,国道91公里、省道116.5公里、快速通道7.98公里、乡村道3274.5公里;公路密度以国土面积计算2.52公里/平方公里,21个乡镇、315个建制村全部通公路。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乐至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2所,有各级各类学校142所,其中公办100所、民办42所。另有校外培训学校22所。公办100所,包括完全小学41所、初级中学15所、九义校15所、完全中学9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成人校3所、校外活动中心1所。民办42所,包括民办中职校1所(机电校)、民办12年制中小学1所(博骏公学)、民办幼儿园40所。在校学生66814人(公办59488人、民办7326人),其中幼儿园9783人(公办5180人、民办4603人)、小学24722人(公办24230人、民办492人)、初中18313人(公办18030人、民办283人)、普通高中8709人(公办8425人、民办284人)、职业高中5287人(公办3623人、民办1664人)、特校学生100人。在职公办教职工4703人,退休公办教职工3727人。
科学技术
2022年,乐至县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1户,专精特新企业14户;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12306.18万元;推荐3家企业(单位)共3个项目申报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7项。新申请商标943件,新注册商标697件,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3948件。
文化事业
2022年,乐至县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26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26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和纪念馆1个。图书馆总藏量84万册(件),其中图书藏量0.46万册。剧场、影剧院2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0%。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1.3万户,广播在响率98.00%。
体育事业
2022年,乐至县共建有体育场地1882处71.9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8平方米。建成农民体育健身中心5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个、五人制社会足球场6个、晨晚练点63个,实现21个乡镇(街道)、81个社区、234个村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了92.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7.4%。
医疗卫生
2022年,乐至县有医疗卫生机构 462个,其中医院 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6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951张,卫生技术人员324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37人,注册护士1386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3人,注册护士45人;乡镇(中心)卫生院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27人,注册护士371人。
2022年,乐至县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250.66万人次,其中医院96.08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149.55万人次;出院9.88万人,其中医院5.65万人,基层医疗机构4.12万人;县域内住院率100%。
社会保障
2022年,乐至县城镇新增就业411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639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5%,比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力25.47万人,比上年增加0.08万人;劳务收入88.4亿元,比上年增长0.06%。
2022年,乐至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01万人,比上年下降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47万人,下降1.19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22万人,增长1.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5万人,增长4.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9.4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17万人,比上年增长3.27%,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08万人,比上年增长4.5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30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享受政府资助参保9.16万人,医疗救助4.34万人次,救助金额4442.1万元。
2022年,乐至县纳入城市低保人数0.15万人,农村低保人数2.53万人。城乡特困人员0.62万人,其中集中供养人数0.074万人,集中供养率11.8%。年末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81个,其中城市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2个。
2022年,乐至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80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480元/月,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890元/月,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630元/月。全年居民登记结婚数2790对,登记离婚数1051对。
2022年,乐至县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248人,征收残保金530余万元;扶持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2000人,发放补贴120万元;投入资金54万元为300名农村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0—15岁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开展康复救助173人181例;为残疾人免费发放基本型辅助器具1139件;为200名精神残疾人提供服药救助;为辖区内9000名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为134户困难残疾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据史料记载,乐至县最初叫牛革卑县,县名源于当地人用牛皮制作的刀鞘,既精美又耐用。随着农耕社会的发展,更名为多业县,意味粮食多产多丰收。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因为本土宗教和西域佛教的共生共荣,当时的执政者希望天下苍生都能以慈悲为怀,休戚与共,四海升平,外加当时的县归普州辖管,遂改名为普慈县。唐武三年(620年),普慈县更名为乐至县。一种说法说因为当地有乐志池而得名,但乐至这一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
据传道教先师——陈抟老祖回故乡,行游至该南塔山下。看到乐至县山溪水由东南缓缓流至西北,至周围有几个茅草屋的小池子,池州竹树环合,垂柳依依,繁花似锦,池内白鹅戏水,茅屋炊烟袅袅,呈现在眼前的宛如一幅天然的田园风景画。突然又发现池中有三个泉眼,遂召集几十个农夫将泉眼掏出,并将小池子扩大,命名为天池。还建造了一座小桥方便通行,护堤防止水灾。从外地引种莲藕,增加了小池的仙气!婷婷玉立的莲叶,微风一吹,碧波荡漾。池子里头还有象征人家美好姻缘的并蒂莲花,引来远近游客竞相观赏。陈抟老祖和众友人在池塘边,谈道论经,品茗饮酒,抚琴对弈,真是快乐逍遥。
哪想到了北宋雍熙年间,普州大旱,普慈县也未能幸免。叶草不生,禾苗干枯,池塘干涸,一反往年生机勃勃的情景,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陈抟老祖与众友再至普慈县时,见是此番景象,赶紧集合农夫们掏池中泉眼,并在池边搭台作法求雨。三日后,大雨磅礴,半个月后,田园再现之前美景。当地百姓看到之前可能绝收的庄稼又有丰收的希望,纷纷箪食壶浆以谢陈抟老祖,还载歌载舞庆贺丰收之喜。众人歌曰:“有雨乐至,无雨乐至,风调雨顺,快乐之至。”
文物
陈毅故居
陈毅故居,是
陈毅故里景区的核心建筑,具有浓厚川中民居特色的三重堂四合院木质结构瓦房,占地750平方米,加上四周院子占地6050平方米。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5月25日,陈毅故居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Ⅴ-165。
睏佛寺摩崖造像
睏佛寺摩崖造像,始建于隋,共有造像33龛1000余尊,1991年当地群众自发捐资修建简易保护用房对造像进行保护。2013年5月,睏佛寺摩崖造像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陈毅故里景区
陈毅故里景区位于乐至县劳动镇,距县城15公里,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其中,陈毅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毅纪念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景区建成以陈毅故居为核心,占地40余公顷的生态纪念园。有陈毅故居、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陈毅纪念馆、御风台、德馨园、七塘映月等景点40余处。
乐至报国寺
乐至县报国寺位于乐至县龙门乡,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距县城18公里,是川中著名古刹、国家AA级旅游景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碑志、摩崖造像(树抱佛)、大型卧佛、诸佛海会等景点蔚为壮观。
地方特产
乐至黑山羊
乐至黑山羊,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乐至黑山羊,是肉皮兼用的优良山羊地方品种,被毛乌黑油亮,体型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呈三角形,耳较大,四肢粗壮,蹄质坚实呈黑色。鲜皮面积大,板皮结构致密,富有弹性,厚薄均匀。肉色红润,肌纤维致密,具有山羊肉特有的香味,相比其他山羊肉,各种氨基酸含量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
2018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乐至黑山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乐至白乌鱼
乐至白乌鱼,四川省乐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乐至白乌鱼,学名白乌鳢或白甲乌鳢(lǐ),因体色呈白色或灰白色而闻名。具有肉质细嫩、骨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价值;营养丰富,除含DHA、无机盐、维生素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2种人体半必需氨基酸和7种非必需氨基酸。
2012年07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乐至白乌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天池藕粉
天池藕粉,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乐至县塘堰众多,盛产莲藕,以藕制粉历史悠久。天池藕粉,色泽白中微红,细腻滑润,以沸水冲调后呈半透明胶糊体,芳香甜醇,具有化食生津、清心明目、补髓养血、镇静解烦之功效。
2010年12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天池藕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著名人物
谢无量(1884~1964年),名大澄,字仲清,又名蒙、希范,别号啬庵,三星乡金马沟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
陈毅,1901年生,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历任
新四军代军长、军长,
山东军区司令员,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华东军区司令员兼
上海市市长,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任
国务院副总理。1958年兼任
外交部部长。曾任
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
外交学院院长,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荣誉称号
2017年9月,乐至县入选2013-2016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2017年12月,乐至县入选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19年,乐至县入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3月,乐至县入选2019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2020年5月,乐至县入选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2020年7月,乐至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1月12日,乐至县入选第五批“四好农村路”四川省示范县。25日,乐至县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2年1月,乐至县入选首批四川省生态县。
2022年3月,乐至县入选四川省生态园林城市。
2023年8月,乐至县入选全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