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店楚简

湖北江陵九店东周墓出土文物

1981至1989年,湖北省博物馆江陵工作站对九店东周墓地进行发掘。墓地位于江陵县九店公社雨台大队(今纪南乡雨台村)施家洼东岗地上,西距纪南城1.2至1.5千米,共发掘东周墓597座,其中56、411、621号三墓出土竹简。

楚简简介
【名称】九店楚简
【简称】九店简
【年代】战国晚期
【出土】1981至1989年出土于湖北江陵九店东周墓
【材质】竹质,墨迹
【数量】334枚
【字数】可辨认字数2424
【字体】楚系文字,篆书
楚简概览
竹简出土
M56墓年代属战国晚期,墓主身份推测为“庶人”。M621墓属战国中期晚段,墓主身份推测为“士”。
数量形制
东周墓597座中19座墓显系姬周文化系统,称为甲组;另500余墓当属楚文化系统,称为乙组。竹简出于M56、411、621三墓。均属乙组楚文化系统墓葬。残、整简共计334枚。简经破竹修削而成,黑褐色。字用墨书写于竹黄。
M56,简205枚。出于侧龛内。系成卷入葬,内裹墨盒,盒内盛墨、削刀。其中完整和较完整的35枚,余均残断。上有编联线痕三道。字数约2700个。简文的书写从头端开始,不留天头。一简中字数最多的57字。整简长46.6至48.2厘米;宽0.6至0.8厘米;厚0.1至0.12厘米。可辨字2332字。
M621,均为残简,共127枚。其中有字简89枚,字迹清晰的32枚。长22.2厘米、宽0.6至0.7厘米、厚0.1至0.13厘米。可辨字92字。此部分竹简残断过甚,已不能缀连成文。
M411,简2枚。字迹不清。一简完整,一简残缺。简长68.8厘米、宽0.6厘米、厚0.11厘米。
竹简内容
竹简内容可分为三类:
一是与称量农作物有关,包括衡制量制的换算。
二是与数术有关,相当于云梦秦简中的《日书》。大致有十类:
(1)建除(简13-26),上栏书日辰,下栏书宜忌。这种楚国的建除,可与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除》篇对应。
(2)丛辰(简25-36)。
(3)四时吉凶(简37-42)。
(4)祷武夷君祝辞(简43-44)。
(5)相宅(简45-49)。
(6)朝夕启闭(简60-86)。
(7)岁(简84-108)。
(8)行(简87-97、111、125-127)。
(9)裁衣(简109-110、112、113)。
(10)死生阴阳(简114-118)。
三是与典籍有关,621号墓竹简文字多有残泐,只言片语难以卒读。如:“自出福是从内悲……”621号墓竹简可辨认的残文谈到烹饪等内容,当是古佚书;据34号简,当名为《季子女训》。
楚简发表
199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江陵九店东周墓》,发表56、621号两座墓竹简的照片,以及李家浩所撰《江陵九店五十六号墓竹简释文》和彭浩所撰《江陵九店六二一号墓竹简释文》。竹简照片由郝勤建拍摄。2000年中华书局出版《九店楚简》,刊发了56号墓与621号墓竹简照片和李家浩撰写的两墓竹简《释文与考释》,同时还发表了两墓的发掘报告。411号墓竹简资料未见公布。
2004年,“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项目课题组对存于湖北省博物馆的56号墓与621号墓竹简进行红外线拍摄。
楚简研究
56号墓竹简
56号墓中,整理者据简文内容分为15组:
(1)崔(从田)、每(从米)等数量。本篇12枚残简(简1-12)。数量单位有担、来、赤等。李家浩认为所记之物跟农作物有关。邴尚白则认为是有关酿酒方法的记录,或可能是以酿酒之米、匊(从麦)比例为题的算术书。其性质有待进一步研究。篇题。李家浩拟作《崔(从田)、每(从米)等数量》,黄儒宣拟为《簿》。
(2)建除。本篇12枚简(简13-24)。简文分为上下两栏。上栏是“建”、“竷”等十二名在一年十二个月所值日辰表,下栏是十二名及其占辞。内容属楚建除家言。原简无篇题,刘乐贤拟为《建除A》,刘信芳、陈伟拟为《建竷》,李零拟为《历忌甲种:建除》,李家浩拟为《建除》。
(3)丛辰。本篇12枚简(简25-26)。简文分为上下两栏。上栏是“结”、“阳”等十二名在一年十二个月所值日辰表,下栏是“结日”、“阳日”等十二日及其占辞。原简无篇题,刘乐贤拟为《建除B》,刘信芳、陈伟拟为《结阳》,李零拟为《历忌甲种:丛辰》,李家浩拟为《丛辰》。
(4)成日、吉日和不吉日宜忌。本篇包括37-40号四简上栏的文字和41、42号二简的文字。37-40号简上栏文字讲春夏秋冬四季不吉日、吉日和成日所在日干。41、42号简讲成日、吉日和不吉日的宜忌。原简无篇题,陈伟拟为《四时十干宜忌》,李家浩拟为《成日、吉日和不吉日宜忌》,黄儒宣拟为《不吉、吉与成日宜忌》,刘乐贤和李零将本篇与下篇合为一篇,分别拟为《吉日、不吉日等简》、《四时吉凶》。
(5)五子、五卯和五亥日禁忌。本篇由37-40号四简下栏文字组成,记述五子日、五卯日和五亥日的禁忌。原简无篇题,陈伟拟为《六甲宜忌》,李家浩拟为《五子、五卯和五亥日的禁忌》,黄儒宣拟为《子卯亥日宜忌》。
(6)告武夷。本篇共43-44号两简。内容是巫祝为病人祭祷某神之子武夷,祈求病人灵魂归来,饮食如故。原简无篇题,刘乐贤拟为《祝语》,李零拟为《祷武夷君祝辞》,李家浩拟为《告武夷》。
(7)相宅。共有15枚残简(简45-59),内容是讲修剪住宅等的方位对人产生的吉凶,是截止到2010年发现最早相宅之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也有相宅书,内容与此相似,部分文字也相同,应亦是楚人作品。原简无篇题,刘乐贤拟为《相宅简》,陈伟拟为《遇》,刘信芳、李零、李家浩和黄儒宣拟为《相宅》。
(8)占出入盗疾。残损较严重,无一完简,共有17个编号(简60-76)。内容是占出入盗疾,结合睡虎地秦简来看,每条占辞的格式基本相同。开头占出,中间占盗,末尾占入疾。王家台秦简《日书》和马王堆汉帛书《出行占》也有类似内容。原简无篇题,刘乐贤拟为《十二支占卜简》,刘信芳拟为《有疾》,陈伟拟为《十二支宜忌》,李零拟为《朝夕启闭》,李家浩拟为《占出入盗疾》。
(9)太岁。仅有1枚残简(简77),记的是“太岁”一年每月所在的位置。本简所记太岁运行四方的顺序是自西而北、而东、而南。原简无篇题,陈伟拟为《岁》,李零拟为《三合局》,李家浩拟为《太岁》。
(10)十二月宿位。共有3枚残简(简78-80),分别记每月合朔所躔之宿和二十八宿之名。78号简的内容与《淮南子·天文》里标题为《星》的一节相似。原简无篇题,陈伟拟为《朔》,李零拟为《各月上朔与所当星宿》,李家浩拟为《十二月宿位》。
(11)往亡。共有7枚残简(简81-87),内容记的是“往亡”。阴阳家认为往亡日不宜出行、行师,见《论衡·辨祟》等。本篇所记往亡的日期,除十月(夏历七月)外,其他各月皆与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所记相同。原简无篇题,陈伟拟为《内月》,李零拟为《往亡归死》,刘乐贤、李家浩拟为《往亡》。
(12)移徙。共有6枚残简(简88-93)。88-91号四简记“徙四方”,92、93简记“行四维”。原简无篇题,刘乐贤拟为《占出行与迁徙》,李零拟为《移徙吉凶》,李家浩拟为《移徙》。
(13)裁衣。共有2枚残简(简94、95),记裁衣宜忌。原简无篇题,陈伟、黄儒宣拟为《衣》,李零、李家浩拟为《裁衣》。
(14)生、亡日。共有4枚残简(简96-99),从残存文字看,内容似是讲生、亡日的宜忌。原简无篇题,李零拟为《死生阴阳》,李家浩拟为《生、亡日》。黄儒宣拟为《阴阳死生》。
(15)竹简残片。共有100-146号简皆是残片,不能缀连、通读。从残简文字看,大多数仍属《日书》等。《告武夷》作为一篇向主管兵者之神武夷祷告之文,周凤五认为大旨是:兵死者之妻用“聂币”、“芳粮”为兵死者赎罪,请求武夷让兵死者暂时脱离武夷的管辖,回到人间享受美食。周凤五同时还指出此一祝祷文带有“虚拟”的性质:文中用“某”来代替兵死者之名,可见应是一个通用文本。九店楚简的主体为日书,《告武夷》处于日书之间,也应是日书的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巫祝人员的参考手册。而不是为某一具体的祝祷活动而写的。
九店楚日书
九店楚日书是截止到2010年,所见时代最早的日书。古人使用的日书,是了解当时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的重要资料。陈伟2010年所著《新出楚简研读》将九店楚日书分为11种:1、《建竷》;2、《结阳》;3、《四时十干宜忌》;4、《六甲宜忌》;5、《遇》;6、《十二支宜忌》;7、《四时方位宜忌》;8、《岁》;9、《内月》;10、《朔》;11、《衣》。
(一)日书与楚人生活。九店楚日书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应地,在古书和出土文献中,也可发现楚人使用日书的例证,看到楚地日者的活动。《史记·陈涉世家》说陈人周文“尝为项燕军视日”,表明军阵中也有日者存在。《离骚》说“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兮吾将行”,似属出行择日。包山简218-219、220简、望山简67、69简等,简文也与日书有关。
(二)日书与五行观念。九店简显露出五行观念的存在。《四时十干宜忌》一篇四时与不吉、吉和成日干支及其代表的五行,在四时于天干所配五行相同时,不吉;前者生后者,亦不吉;后者生前者,吉;二者相胜,成。
在五行与四时的搭配中,介于夏、秋之间的中央实际上并不存在,地位微妙。在《四时十干宜忌》一篇中,与中央土相配的戊己二干就始终没有提到。而《四时方位宜忌》一篇,于夏、秋之间写有“囗正方,非正中,不吉”,则与《礼记》、《吕氏春秋》所记一致。
(三)楚国历法中的岁首。楚历中的岁首之月,众说纷纭。陈伟在《包山楚简初探》中,根据包山简的有关记载,推定应是荆夷。在九店日书《建竷》中,正是荆夷列于十二月之首;而在睡虎地日书甲种《秦除》、乙种《徐》篇中,相应的月份又恰好是正月。在《岁》、《内月》、《朔》诸篇中,楚历荆夷与夏历正月的对应也都分明可见。
(四)战国至秦代日书的流传。九店简《结阳》、《十二支宜忌》、《岁》、《内月》、《朔》、《衣》诸篇,与睡虎地日书甲种《除》、《岁》、《归行》、《衣》以及乙种1-25简、157-180简等,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睡虎地日书甲种《岁》、《衣》及乙种1-25简,使用楚的特殊月名或附有楚秦月名对照表,显然直接源自楚日书。
九店日书的《建竷》、《六甲宜忌》、《遇》等篇,在睡虎地日书中存有类似文字,但具体内容差异较大。疑是这些日书于白起拔郢之前,已在秦或楚国以外的其他地区流行,但与楚国行用的版本关系较疏远。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