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圣镇,隶属于重庆市巴南区,地处巴南区东南部,东连东泉,南接姜家镇、天星寺镇,西与惠民街道、南岸区迎龙镇毗连,北与木洞镇为邻,距巴南区人民政府驻地50千米,区域总面积59.96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属节里六甲。
民国元年(1912年),以二圣场设乡级政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称二圣里;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建二圣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二圣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二圣乡。
1952年11月,划二圣乡、太和乡部分建天坪乡;同年12月,划二圣乡部分建石塔乡。
1956年1月,天坪乡、石塔乡并入二圣乡。
1958年9月,改建二圣公社。
1959年,改为二圣管理区;同年5月,析置天坪管理区。
1960年12月,改二圣管理区为二圣公社。
1982年,改二圣公社为二圣乡。
1993年12月,二圣乡、天坪乡合并建二圣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二圣镇下辖二圣1个社区,邓家坝、幸福、巴山、王家河、集体、中坪6个行政村;下设5个居民小组、6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二圣镇下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二圣社区、邓家坝村、幸福村、巴山村、王家河村、集体村、中坪村,镇人民政府驻圣东路4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二圣镇地处
巴南区东南部,东连东泉,南接
姜家镇、
天星寺镇,西与
惠民街道、南岸区
迎龙镇毗连,北与
木洞镇为邻,距巴南区人民政府驻地50千米,区域总面积59.9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二圣镇地形分为山地、河滩;主要山脉有明月山脉,境内最高峰二圣茶厂位于巴山村垭口组,海拔622米;最低点王爷庙位于王家河村四合头组,海拔243米。
气候
二圣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1月平均气温6℃;7月平均气温29℃;年平均日照时数11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6月最多。
自然灾害
二圣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滑坡;严重的一次滑坡发生在2009年8月4日王家河村杨家堡。
自然资源
2011年,二圣镇有耕地面积24169亩,人均1.1亩;林地面积41570亩。
人口
2011年末,二圣镇总人口22105人,城镇化率12.28%;另有流动人口9043人。总人口中,男性11629人,占52.61%;女性10476人,占47.39%;18岁以下2717人,占12.29%;18—35岁462人,占18.83%;35—60岁10268人,占46.45%;60岁以上4958人,占22.43%;以汉族为主达22041人,占99.71%;有彝、布依、满、白、土家、哈尼、仡佬、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共64人,占0.29%;超过10人的少数民族有苗、土家2个民族,其中土家族2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1.25%;苗族15人,占23.44%。2011年,二圣镇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9.7‰,人口自然增长率-2.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70人。
2017年末,二圣镇常住人口为17341人。
截至2018年末,二圣镇户籍人口为21092人。
经济
综述
2002年,二圣镇农业总产值4455万元(其中多经产值3532万元),工业企业总产值1300万元,粮食总产量15944吨,生猪出栏27157头,鱼产量36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117元。
2011年,二圣镇财政总收入200.2万元,比2010年增长78.6%。2011年,二圣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994元。
2018年,二圣镇有工业企业8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农业
2011年,二圣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比2010年增长22%,农业增加值1.4亿元。二圣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二圣镇生产粮食1.7万吨,人均0.8千克。二圣镇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茶叶等。二圣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二圣镇生猪饲养量4.7万头,年末存栏1.4万头;家禽饲养量6515羽,上市家禽4228羽。2011年,二圣镇生产肉类4295吨;畜牧业总产值7226万元。2011年,二圣镇水果种植面积5775亩,产量1717吨,主要品种有梨、葡萄、柑橘,其中梨956吨,葡萄70吨,柑橘309吨。二圣镇渔业以养殖淡水鱼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淡水水面6413亩。2011年,二圣镇人工鱼塘养殖面积4516亩,产量2102吨。2011年,二圣镇渔业总产值1931万元。
工业
2011年,二圣镇工业总产值为1.6亿元,比2010年增长35.4%,工业增加值0.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9.2%。2011年,二圣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375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3亿元,比2010年增长23%。
商贸
2011年末,二圣镇有商业网点2个,职工2238人。2011年,二圣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0.8亿元,比2010年增长18.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2亿元,比2010年增长20%。
金融
2011年末,二圣镇有2家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2.4亿元,比2010年增长25.1%;各项贷款余额0.1亿元,比2010年增长-0.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二圣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236人,专任教师3人;小学2所,在校生117人,专任教师56人;初中1所,在校生118人,专任教师32人,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二圣镇教育经费达693万元。
科技事业
2011年末,二圣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3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65人,经营管理人才25人,技能人才33人,农村实用人才8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二圣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3个,会员780个;文化专业户6个,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8平方米;公共图书室8个,建筑面积220平方米,藏书24600册;档案室1个,建筑面积20平方米;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5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5人。2011年末,二圣镇有体育场地10处;100%的城市社区和83.3%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1%。2011年末,二圣镇广播综合覆盖率96%;有54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2335户,电视综合覆盖率27.9%。
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发布,该《规划》提出,支持重庆市巴南区二圣镇等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提升发展质量,带动周边村镇发展。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二圣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20张;专业卫生人员24人。2011年,二圣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2.4/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2.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0480人,参合率92.6%;孕产妇死亡率为零。
社会保障
2011年末,二圣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331户,人数351人,支出78850元,比2010年末增长759.6%,月人均224.6元,比2010年末增长12.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22户,人数587人,支出21.9万元,比2010年末下降19.0%,月人均124.5元,比2010年增长21.6%;农村五保集中供养92人,支出35.3万元,比2010年增长2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79人,支出62.3万元,比2010年增长47.4%;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66人次,共支出7.1万元,比2010年增长31.5%;农村临时救济1658人次,支出63.1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6.9万元,比2010年增长7.9%;有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188张;有社区服务设施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个。2011年,二圣镇新增就业人员105人,有10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
基础设施
2011年末,二圣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5千米,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10950份、期刊460册,业务收入15万元。
2011年末,二圣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150千米,生产能力548吨/日,年工业用水2.9万吨、生活用水17.1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1.7米,污水治理工程3项,污水处理厂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1500吨。
2011年末,二圣镇有公园1个,公园面积2.5公顷,公共绿地1.3公顷。
交通
2011年,二圣镇有103省道过境,境内长8千米,双向两车道由西向东,通往东泉。2011年末,二圣镇有县乡(镇)级公路40条,总长118千米。
历史文化
二圣镇因相传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当地百姓信奉关羽、张飞二位圣人,修建了二圣庙,该庙成为了当地百姓的聚集地,逐步摆摊设店,以店成街,以街成场而得名。
二圣镇境内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菩萨彩绘岩画。
风景名胜
二圣镇境内有景点有二圣茶山梨园风景区、一碗水、二圣古戏楼等。
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10日,二圣镇(茶叶)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