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珍,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7月北京矿业学院机电系毕业留校任教。现任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多媒体通讯与控制研究室主任,兼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分布式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委员会委员等,被评为全国高等院校百名教学名师,1992年获得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于洪珍教授对学生、老师、对生活的态度始终让我们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敬意,以自己五十年的默默奉献,为我们展现了当代师者的风范和师道的力量。2003年9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国务院温家宝总理的亲切会见。
人物简介
现任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媒体通信与控制研究室主任。
国家重点学科“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 学科带头人之一 。
1991年,受聘教授职务、仍继续坚持承担本科教学。
1993年7月,在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写的《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里记载着她的名字和事迹。
1994、1997、1999年她先后到英国、
德国、捷克、波兰、香港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计算机控制及信息处理等。
从教48年以来、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开设了通信电子电路、数据压缩原理、多媒体通信、信息融合等20门课程、指导博士生12、硕士生16名、博士后2名。
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并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
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总结出对比式、联想式、讨论式等一套启发式、创新性教学方法、为创新教育开展与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
共发表“进行启发式创新性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以及“把教书育人与学生能力培养及素质提高和课堂教学相融合”学术论文68篇中有18篇被EI检索。
其中她主持的《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2005年1月被评为
国家精品课程,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她主持的“启发式、创新性教学研究及其在电类专业中的实践”2005年7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有1项获被评为煤炭系统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有2项获国家专利。
1991年受聘教授职务以来、主持的科研项目有12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主持的教学项目有11项获国家、省部级教学奖励;其中有国家级2项、省级一等奖5项、省级二等奖4项,有4项分别获能源部、教育部和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有6项获江苏省、教育部和煤炭部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公开出版2部专著、教材8部。
2003年9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
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总理的亲切的会见。
荣誉称号
校
优秀共产党员、十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徐州市劳动模范、先进女教职工;
江苏省教学名师;
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的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
全国煤炭系统优秀教师;
全国优秀教师;
全国首届高等院校百名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3年);
国际组织IBC颁发的20世纪教育杰出成就奖以及计算机控制杰出成就奖、并获得奖章(1997年)。
2021年9月26日,入选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励名单。
学术兼职
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
徐州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
出版图书
庆 祝 会
2010年11月26日下午,国家教学名师于洪珍教授从教五十周年祝贺会暨2010信电学院教学工作论坛在信电学院A101报告厅顺利举行。校党委书记罗承选、副校长赵跃民、首届国家百名教学名师于洪珍教授、教务处副处长云武、人才引进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高顶、信电学院党委书记王崇林、院长马小平出席了大会。信电学院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参加了大会。会议由信电学院党委书记王崇林主持。 会上,校委书记罗承选教授发表了讲话,副校长赵跃民向于洪珍教授献花并赠送纪念品,信电学院院长马小平致辞,于洪珍教授发表了感言。
罗书记在讲话中首先代表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行政和全体师生员工,向于洪珍教授从教50周年表示了衷心的祝贺。他从教学、科研等方面对于洪珍教授进行了赞誉。他说,于洪珍教授从教五十年来,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自己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中,带着信念和激情跋涉,潜心教学、矢志科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重和爱戴,获得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赞誉,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首届全国高等院校百名教学名师等国家级奖励,为学校的事业发展赢得了崇高的荣誉。纵观于洪珍同志从教五十年的历程,始终贯穿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体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体现了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堪称新时期高校师德的楷模!他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继承和发扬于洪珍教授孜孜不倦、诲人不厌、精益求精、淡泊名利的作风,进一步增强教师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传统,将
中国矿业大学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矿业大学,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小平院长在致辞中代表学院向于洪珍教授从教五十年并取得丰硕成果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于洪珍教授对学生、老师、对生活的态度始终让我们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敬意,这是一种师道的力量,是我们这个社会传承已久的精神血脉。于洪珍教授以自己五十年的默默奉献,为我们展现了当代师者的风范和师道的力量。
祝贺会上,于洪珍教授回顾了自己从教五十年的历程,并对学校及学院各位领导、同事对她教学、科研长期以来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之后,她作了《从战略的高度搞好本科教育》的主题报告。
在之后举行的信电学院教学工作论坛上,信电学院副院长李明作了信电学院教学工作汇报。
王香婷教授作了主题为《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建设与思考》的报告,徐瑞东老师则从利用多种媒体、备课、批发作业、实验课等方面出发,作了主题为《青年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的发言。最后,信电信电学院院长马小平教授进行了总结。
师生座谈
2010年 12月18日上午,国家教学名师于洪珍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师生座谈会暨《大爱无边》首发式在文昌校区工会二层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邹放鸣、张爱淑,校长助理、工会主席
刘圣汉,国家教学名师于洪珍,河南省煤层气公司董事长姜光杰,信电学院党委书记王崇林,物联网中心常务副主任丁恩杰,人事处处长张万红,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罗时嘉出席座谈会,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友好合作单位代表,信电学院教师、学生代表等参加了座谈会。校长助理、工会主席
刘圣汉主持会议。 会上,校党委副书记邹放鸣在讲话中概括了于洪珍教授在五十年奋斗中所体现的诸多品格。他指出,于洪珍教授忠于党忠于职业,是亦红亦专的典范;跟随学校搬迁,与矿大共患难,是忠诚事业的典范;传道授业,为学生成人成才而努力,是教书育人的典范;热衷科研事业,理论联系实践,是艰苦奋斗的典范;退休后仍勤奋工作,关心学校学院发展,是成就显著的学者,是充满爱心的母亲,是慈祥和蔼的长者,是崇高理想的追求者,是科学真理的探索者,更是教育事业的辛勤耕耘者。邹放鸣副书记说,爱与责任是作为一名老师最重要的品质,而这也正在于洪珍教授在五十年的奋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邹放鸣副书记在讲话中对全校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老师们能够潜心于教书育人,心无旁骛,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校党委副书记张爱淑对于洪珍教授从教五十周年的辛勤工作以及为学校所取得的贡献表示感谢,并从多方面介绍了于洪珍教授的高尚品质:一是教书育人、治学严谨;二是矢志科研、身先士卒;三是教书教人、为人师范;四是甘为人梯、培养青年教师。张爱淑副书记强调,我校的全体教师都应该学习和发扬于洪珍教授的精神,在学校的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河南省煤层气公司董事长姜光杰高度赞扬了洪珍教授身先士卒和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他说,河南省煤层气公司的飞跃发展离不开于洪珍教授的支持和帮助,于洪珍教授在公司亲自下井到一线,对工作精益求精,公司的很多人都认识她,都佩服于洪珍教授的工作和精神。
于洪珍教授发表了感言。她对学校及校领导对其工作的肯定表示由衷的感谢,并简单回顾了自己五十周年的教学生涯。她结合自身教学科研经历,与与会人员分享了自身体会。她强调,作为一名教师,要爱岗敬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注重研究生的培养,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要具有先进的教学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要勤奋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站在学科前沿。
会上,校长助理、工会主席
刘圣汉致辞。信电学院党委书记王崇林、物联网中心常务副主任丁恩杰、人事处处长张万红、校出版社副社长罗时嘉分别发言表达了对于洪珍教授的敬意和感谢,并祝贺《大爱无边》一书出版。
会上,还宣读了
上海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博导张根度发来的贺信,于洪珍教授的学生代表、同济大学电信学院副院长刘富强向于教授献花,平顶山职大自78-1班代表向于教授赠送了花篮。于洪珍教授向与会学生代表赠送了《大爱无边》一书。
先进事迹
于洪珍教授是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及全国 2020 年杰出教学奖获得者。从教 59 年来,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获国家级教学奖励 2 项、省部级教学奖励 9 项。她热爱教材事业,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总结课程教材建设特点和规律,先后出版《通信电子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等教材 10 部。主编的《通信电子电路》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教材的内容模块化,适应学分制教学改革;贯彻知识体系与价值引领相统一,体现基础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注重科教融合,科研反哺教学;着力知行合一,反映时代发展的实践育人;电子教学资源丰富,线上线下多维度提升知识体系的呈现度和友好性。自 2005 年出版以来,先后 3 次修订再版,累计印刷 28 次,印量达 8 万册,被全国 100 多所高校采用。她始终紧跟教育新理念,为学校教材建设工作献言建策,发挥教材育人功能,推动教材改革持续深入开展。
相关报道
《光明日报》1995年9月21日以题为《敬业无涯——记全国优秀教师、中国矿大教授于洪珍》;
《徐州日报》1997年6月26日以题为《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记中国矿大教授于洪珍》;
《中国煤炭报》2005年8月4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17日以题为《爱的心灵超越三尺讲台——记高校名师于洪珍》;
《新华日报》2006年10月18日以题为《一位教学名师的坚守》;
《中国江苏网》2006年10月18日《于洪珍教授真爱无边、46载痴心不悔为教育 》;
《南京晨报》2006年10月15日《女教授46载走遍数十煤矿》;
《光明日报》2007年7月11日《爱洒学生心田》对于洪珍教授的先进事迹进行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