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风景地理学

201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云南风景地理学》是201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叶文。

内容简介
《云南风景地理学》在全面阐述风景及其风景地理的基本概念、自然风景的成景机理(成景背景和成景作用)的基础上,以山地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景景观、土壤(土层)景观、生物景观、生态农业景观等分类方式,对云南自然风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最后,从自然景观空间结构和开发潜力、风景资源的管理及审美进行了探索式的研究和总结。
目录
第1章 概论 1
1.1 风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1
1.1.1 风景的形成背景研究 3
1.1.2 风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3
1.1.3 风景资源分区与规划 4
1.1.4 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4
1.1.5 风景的审美和欣赏 4
1.2 风景地理学研究的历史沿革 4
1.3 风景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6
1.4 云南风景地理的基本特征 6
1.4.1 奇特性突出 7
1.4.2 多样性显著 7
1.4.3 古老性典型 7
1.4.4 组合性良好 7
1.4.5 广布性与空间分异性共存 8
1.4.6 自然风景对文化景观形成的影响 8
参考文献 9
第2章 自然景观形成的背景 11
2.1 区域地质背景 11
2.1.1 掀升性典型 12
2.1.2 间歇性突出 14
2.1.3 差异性显著 14
2.2 成景岩组 14
2.2.1 碳酸盐岩类成景岩组丰富 14
2.2.2 碎屑岩类成景岩组广布 15
2.2.3 岩浆岩类成景岩组分布局限 15
2.2.4 变质岩类成景岩组带状分布 15
2.3 地貌背景 15
2.3.1 地势北高南低,作梯层状下降 16
2.3.2 东部高原绵延,西部山川纵横 19
2.3.3 小型盆地广布,地貌类型复杂 21
2.4 气候背景 22
2.4.1 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成因复杂 23
2.4.2 干湿季分明,区域差异明显 23
2.4.3 气候类型多样,水平分布复杂 23
2.4.4 多层多带,垂直变化显著 25
2.5 水文背景 26
2.5.1 河流纵横 26
2.5.2 湖泊湿地广布 28
2.5.3 地下水丰富 30
2.6 土壤背景 33
2.6.1 土壤类型多样 33
2.6.2 水平上阶梯状分布 37
2.6.3 垂直分布典型 38
2.6.4 地域差异明显 41
2.7 生物背景 41
2.7.1 生物资源丰富 41
2.7.2 生态系统多样性极其丰富 43
2.7.3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复杂 47
参考文献 49
第3章 自然景观的成景作用 51
3.1 概述 51
3.2 构造成景作用 51
3.2.1 岩浆、热水成景作用 53
3.2.2 变质成景作用 54
3.2.3 地震成景作用 55
3.3 坡地重力成景作用 55
3.4 喀斯特成景作用 56
3.4.1 喀斯特景观形成的基本条件 56
3.4.2 喀斯特景观形成的阶段性和地带性 58
3.5 流水成景作用 62
3.6 湖泊成景作用 64
3.7 冰川成景作用 65
3.8 土壤成景作用 66
3.9 生物成景作用 67
3.10 人工成景作用 68
参考文献 68
第4章 地质地貌景观 69
4.1 概况 69
4.2 构造景观 69
4.2.1 地壳升降运动遗迹景观 70
4.2.2 断裂景观 70
4.2.3 褶皱景观 71
4.2.4 节理景观 71
4.3 山间盆地景观 72
4.4 花岗岩石景观 72
4.5 化石景观 72
4.5.1 云南澄江县帽天山动物化石群 73
4.5.2 禄丰恐龙化石景观 74
4.5.3 罗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景观 74
4.6 晋宁梅树村界线层型剖面景观 75
4.7.1 滇东喀斯特景观区 76
4.7.2 滇东南喀斯特景观区 81
4.7.3 其他喀斯特景观 83
4.8 火山景观 84
4.8.1 腾冲火山群景观 85
4.8.2 屏边火山景观 87
4.9 丹霞景观 87
4.9.1 丽江老君山高山丹霞景观 87
4.9.2 剑川石宝山高山丹霞景观 88
4.10 劣地景观 89
4.10.1 元谋土林景观 89
4.10.2 永德土林景观 90
4.10.3 陆良彩色沙林景观 90
4.10.4 元江彩色膏林景观 90
4.11 宝玉石景观 91
4.11.1 宝石 91
4.11.2 玉石 92
4.12 地质景观演化进程 94
参考文献 95
第5章 山地景观 97
5.1 概况 97
5.1.1 高山和极高山(海拔>3500米) 97
5.1.2 中山(海拔1000~3500米) 98
5.1.3 低山(海拔500~1000米) 99
5.1.4 丘陵(海拔<500米) 99
5.2 山地景观空间结构 99
5.3 滇西横断山纵谷区山地景观 100
5.3.1 担当力卡山景观 101
5.3.2 高黎贡山山脉 102
5.3.3 云峰山景观 103
5.3.4 怒山山脉 103
5.3.5 云岭山脉 106
5.4 滇东高原区山地景观 114
5.4.1 乌蒙山景观 114
5.4.2 拱王山景观 114
5.4.3 轿子雪山景观 115
5.4.4 鸡足山景观 115
5.4.5 方山景观 116
5.4.6 大围山景观 116
5.4.7 西山景观 117
5.4.8 梁王山景观 117
5.4.9 马雄山景观 117
5.4.10 磨盘山景观 118
5.4.11 水目山景观 118
5.4.12 圆通山景观 119
5.4.13 观音山景观 119
5.4.14 药山景观 119
5.4.15 秀山景观 120
5.5 山地景观演化 120
参考文献 121
第6章 气象气候景观 123
6.1 概况 123
6.1.1 多变性和速变性 124
6.1.2 背景和借景性 124
6.1.3 广域性和地域性 124
6.1.4 时间性和季节性 124
6.2 气象景观 124
6.3 气候景观 127
6.4 地貌对气候景观形成的作用 129
6.4.1 地势对气候景观形成的影响 129
6.4.2 高原对气候景观形成的影响 129
6.4.3 海拔对气候景观形成的影响 130
6.4.4 坡向和坡度对气候景观形成的影响 130
6.5 气象气候景观空间分异 131
6.5.1 纬度地带性分异 131
6.5.2 垂直地带性分异 133
6.5.3 旅游气候景观分区 134
参考文献 134
第7章 水景景观(一) 135
7.1 概况 135
7.1.1 景观的多样性 135
7.1.2 景观的独特性 136
7.1.3 景观的空间分异 136
7.1.4 景观的紧密配置性 136
7.2 河流景观 137
7.2.1 河流景观概况 137
7.2.2 主要河流景观 138
7.3 瀑布景观 157
7.3.1 瀑布景观概况 158
7.3.2 风景瀑布 158
参考文献 163
第8章 水景景观(二) 164
8.1 湖泊湿地景观 164
8.1.1 湖泊湿地景观概况 164
8.1.2 天然湖泊湿地景观 165
8.2 泉水景观 179
8.2.1 泉水景观概况 179
8.2.2 温泉景观 180
8.2.3 冷泉景观 185
8.2.4 特殊泉景观 188
8.3 冰川景观 189
8.3.1 冰川景观概况 189
8.3.2 主要冰川景观 190
参考文献 191
第9章 土壤(土层)景观 192
9.1 概况 192
9.2 典型土壤(土层)景观 192
9.2.1 滇中红层景观 192
9.2.2 东川红土地景观 193
参考文献 193
第10章 生物景观 195
10.1 生物地理景观类型 195
10.1.1 温性—寒温性生物地理景观 196
10.1.2 高原面亚热带生物地理景观 196
10.1.3 剥蚀面以下生物地理景观 199
10.2 植被景观 199
10.3 植物景观 209
10.4 花卉景观 211
10.5 人工植物群落景观 213
10.5.1 植物园 214
10.5.2 古树名木景观 215
10.6 动物景观 217
10.6.1 鸟类景观 217
10.6.2 鱼类景观 225
10.6.3 大型动物景观 228
参考文献 230
第11章 生态农业景观 232
11.1 坝区生态农业景观 232
11.2 山地生态农业景观 234
11.3 干热河谷生态农业景观 237
11.4 花卉生态农业景观 238
11.5 茶生态农业景观 239
11.6 高山牧场景观 244
第12章 自然景观空间结构与开发潜力 247
12.1 自然景观空间组合与分异特征 247
12.1.1 《云南省综合自然区划》方案 247
12.1.2 《云南省志 地理志》地貌区划方案 249
12.1.3 生物地理分区方案 250
12.2 自然景观地理分区原则 251
12.3 自然景观地理分区 253
12.4 自然风景资源的开发潜力评价 257
12.4.1 地文景观开发潜力评价 257
12.4.2 气象气候景观开发潜力评价 258
12.4.3 水文景观开发潜力评价 259
12.4.4 生物与土壤景观开发潜力评价 259
参考文献 260
第13章 风景资源的管理 261
13.1 IUCN风景资源管理模式 261
13.2 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公园管理经营模式 263
13.2.1 以美国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型管理模式 263
13.2.2 以英国、日本为代表的综合型管理模式 264
13.2.3 以德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地方自治型管理模式 265
13.3 我国风景资源管理模式 266
13.3.1 中国风景资源管理体系类型 266
13.3.2 中国风景资源管理模式 266
13.3.3 中国风景资源经营模式 268
13.3.4 中国风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68
参考文献 271
第14章 自然风景的审美 272
14.1 自然风景审美的历史沿革 273
14.1.1 自然风景审美的萌芽阶段 273
14.1.2 自然风景审美的大发展阶段 274
14.1.3 自然风景审美的成熟阶段 275
14.1.4 自然风景审美的交融阶段 277
14.2 自然风景的美学特征 281
14.2.1 自然风景的形象美 281
14.2.2 自然风景的色彩美 281
14.2.3 自然风景的动态美 282
14.2.4 自然风景的朦胧美 282
14.2.5 自然风景的人文美 282
14.3 自然风景的美学价值 283
14.4 自然风景审美 284
14.5 自然风景的美育 285
14.5.1 自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