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

四川省苍溪县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县城东南部18公里处云峰镇境内。

历史沿革
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川西、川北和汉中地区设道场或教会,共二十四治(后来与二十八宿合并增加到二十八治)。汉安二年天师张道陵设立的二十四治,分上品八治、中品八治、下品八治。云台山是下品八治的第一治(《云笈七签》卷廿八《廿四治》)。
《道藏》中的《珠囊》引《二十四治图》、《七签·蜀中广记》引《二十四治图》、《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天师治仪》以及清人彭定求的《道藏精要》中,均说云台山治在巴西郡阆州苍溪县。《太平寰宇记》卷八十六在“云台山”条目下引《周地图》说:“汉末张道陵在此学道,使弟子王长、赵升,投身绝壑,以取仙桃
长等七试已讫,九月遂成,随陵白日升天。”《十道记》说苍溪云台山即“张道陵升真之所”。
地图导航
文化传承
云台山呈太极八卦图形,这是道教文化在自然山川形胜中的集中反映。
中国道教研究所所长、张天师第六十五代嫡系传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为云台山题词:“天师二十四治之苍溪云台山”。 1995年,山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袁有根来此实地考察,意外惊喜的发现:云台山全貌竟与“太极阴阳八卦图”惊人的相似!云台山黛青的山体呈鱼形,“鱼头”所在叫“舍身崖”,据传当年张道陵命弟子王长、赵升在此投身绝壑以取仙桃,由此脱去凡躯,得以升仙;白雾飘渺的山侧空谷亦呈鱼形,“鱼眼”为谷底一天然清泉,泉水清澈甘甜,冬暖夏凉。两“鱼”一黑一白,一动一静,一实一虚,一阴一阳,首尾相交,浑然相合。主山体周围还有八个山丘,分别为紫阳山、铜鼓山、博树垭、文成山、双山垭、文笔垭、北斗山、冒火山,构成“八卦”。
上世纪90年代初,山西大学教授袁有根在苍溪县文化馆[兼文物管理]陶嘉陵、罗光春的多次陪同下,考察云台山,并绘制上图,大量史料和事实表明,苍溪云台山是张道陵初创道教时的二十四治中的第十七治,其对于中国道教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苍溪县位于我国西部的四川省北部山区,这里山川毓秀、生态良好,历代都是道教活动的兴盛之地。自东汉张道陵在苍溪云台山从事道教活动开始,道教在苍溪已有1860多年的历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高道大德和专家名流的足迹,孕育和积淀了厚重而深沉的道教文化,被誉为“中国道教之乡”。
一、苍溪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晚年道教活动的中心
张道陵在大邑鹤鸣山创立“正一盟威之道”(俗称“五斗米道”)之后,把他晚年道教活动的中心转移到了川北一带的苍溪县。据《云笈七签》等史料记载,张道陵在苍溪云台山学道炼丹、传道试法,七试赵升,“九丹遂成”,然后自掷深谷,对弟子王长、赵升授以要道。亲率三百七十弟子的庞大队伍住治上教化,这在道教史书的记载中十分少见。当年苍溪道教活动是何等的兴盛可想而知。
二、苍溪是张道陵的升真之地
众多的道教史书都指向同一个事实:张道陵及夫人、部分弟子均在苍溪羽化升天。张道陵于“永寿三年(公元157年)(有的记载为永寿二年)”“…… 九月九日……乃以盟威、都功等诸品秘录、斩邪二剑、玉册玉印以授长子衡……”,将余丹分发给弟子食之后,已至中午时分。此时,“群仙仪从毕至,天乐拥导云台峰,白日飞升,时真人一百二三岁也”。张道陵的夫人雍氏也于次年在此升天。他的弟子王长、赵升三十年后在此升天。位于云台山西边的张道陵墓穴至今遗迹尚存,墓内石顶上镌刻的“升真之域”四个正楷字还清晰可辨。
三、苍溪的道教宫观遍布城乡
距苍溪县城十七公里的云台山是道教最早的二十四治中的下八治之首治,是全国十八座炼丹名山之一。其山形为典型的阴阳鱼,围绕云台山内外分别由八个山头组成了内八卦和外八卦,特殊的地貌地形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极八卦图。张道陵从公元143年设立云台治,至公元156年升真,他晚年间接或直接在此从事道教活动长达12年,可见此地确是修道炼丹的灵山宝地。云台观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一直都是崇道弘法的胜地。道场规模宏大,在道教最兴盛的时期,云台山有九楼、八塔、十一殿、塑像二百余尊。
位于县城东南角的中国西武当山因其形如笔架,古时叫“笔架山”,是中国西部罕有的以“武当”命名的道教名山。自西晋太康(公元280—289)年间修建玄帝庙,到明朝大兴武当道教的永乐年间修建真武宫并更名为“武当山”,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西武当山紧靠嘉陵江边,山势巍峨,突兀挺拔,在山里山外形成了两个阴阳鱼图形(山里的阴阳鱼:山梁部分为阳鱼,山弯部分为阴鱼;山外的阴阳鱼:杜里坝为阳鱼,嘉陵江转弯部分为阴鱼),阴阳相生,银水归堂的独特风水,实乃天造地设。西武当山悬崖峭壁上凿建的老君洞、天师洞、娘娘洞、二仙洞、八仙洞、牛王洞等道教景观,历史久远,仙气萦绕,为名副其实的洞天福地。近年来,苍溪县重视道教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决定恢复重建真武宫,打造“中国西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品牌。2008年1月3日,由广元市道教协会会长张绍国捐资1300万元,建设的集宫殿神像、斋堂单房、法物流通、文化陈列、办公培训、创收自养于一体,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道教活动场所竣工开光,使苍溪的道教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苍溪太康年间置汉昌县所在地的青山观一直都是道教场所,此外,还有位于月山乡烟丰山的真庆宫、运山镇境内的玉皇宫、八庙镇境内的三清观、三川镇境内的中华观等宫观,一直以来道教活动久盛不衰。历史上,苍溪境内的道教宫观遍布城乡,苍溪县城当时不足三千人,城内城外几乎处处有道观,因此民间有“一条长街七条巷,半城民宅半城道”的说法。在乡村,几乎每个村落都有道教场所,苍溪河西的近十个乡镇,村村都有道观。
四、苍溪是古今中外令人向往的道教圣地
由于苍溪的道教胜迹众多,令人神往,所以吸引了历代高道名流、专家学者至此修道传道、揽胜观光,考察探秘,甚至引起朝廷的重视。根据《唐全诗》中宋之问的《送田道士使蜀投龙》一诗中的记载,武则天曾敕命“田道士”到苍溪的云台山举行国醮,将文简、玉壁、金龙用青丝捆扎,投入云台山,以祈求社稷平安。东晋道教家、医药学家、炼丹家葛洪曾到苍溪云台山研习道书,《华阳国志》、《保宁府志》、《苍溪县志》等历史资料中对此都有明确的记载,史书中说历史上一直有葛洪的读书之所——书岩和稚川像存在。
东晋张道陵,唐宋之问、马戴、顾恺之、蒲传正,宋张继先、宋祁,元廖寥,明曹学全(有单人旁)、郭文涓、杨瞻、陶文举,清陈荩、任仪、纪纯、任维贤、陶淑礼、王惠明,今周承瞻、田俊、陶 野、史蒂芬、袁有根等先后均有写云台山的诗文流传于世。晋代画家顾恺之(公元348—409)所写的《画云台山记》,记述了张道陵在云台山七试弟子赵升的故事,把云台山“神明之居”的“幽、奇、雄、险”描绘得维妙维俏。
美国学者史蒂芬、国际老子道教协会会长黄史、台湾大罗金仙府住持周秀梅、台湾电视连续剧《包青天》制作者赵大琛、台湾地区道教协会理事陈俊哲、德国博士欧福克,先后专程到苍溪县云台观考察。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袁有根两次到云台观进行了详细察看,撰写了《神妙的云台山》一书。其间,《张道陵究竟在哪座云台山修道》一文,是他在走完了全国所有的云台山之后,用史料和事实充分证明,“张道陵修道的云台山是四川苍溪县东南35里与阆中交界的云台山无疑”。袁教授还根据云台山周围的山形地貌,绘制出了天然的内外八卦太极图。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学院副院长、中国道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道教协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继禹亲笔为苍溪云台观题词:“天师道二十四治之苍溪云台山”,去年张继禹会长又为我县道协主办的《道乡》杂志题写刊名和撰写发刊词,为“中国西武当山”题写山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王家祐、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研究所所长李刚教授等在国际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的道教专家,都分别在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徒步到苍溪考察研究道教。
原广元市政协副主席周承瞻不辞艰辛,跑遍省内外查问档案资料,以大量的史实证实了苍溪县云台山确是张道陵天师创立的二十四治中的“苍溪云台治”,撰写了一本专著《天师道二十四治之苍溪云台山》。
由全国道协副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唐诚青带队的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视察组”专程到苍溪进行视察指导。各级党委、政府和宗教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也陆续到苍溪云台观、中国西武当山等道观检查指导工作。众多的省内外的道教界高道大德都纷纷来到苍溪考察,无不为苍溪浓郁的道教文化氛围所叹服。
五、苍溪是川北乃至四川的正一道活动中心
苍溪道教一直传承着张天师创立的正一派道教,由于在做道场法事时必需敲打铜铃,所以当地老百姓称其为“叮当派”道教,其最大特点是生活化、民间性。道士除了信仰不同、按要求参加道教活动外,平时与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在苍溪,历代信奉正一道的民间道士较多。叮当派道教的主要精神是劝善保平安,道场的主要内容是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其表现形式和演教方式最能被广大老百姓所接受,也最能与当今社会相融合。因此,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正一派道教,在苍溪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广泛的信众基础。近年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不断完善,广大信众和道士积极参与、鼎力支持,苍溪正一道教的活动逐步规范,道教工作有序开展,广元市道教协会驻地设在中国西武当山真武宫。正一派道教在川北乃至四川的影响越来越大,苍溪的中心地位越来越明显。
六、苍溪的道教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有关能证明苍溪是“中国道教之乡”的文物古迹、美妙传说、养生文化遍及苍山溪水。云台观、西武当、玉皇观、中华观、真庆宫等道观的神仙石像、碑板石刻、仙道手迹被部分或完整地保存着;陵墓洞穴、亭榭书岩、练功道场等遗迹尚在。年愈七旬的原苍溪县道教协会会长李真灵(俗名李大宇)是苍溪正一道叮当派传人之一,他家祖宗四代都是民间道士,传承近两百年的道场全套法器和有关的道教书籍还保存完好。青山观的千年古柏上至今还悬挂着两只叮当派道教当年做道场时用的铜铃。明朝时西武当山真武宫铜质“照妖镜”还保存在县文物管理所。云台山发掘的罐、杯、碗等古陶器陶瓷文物现还保存在县委统战部。苍溪城乡与道教有关的地名、方言俗语比比皆是,如“白鹤山”、“紫阳山”、“洗脚溪”、“玉女村”、“中土乡”和“龟儿子”、“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等等。发源于苍溪云台山的“傩戏”(又称“鬼戏”)被挖掘、整理和重现,这一在苍溪正一派道教中孕育成长起来的民俗文化,在小平故里和第四届重庆三峡旅游节上演出时,一炮走红,引起海内外轰动。西武当存有大量国内知名书画家关于苍溪道教的书法和绘画佳作。道教的音乐、拳术表演融入了苍溪市民大众文化和健身娱乐的日常活动之中。历经数年编撰的《苍溪道教志》已完成初稿,即将付印。在“中国·苍溪梨花节”期间,举办“道教文化旅游周”,开展系列道教文化活动,集中展示道教文化魅力,强力推介道教文化旅游。
淳熙九年(1182)于观前修建白鹤楼、天师殿、紫微宫、九皇楼、司令堂,以供张天师、紫微北极大帝、九皇、司令等道教至尊和神氏后,还建有九转亭、魁柏亭、望鹤亭,有麻姑、芙蓉、平仙、峻仙等洞穴。现存有各类古迹遗址20余处,由东观、中观、钟楼三部分构成。史书记载,公元143年,张道陵在苍溪云台观传道修行,创造了流传于世的真武功和正义道。云台观为张道陵传道炼丹大药之处,现有张道陵墓、飞仙崖、炼炉、炼丹池、丹灶堂、九转亭、浸药泉、玉丹亭、玉鱼池、松根、蟠桃二岩等遗址,被誉为“云台仙山”。
风景特点
站在云台观上,极目四眺,四周山峦叠嶂,云烟渺渺,这座藏于深山的道观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兴衰。它被毁灭过,它被重建过。它有许多故事,许多传奇,都在这天、这地、这山、这水里变成了无言的诉说和厚重的静谧。它的秘密或许我们永无可知,就连它的归属地都因为历史上的各种变迁,在苍溪和阆中之间变得模糊不清。但是这些都没有关系,它就那么静静地呼吸着,静静地存在着,静静地见证着属于它的历史。
主要景点
云台观三殿
云台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并不大,分为前、中、后三殿。
一进大门,迎面是一尊灵官。前殿左右各有横房二间,和中殿两边相接,形成了一个四合院。中殿供奉着太上老君慈航天师,从西武当山来云台观修行的冉道士,正悠闲的在屋檐下阅读着道教的书籍,院子里落英缤纷,袅袅青烟里一派道法天然的景象。在中殿右殿转角与前点相连的横房,殿里有一尊三只眼、跷右脚、举右手的高大龙神坐像。据说,文化大革命时龙神像被砸,发现其腹内有一只干瘪的猴子骨架,脖上系红绫,上有“云台化县……”等字。猴骨架被农民张永年作为药材卖掉,红绫也不知去向。传说当年张天师手牵一猴来云台顺山界云游时,山上立即出现一个高大无比的龙神,它就是云台上的保护神。据此,后来的道士塑龙神像时,就把活猴灌醉泥封在龙神像腹内,以求天师显灵,龙神保佑。而云台观的后殿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原来的三清神像,浮雕石墙已然渐渐湮灭,只能看到两块直径52厘米、高出地面12厘米的柱础。
八角井
在云台观东南200米处,有一座八角井,据介绍,当井水枯竭时,可见“云液”二字,井水充盈时,只见一潭绿水,不见井底。又传还有一座八角井位于云台观后殿西侧池畔,其下深处有暗流,与井相通,修建云台观的木材,就是从井中涌出的,只是此井早已用生铁水凝铸,令人难寻其踪迹了。当地群众流传着“八角井照南天门”的说法,意即有人到此俯井观看,可以见到天上的南天门。
地下宫
云台观后殿西北还有一个龙洞,又叫地下宫。洞口有石栏、石门,上有9级石塔,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洞宽5尺,高6尺,可容3人并行向里走8丈多。洞内两壁、顶板,均刻有人物图形,入洞8丈多处,立有厚石壁,据传在这个石壁后面,还有别的洞和它相连,神秘莫测。
张道陵墓穴
而在云台山的诸多传奇中,最奇特又是最有名的莫过于传说中张道陵的墓穴。顺着云台观后的一条小路前行100余米,就看到了一处用钢筋混凝土搭成的架子,架子下是用4根木棍支撑起来的遮阳棚,而被它们保护起来的就是这座张天师的衣冠冢了。据介绍,这座古墓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被发掘过,但是只打开了一两间石室后就停止了,据说这个石墓里面有很多间石室,互不相通,而墓穴纵向一直通到云台观里,连成一线。奇特的是,云台观地面就以这一线上的作物无法生长。待到每年农作物成熟的时候,尤其明显。而来这里的游客也无法下到墓穴里面一探究竟。这就是这座墓穴另一个神秘的地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墓穴除了外面的四五级台阶外,其余部分都被水淹没,而水位不管洪涝干旱都几乎不曾改变。墓穴在山顶,那这些水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最新消息
2014.4.9上午,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广元投资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活动期间,苍溪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祖斌与香港·华兴实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华炳签订《苍溪云台山旅游区道教文化旅游开发招商引资议向性协议书》,该公司拟在2014年至2020年期间投资20亿元人民币,将以云台观和道教遗迹为核心、围绕天然太极山形和内外八卦的山水景色,恢复云台观历史格局,建设壶中园、云台画院、云丝园、云台地宫、正一科仪博物馆五大核心景点,打造韩家坪-冒火山道医养生产业区、文笔山仙桃产业区、博树垭清真文化产业区、蚕子山道修体验区等八区,塑造金殿祥光、紫阳晓钟、山揽阴阳、云台仙风、天师卧虎、川谷晒药、丹灶青烟、桃坞红雨、瓦关怀古、江流玉带等“云台十景”,建成集游览、祈福、道修、度假、疗养、采风、科普、探险等于一体的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新型道教文化旅游区。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