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洞,古称青华观、老古洞、老道观。隋唐之时,碧云山道士深山采药,打坐坐观于此。而唐朝时上洞八仙东游至此,仰慕碧云山云霞洞美景,改为云霞洞。是药山余脉碧云山一处秀美绝伦的天然石洞。据清咸丰七年的《岫岩志略》记载:“由圆枣沟古石桥东上,约二里许有洞,曰:青华观。洞前石覆如屋,檐水下滴,累累如贯珠,承以盆,足供数人之饮,以之烹茶,甘冽异常。”洞内高、宽一丈有余,可容纳数十人,当地百姓相传圣水可治病,乃天女所赐。洞口坐西北朝东南,洞内宽敞,钟乳石惟妙惟肖,藏风聚气,洞天仙境,世外桃源,洞内供奉上洞八仙之何仙姑。
主要景点
关东名山药山云霞洞,云霞洞山名,位于药山西南支脉,为辽宁四大名山之一,岫岩药山八景之一,相传为八仙过海东游辽东的仙山之一,云霞洞山峰矗立,最高峰海拔六百六十六点六米,山中著名的道观云霞洞,清代康熙53年所创,为当年铁刹山道士周一儒道长所创立,山中的云霞洞,狐仙洞,云瀑洞天,青玄胜境,为云霞洞著名的四大景区。云霞洞道观住持道人滕静洇道长,秉承道门传承,修真悟道,苦己利人,复建文革之后的云霞洞,以及黄静晟道长的大力支持,云霞洞得已有初具规模,本观主神何仙姑祖师,祖师爷周一儒祖师。
药山余脉碧云山(亦称五莲花山,其山如壁立千仞的城墎,故又称五莲花峰)凤凰岭聚仙台、森林公园,峰峰叠嶂,峦峦柔美,石岩俊秀,溪流泉涌。仙姑峰,海拔较高,相传何仙姑祖师,东游辽东宝药山云霞洞,登峰顶观群山显映,而得名。右有一峰与仙姑峰遥遥相望,名为玄女峰,相传九天玄女娘娘,云游宝药山,曾在此峰采药,而得名。女娲顶,相传古时女娲娘娘在宝药山寻宝的山峰,而得名女娲顶。仙女峰,仙女修道之处,因慕名宝药山云霞洞之盛名,而下界修道古峰。慈航顶,慈航道人采药济世的山峰之一,得名慈航顶。娘娘峰、龙姑峰、龙女峰、回龙峰、天柱峰共九座主峰,其余山峰较平坦,山中有南蓓青丘、大旺青丘林、三座石洞。主洞云霞洞、松树沟狐仙洞,双泉为南蓓圣水泉、龙女泉,主溪龙女溪、仙女溪,主岭为升仙岭、老爷岭、武家岭。
碧云山名胜古迹很多,当年曾有关帝庙、云霞观、娘娘庙、八仙观、八仙亭、东游亭、游子亭、山河亭等许多古迹,后被红卫兵所毁灭。现今云霞洞、松树沟狐仙洞、南岭狐仙洞依昔犹存。云霞洞山下有一关帝庙,原关帝庙上有龙女溪,溪水常年不断,下有南蓓泉,今炼丹井泉,泉水清澈甘甜,水质甘洌。云霞洞道院古关帝庙,后被玄门道教金莲正宗全真龙门派支派金山派玄裔弟子滕静洇、黄静晟道长复建。
位置境域
云霞洞,是药山风景区人文景观之一。药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辽东半岛腹地北部,属东北长白山系千山余脉,坐落在辽宁省中国玉都岫岩满族自治县北六十公里的药山镇、石庙子镇、三家子镇三个镇的交界处。
碧云山云霞洞为药山著名的道教胜地,是上洞八仙何仙姑道场之一,历代高道云集,是道侣往来必拜访古洞之一。碧云山古名蓬莱山,云霞洞内火云仙、火云圣母、水灵儿、木灵儿、珠儿曾隐修云霞洞,修炼丹道。
东游道侣青龙岭中寻仙迹,仙山凤峦古洞清泉颂黄庭。
《云霞洞》:古洞即仙居,飞檐却太虚。身疑梦蝶后,人亦洞外行。树梢悬风磴,蒲根溜石渠。往来幽兴熟,何处不吾庐。相传何仙姑祖师曾在梦中点化并即兴赋诗这首《云霞洞》,赠与有缘弟子。
《碧云山云霞洞》 唐·皮日休
青冥向上玉霄峰,元始崔嵬耸玉容。
晓案琼文光绝壁,夜坛香气袭灵松。
云根怪石依清凤,潭底寒泓卧黑龙。
步入琼台忘世路,分明半席许相从。
地形地貌
云霞洞座落于碧云山中麓,左为游龙山,右有连环山,山下正对着宽阔的哨子河水。风水一绝,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洞座西北朝东南,更有丹凤朝阳之风水。
气候特点
碧云山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七点六度。由于雨量充沛,溪流纵横如织、瀑布星罗棋布,溪流瀑布交相呼应,为大自然增添了欢快、明朗气氛。由于地处山区,海拔较高,植被茂盛,负氧离子含量高,碧云山还具有山地气候特点,夏天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三至四度,是山岳观光游、生态养生游、朝圣宗教游的一处避暑圣地。
资源情况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韭菜沟千年圣地碧云山云霞洞道场、狐仙洞道场,历代香火鼎盛,乃佛道集于一身,山清水秀,洞天福地,古树参天。山中草药山野菜、山果、映山红、山里红、山花满山遍野。溪水潺潺,山峦叠翠,百鸟朝凤,丹阳仙境般的景象,又有青华神秀,青玄胜境,青丘仙境等各大风景。古有诗云:守着宝药山,免进鬼门关。不是寿星老,就是活神仙。
开发建设
药山风景区内自然植被繁茂,降雨量充沛,经测定年平均降雨量为870毫米,水资源极为丰富。按景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不远的将来修建库容8.6万立方米,回水长度450延长米,水域面积2.55万平方米的人广湖和兴建占地面积15公顷,以阳生、阴生、岩生、水生四类中草药为主体的,突出“药”字特色,集欣赏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中草药植物园。药山风景名胜区将发展成为集山、水、林、药、宗教于一身的特色景区,其神奇的色彩将越发显现出来。
继滕静洇道长发掘、开创、复建云霞洞后,滕静洇道长和黄静晟道长选中关帝庙古遗址,并投资兴建云霞洞道院,他们为文革后开山道长,秉青华道脉,传云霞法脉,继龙门一脉。他们虔心悟道,问道参玄,道心赤诚,天地可鉴,道碑常存,万古流芳。云霞洞青华道院现任住持滕静洇道长。
重点庙址:云霞洞道院,乃古遗址关帝庙,位于碧云山老爷岭聚仙台,左有刺榤仙树护庙,主殿三清殿,供奉三清道祖,青华道祖,太乙救苦天尊,药王十大神医,云霞洞历代仙姑,女娲娘娘,眼光娘娘,等神仙,神坛前方是道长做法事的法坛,东殿太乙天尊宝殿,供奉太乙天尊,西殿护法神殿,供奉胡、黄、常、蟒及碧云山诸位胡仙娘娘。
重点庙址:云霞洞,胡仙洞,碧云山老爷岭老爷庙关帝庙荡魔古庙,又称关帝圣庙、关圣帝君庙。相传老爷岭关帝庙,是一座座庞大的道教宫观。主殿三清殿,第二殿关圣帝君的殿宇关老爷殿,山门殿灵官殿,南丹房,北丹房,刘备殿,张飞殿,桃园三结义桃园殿。
交通线路
云霞洞,位于辽宁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药山镇韭菜沟村前韭菜沟,山下附近便是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历史人文
《岫岩县志》记载,发启于周代,肇兴于汉代。隋、唐、宋、元、明、清香火绵延,文革时云霞洞庙宇,碑林被毁,当年曾有周一儒,孙信峰,罗玄正,唐崇一等历代高道,升天得道记载。唐代唐王李世民率三军将士,御驾亲征辽东长乐山(药山),李世民因不服辽东水土,得了重病,云霞洞道士识得山中中药,深山采药、煎药,李世民大病痊愈,为感谢云霞洞道士献宝药及野蜜,二次率领众将士,亲自监修云霞洞青华道院,志立玄中妙,高尚法通天。真经本一部,三卷度尘凡。灵文号告命,符简镇遥坛。思维慈下土,玉绍作根源。修仙沟,又称东游青龙山,山中有修道石,睡仙石,白龙石,龙女泉,历代道长讲经传道遗石,金蝉望日,金鸟望日,仙人台,青龙石。有玉皇庙、青阳观、药泉观、左方葫芦沟元坛观、老爷岭关帝庙等古庙。历史记载,当年碧云山曾有九宫八观七十二茅庵,因文革毁灭严重。
碧云山凤凰岭聚仙台青华道院属碧云山最大的道观。隋唐之时,李道姑所建,分为主殿三清殿,财神殿,太乙殿,慈航殿,山神殿,城隍殿,土地殿,胡仙殿,护法殿,圆清太乙救苦宝殿,东丹房,西丹房,钟鼓楼,藏经阁,碑林等等,凤凰土城,至大寺沟门,庞大的青华道院是隋唐之际比较大的道教建筑群,与碧云山五大禅林寺院之一,大寺沟龙门寺,乃佛道相接的两座庞大的佛道庙宇。龙门寺:位于碧云山大寺沟大寺台,分为大雄宝殿,中为观音殿,山门韦驮殿,钟鼓楼,藏经阁,东西禅房,尼师绝尘师姑所创,与牵缘寺,后台寺,大岭洞寺,黄岗子寺,共为碧云山五大禅林。当年碧云山山林面积包括,东起大岭洞,北到黄岗子,西到老爷岭,南到武家岭,凤凰岭聚仙台云霞洞道观青华道院属碧云山中心道场,凤凰岭聚仙台青华道院藏风聚气,唐代后期至宋代人较少,明清香火鼎盛,民国碧云山胡仙洞胡三仙道场香火鼎盛,求仙讨药者络绎不绝。云霞洞,小胡仙娘娘洞亦是如此,碧云山云霞洞开山鼻祖何仙姑祖师,创东游碧云山采药,见古洞之灵秀,奇石如峰叠嶂石岩秀美,隋朝道姑李奕奇道姑,创蜀山道院分院蜀山派青华道院,亦称蜀山剑派,碧云西派,西聚仙台就是聚仙台,碧云山属药山镇西南,自古有西聚仙台之称,碧云山正面朝向前韭菜沟大地,哨子河。哨子河,碧云山对面的大河,发源于三家子镇华山村,流经韭菜桥,碧云山等地。游龙山:小红岭,松树沟交界山,曾有龙王庙,游龙山也称哨龙山,龙王庙供奉哨子河龙王,龙王庙面积庞大,山下就是哨子河,山陡峭壁立,山下哨子河,涏水深,夜晚道士们居士们轻易不临近龙头峰岩。游龙山龙王庙以前属碧云山管辖区内,其庙庞大,主殿四海龙宫,供奉四海龙王,中殿,哨龙殿,下殿龙仙女殿,南北丹房,其山似游龙戏凤,山脉接连环山大岭洞,碧云山武家岭,凤凰岭,黄岗子等山岭。碧云山诗《碧云山》唐:山峰叠嶂石岩起,峦壑依昔凤凰喜。古洞清泉青华院,西聚仙台紫气现。
云霞洞侧面的青龙沟又称青龙山,升仙岭,沟内楸树成林,云霞迎客松仙人坛,葫芦沟仙人台青龙观,双石砬,顶上为老君顶,下方为仙人顶,相传古时这里有道观名曰青龙观,道观起始于隋唐,兴盛于明清。相传此沟村民曾见青龙在天上方云层之中。又传说此沟有东海青龙女,见岫岩连年甘旱无雨,冒死降雨,被玉帝贬下凡间责罚,化于青龙沟内。青龙女敖珍滴下眼泪,沟内青龙石上的白色泪珠就是当年青龙女滴泪滴的,后来她的妹妹白龙女敖珠,也从东海而来,修真悟道于沟谷之中,滴泪成泉,就是白龙泉。青龙观:从青龙沟往上走,正沟青龙沟,岔沟就是葫芦沟,葫芦沟正门外就是青龙观老庙址。现有老君庙,古代曾有三清殿,中殿龙女殿,珍珠二位龙女,正殿灵官殿,东南炼丹房,西北炼丹房,钟楼,黄庭经道楼,问道楼,朝仙亭,葫芦沟内打坐石,玉皇庙,老君庙,仙人庙,碑林。
云霞洞云霞洞道院,是中国道教协会、国家宗教活动场所,属国家中型道教道院。是药山风景名胜区清华观第一分道院。
碧云山云霞洞道院历代香火鼎盛,居士善信,文人墨客,无不被云霞洞的灵秀倾倒而赞美,唐王李世民,一字并肩王薛仁贵,秦怀玉,罗通,盖苏珍,曾在此争斗,薛仁贵曾亮甲与云霞洞前,这就是有名的亮甲石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