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县

山西省的富水区之一

五寨县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部,总面积1387.6平方千米,五寨县辖3镇7乡107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砚城镇。地势东南高,西部低。东南为石山区,主峰芦芽山海拔2736米,为县境最高峰。中部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为最低海拔1300米。北部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 五寨县境内主要河流是朱家川河及其支流清涟河。年均气温4.3℃,一月零下14℃,七月19℃。年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120天。

建制沿革
据古文物考证,五寨境内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属冀州。
西周、春秋时属并州。
战国时为赵国北边地。
秦时属雁门郡地。
西汉为雁门郡娄烦地,东汉为武州南境。
三国时为魏之新兴郡。
北魏时为肆州秀容郡岢岚县地。
隋为马邑郡神武县。
唐朝属河东道朔州,唐末建五州。
五代后汉时属岢岚军。
宋时为岚州岚谷县,置宁远寨,隶属岢岚军。
辽重熙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属西京道,统神武县,有宁远镇。
金为武州边下刺史所领宁远县。
元朝为大同路武州,至元二年割宁边之半隶属。四年省宁远县及司候司入州。
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镇西卫隶山西都司。嘉靖十六年建五寨城堡。
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镇西卫五所大寨堡:前所、右所、中所、左所(今城关)、上所(今河湾)为五寨县,并入三岔堡,属宁武府。
民国时期,五寨属雁门道。二十六年(1937年)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山西属第二战区,五寨为第二行政区管辖。二十九年(1940年)建立五寨县人民政府,1941年8月后,属晋西北行政公署第二专署。34年(1945年)解放后,五寨为晋绥二专署驻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兴县专署。
1952年归忻县专署。
1959年4月忻县专署与雁北专署合并为晋北专署,五寨随属之。
1961年10月恢复忻县地区专署,五寨归属。
1967年成立五寨县革命委员会,属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以来,五寨属忻县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7月,忻县地区行政公署改称忻州地区行政公署,五寨属忻州地区行政公署。
2000年1月,地改市后,属忻州市人民政府。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五寨县,东至古今坪10公里接神池县界。南至仟树坡22公里接宁武县界,北至塔子会60公里接偏关县界,东北至崔官庄35公里接神池县界,东南至塔儿沟15公里接宁武县界,西南至黄土坡15公里接岢岚县界,西北至铧嘴60公里接河曲县界。总面积1387.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五寨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荷叶坪山海拔2783米,西北部韩家楼村海拔1300米。东、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南部为石山区。
地势东南高,西部低。东南为石山区,主峰位于宁武县芦芽山海拔2736米,为过境最高峰。中部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为最低海拔1300米。北部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
气候
五寨属亚寒带大陆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无酷暑,常年风沙大,雨雪少。年平均气温4.9℃,平均降水478.5毫米。平均日照2872小时,无霜期110-130天。
水文
主要河流有朱家川河、县川河、岚漪河、清涟河、鹿角河,是晋西北的富水县之一。较大的水库有南峰水库、白草庄水库、郭家河水库。境内主要河流是朱家川河及其支流清涟河。年均气温4.3℃,一月零下14℃,七月19℃。年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120天。
行政区划
截止至2022年11月,五寨县3镇7乡107个行政村:小河头镇砚城镇三岔镇前所乡胡会乡李家坪乡东秀庄乡孙家坪乡杏岭子乡韩家楼乡
人口状况
人口
截止2010年,五寨县总人口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9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五寨县常住人口为100220人。
民族
截止2010年,五寨县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黎族、满族、壮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量分布。
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
五寨县土地总面积208.7万亩,其中可耕地面积60万亩,占五寨县总土地面积28.7%;宜林地面积74.7万亩,占五寨县总面积的36%;宜牧地面积50万亩,占五寨县总面积的2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万亩,交通用地8.3万亩,水域1.5万亩,暂难利用地10.2万亩。五寨县人均土地22亩,人均耕地6.4亩。
生物资源
五寨县境内植被良好,类型复杂,其中药用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党参、黄芩、黄芪、麻黄、猪苓等7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有狍羊、狐狸、野兔、野鸡、褐马鸡等100多种,其中褐马鸡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稀有珍禽。
矿产资源
五寨地下矿产资源缺乏,而石灰石花岗岩、粘土储量较为丰富,面积大约有183.3平方公里,总储存量5000万立方米。并且经勘测国家质检部门认定五寨县冰花绿、观音绿、经堂红等花岗岩质地为A级。
政治
经济
综述
2012年,县生产总值完成18.8亿元,比2011年增长10.5%;财政总收入完成6.45亿元,比2011年增长20.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亿元,比2011年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亿元,比2011年增长2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5.9亿元,比2011年增长2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8亿元,比2011年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934元,比2011年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38元,比2011年增长19.1%。
2020年,五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42亿元,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5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9亿元,增长20.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31亿元,增长2.4%;农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9665元、26890元,增长9.5%、4.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91.6亿元,增长6.17%。
第一产业
2012年五寨县农作物的种植主要以山药、莜面、豆类等杂粮为主,其中山药蛋的种植和生产是全区的大县。五寨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马铃薯、玉米,胡麻、黄牛、花菇、茴子白(卷心菜)、药材、葵花及其炒货业。马铃薯每年五寨县的种植面积均稳定在20万亩以上,占到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2012年五寨县落实播种面积74.4万亩,建成玉米丰产方15个,小杂粮丰产方12个,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1个,马铃薯集中连片起垄栽培播种示范区1个,马铃薯繁育网棚40座,马铃薯原种高山繁育基地1000亩。五寨县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6万亩、20万亩、15万亩。
第二产业
五寨县200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986万元,现价工业销售产值15688万元,工业增加值5179万元,销售收入14776万元,实现利税423万元,实现利润249万元。工业经济只占全市0.7% 。
2006年到2010年,五寨县任务是实现节能减排降低26%,年减排5.2%,五年共实现减排1.2万吨标准煤。2005年县工业消耗标准煤29763吨,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6.39吨,2006年五寨县工业消耗标准煤27659吨,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5.56吨,2007年五寨县工业消耗标准煤27131吨,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5.25吨,2008年1-6月份五寨县工业消耗标准煤18355吨,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4.8吨。
2012年重点落实了13个新型工业项目,总投资10.3亿元。6000万穗甜糯玉米加工、万兴制粉公司小杂粮加工、柠条饲料加工、百禾淀粉加工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煤炭物流产业提能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乡镇煤炭运销公司铁路专用线改扩建、五寨至小河头专用线电气化改造及小河头煤站扩建、李家坪集运站建设、隆泰煤焦化300万吨洗煤、采源洗煤厂180万吨技改等5个项目竣工。
社会事业
科技
2012年五寨县共取得国家、省部级和地区的科技成果35项,其中秸秆高蛋白饲料和菌体蛋白研究试验分别获得国家“星火计划”洽谈会金奖和银奖,并在全国18个省区推广。瘦肉型猪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山区养牛商品技术开发、绒山羊开发分别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寒地区果树栽培试验获区级科技推广奖,脱毒山药高产攻关试验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教育
2012年五寨教育局下属直属学校有:五寨县东秀庄联校、五寨县第二小学校、五寨县第二中学校、忻州五寨县第四小学、五寨县第三中学、五寨县第一小学校、五寨县韩家楼联校、忻州市五寨县三岔联校、五寨县三岔小学校、忻州市五寨县实验学校、五寨县第三小学校、五寨县第四中学、五寨县职工幼儿园、五寨县小河头学校等等。
文化
2012年续建和完成投资187万元的文化图书综合大楼。完成砚城、三岔、韩家楼等8个乡镇文化站。配套图书设备,完成70个农家书屋。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投资30万元,维修南街古戏台。实现县城8000户居民和18个农村的有线电视数字化。
医疗
2012年完成县第一人民医院医技楼和韩家楼卫生院业务用房续建工程。新建27所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在1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并开工建设卫生监督所办公楼。
社会保障
2012年新建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投资96万元,建设三岔、小河头、韩家楼、杏岭子4个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投资400万元组建突发事件应急分队。完善清涟移民新村敬老院,完成烈士陵园改造。
城镇建设
2012年在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东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实施了旅游路、清涟路拓宽改造,万通南路、北峰台公园、西城区公园建设,清涟河综合治理,县城13条街巷管网改造和路面硬化、绿化、亮化等20项市政建设工程,建成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21万平方米。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改善民生收到新成效。
2012年组织实施重点项目160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64个,总投资近50亿元,规模和数量较2011年翻了4倍,保障性住房、农网改造、街巷硬化、农村危房改造等44个工程全部完成;工业园区、生物质能发电、神河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96个县级重点工程全面推进,部分项目提前竣工,完成投资3.5亿元。
交通运输
五寨县地处晋西北中心,位于山西省12个二级经济区之一——晋西北区(五寨区)的中心,处在山西两大经济轴和两大能源基地之间,即处于黄河轴和同蒲轴之间,东有宁静煤炭能源基地,西北有神华能源基地及河、保、偏煤铝电能源基地,是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之一和晋西北物资转运与商品集散的重要经济活动中心。
三岔镇更是南达县城,通往忻州,北达偏关县,通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达河曲、保德县,过黄河入陕西省,平均日过往客车50多辆,机动车6300辆次,是晋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韩家楼乡郜家峪村、韩家楼村先后成为全省闻名的汽车专业户村,2001年韩家楼村新建了韩家楼煤台,年配煤120万吨,三韩公路经济得以迅猛发展。
铁路
五寨县有三条过境铁路一宁(宁武)岢(岢岚)铁路、神(神池)河(河曲)铁路、神(神木)朔(朔州)铁路横贯东西。
公路
五寨县境内有G59呼北高速公路灵河高速公路、G209国道、G338国道、S305省道、S312省道等经过。
四条干线公路一店(店儿上)临(临界县)、忻(忻州)保(保德)、崞(崞阳)水(水泉)、韩(韩家楼)河(河曲)四条干线公路,横穿东西,纵贯南北,与县乡公路连网,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使五寨县95%以上的村庄可以通机动车辆。
风景名胜
五寨故城
五寨故城,位于五寨县砚城镇。明嘉靖十六年(1527年)建筑土城,万历九年(1581年)扩城旧址,以砖砌墙。原为五寨堡城,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称五寨县(左、右、前、后、中五所大寨合称五寨),城墙高11.6米,底宽5米,顶厚1.67米,周长2000米,设东、南、西三个城门。城垣顶上八面建楼,东门为捧晖门,南门为迎薰门,西门为秩成门,门外有关。清涟河沿东南北三面绕流,城内有东西南北和小东五条大街,八条小巷。现存东南、西南土墙1400余米,城砖大部被拆毁,唯南城门门洞保存较好。城门洞顶镶嵌石碑一通。
南禅寺
晋北名刹,位于五寨县城东南5里之南峰台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魏,扩建于唐,金大定二十九年,清道光十二年两次重修,历代补修多次,与闻名世界的大同云冈石窟属同一时代建筑,是北魏建筑中的杰作,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南禅寺将成为继高山草甸荷叶坪之后又一个吸引游客的亮点。佛寺背倚管涔名山,下临清涟秀水,古松参天,殿堂宏伟,建筑精美,极有佛学价值和考古价值,惜毁于文革中。五寨民风淳朴,人心向善,自佛寺毁坏后,民众惋惜之声日盛,重修之意日增。一九九七年夏,各界人士和乡民百姓捐资捐物,经过五年艰辛努力,寺庙重新落成,气势更加宏伟,现已成为五寨的一处旅游佳地。
开平王墓
五寨还有名人墓葬开平王墓,即明代大将常遇春墓,位于三岔镇柳河村南,墓高约33米,周约500米,环植树木,景色宜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五寨前所乡南庄窝村的僧墓砖塔,三岔镇的木制古牌坊亦很有建筑和文物价值。
南庄窝古塔
南庄窝古塔位于五寨县前所乡南庄窝村西南1.5公里处,建于明代,密檐式砖结构,高8.6米。底座为六角须弥座,直径2米。塔身由三部分组成,其上为略显弧腹的圆柱形,再上为凸形樯檐,最上为六角三檐攒尖塔顶。与此塔相距50米处有石塔林1处,分布面积东西30米,南北15米,并有散落石碑数通,隐约有“明成化”等字样。南庄窝古塔是2001年县人民政府公布的3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古城遗址
五寨还有多处古城遗址,距离县城20公里的武王城遗址最为古老,武王城又称遮虏城,《资治通鉴》卷九载,唐乾符五年(1178年),李国昌与李克用合兵陷遮虏军。五寨还有武州古城遗址和方城古城遗址等。五寨境内有多处寺庙遗址,有南禅寺遗址、雪山瑞云禅寺遗址、大寺遗址、五佛寺逮址、马家寺遗址、龙王庙遗址和天院寺遗址等,其中南禅寺最为有名。
东西两梁
五寨县旅游景区主要包括南山生态自然旅游区和东西两梁狩猎旅游区。县城西12公里有西雪山,山顶上有一座始建于唐贞元12年的雪山瑞云寺。
五寨县南山生态自然旅游区被人们称为北方的“五寨沟”,“高原翡翠”荷叶坪等名胜景点,而且整个沟集山、水、树、石、泉、寺于一体,景色秀丽,美不胜收。五寨县还拥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狩猎区。
东西两梁狩猎旅游区,始建于1997年,可览56万亩绿色狩猎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狩猎场,两梁柠条如茵,每适春云夏初,金花怒放,成为一片金色的海洋,野雉野兔等40余种动物出没其间,别有一番景象。
荷叶坪
五寨县荷叶坪旅游区,华北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荷叶坪生态旅游区座落于五寨县南30公里范围内,海拔2783米,是宁武、五寨、岢岚三县的交界,也是五寨旅游的主要场所。山上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与五台山并称清凉胜地。从清涟河源头,过芦芽翠谷,向西转入离县城30公里的荷叶坪,以其状如一柄阔大无比之荷叶而得名,海拔2784米的荷叶坪亚高山草甸是管涔山的最高峰。
名优特产
茴子白
五寨茴子白久负盛名,有“五寨的茴子白,岢岚的葱”之美称,它不仅个头大、包头紧,而且味甜质脆,营养价值高,其维生素C的含量仅次于辣椒,而高于菠菜、萝卜等一般蔬菜,多年来一直被当地百姓做为冬季蔬菜。另外,李家坪大东沟的芥菜,芦芽山的银盘蘑菇等都是闻名忻州地区的。
银盘蘑菇
盛产于芦芽山荷叶坪风景区的茫茫原始森林中,在湿润而凉爽的空气中丛生簇长的银盘蘑菇,菌盖伞形,菌肉细嫩,从根到顶都是乳白色茹体洁白如银,体大如盘,故称“银盘”。芦芽山银盘蘑菇与一般蘑菇不同,只生长在芦芽山上草丛里的“圈道”上。清代傅山在其《芦芽白银盘》诗中写到“芦芽秋雨白银盘,香簟天花腻齿寒”。
五寨粉皮
晋西北高原的五寨县盛产优质马铃薯,几百年前就有用马铃薯制作粉。马铃薯与稻、麦、玉米、高粱一起被称为全球五大农作物,营养成分齐全,易为人体吸收,在欧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称号。
五寨豆腐
五寨豆腐,其制作精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加上境内清涟河水顺山而下,芦芽山野生植物诸如黄芪、党参、灵芝草等随水流冲刷汇入河流,使水质甘甜清纯,此水用来加工豆腐,洁白细嫩,富有多种营养。据有关史料记载,清雍正年间凡在五寨居官的县令,每逢时节必派差役昼夜兼程向京运送豆腐。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30日,五寨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入选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级平安县(市、区)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2年11月,被命名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