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等论

陆机所作论文

《五等论》是西晋文学家陆机所作的一篇议论文。萧统将其收录于《文选·卷五十四》论一类。

作品原文
夫体国经野,先王所慎1;创制垂基,思隆后叶。然而经略不同,长世异术。五等之制,始於黄唐,郡县之治,创自秦汉2。得失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得而言。
夫先王知帝业至重,天下至旷,旷不可以偏制,重不可以独任,任重必於借力,制旷终乎因人。故设官分职,所以轻其任也;并建五长,所以弘其制也。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又有以见绥世之长卿,识人情之大方,知其为人不如厚己,利物不如图身;安上在於悦下,为己在乎利人。故《易》曰:悦以使民,民忘其劳,孙卿曰: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是以分天下以厚乐,而己得与之同忧;飨天下以丰利,而我得与之共害。利博则恩笃,乐远则忧深,故诸侯享食土之实,万国受世及之祚矣。夫然,则南面之君各务其治,九服之民知有定主,上之子爱於是乎生,下之体信於是乎结,世治足以敦风,道衰足以御暴。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雄俊之士无所寄霸王之志。然后国安由万邦之思治,主尊赖群后之图身,譬犹众目营方,则天网自昶;四体辞难,而心膂获乂3。三代所以直道,四王所以隆业也4。
夫盛衰隆敝,理所固有,教之废兴,系乎其人,原法期於必凉,明道有时而暗。故世及之制,敝於强御,厚下之典,漏於末折,侵弱之衅,遘自三季,陵夷之祸,终于七雄。惜者成汤亲照夏后之鉴,公旦目涉商人之戒,文质相济,损益有物。故五等之礼,不革於时,封畛之制,有隆焉尔者,岂玩二王之祸而暗经世之算乎?固知百世非可悬御,善制不能无敝,而侵弱之辱,愈於殄祀5,土崩6之困,痛於陵夷也。是以经始权其多福,虑终取其少祸,非谓侯伯无可乱之符,郡县非致治之具也。故国忧赖其释位,主弱凭其翼戴7。及承微积敝,王室遂卑,犹保名位,祚垂后嗣,皇统幽而不辍,神器否而必存者,岂非置势使之然欤!
降及亡秦,弃道任术8,惩周之失,自矜其得。寻斧始於所庇,制国昧於弱下9,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虽速亡趣乱,不必一道,颠沛之爨,实由孤立。是盖思五等之小怨,忘经国之大德,知陵夷之可患,暗土崩之为痛也。周之不竞,有自来矣。国乏令主,十有余世。然片言勤王,诸侯必应10,一朝振矜,远国先叛,故强晋收其请隧之图,暴楚顿其观鼎之志11,岂刘、项之能窥关,胜、广之敢号泽哉!借使秦人因循周制,虽则无道,有与其弊,覆灭之祸,岂在曩日12。
汉矫秦枉,大启候王,境土逾溢,不遵旧典,故贾生忧其危,晁错痛其乱。是以诸侯阻13其国家之富。凭其士民之力,士足者反疾,土狭者逆迟。六臣犯其弱纲,七子冲其漏网14。皇祖夷於黥徒,西京病於东帝15。是盖过正之灾,而非建侯之累也。然吕氏之难,朝士外顾;宋昌策汉,必称诸侯16。逮至中业,忌其失节,割削宗子,有名无实,天下旷然,复袭亡秦之轨矣。是以五侯作威,不忌万邦;新都袭汉,易於拾遗也。光武中兴,篡隆皇统,而犹遵复车之遗辙,养丧家之宿疾,仅及数世,奸轨充斥。卒有强臣专朝,则天下风靡,一夫纵横,则城池自夷,岂不危哉!
在周之世,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17。嗣王委其九鼎,钲颦震於阃宇18。锋镝流乎绛阙,然祸止畿甸,害不覃及19,天下晏然,以治待乱。是以宣王兴於共和,襄、惠振於晋、郑20。岂若二汉,阶闼蹔扰21,而四海已沸,孽臣22朝入,而九服夕乱哉!
远惟王莽篡逆之事,近览董卓擅权之际,亿兆悼心,愚智同痛。然周以之存,汉以之亡,夫何故哉?岂世乏曩昔之臣,士无匡合之志欤?盖远绩屈於时异,雄心挫於卑势尔。故烈士扼腕,终委寇仇之手;中人变节,以助虐国之桀23。虽复时有鸠合同志以谋王室,然上非奥主,下皆市人,师旅无先定之班,君臣无相保之志,是以义兵云合,无救劫弑之祸,民望未改,而已见大汉之灭矣。
或以诸侯世位,不必常全,昏主暴君,有时比迹,故五等所以多乱。今之牧守,皆以官方庸能,虽或失之,其得故多,故郡县易以为治。夫德之休明,黜陟日用,常率连属,咸述其职,而淫昏之君无所容过,何则其不治哉!故先代有以之兴矣。苟或衰陵,百度自悖,鬻官之吏以货准才,则贪残之萌皆如群后也,安在其不乱哉!故后王有以之废矣。且要而言之,五等之君,为己思治郡县之长,为利图物。何以徵之?盖企及进取,仕子之常志;修己安民,良士之所希及。夫进取之情锐,而安民之誉迟,是故侵百姓以利己者,在位所不惮;损实事以养民者,官长所夙夜也。君无卒岁之图,臣挟一时之志。五等则不然,知国为己土,众皆我民;民安,己受其利;国伤,家婴其病。故前人欲以垂后,后嗣思其堂构,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使其并贤居治,则功有厚薄24;两愚处乱,则过有深浅25。然则八代之制,几可以一理贯26;秦、汉之典,殆可以一言蔽矣。
注释译文
1《周礼》曰:惟王建国,体国经野。郑玄曰:体,犹分也。《汉书》王嘉曰:王者代天爵人,尤宜慎之。
2《汉书》曰:周爵五等,盖千八百国,而太昊黄帝后,唐虞侯伯犹存,至秦遂并四海,分天下为郡县,前圣苗裔,靡有孑遗者矣。汉兴,因秦制度,以抚海内。班固《汉书》述曰:自昔黄唐,经略万国,三代损益。降及秦汉,革刬五等,制立郡县。
3四体,亦喻诸侯。心膂,亦喻王室也。《论语》丈人曰:四体不勤。《尚书》穆王曰:作股肱心膂。
4《论语》子曰: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包氏曰:三代,夏、商、周也。《礼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郑玄曰:四代,谓虞、夏、商、周也。《汉书》武帝策诏曰:属统垂业,废兴何如?
5《家语》孔子曰:文武之祀,无乃殄乎。
6《汉书》徐乐上书曰:何谓土崩,秦之末叶是也。人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此之谓土崩。
7《左氏传》,王子朝告于诸侯曰:王居于彘,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又叔向语宣子曰:文之伯也。翼戴天子,加之以恭。
8《史记》曰:商鞅见秦孝公,谓景监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君曰吾不能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悦。
9弱下之术,前王所弃,秦以为是,故谓之昧焉。《左氏传》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葛荔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所谓庇焉而纵寻斧也。贾逵《国语注》曰:寻,用也
10《论语》子曰:片言可以折狱。《左氏传》狐偃言於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也。
11《左氏传》:晋侯朝王,王享体,命之宥。请隧,弗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叔父之所恶也。又曰: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杜预曰:示欲逼周,取天下也。
12曩日,谓土崩之祸也。
13阻:恃也。
14《汉书》贾谊曰:大抵彊者先反。及淮阴王楚,最彊,则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及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然谊言八而机言六者,贯高非五等,卢绾亡入匈奴,故不数之。《汉书》曰:景帝即位,朝错说上,令削吴。及书至,吴王起兵诛汉吏二千石以下。胶西、胶东、淄川、济南、楚、赵亦皆反也。
15皇祖,高祖也。《南都赋》曰:皇祖止焉。《史记》曰:淮南王黥布反,高祖自往击之。布走,高祖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史记》曰:荆王刘贾者,不知何属,高祖立贾为荆王。淮南王黥布反,东击荆,贾与战不胜,走富陵,为布军所杀。《汉书》曰:贾称从兄,而机以为皇祖,盖别有所见。杜预《左氏传注》曰:夷,伤也。《楚汉春秋》曰:下蔡亭长詈淮南王曰:封汝爵为千乘,东南尽日所出,尚未足黔徒群盗所邪!而反,何也,然黥当为黔。《汉书》曰:吴王濞反,削吴会稽豫章郡。书至,起兵反,以袁盎为太常,使吴。吴王闻盎来,知其欲说,笑而应曰:我已为东帝,尚谁拜?不肯见盎。
16《汉书》曰:吕产、吕禄自知背高皇帝约,因作乱。朱虚侯使人告兄齐王,令发兵西。太尉勃、丞相平为内应,以诛诸吕,齐王遂发兵。又曰:吕后崩,大臣迎立代王。郎中令张武曰: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往。宋昌曰:群臣议非也。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强,故迎大王,大王勿疑也。
17《左氏传》曰:初,王姚嬖于庄王,生子颓,子颓有宠,蒍国为之师。及惠王即位,取蒍国之圃以为囿。边伯之宫近於王宫,王取之。王夺子禽、祝跪与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乱。因苏氏。秋,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不克,出奔温。苏子奉子颓以奔卫,卫师、燕师伐周。冬,立子颓。杜预曰:石速,士也,不在五大夫之数。又曰:初,甘昭公有宠於惠后,惠后将立之,未及而卒。昭公奔齐,襄王复之。又通於隗氏,王替隗氏,颓叔、桃子曰:我实能使狄。遂奉太叔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王出适郑,处于汜。杜预曰:甘昭公,王子太叔带也。又曰:王子朝宾起有宠於景王,王崩,子朝因旧官百工之丧职秩者,与灵景之族以作乱。单子逆悼王于庄宫以归。杜预曰:子朝,景王之长庶子。悼王,子猛也。班固《汉书》述曰:孝景莅政,诸侯方命。韦昭曰:方,放命,不承天子之制。七臣,蒍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及颓叔、桃子、宾起也。《王命论》曰:闇干天位。《尔雅》曰:干,求也。三子,子颓、叔带、子朝。
18嗣王,惠襄悼也。凶族,三子也。《史记》曰:秦取周九鼎宝器。《尚书》曰:肆予敢求尔于天邑商。
19《毛诗》曰:覃及鬼方。毛苌曰:覃,延也。
20《史记》曰:周人相与畔,袭厉王,王出奔于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於彘,二相乃共立宣王。又曰:惠王即位,卫师、燕师伐周,立子颓。郑伯见虢叔曰:盍纳王乎?虢公曰:寡人之愿也。同伐王城。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又曰:天王出居于郑,避母弟之难也。晋侯辞秦师而下,次于阳樊。右师围温,左师逆王,王入於王城,取太叔于温,杀之。杜预曰:叔带,襄王同母弟也。
21阶闼蹔扰,谓王莽也。
22孽臣,董卓也。范晔《后汉书》曰:何进私呼卓入朝,以胁太后。卓至,遂废少帝为弘农王。
23《汉书》张博书曰:公卿变节。《史记》王歜谓燕将曰:今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
24言八代同建五等,而废兴殊迹者。譬并贤居治,而功有优劣也。
25言秦汉同立郡县而脩短异期者。譬两愚居乱,而过有轻重也。
26八代,谓五帝三王也。然此八代,异於辩亡,各观文立义也。崔实《政论》曰:今既不能纯法八代,故宜参以霸政。《论语》曰:吾道一以贯之。
作者简介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四姓”之吴郡陆氏,吴国奠基人孙策之曾外孙,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
陆机在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隐居修学十年,始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二陆来到洛阳,受太常张华赏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历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303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