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管理指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切入点,以各种有效的心灵梳理式管理方式为手段,以中国人的公共特性为基础,以组织成员的心态平和正道、心境愉悦阳光、心灵纯净高尚为宗旨,以提升组织内外的精神生产力为目标,借助易经全息理论谋求各种社会交往中主客双方彼此和谐能动、协调共赢的一种管理艺术、管理模式。
主要内容
人心管理认为,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应该是对人言行的“管”——制约、规范、管教等,对人心灵的“理”——梳理、清理、呼应等。管是强制,以保证组织的规范性;理是引导,以焕发人的内生性力量。“管人理心”是中国管理的本质——“人心管理”:一种与中华儒道文化、与东方思维相适应的人心管理理论,通过还原易经系统认识世界和剖析东方哲理科学真面貌,探索中国式“管人理心”哲学基础、文化根源和方式方法,构建适应当代中国的人心管理原理及体系,形成易经全息系统下的“人心管理八卦模型”(见图)。
人心如阴阳处于变易状态,阴盛阳衰、阳盛阴衰,对人心进行欣赏管理、品性管理、感动管理、满意管理、心态管理、情绪管理、理解管理、精神管理(即人心管理八大法则),就是为了人心向上向善、趋真趋美,而不是向下向恶、尚假尚丑。人心管理这八大法则的阴阳作用力与乾坤八卦的卦理相对应,构成了人心管理全息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各自实现人心管理的一个分支目标:欣赏管理乾天聚人心、品性管理坤地正人心满意管理坎水得人心、感动管理离火暖人心、理解管理巽风顺人心、精神管理震雷振人心、情绪管理艮山稳人心、心态管理况泽悦人心,八卦汇聚、八目标合一,就是人心管理的最高境界,人心如此,管理便顺理成章,大事可成。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模仿甚至照搬了美国管理理论建立起中国管理学科,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中国的管理理论探索少走了许多弯路。但东西方文化不同,思维方式迥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需求的增加,管理中的文化不适应、思维不适应、方式不适应渐渐显露,学界开出的治理药方是倡导并投资“案例本土化”,然仅仅是案例而不是理论、理念、内涵、体系本土化,是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就有着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人文内涵,与之相适应的管理顺理成章,与之不适应的管理便寸步难行。西方文化图腾是“十字架”,没有曲线只有直线、不善于曲径通幽,其文化影响下的思维方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点直线思维”,追求整齐划一;而在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图腾是“太极图”,没有直线只有曲线,不擅长直接通达,其文化影响下的思维方式可以明确地概括为“多点曲线思维”,习惯圆润变通。中国人也没有某些岛国、小国那样因资源匮乏或处于地震火山带而有强烈的危机感环绕,而是由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心态下安然悠闲于现状;在思想理念上中国人也不认为“一切存在即合理”,而往往是“大家认可才合理”,中国人更在意“面子”“感觉”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些行为、思维习惯是历史造成、文化铸就的。也因此中国管理不可能如西方管理是“管人理事”——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亨利·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从梅奥的“
霍桑试验”到彼得·德鲁克的“经验主义”,整个西方管理理论丛林关注的就是管住人、理清事,而管人是重中之重——中国管理突出的是“管人理心”:管住言行、理顺人心,重中之重是“理心”。言行合乎规章、人心认同所在组织,“事”就能理清、就能达到预期;心不在则事不清。人的主观意识既有着大脑的遗传性或者说继承性、又有着文化积淀的深厚性或者说厚重性,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既有着时代的特殊性也有着历史的传承性,所以遇到任何相同的问题,东西方人的反应和思维是不一样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著作从根深蒂固在中国人身上的文化传承(易经全息系统、太极思维模式对中国人的影响)视角进行管理思想探索。
中华国学传承、变革、充实了数千年,一直以来都没有明晰的学科之分,往往以“文化”笼统称之,至清末明初有了“国学”一说。而国学之根、文化之源是来自于中华民族的一部伟大之作《周易》。从原始人类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周易》涉及的太极哲学、阴阳哲学、三才(天人合一)哲学、四象六合、五行八卦等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统治”“治理”,引导着中国的儒道文化与儒道合一思想的发展,也定型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特性和思维习惯。所以中国管理“管人理心”是三分管七分理,“管”以制度落实,“理”以人心顺之。梳理人心重在理出善之人心、勤之人性。将人心管理八大法则与人才管理的识人、育人、选人、用人、留人五大体系对应,构成人心管理的五才模型。如果一听“易经”、“阴阳”、“五行”、“八卦”等名词,就认为是玄学、是伪科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曲解,也是对易经文化的不了解,更是对中国管理一种大失偏颇的理解。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学文化、道教思想都是从易经中发展而来的,都是易经思想的深化与延伸;儒道文化及其思想内涵尽管有许多糟粕,但难以掩饰其精华部分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行为的巨大影响。阴阳五行八卦原理应用于管理,符合中国职场特点、适应中国职场需求、与中国人的接受理念相吻合。
综上所论,人心管理理论的提出,是管理中国化的重要举措,管理中国化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础。哲学基础和思想基础“人心”与“管理”内涵。
“人心”与“管理”内涵
人心管理所指的“人心”,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人心”,而是中国文化环境下的“人心”。就个人而言,指人的感情、愿望、良知、心地,还指对待人、事、物的态度,同时也包括人脑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成果;就公共而言,人心又代表民意,代表一种社会公德,代表一种公众意志。如果从文字上去抠,人心管理的人心更适合用“人脑”一词,但“人脑”一词不符合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解读。中国人一提“人脑”,是生理学意义上的,而提“人心”,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所以,将人心管理翻译成英文时,“hearts”显然风马牛不相及;“conscience”表达出了良心,仅单个意义;“popularfeeling”侧重于人的内心感觉,而“publicfeeling”则侧重于公众的主观感受;“thewill of the people”是民意,或者说指人的情感、愿望,只表达了“人心”意义的一个方向。徐井岗先生亲自选定“Mind”作为人心管理中“人心”一词的英文,“Mind”在英文中是“头脑”的意思,有理智、精神、意见、智力、记忆力等意思,也有介意、专心于、照料、注意等意义。虽然不是非常准确,但大体可以表示了。
同样人心管理之“管理”一词的意义,应该有两方面内涵:其一,管理是管和理的组合。管是管教、管束、管辖、管制,反应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就是命令、指挥、控制;理是梳理、清理、料理、整理,反应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就是疏导、疏通、理顺、理解、协调、协作、调停、调谐等。理是人心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理出头绪、理清心绪、理顺心态是管理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管是相对稳定的,理则是不断动态变化的;管一般通过法规、条例、公约等约束性规章制度来实现,是职位带来的权利一般就可以实现;理则需要一个管理者的境界、胸怀、智能和亲和力等,是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带来的力量才能实现的。其二,管理归根结蒂是自我管理,并引导组织中其他成员实现自我管理。人心管理是从人的内心世界里获得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艺术,即让人从心底里理解、醒悟、觉察,从而以自觉的思维、自觉的行动实现管理的目标。达不到自我管理的人,不可能管理好别人、管理好事务,在组织中也就一事无成,甚至有可能成为组织成长或发展的障碍。
人心管理的力量之源在于这个“理”字。从尊重人出发,以人性善的假设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核心,以阴阳互补为其方法论,以安民富民为其目标,建立起系统的注重人性特点的人心管理模式。“人心管理”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欣赏管理、理解管理、感动管理、满意管理、品性管理、心态管理、精神管理、情绪管理等和谐管理新思想。处理人心不顺、人心不稳、人心不古的方式、方法就是实现人心管理的这八大法则,目标是达到人心通畅、组织内外和谐。人心管理理论是建筑在一定的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的,而且人心管理理论本身就有对“人心”的约束和规范要求。只是人心管理理论更强调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并通过人心管理,引导和要求人们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组织中人的力量发挥问题,即人力问题、激发人的能动性问题。
显然,人心管理研究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思维与行为影响的管理探索,从对儒道思想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中国国情,推陈出新地建立人心管理思想体系,徐井岗先生在过去20来年的探索中,已经完成了一套理论(人心管理理论)、三个突围(人心突围三部曲)、八大法则(人心管理方法论)等成果,出版了相关系列著作,并通过“双和研究所”为平台,以人心管理为内容展开长期管理咨询、管理培训、MBA教育、学界讨论,在实践应用中验证人心管理思想和理论wstx,然后修正、补充、完善,基本定型了以儒道文化为管理哲学之源、以人心认同为管理思想之本、以中国国情为管理体系之要的全息管理理论和体系。
人心管理重点是管理中国化
如果说是西方管理是从“物本管理”进步到“人本管理”,那么人心管理是从“人本管理”进一步深化到“心本管理”。如果说西方管理侧重于
精细化管理的管“身”之术,那么人心管理是侧重于管理智慧的管“心”之理。徐井岗先生强调:中国管理应该而且必须管理中国化,建立起中国自己的管理理论和体系,以中国管理哲学思想为内涵。
就中国人来说,从传统文化传承和受此影响的心理特征看,从东方宗教文化、东方图腾文化带来的思维特点看,国情化管理是“管人理心”,“管”的是言语行为,“理”的是人心思维。现代中国人接受的管理基本上是西式的行为约束,少的是中式的“理”——符合中国文化传承和思维特点的“理”。国情化管理从总体上看是强调“理”,管人理心的“理”;分开来看,“管”的部分重点是用制度约束,具体在管的过程中,重点是过程控制、制度落实;“理”的部分重点是理人心,在人心梳理问题上,重点是人心认同,即所谓的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顺一切顺。
1.管与理的重点在于理。管理管理,应该有管也有理,但实际上管理界是把重点放在“管”字上,忘却了、遗漏了、忽略了“理”字。“理”者关注、清理、疏通、梳理也,中国人的曲线思维,使得管理的重点,应该而且必须向“理”方向转移。“管”的是人的言行,用法规、用制度去约束、去规范。有了各种的规则后,过程的重点就是落实,落实的过程中,要人愿意接受、乐意执行,要人从内心里认可并赞同,所以需要理出的是人们自觉自愿接受“管”的心。“理”本身,就有大量的工作需做,理头绪、理财物、理事理、理流程、理关系……。中华传统文化,是以思想见长的,其很多思想内涵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精华,也即国情化管理哲学思想的源头;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其实说的都是如何理顺中国人的人心,无论遇到怎样的沟坎,中华传统文化中都有理人心的理念、做法。泱泱大中华、阴阳定乾坤、五行通宇宙、八卦测未来,把这些理人心的密码解开,用现代方式表述,本著作将其概括为欣赏管理、品性管理、感动管理、满意管理、理解管理、精神管理、情绪管理、心态管理等八大人心管理法则,分别对应于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体现出这八大自然元素的天性。而这八个自然元素又对应于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八卦,其卦辞、爻辞之义,恰好也对应于这“理”人心的具体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种性格需一种方法解决。这就是中国国情化管理的特点所在。
2.管的重点是制度落实。就人类的本性而言,对“
管理”的两大态度是共性的:一是不想被管,二是管的能力几乎是天生的。不想被人管这一点在中国人身上更为明显。中国人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不想被人管着,束手束脚的感觉最糟糕。易经原理所生发出来的“算命”“风水”等都与中国人的这种特性相关,算到好命一定是不用被人管而管别人的,算到不好就一定可以是化解的——只要你掏钱;风水好的是祖先积德可以管人,风水不好的当然就只能是被人管,所以为了实现跳出“被人管”达到“管别人”目的,就要看风水,然后移祖坟、开新门、屋顶镶镜子什么的。只要能达到可以管别人而不被别人管,啥都可以。因为命好风水好,就大吉大利事事顺畅,大发了就成管人者,管人者有权有势;命不好、风水不好只能吃苦受累别反抗,你是被管者无权无势。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人的本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求变,变则通,所以,法律、规章、通则等等“雷池”绝对不会是“不敢越”,而是本能考虑可否绕过雷池,二是探寻是否有雷池边缘可走,三是当除雷池无路可走时,就会试探着小越一点点雷池,然后逐渐扩大最后就可能越过雷池了。这样的文化传承和思维模式下,如果想让中国人在有了制度后就规规矩矩,那就是幼稚,那就是把管理的意义扭曲成不符合中国人的了,中国人是“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1]的,变通之法运用得极其纯熟巧妙。所以,国情化管理的重点不是制定出多少管理制度、确立多少管理规范,而是落实了多少制度、达到了多少规范。换句话说,将制度、规范落到实处是管的重中之重。
天生就有管的能力,也是中国人的特色。这一点不用教,只要给一个可以“管”的位置,无论他原来多么不自信,无论他原来多么不会管,过不了多久,命令、指挥、控制的欲望和力就生发出来了。于是“管”字头上的毛竹就可以拿掉了,就成了管人的“官”,官腔会很浓很浓,浓得化不开来,“管”就堵塞了,“官”之上就少了监督,就露了本性:喜欢管别人,不喜欢被人管。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有监督、有进程、有行动、有控制、有反馈。
3.理的重点是人心认同。“理”人心,在于人心是否聚、是否正、是否暖、是否顺、是否稳,是否能得人心、是否能悦人心、是否能振人心。而这又与八卦对应,与人心管理八大法则对应。归根结蒂是“理”的结果能否获得人心的认同。所以,在理人心的过程中,人心认同是重中之重。从五行角度看,人心认同就是实现了识人、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五行目标,这人才五行原理,其实就是易全息管理系统内的另一个子系统。一般情况下下,中国人从骨子里是不愿意去忠诚、忠心于他人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被说成是一盘散沙的原因之一。中国人只有在情义感动、恩德施授等等情况达到了心理认同的时候,才会产生忠诚的思想和行为,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只有在心灵觉察和体悟到某种思想、文化、理念的时候,才会对具有这种思想文化象征意义的物像产生崇敬和心服感,所谓觉悟。而现实的管理,往往把管理方与被管理方对立起来,得不到被管理方的人心认同,产生不了一些单位梦寐以求的员工归属感、员工幸福感、
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等。引进了西方“管”的理论和方法,失去了中国原有“理”的能力,于是管理总也不能到位,人的问题越来越麻烦,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让人焦心。
人心管理周易全息模型
易经以《易经太极图》、《太极球》与《无极球》的迭加图,构建大自然母体与宇宙本体的优雅模型,用比类推演的简明语言和图素、描述和描绘了单一的模型。阴阳,可在不同时候引申为天地、昼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在不同时候,可分别对应四方、四季、四象。将八卦之数对应于人心管理八大法则,即形成儒道文化与东方思维特征下的全息管理系统。
乾卦。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实行人心管理,就是要达到如乾卦所示的“阳刚,刚健,自强不息”。而正面欣赏,是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获得同僚、下属人心认同的关键;是达到如乾六爻所体现的盈滴——肥圆,圆满、亭通,成功、重大的必由之路——实现人心凝聚。欣赏是天,欣赏是不可更改的原则,具有强烈的刚性。不懂欣赏则事不成。但乾卦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应用在欣赏管理中,只有欣赏,没有约束,也会使人得意忘形而不能实现凝聚人心之效。
坤卦。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实行人心管理,就是要达到如坤卦所示的明柔、地道贤生;人是应该有挫折承受的能力和如大地般宽广胸怀的,能德行万里,也能厚载万物、运行不息,如此则前进无疆、顺畅无虞。这就是成功的基础:人心正直:厚实的品德、良好的性格。所以,人的品质德性是大地,需坚厚稳实,须能容承山川河流、风雷雨雪、世间万物,可容天下能容之事。只是坤卦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不宜身处明处、不宜张扬、更不宜傲慢,而应注重品性管理,守稳守牢基业,强调人心的修正。
坎卦。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实行人心管理,重在让人满意。但世事难料,人心能测,满意永无尽头,故满意与不满意之间,深藏凶险,恰如坎卦的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运用坎卦原理实现满意管理,须步步谨慎,满意为阳,不满意为阴,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历程会曲折坎坷。现代管理中既要让组织成员满意,又要让服务对象(或客户)满意,不是一件容易之事,须绝顶聪明者方能实施。“心诚行有功”,内中虽有波折,谋事当顺畅可成。
离卦。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人心管理中定离卦为感动管理。因为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同时火焰又有离散,离开,分离之意,会使人伤感。注重感动管理,一方面是团结共生,情感动人,以积极快乐之情感染自己、感染他人、感染一切;另一方面须不断添火加明,让人从感恩开始,懂得感恩、习惯感恩,学会感动、懂得感动,以情感聚拢人心、温暖人心,如离火而相拥。只是,应用感动管理有个恰如其分,须有“度”,不至于情感太过活跃,悲喜交集、情感起伏太大太折磨人,应以让人心感受到温暖为适宜。
巽(xùn)卦。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实行人心管理,如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管理中实现巽顺,令人顺从、进入而下伏,关键点在于上下级之间的彼此认同,认同的前提是沟通,而沟通需要保持经常性的进行,“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认同的结果是理解,静心理解他人他事他物,如此人心才能“顺风而顺”。人心顺是一切管理所要达到的高境界。风顺而不歇,又有活跃之像,本是好事。但若坐不住,静不下来,则过。故风以柔为要,以顺为本。
震卦。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实行人心管理,仍需有惊雷震慑,恰如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人在职场走,须有精气神,恰如人一受震则抖擞跃起,警顾四方;人在职场走,还须有禁忌,恰如人突受震则震惊鸣叫,惊醒怵惕。有精神者,常自警惕,再三思考;有精神者,神采奕奕,肝胆相照;精神管理,可以振奋人心,可以建功立业,声名大振,吉顺。但震卦也会有波折,因为震者雷动,寓意肝旺易怒,且惊恐抽筋伤脾胃;人表现出冲动个性,易伤无辜。
艮(gèn)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实行人心管理应稳如山、静如山、厚重如山,如艮卦山外有山,山山相连。在在职场,常会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决策、影响人事关系处理。尤其面临职场压力过大的时候,情绪变动也会大也会快。所以需要通过情绪管理,让自己稳下来不动荡。不动、静止、停止、克制,则可眼观四方,摸清形势利弊,再做决策当可保持理性。沉稳、稳定,方能达到止其所欲,挑其重担。人的情绪变幻动荡,管理使其沉着冷静,达到稳如山、静如岳,当制则制、当止则止的境界,稳定人心。
兑(duì)卦。兑为泽卦像:上兑下兑八纯卦;实行人心管理,达到如兑卦所说的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是一种高境界。现代人,常常感觉学习是一种痛苦,工作是一种无奈,人际关系处理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在职业场往往没有喜悦让人人喜欢、让人开心。就如兑卦入泽,泽为沼泽地,洞穴,废穴,败壁破宅,坑洼地,纵横沟渠。所以,心态的调整是人心管理的重要任务,要让职场中人善言喜说,令人高兴;而不是冷言冷语,互相倾轧。心态很重要,心态好则愉快向上,心态差则阴沉向下。
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在中国管理中体现出人心管理的八大法则。需要注意的是,凡八纯卦,都是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的。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这中间,人心起着作用,通过人心管理扬正气、出正品、走正路,同时避落伍、避相冲。
主要体现
首先,心术要正。企业领导者都希望自己的员工为人要直,做到“不贪、不拿、不占”的三不要。也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员工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其次,要有必胜的决心。企业领导者为得到最好的结果,都希望员工可以不畏困难,拥有必胜的决心,这样的气势保证了最佳结果的出现; 再次,要有持之以恒的恒心。无论是处于哪个岗位的员工,都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对待工作能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研究成果
1、《人心管理论——基于国学与东方思维的中国管理理论》,徐井岗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列入《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2、《人心管理:生产力之新崛起》,徐井岗著,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年12出版。
3、《人心管理理论建构与哲学思考》,徐井岗著,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
4、人心管理突围三部曲
[1] 民企老板管理突围,徐井岗著,上海三联书店.2005.04.
[2] 中高层管理突围,徐井岗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12.
[3] 员工管理突围,徐井岗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11.
5、“东方名家”主讲《用智慧点亮企业》并出版光盘39集:
《老板管理智慧》,徐井岗主讲,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2012.9
《经理经营智慧》,徐井岗主讲,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2012.9
《员工工作智慧》,徐井岗主讲,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2012.9
内容介绍
本著作研究的国情化管理,管理重点是人,对人的管理重点就在于人心。国情化管理归根结蒂就是前面说的“管人理心”的管理。本著作把“管人理心”理论化为“人心管理”并论之,共分四个角度理论:第一角度,基础论:传统文化与人心管理;第二角度,方法论:管理与八大法则;第三角度,实践论:借鉴与管理应用。由此,全书分为三个单元十五章。
第一单元:“基础论:国学与人心管理”(1~4章)。国学包含中中国传统论,是一个总体背景,本研究的重点是着落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易经,以及易经发展所形成的太极图带给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角度,据此研究并创建国情化管理框架和理论体系。本书第1章就提出国情化管理之人心管理的理论建构,国情化管理必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那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心的根基,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本书提出国情化管理的论述,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易经》为人心管理理论的总纲,这就是本书第2章的内容。第3章论述东西方文化差异,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重大差异,在于宗教文化的差异,宗教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十字架与太极图两个东西方文化图腾,深刻地表现了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典型地体现出太极式的曲线多点思维模式,这是国情化管理的思想基础。第4章提出人心管理的理论模型。这一单元论述传统文化传承带给中国人很多东方印记,遇到问题的反映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都带有这种显明的印记。太极式曲线思维模式,揭示了中国式的人心思维是曲线发展而不是直线抵达的,所以,在表达输出大脑信息时、在接听获取
外界信息时,中国人本能地会拐几个弯表述或收听信息的内涵。中国人称这种情况为含蓄、内敛、有涵养,是成熟的标志,中国人的职业场永远不喜欢直通通地大喊大叫,永远不喜欢不留情面地直接指责或斥骂。当然这种曲线思维过了,也有中国式词语评价之:城府太深、狡猾、奸诈等。所以,中国人往往是在太极图的黑白两鱼之间推拉,中间S曲线是分界线,是正面力量大就向反面推过去,即阳推向阴,使阴缩小;反之就是阴推向阳,使阳缩小。阴阳变动,就是力量对比的结果。中国人所说的天人相交,所说的矛盾挣扎,所面临一切选择、犹豫、冲突时的现象,就是这种阴阳互动现象。最后就看是阴盛阳衰还是阳盛阴衰了。职场是如此,人生是如此,事业亦如此。
第二单元:“方法论:管理与八大法则”(5~12章)。这8章分别论述人心管理八大法则及其对应的易经八卦,论述人心管理的具体内涵、方式和管理方法。八大法则实际上就是人心管理的方法论,分别承担人心管理的凝聚人心、修正人心、获得人心、温暖人心、理顺人心、振奋人心、稳定人心、喜悦人心的功能,对应于乾坤坎离风雷艮兑八卦。这里的重点是借助易经智慧透视中国人传承下来的亘古不变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模式,然后结合易经爻辞的意义和现实的义理,提出人心管理具体的方法。所以,这里的内容是国情化管理的内容,针对的管理对象是中国人,体现的人心运动模式是中国人的模式。其中对八卦卦辞、爻辞的解释,分为三种情况:参考各种资料翻译和解释基本一致就采用之,虽有不同解释或有争议之处但我们有明晰观点的就支持之,解释有异或视角不同的,我们结合自己的考证作出新的解释。在对卦辞爻辞的解释说明时,我们重点选择与人心管理相关的内容作深度透析,相关性不强或无相关的内容则一笔带过。
第三单元:“实践论:借鉴与管理应用”(13~15章)。其中第13章,着重阐述人心管理理论形成的西学借鉴,从西学中汲取有关营养,深化国情化管理理论、体系和内涵。另设两章,专门阐述人心管理中的两个重大问题:第14章职场压力与阳光心理,讲的就是应用人心管理原理在企业管理中培育阳光心理的实践问题;第15章介绍我们自己创设并经实践应用过的易经性格分析方法,包括阴阳性格分析法、五行性格分析法、八卦性格分析法。运用易经原理设计性格分析,借鉴和参照了性格分析领域的一些思路和做法。期望这几章内容能进一步丰富人心管理理论并能在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和深入。
人心管理,三分管七分理。理是中国国情化管理的重点,人心是中国国情化管理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