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自然资源。“和谐”是和睦协调之意。在英文中,“和谐”是“harmonious”,指“和谐的, 协调的, 和睦的”。
思想
人水和谐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解决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出现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水问题,使人和水的关系达到一个协调的状态,使有限的水资源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久远的支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本保障。
从人水和谐的概念可以看出,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水系统自身的健康得到不断改善;
(2)人文系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水资源为人类发展提供保障,人类主动采取一些改善水系统健康,协调人和水关系的措施。
简单来说,就是在观念上,要牢固树立人文系统与水系统和谐相处的思想;在思路上,要从单纯的就水论水、就水治水向追求人文系统的发展与水系统的健康相结合的转变;在行为上,要正确处理水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量化研究内容
人水系统是水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多要素相互作用、协同耦合而成的复合巨系统。对这个复杂的大系统如何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是研究的重点。
从研究现状来看,进行人水和谐量化理论及应用研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对人水和谐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探讨人水和谐的内涵、研究框架;
(2)需要开展人水和谐量化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研究,为实现人水和谐提供重要支撑;
(3)需要开展人水和谐量化理论研究,包括量化指标、量化标准、量化方法;
(4)需要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开展应用研究。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把理论成果应用并指导于实践,推动人水和谐社会的建设。
因此,量化研究包括以下内容:(1)量化准则。为了对复杂的人水系统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首先应该针对人水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浓缩人水和谐的思想,将人水和谐的内涵转换成便于量化的准则;(2)指标体系。在准则的框架下,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评价人水和谐程度;(3)量化方法。需要采用明确的量化方法,根据评价指标,来综合评估人水和谐程度;(4)实例研究和推广应用。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提出的理论方法,使其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和谐的思想
尽管“和谐”一词在很多地方被使用,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在“
百度百科”中对和谐这样描述:“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
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本书作者曾提出如下定义:“和谐”(harmony)是为了达到“协调、一致、平衡、完整、适应”关系而采取的行动。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定义中所说的“一致”,并不是指思想观点、宗教信仰、专业发展、技术水平等具体行为必须一致,而是指和谐目标一致。比如,宗教信仰可以自由,只要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人类健康发展”目标,都应该认为是“一致”的,被允许的。
自然界中“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其中,“和谐”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事物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适应、保持一致、平衡、完整的和谐关系。
和谐论的基本概念及蕴涵的哲学思想
作者把研究“和谐”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称为和谐论(harmony theory),并进一步定义“和谐论是研究多方参与者共同实现和谐行为的理论和方法”。和谐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揭示自然界和谐关系的重要理论,蕴涵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来考察作为这一关系的客体的自然界,作为这一关系中的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这一关系的中介的科学与技术,便构成了自然辩证法的三部分研究对象。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作出唯物的、辩证的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旨在揭示科学技术研究是如何按照自然界和人类认识的客观规律辩证地进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来研究人的科学技术认识和实践活动。
(1)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特别关注人和自然界的唯物辩证关系,认为人和自然协调发展是必要的、可能的。马克思早就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与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段话非常明确地暗示了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乃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因素。因此,我们对自然规律的任何蔑视或忽略,对人和自然的协调的任何一种破坏,其结果都不可避免地要祸及于自身。
(2)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应该由人来调节。因为,在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人是主体;在人和自然构成的调控系统中,人是控制者。人和自然关系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常常就是由于人这个调控者在观念上的错误所造成的。比如,人类为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盲目地、无节制地向自然界索取;片面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忽视自然生产力;单纯追求短期行为的效果而不顾及可能造成的长远影响,等等。因此,必须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如果没有这种观念上的进步,即使人类在实践上继续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会使其朝着协调人和自然的目标上去努力,相反地还会加剧环境恶化的趋势。
(3)要调整好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人的社会关系不协调,必然会阻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虽然我们强调人和自然的矛盾是由作为主体的人的活动引起的,但是人并非是单个的自然的人,而是结成一定社会关系的人,人的一切需求也都是社会的需求。只有在使社会不断进步的道路上,才能真正找到实际解决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钥匙。如何创造和谐自然?答案是:①人类应当正确看待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②人类应科学地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③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和谐论”是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论断的具体体现,蕴涵着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和谐是处理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路,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团队、和谐自然的重要保障和具体体现”;其次,要逐步树立和谐的观念,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坚持和谐的理念;最后,人类应主动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和谐论主要论点
纵观以上和谐论的概念及分析举例,可以总结出以下主要论点:
(1)和谐论提倡“以和为贵”的理念,来处理各种关系。和谐的思想是和谐论的基石。比如,对待家庭关系,主张建立和谐家庭;对待国际关系,主张建立和谐世界;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和谐相处;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
(2)和谐论提倡理性地认识各种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允许存在“差异”,提倡以和谐的态度来处理各种不和谐因素和问题。当然也不是对不和谐因素视而不见。既要看到和谐的主流,又要看到不和谐的存在。比如,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允许各国存在不同立场和观点;在对待“香港问题”、“澳门问题”上,允许“一国两制”;在对待“台湾问题”上,赞同“求同存异”的思想。
(3)和谐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解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解决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出现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水问题,使人和水的关系达到一种协调的状态,使宝贵有限的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久远的支撑,从而实现人水和谐。
(4)和谐论坚持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关注人和自然界的辩证唯物关系,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认为人和自然协调发展是必要的、可能的;主张人类应主动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例如,人水关系的调整特别是人水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调整人类的行为来实现,需要调整好社会关系,合理分配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用户的用水量和排污量,既共享水资源又共同承担保护水资源的责任。
(5)和谐论坚持系统的观点,提倡采用系统论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和谐关系问题。因为和谐关系一般比较复杂,至少涉及2个以上的参与者,达到和谐目标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科学问题。比如,研究人水关系,必须将人和水纳入各自的系统(人文系统与水系统)或人水大系统中进行研究,对人与水关系的研究不能就水论水,就人论人,要系统研究。
(6)和谐论是研究多种多样关系的重要理论方法。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人与人、人与单位、人与社区、单位与单位、社区与社区、地区与地区、人与自然、各种事物之间、生物与生物等等。如何处理这些关系以达到“和谐共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谐论为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和谐论五要素
为了科学合理表达和谐问题,定量描述和谐程度,需要搞清楚以下五个要素,简称“和谐论五要素(five essentialfactors of harmony theory)”。
(1)和谐参与者(harmony participator):
(2)和谐目标(harmony objective):
(3)和谐规则(harmony regulation):
(4)和谐因素(harmony factor):
(5)和谐行为(harmony action):
和谐度方程
为了定量表达和谐程度,作者提出了和谐度方程(function of harmony degree)。
某一单因素(F)和谐度方程定义为:
HDp=ai – bj
式中,HDp——某一因素F对应的和谐度(harmony degree),是表达和谐程度的指标,HDp∈[0,1]。HDp值越大(或越接近于1),和谐程度越高。
a, b——分别为统一度(unity degree)、分歧度(difference degree)。统一度a表示和谐参与者按照和谐规则具有“相同目标”所占的比重。分歧度b表示和谐参与者对照和谐规则和目标存在分歧情况所占的比重。a, b∈[0,1], 且a+ b ≤1(由于可能存在“既不统一也不分歧的情况”,即存在“弃权”现象,所以,a+ b<1。假如没有弃权现象,则a+ b=1)。
i—和谐系数(harmonycoefficient),反映和谐目标的满足程度,可依据和谐目标计算确定,i∈[0,1]。当完全满足和谐目标时,i=1;当完全不满足时,i=0;其他情况介于1和0之间。可以根据和谐目标满足程度确定和谐系数曲线或函数。
j—不和谐系数(disharmonycoefficient),反映和谐参与者对存在分歧现象的重视程度,可以根据分歧度计算确定,j∈[0,1]。当完全反对时,j=1;当完全不反对时,j=0;其他情况介于1和0之间。可以根据分歧度确定不和谐系数曲线或函数,或者根据和谐参与者对存在分歧现象的重视程度给出不和谐系数。
当计算的HDp<0时,定义HDp=0,则HDp∈[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