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子寨

湖北省麻城市境内山寨

什子寨,明代邑人为避战乱,在石崖之上用石头筑起石城为天然屏障,并在此结寨而居,寨在主峰,用石头建造,名曰“什子山寨”,“石头寨”,“石马寨”,其形状酷似笔架,又得名“笔架山”,为明清著名“蕲黄四十八寨”之一。

山寨简介
又名“什子山寨”、“石头寨”、“石马寨”。其形状酷似笔架,又得名“笔架山”。当地人习惯于称此山寨作“石头寨”。明代邑人避战乱,在此结寨而居。寨在主峰,用石头建造,名曰“什子山寨”。明清之季著名的“蕲黄四十八寨”之一。
此山寨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境内,地处大别山中段南麓,龟峰山风景区东麓,毗邻龟尾。位于张家畈李家山村、林峰、门前垸村之间。地理方位:东经115°16′,北纬31°5'。主峰海拔1038米,西、北两方山势壁削,东、南两方各有一条石径可供攀登。
关于此山寨的山峰个数,说法有争议,也可能是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有些资料说:什子寨以10座自南向北一字排开的形状象人的山峰而得名,故称“什子寨”。而当地流传两种关于此寨的童谣,都说是九个山峰。一曰:“石头寨,九个包儿,数一数,有冇得?”,一曰:“石头寨,九个包儿,**细伢黑耳朵儿”。(后句一般用于相互调侃)
特色物产
大别山南山势崇隆,蜿蜒伸展、山形奥折起伏无端;层峦复涧,秀谷相迭;林木蓊翳,物产丰阜,引为地利。山上有各种野菜约30多种,野生动物150多种及珍稀植物350多种。这里盛夏季节日平均气温保持在30℃左右,年气温平均在20℃ 左右
山中玄武岩、大理石、萤、硅、玉等矿储量很大,还有金、银、铜、钛铁、镜铁、磁铁、赤铁、褐铁等矿。野生动物有多种,珍稀动物有北豹、梅、野猪、水獭、草狐、娃娃鱼、断板龟、银环蛇等。植物千余种,大宗特产有桑蚕、板栗、菊花、柿子、银杏等。还有大量珍贵中药材如蔓荆子、天麻、杜仲等等。
山寨历史
传说
传说若干年前刘阁老朝庭被贬后,在此立寨为王,在这石崖之上用石头筑起石城故曰“石头寨”,石城石墙石门和炮眼至 今保存完好。民间传说刘阁老很富有,有金犁金耙金牛,寨下的金牛坪就是当年金牛放牧的地方,至 今有两户村民和一座小庙。
山寨起源
山寨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民情状况、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宋端平年间,麻城县治曾迁于此,后废。
明朝末年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朝廷内部矛盾交织的时期。蕲黄各种势力都借乱登台表演,演出威武雄壮的活剧。崇祯七年(1634年),高迎祥起义军攻入黄陂黄安麻城黄州、蕲水、广济。次年罗汝才率义军攻下英山罗田。接着,张献忠率部到黄安、麻城。旋与明朝副总兵马人龙战于麻城阴山畈,明军大败。明朝退任官吏、甘肃巡抚梅之焕召众结寨自保。此为明季蕲黄之寨之始。
顺治初年,蕲黄四十八寨联合,对抗清廷,一度达到鼎盛时期。
第一次东山之乱
东山,即什子寨附近一带的山寨。
康熙十二年(1673),平西王吴三桂联合平南王尚可喜及靖南王耿精忠反叛,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一时间,那些朝秦暮楚看风使舵的降清官僚,群起响应。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襄阳总兵杨来嘉、陕西提督王辅臣等振臂助之。数月之间即占据岭南六省,形成燎原之势。次年春,叛军进攻湖南长沙岳州,军锋直指湖北,湖北吃紧。清廷命巡抚张朝珍驻军武昌洪山,抵御吴三桂。
当时吴三桂散发的伪札遍布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安、黄冈等地农民倚山集寨起义,借吴三桂之势力反对清朝统治者。大冶县的黄金龙得到吴三桂人伪札后即扬言自己得了天书和宝剑,在兴宁山中鼓动当地农民起义。守道徐君惺率兵前去剿灭,黄金龙逃匿到麻城刘君孚家。刘君孚亦已得到吴三桂的伪札,准备于七月起义。因恐怕事情败露,遂于五月十五日返回他的家乡曹家河,拥众数千人,占据东山。麻城县的鲍世荣、李公茂、陈恢恢等人亦举烽而起,响应刘君孚。黄州守将王宗臣率兵进剿东山,兵次东山脚下的兴福寺;麻城县令屈振奇率乡勇进驻白杲镇。二人正在商议会兵进攻之策,即被刘君孚的骑兵乘夜偷袭,杀得七零八落,丧魂落魄,王宗臣和屈振奇率领残兵羸马退守麻城,不敢迎战。
清军聚精锐前往镇压,几次被义军打败。清廷震恐。湖广巡抚张朝珍急调武昌知府于成龙领兵进剿。于成龙一面收买寨中变节者刘启祯作内应,一面微服探寨,竟然控制了指挥中心。黄金龙被迫逃往罗田纸棚河继续坚持斗争。七月,黄冈李集奴仆起义,其首领方公孝率众至歧亭寨坚守。他分三路寨兵同清军展开激战,不敌,遇害,歧亭寨长邹君升星夜退至罗田项家庙与黄金龙会合。八月,黄金龙等在转移时落入清军圈套,全都遇害。
由吴三桂之爪牙黄金龙操纵的纸棚河之乱,在于成龙的剿杀和抚慰下,很快平定了,历时十二天。至此,第一次东山之乱真正平定。于成龙完成了他的政治使命。于成龙在平定东山之乱中,多次申明“官激民变”,“赤子弄兵宜抚”,涮洗贪官污吏强加在百姓身上的“应吴”罪名,采取了劝谕式的怀柔政策。他不发一弓一矢,不伤一草一木,平定第一次东山大乱,深得张朝珍等封疆大吏和康熙皇帝的赞誉,亦博受文史各家的叹服。
第二次平定东山
康熙十三年(1674年),蕲黄山寨再起波澜。叛军犯江西湖口,战火烧到兴宁,蕲州戒严。又吴三桂密布伪札,湖北复大乱。黄麻东山绵亘数百里,与罗田、蕲水接壤,历来就是藏龙卧虎之地。东山主山脉龟山区鲍家屋有个鲍世荣(亦作鲍世庸,号洪功),少时聪颖,过目成诵。成年后,受族人聘请至黄市鲍家院的观音堂执教。明朝末年,灾荒四起,官府催租逼税,致使民不聊生。在李自成起义军的影响下,鲍世荣与周铁爪、万野予、陈恢恢一起组织龟山盐田河、张家畈一带农民举行武装起义。义军在什子寨东的龙潭修建炼矛厂,制造武器,操练兵马。由于义军杀贪官,抗官税,打击豪绅,拯济贫民,所以深得百姓的拥护,势力日益壮大,不到一年时间,鲍世荣的起义军就发展到万余人。崇祯十五年(1643),义军突出明军的重重包围,撤至陕西,投奔李自成,正式受编为闯王的部队。鲍世荣投奔闯王后,参与了西京的练兵活动,为李自成攻克北京助了一臂之力。进京不久,吴三桂与清兵勾结,进攻闯王,闯王退入陕西,鲍世荣也随闯王撤至陕西,后又转移到湖北,最后潜回麻城,伺机而动。
吴三桂叛军攻陷湖口后,各镇援兵皆随大军进攻湖南,黄州守备空虚。何士荣和鲍世荣一看时机成熟,便紧锣密鼓地组织农民武装起义。十月中旬阳逻的陈鼎业父子掠夺驿站的马匹起义。十月二十九日,何士荣等反于黄冈县永宁乡。十一月初一,李公茂、陈恢恢、鲍世荣等反于麻城县白水畈(今张家畈),各拥众数千人,遥连湖口、宁州等农民起义军。何士荣被推举为农民起义的总盟主,号称拥兵十万。众起义领袖约定十一月上旬攻取黄州。一时黄州鼎沸如浪,岌岌可危。
黄州城门紧闭,数名兵丁把守。府衙内,于成龙从容饮酒,捋须端坐,倾听属官的谋议。属官皆认为起义军拥众十万,而黄州官兵二三百人很难力挽狂澜。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如及早退向麻城。于成龙正色而言:“黄州为湖北七郡门户,我师屯荆岳者数十万,水陆转运取道于此,且濒江而城,控制阻险,前倚兴宁庐阜,后压天堂金刚诸寨,虽只一郡,实为东南之关键。释此不守,则荆岳有狼顾之虞,七郡成瓦解之势,所系非仅一城已也。吾誓死不去此。”
于是,于成龙遣门下诸生征集各区乡勇,分守山隘,令逃兵不得入与贼兵合,余众皆随他征剿。十一月二日,于成龙派飞骑禀告张朝珍,要求派兵驻防府城,并帮助剿抚第二次东山之乱,然后带领马步官兵二十二名向东山进发,黄州沦为空城。
于成龙表面从容自若,但实则忧心如焚。他在给张朝珍的信中说: “时事多艰,忧心如焚……府城空虚,人心汹汹,中怀忧虑。又恐一入山中,外寇难于照应,一身进退维谷,再四筹度,出其不意而临之,迅雷不及,事或可济。平黄兼以平麻安危之势,在此一举耳。”
四日,于成龙轻骑潜行,孤军深入,到达贾家店,离起义军十五里。五日,黄协千总李茂升、把总罗登云、吴之兰率所部五十余人投见。各区长接到于成龙的檄文后也纷纷率领乡勇投见,一日之间征剿队伍增至二千余人。然后召开誓师大会,鼓舞士气。恰好谍报何士荣已到黄土坳,即派遣罗登云和张尚圣带领侦察小分队绕小径至黄土坳,探知何士荣动向,自己率领大队人马进发。
七日,侦察小分队与何士荣相遇。何士荣大为惊诧,没想到于成龙自作主张,擅离府城,数日之间,即兵进东山。虽然遇上小股部队,但不知于成龙到底带有多少兵马,所以不敢恋战,退入深山密林。于成龙飞骑至张尚圣营地,众乡民见于成龙至,皆欢噪请赏,于成龙两手空空,只有抚一抚他们的耳朵和鼻子,拍一拍他们的脖子和肩臂,以平易仁慈的仪容和落落有度的举手投足来安慰乡勇。乡勇们士气倍增,队伍迅速增至五千余人。大军驻于泊金寨。
八日黎明,何士荣和鲍世荣、陈恢恢和李公茂率领起义军数万人自牧马崖分东西两路夹攻于成龙。起义军手舞杂色旗帜,呐喊着似潮水一般向于成龙攻来。于成龙匹马仗剑,挡住营门,见东路起义军势弱,便当机立断,命令罗登云率领千名乡勇抵御,自己率大军挡其西路,命尚圣攻右,之兰攻左,自己居中。罗登云一路和起义军展开白刃战,起义军一个个舍生忘死,罗登云节节败退。于成龙刚刚冲出营门,吴之兰就被起义军一箭射于马下,登时毙命.整个部队乱了阵脚。起义军斗志冲天,鸟枪连放,保护于成龙的官兵纷纷倒地,处境十分危险,左右劝说于成龙暂避一下,于成龙喝叱道:“今日吾死日也,敢言退者斩!”说完一马当先,冲入起义军中,左右砍杀。
旭日东升,黄土坳上喊杀阵阵,刀戈“丁当”,鲜血喷溅,泊金寨百姓见乡勇势寡难支,纷纷鼓掌喧哗,为起义军呐喊助威。
于成龙情知事急,便吩咐左右传令士民,一齐呼喊“于糠粥在此,交械者免罪,胁从者无罪”。起义军闻听“于糠粥”三字,斗志大减。于成龙乘机对千总李茂升说:“我死可归报张公。”说完鞭马直前。李茂升被于成龙一激,勇气倍增,且恐怕于成龙有失,便对士兵振臂而呼:“岂有文官死而武官独生之理!”说完手持硬弓,发一箭,射倒起义军的大旗,起义军阵脚顿乱。激战中,李茂升坐骑被起义军刺死,他弃马步战,盔丢甲破,又挽马进战,短兵相接。起义军将他重重包围,让他顾于成龙不上了。正在这时,张尚圣西路军自右山绕出,起义军腹背受敌。何士荣命令起义军撤退,自己手执长矛断后。他的左臂已经断为两截,仍然坚持战斗,掩护起义军撤退,不幸陷入泥潭,不能自拔而被俘。是日何士荣被押送武昌,被处斩。
鲍世荣、周铁爪率领起义军败退至白水石陂等地,于成龙乘胜追击十几里。李茂升传令埋锅造饭,少歇再战。于成龙对李茂升说:“白水石陂诸贼,本以士荣为盟主,今士荣既擒,诸贼胆落卷甲,急趋将自崩解,所谓破竹之势不可失也。若纵贼缓息,贼备更深,据险死敌,将何以为之?”这时,各营刚开午饭,于成龙命令将半生不熟的饭全部倒掉,然后向白水石陂开进。黄土坳一役,双方伤亡惨重,十分酷烈。于成龙得胜,并获得整个起义军的花名册。他当场将花名册焚烧,宣布:“能擒来献者重赏;投诚者待以不死;胁从欲归者免罪;东山士民闭门坐家,无鸟枪军器者,即从贼概不追问;身无乡勇印号,家藏兵仗,即良民亦诛死。”(见《麻城县志》光绪八年版)
九日,于成龙兵进吕王城,料定鲍世荣、陈恢恢和李公茂不走龟峰山什子寨,必走商城英霍,因此分别派乡兵把守龟峰八叠山和通往商城英霍的水陆要道。
鲍世荣等人退至白水畈尚有近千人的武装力量,整训一番之后,决定上龟峰什子寨。十一日,于成龙兵进白水畈,得知鲍世荣已退往什子寨,当即命令搜山。因为擅离府城,于成龙恐事后被查究,到白水畈就给张朝珍上《进剿情形书》说:“地方已称无事,成龙为事后之虑,周铁爪竟无下落,英霍麻埠之贼将归何处?是必匿遁密箐深洞,为将来害也。且本地鲍世荣、陈恢恢、李公茂尚未见分晓。成龙一府簿书,承上接下,咸属要件,再迟数日,则积委尘封。欲即回府,则根株未绝,死灰必至复燃。总之,崇山峻岭之中,人易为非;四省交界之地,性惯窝恶。伏惟宪裁,俾余党悉除而府事不误,幸甚!”(《次白水畈上张抚台呈进剿情形》见《政书》卷三)
十一日,于成龙得知石壁的万野予造反,罗山的周铁爪等又群聚加入,并有广西孙延龄派的奸细孙麻子(自称孙将军)在内。黄土坳战败的鲍世荣、陈恢恢、李公茂也率众到达石壁。十二日,于成龙与李茂升到达定惠寺,得知张朝珍派来的援兵于次日即到,信心大增,立即布置把守山口,将甑山河、燕子崖、龟山口、什子寨、八叠山、百神庙等地方封死。十四日,于成龙同李茂升从定惠寺移营至黄市(今湖北省麻城市张家畈乡黄市),扎营什子山下。于成龙得知东山起义的农民军在石壁,料定援兵由麻城县进攻石壁,起义军必然由龟峰山和八叠山逃退,因此又派大军驻扎白水畈,截断了起义军的退路。
十八日,起义军在清军援兵的血腥镇压下,终于失败了。周铁爪(实为其弟子冒充)、鲍世荣、陈恢恢和鲍世荣的次子鲍自性均被生俘。李公茂带矢逃脱。十九日,于成龙派人将周、鲍、陈、鲍四名起义领袖押送武昌,并给张朝珍捎去一封《擒获众逆报文》(见《政书》卷三),叙明擒拿四名“贼首”的过程,并说“自二日擅离府治,调集乡兵,身不解衣,食不下咽,老病十分沉重。至于胁从,原系良民,自应安抚。成龙已体宪慈晓谕,概不过问。惟有鲍世荣、陈恢恢、万野予,乃麻城居民,自取灭亡,不无嫉害亲友,扳巫良善。一切供词笔札,似应投之水火,以彰天地之仁,以安良善之心。”
破寨传说
什子寨也叫石头寨。山势陡峭,地形奇险,山上山下只有东西两条小道,逼仄的石径只容得下一个人落脚;因而这寨也名副其实,像石头一样牢固,只要粮草充足,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初于成龙调集清军和乡勇进剿东山,鲍世荣兵败后爬上了什子寨,于成龙察看形势,估计鲍世荣仓促上山,人员众多,一定粮草不足,只须把山围住,便可来个守株待兔,等着鲍世荣水枯粮绝,自投罗网。
山寨中缺粮缺水,眼看山寨即将不攻自破,士气低落,鲍世荣心生一计,将剩下的一点大米全部喂给一头肥猪,然后趁围寨清军不备时将猪推出寨外,让清军误认为此猪不小心跑出山寨。清兵把猪屠杀后剖开一看,发现满肚子大米饭,上报于成龙说山寨粮草仍很充足,连猪吃的也是大米,恐怕一时难以破寨 ,倒是围寨清军粮草将尽,要求暂时撤退后再另谋攻寨时机。于是,于成龙下令围寨清军,暂退三十里,待援兵粮草补充后再围剿山寨。
当围寨清军撤退到余家河出口的塔儿河处,于成龙回头一望,只见寨东一对白鹅飞来余家河的河里喝水,推测寨内已缺粮缺水,识破了鲍世荣的计谋。见破寨时机已到,于成龙立即下令调转清军,全力攻寨 。这时,石头寨内毫无防备,又饥又渴的义军正在为清军已撤退而大松一口气,纷纷下山找吃的喝的,遇上清军反扑,一片溃乱,或死或降。鲍世荣带领少数官兵弃寨而逃,后被活捉送往武昌斩首。
深层次地看这两个颇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中间实际上隐含着不同的民俗心理。第一个故事寄寓了东山人对鲍世荣终不能举大事、成大器的遗憾和失望,甚至有对他当时举事当否的观望与怀疑。第二个故事则表现了鲍世荣和于成龙两人的机智,而于成龙终究胜出一筹。
十九日,于成龙在黄市新桥路口的一块大石上勒石纪功:
龟山以平,龙潭以清。
既耕既织,东方永宁。
黄州太守于成龙康熙甲寅年。
此石犹在,字迹尚依稀可辨。《于清端政书》中《东山平定勒石铭》注明位置“在黄市龙潭冲什子寨路口大石上”,正文与此无异,只是落款不同,为:“康熙十有三年十一月十九日黄州知府汾阳于成龙勒石。”《麻城县志》所记铭文略有差异,后二句为“既耕既种,万世永宁。”
史家对于成龙第二次平定东山之乱评云:“是役也,斩馘数千,山谷填溢,溪水尽赤,获军资器械无算……班师而还。自出军至是仅二十四日,以乡民数千破贼党数万,不费公家半菽,不烦师旅远征,徒手奋身,摧锋陷坚,不急而速,克奏肤功,近世以来,未尝有也。”《麻城县志�6�1大事记》(光绪八年版)
于成龙勒石之后,扶病回麻城料理地方事宜。
旅游资源
杜鹃花
在什子寨和龟峰山之间广泛分布着古老的杜鹃群落,俗称“映山红”。
麻城古杜鹃群落总面积达10余万亩,是典型的原始杜鹃科、杜鹃属映山红(Rhododendronsimsii),平均树龄在100年以上,最大单株萌条达56支,每枝干径在6-10厘米之间,树冠冠径达6米,覆盖面积达35平方米左右,是全国所见的最大的映山红生态古群落,与普通杜鹃群落相比,其年代久远,经历了上百万年自然演化过程,植被群落保存完好,景色植物优美,分布度高,海拔高(北纬31度,海拔1200米以上)集中连片覆盖度高,具有较高的植物学、生态学研究价值,是最理想的古杜鹃群落标本,该群落面积之大,年代之古老,纬度之高,海拔之高,优势度之高,保存之好,花色之美,堪称全国一绝,世界罕见。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2010年4月25日,国际杜鹃花专家研讨会在麻城龟峰山召开,与会的7个国家,60多名专家相聚在麻城龟峰山,经过现场调查、取样和检测,并向全世界发布:湖北麻城杜鹃(Rhododendronsimsii)是杜鹃中分布最集中,林分结构最纯,种群面积最大,树龄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优美,景观最壮丽的自然群落,令人眼界大开,堪称世界奇迹,真可谓麻城杜鹃甲天下。
山寨
山顶被丛林覆盖,中央有一圈长方形的石墙,想从这里来一个极目楚天舒,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好在刚才已经将东北方向的远景欣赏够了,南面是来路随时可以回顾,唯 一剩下的景观也就是西边,次峰将视线遮挡得一干二净。主峰与次峰之间有一座山坳,南侧的山谷顶端有一连串的方形石墙,连接着东边的寨墙,以为是山寨留下的唯 一遗迹。寨门就在山坳北侧,规模很可观,高大的门面,就连门楼的框架也是完好无损。
于成龙石刻
仙女岩 龙潭
仙女岩正下方的群山中有一个深水潭,从什子寨脚下的屈家畈盘山而上,三公里处靠右手沿诃而下五百米就是龙潭。两岸悬崖之中一股急流撞入深潭,潭口宽约五米,悠悠绿水其深莫测,传说用三两蚕丝单接起来还打不到底。听古人说龙潭能通海底,足见龙潭深度了得(据勘测队告知,当年并未测出十几深度)。这个神秘的深水潭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发现。急流潺水之声,响彻河谷之间,使人震耳欲聋。 传说若干年前山洪暴发时,有条巨龙沿河而下,到此处时,龙尾一摆便成此潭,故曰龙潭。此潭的形成可能是由海跋一千七百五十多米高山中十条大小河流近数万亩径流靣积常年急水经亿万年冲撞而成。历史上把这方圆数十里几条冲叫做龙潭冲。
这里山水相间、森林茂密、溪泉潺漾、山花烂漫、民风淳朴、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徜徉在麻城张家畈镇黄石乡屈家畈村的西北部大山中,你会发现,这里层峦叠嶂,绿漪涟涟,苍松翠柏,古木参天,蔚蓝的天际里,朵朵白云悠然自得,好像到了世外桃源。而龙潭大峡谷和雄奇秀美的仙女岩就藏在这个神秘的所在。龙潭和仙女崖在同一群山之中,离龟峰山风景区只有5公里,这里的山峦跌宕起伏,湖水清澈碧透,峡谷风景优美,是麻城三台八景龙潭春色景点观赏地之一。龙潭之处的乡野不仅风景秀美,而且水资源丰富,天然无污染。
追溯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二十五军经常在龙潭一带活动。白天,将士们出去打土豪分田地,晚上,就进山安顿休整。军队利用这里独特的地形,打了不少胜仗。
山寨附近还有金牛坪丶化主殿丶灵应寺丶赤脚洞丶狮子摇铃丶虎洞边丶鹞儿崖丶燕儿崖、鼓儿崖、韭菜岩、撞水崖瀑布、万姑洞、冲水河、响水潭,山寨的东边对望的为朱咀岩、铜锣岩。西边有龟尾老庙、龟尾水库。每处都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和壮观的景象。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