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坪镇

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辖镇

仁和坪镇隶属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得名“仁和”。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4′00″至111°21′00″,北纬32°02′至30°04′。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东端,地处“两省四县(市)六乡(镇)”交界之地,东临松滋市刘家场镇,南接湖南省石门县子良乡,西与渔洋关镇接壤,北邻宜都市王家畈镇。

建制沿革
1949年10月15日,成立升子坪区政府。
1952年12月,按区域扩建为升子坪和仁和坪两区。
1955年12月,合并为升子坪乡。
1956年8月,并入渔洋关区。
1958年9月,撤销区公社,从渔洋关区分出,成立仁和坪公社。
1961年至1978年,仁和坪公社改名为仁和坪区。区辖仁和坪和升子坪两个公社,其间,1966年5月至1967年3月,区辖五个公社。
1979年1月,撤区并社,全镇为两个公社。
1984年7月,设区建乡,取消人民公社体制,区辖六个乡。
1985年7月,撤区建镇,仁和坪区改名为仁和坪镇,镇辖五个乡。
1987年,撤销小乡建制合并为大乡镇,设一镇一乡,仁和坪镇,升子坪乡。
1996年,乡镇体制改革合并,由升子坪乡和仁和坪镇合并为新仁和坪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1年和2002年,将全镇原有的37个行政村合并为14个行政村。2000年成立1个居委会。
区划现状
2012年,仁和坪镇辖14个行政村,1个社区。分别为:仁和坪社区1个,大栗树、林家坪、大檀树、桥梁、富裕冲、升子坪、杨家淌、枫香坪、仁和坪、业产坪、杨柳池、梅坪、船山坪、罗汉淌等14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政府驻仁和坪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仁和坪镇属两省三市四县(市)五乡镇交界之地(即湖北省宜昌市和荆洲市、湖南省常德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松滋市石门县渔洋关镇、王家畈镇、仁和坪镇、刘家场镇、子良乡),其境东临松滋市刘家场镇,南接湖南省石门县子良乡,西与渔洋关镇接壤,北邻宜都市毛湖淌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4′00″至111°21′00″,北纬32°02′至30°04′。
仁和坪镇地处五峰东端,距五峰县城103千米,距渔洋关镇31千米,距宜昌市150千米,距松滋市刘家场镇39千米,距湖南省石门县子良乡35千米。总面积243.42平方千米(2017年)。
地形地貌
仁和坪属武陵山脉,处丘陵与平原过渡带,境内多山,山势蜿蜒起伏,地势西高东低。全境平均海拔800米,最高海拔1172米(大栗树村南岭福星观巅峰处),最低海拔158米(南河出口处)。全镇属喀斯特地貌。
气候
全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1500毫米—180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47天。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5—9月,全镇有地质灾害点九处,多崩山滑坡和地陷。
水文
仁和坪镇境内主要河流为南河,发源于渔洋关镇清水湾白岩门,流经仁和坪镇全境,经曲尺河入松滋洈水支流,仁和坪镇内流程24千米,年均径流总量2.93亿立方米,总落差688米,坡降25‰,流域面积约310平方千米,理论蕴藏量为2.43亿千瓦。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2年,仁和坪镇耕地面积59844亩,人均2.65亩,山地总面积 362795.5亩,其中林地面积243416.1亩,人均10.1亩,森林覆盖率为67.1%。
水能资源
仁和坪镇域内已建成水库1座,总库容为1200万立方米;水能资源达2.5万千瓦。
仁和坪利用南河水资源优势,建有麒麟观水库工程位于仁和坪镇境内麒麟观王家河段,坝高77米,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28.2平方千米,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4.99立方米/小时,年径流总量1.57亿立方米。水库正常储水位460.0米,发电死水位433.0米,水库总库容1270.12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224.35万立方米,调节库容887.44万立方米,死库容336.91万立方米。水库工程于2007年底竣工。大坝一级水库电站(麒麟观一级电站)引水约3千米,设计水头80.00米,装机2×3200千瓦。拦河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高15.1米控制流域面积143.9立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7663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仁和坪镇境内以高岭土、方解石、页岩、硫铁矿、煤炭、煤干石、大理石材矿等矿产为主。高岭土,自西向东从富裕冲村高家墩一带沿北岭一线至杨柳池村望江山一带,均有丰富的储量,且质好;性优,矿石有益成份AI2O3含量一般在35-39%之间,有益矿物高岭石含量一般在95-98%之间。方解石和瓦板岩(页岩),总储量2000万吨以上。镇内方解石CaCO3含量最高平均含量55.61%,接近方解石单矿物理论值56.04%,CaCO3平均含量达99.25%,各种有害杂质极低,已达到国家优质CaCO3的标准。硫铁矿亦有一定储量,主要分布在林家坪和杨柳池村部分地段。煤炭和煤干石(俗称洋烟煤)储量较为丰富,主要分布面广,其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人口民族
仁和坪镇境内以土家族为主体民族,2012年,仁和坪镇总户数6927户,总人口23865人,劳动力15304人。其中集镇总人口5000人,集镇非农人口1441人,集镇常住人口4200人,集镇流动人口800人,城镇化率18.6%。
2013年,总户数6927户,总人口23865人。
22017人(2017年)。
政治
(以上内容截至2014-03)
经济
综述
2012年,仁和坪镇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总收入1040万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450万元。
2013年,仁和坪镇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180万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9509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9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14元以上。
农业
仁和坪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兼而养殖业。主要农特产有:玉米、烟叶、药材;2012年,全域粮食播种面积61484.3亩,总产1.65万吨,每亩单产268.3公斤;油料播种面积8500.9亩,总产1009吨;生猪出栏12.7万头;其他经济作物面积12790亩,总产2002吨。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575元。
工业
仁和坪镇域内工业以水电矿产、农机为主。2012年,全镇工业总产值8378万元。工业企业14个,其中县级规模企业2个,个体工商户380户,从业人员580人。主要工业产品有:农业机械、电力、矿产等。
服务业
2012年,仁和坪镇有餐饮工商户36家,旅馆36处,各类小商铺230家,其中大型家电销售店7家,家具销售8家,各类修理店45家;域内金融网点有2个,2012年末存款余额13500万元,贷款额3500元;邮政储蓄余额5000万元,函件业务8400件。
交通运输
仁和坪镇建有客运站有1个,为:仁和坪五级客运站;陆路省道37千米,乡(镇)道128千米,通村公路1400千米,可通100%的自然村。桥梁6座,分别为:母珠漂、玉池河2座永久性公路桥梁,另外4座公路桥。
社会事业
村镇建设
仁和坪镇现有中心集镇1处,分别为:仁和坪镇集镇;小型村级集镇9个,分别为:升子坪村集镇、大栗树村集镇、桥梁村集镇、富裕冲村集镇、林家坪村集镇、业产坪村集镇、枫香坪村集镇、梅坪村集镇、船山坪村集镇。
仁和坪集镇是仁和坪镇政府所在地,集镇面积2平方千米,城镇化率18.6%;集镇有1条街道,为:仁和坪正街。2011年12月,对集镇进行了总体规划,规划期限: 2011年—2031年。集镇性质:建制镇,发展规模:2.2平方千米。
集镇道路长度3千米,其中水泥硬化车行道2000米,人行道2000米,总面积2000平方米;下水道2700米;绿化带300平方米;1990年,建立了仁和坪自来水厂,铺设自来水管道7000米,日供水500吨,供水500户,供水普及率100%;开挖下水道160米;安装街道照明路灯50盏;配置垃圾桶40个,垃圾处理场1个。
2012年,仁和坪镇开通程控电话1581部,宽带用户547户,有移动、联通手机19800部,有线电视接入6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
教育
2012年,仁和坪镇有初中1所,小学2所,教学点3处,幼儿园2所,在职教师114人,在校学生1183人,其中初中511人,小学672人,在园幼儿23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6.3%,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文化艺术
2012年,仁和坪镇境内传统艺术形式有:南河锣鼓(即土家打溜子)、唢呐等;其中土家打溜子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团体有:土家打溜子乐队等共计11个乡村乐队;获得主要荣誉有:1998年仁和坪镇船山坪村“打溜子”走进湖北电视台《人物春秋》栏目;2001年获全省首届楚天蒲公英音乐金奖;2002年“打起溜子迎稀客”在宜昌市首届中老年人文艺调演中获金奖;2004年在江苏南京参加“全国少儿蒲公英大奖赛”获银奖;2007年南河锣鼓入选五峰中小学校本教材《凝视五峰》;2008年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表演;2008年全县民间艺术调演获金奖;2009年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0-2011参加市县表演比赛4次,2011年参加全县土家打溜子比赛前三名全被仁和坪镇打乐班包揽。文化活动场所有:仁和坪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服务歌舞厅、政府广场等;农家书屋15个。
著名的《南河锣鼓》传承人王德芳、简伯元被评为宜昌市“著名民间艺人”。2009年打溜子艺人简伯元被评为全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打溜子代表性传承人。
体育
2012年,仁和坪镇有狮舞、采莲船、高跷、打击乐队、集体舞蹈等;主要活动场所有:仁和坪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服务歌舞厅、政府广场等。
医疗卫生
2012年,仁和坪镇有中心卫生院1个、卫生院职工39人,医疗点16个,医务人员36人,下设16个卫生室,从业乡村医生16人。全年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6802户,21491人,参保率95.75%。计划生育率达98.92%,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8‰。
社会保障
2012年,仁和坪镇域内落实农村低保1290户,1795人,发放低保金177.3万元。五保老人178人,其中集中供养的95人,分散供养83人,年人均补助生活费1850元。
地方特产
主食菜肴
80年代前,仁和坪镇境内家常便饭以包谷面饭配“懒豆腐”最为普遍。或以油炕洋芋或洋芋包谷面饭为主食。多以洋芋片子、洋芋丝子、洋芋砣子、干洋芋片子、炒辣椒、泡辣椒、稀辣椒、鲊辣椒、蒜辣椒、黄豆和豌豆豆豉、麦浆、干豆浆粑、南瓜片、南瓜丝、干南瓜丝子、皮子、老南瓜砣子、萝卜片、萝卜丝、泡萝卜、干萝卜丝子、干萝卜皮子、泡大蒜、泡椒果、各种淹菜等小菜佐饭。80年代后,社会经济逐渐发达,交通运输日趋方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渐渐以大米为主食,包谷红苕已为家畜主饲料,改变了过去用包谷洋芋换取少量大米“佳餐”的历史。
年猪饭
仁和坪镇境内至冬腊月,农户杀年猪,请亲属邻里“吃年猪饭”。又称吃“血鳇子”。将切成大片大片的鲜肉与包谷面、老南瓜或洋芋砣、萝卜丝加佐料掺和好,装入蒸茏蒸制,其为筵中主菜。另配炒猪血、猪干、和几盘素菜,炸配蚕豆、花生米,麻辣或清淡味鲜排骨火锅下白菜。熟后端于桌上,客入尽管持筷挑肥选瘦,无拘无束。
红事白事
遇红、白事,必请局掌(厨师)“整十碗”以十碗六扣、八扣为主的烹配方式 。过红事出菜有先后顺序之规,并有“迎台师”(吹鼓手或叫响匠)吹唢呐迎菜。每出一碗吹一曲,出至第六碗(扣猪蹄)时,必须鸣炮(响匠吹大号)奏乐。出第七碗到最后,吹曲不间断。桌上摆菜由调席者按(单双席)规则置放。宾客出席入坐有(单双席)上下左右之规。并由支客师按贵客中的亲疏、前晚辈关系排请。此为传统的(大方桌)摆筵礼节。80年代以来,渐兴圆桌设筵,传统礼节淡化。白事入席就坐无严格礼节,则可随意。
肉食
仁和坪镇境内人们善食腊肉。每到入冬宰杀年猪、年羊,必用鲜瘦肉灌制香肠,待鲜肉以盐水浸透,挂于火坑或专用熏肉屋内以柴禾烟熏后风干。制成腊肉、香肠。经年不坏。80年代前,以腊肉香肠羊肉、杀鸡、煎蛋待客为敬。家庭平日食肉较少,多以待客“搭车打牙祭”。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极大提高,粮食自给有余,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年人平均自产肉类90公斤以上,其它肉类供给尽有。
饮酒
仁和坪镇境内盛饮包谷酒。60年代前后灾年缺粮,曾用干“苕皮”和“丁芭蔸”代包谷煮酒。改革开放后,年年丰产,酿酒业遍及各村。家庭常年有白酒自饮或待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品牌白酒红酒啤酒者渐众。
饮茶
仁和坪镇辖内人习饮细茶。解放初期,农户惯饮粗茶。粗茶以采摘老茶叶(即收蔸茶)和野生“猴枣树”叶制作。由于叶片厚大,欲称“一匹罐”(戏称“撑破罐”)。饮用时抓一把置入大罐中煨熬,其汁浓,味甘解渴。初期至70年间,本地茶树甚少,多在境界外沿购买少量白(细)茶待客饮用。使用茶具、泡制皆讲究,一般用小沙罐泡茶。待洗 净的沙罐底部烤热,待有一定温度时,放进细茶,加盖,不时簸动,茶溢清香时,注入少许沸水,急加盖“发窝子”,片刻后注满开水,筛敬客人。80年代后,茶叶为本镇支柱产业之一。饮茶档次逐渐提高,无论机关、农户、不见“一匹罐”,皆饮中档以上绿(细)茶,筛敬客人方式改进,用一次性口杯放茶叶,注开水泡制筛敬。
风景名胜
抗战遗迹
1943年冬季,仁和坪镇曾为江南抗日主战场之一。国陆第86军13师37团和39团,曾因鸡母山和朱家包阻击战而闻名。
地质景观
仁和坪镇境内由地质变化形成的“天坑”遍布,大小溶洞近三十个,即:阳洞子、阴洞子、穿洞子、黄水洞、簸箕洞、羊角洞、水田洞、烟洞、汪家洞、犀牛洞、猪屋洞、黄牛洞、观音洞、老君洞、横水洞、驸马洞、鬼洞、川洞子、龙洞、鹰子洞、一碗水、气灵洞、响水洞、寨子洞、簸箕泉洞、龙门洞、岩屋洞、等,最为奇特的是位于升子坪村二组胡家淌处的“龙洞”,每当连续降雨量在100毫米—150毫米以上时,“龙洞”就会出现洪水管涌顺势随胡家淌大田和朱家湾而下汇入南河,沿途淹没农田500亩以上,每发生一次,一般持续2-3天。此现象被当地人称为“翻龙洞”。每当“翻龙洞”时,总会惊奇的出现“龙洞翻,大堰干(大檀树村北岭上的冉家大堰)”这一奇特现象至今成为未解之谜。又如杨家淌村赵家湾的鹰子洞,洞高近30米,宽30米,深达100米有余,洞内上有天窗洞穴,内壁有形如鸟鹰的岩浆体故取名鹰子洞。其间场地开阔,大集体时曾在此召开过千人大会。此洞有一定旅游开发价值。
所获荣誉
2021年6月,仁和坪镇党委被授予湖北省“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11月,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命名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