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
福建省莆田市辖县
仙游县,隶属福建省莆田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木兰溪中、上游,位于东经118°27'~118°56',北纬25°11'~25°43'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少雨干燥;夏半年盛行偏南风,气温高,雨水多,气候温热湿润,总面积1835平方千米。2023年末户籍人口数为117.5万人,常住人口89.7万人。截至2022年10月,仙游县辖1个街道、12个镇、5个乡,县政府驻鲤城街道清源东路1号。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国地。
秦时,属闽中郡。
汉武帝至三国时,属会稽郡、建安郡。
晋时,属晋安郡。
南北朝时,为梁所属,隶属南安郡;陈光大二年(568年)起,仙游地属莆田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现仙游地隶属泉州的莆田县;大业三年(607年)起,属建安郡南安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属莆田县。圣历二年(699年),析莆田县西部,以俞潭(今盖尾仙潭)为界置清源县,属武荣州(今南安丰州)。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清源县属泉州。天宝元年(742年),泉州改称清源郡,因郡县同名,清源县更名为仙游县,仙游县属清源郡。
宋乾德二年(964年),清源郡改称平海军,仙游县属平海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平海节度使陈洪进(今枫亭镇人),将漳泉两州及其所属14县(含仙游县)正式归入宋廷版图。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析仙游县的游洋镇(今仙游县的游洋、石苍、象溪一带),莆田县的百丈镇、永福县(今永泰县)的陈山头和福唐县(今福清市)的 头、百丈岭、下庐岭一带山区置兴化县,县治设在游洋(古邑)。同时,设太平军(后改称为兴化军)领莆田、仙游、兴化等三县,军治亦设在游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太平军为兴化军,仙游属兴化军。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兴化军治从游洋迁入莆田城内。景炎二年(1277年),改兴化军为兴安州,仙游县属兴安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兴化路改为兴化府,仙游县属兴化府。
清,仍沿明制,仙游县属兴化府。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政府宣布废府、州,福建省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全省划为东路、西路、南路、北路等四道,仙游县隶南路道。
民国三年(1914年),南路道改称厦门道,仙游县隶厦门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仙游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20日,发生“闽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人民政府”)。同年12月11日,人民政府第一次中委会决议,将福建划为闽海、闽上、泉海、龙漳等四省和福州、厦门二特别市。同月13日,第十二次中委会改原划四省名称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等四省。仙游隶属兴泉省。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闽变”失败,还属福建省。同年7月,省以下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政府的辅助机关。福建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仙游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今仙游鲤城)。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全省督察区缩编为7个,仙游县仍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在德化、永春、仙游、永泰等四县边境设立凤顶特种区。同年10月,裁撤,归还原县管辖。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至1949年,仙游县仍属第四督察区(专署驻晋江)。
1949年8月25日,仙游县解放,隶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驻泉州)。
1950年4月1日,第五专署改称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16日,改为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专员公署,仙游县属其管辖。
1955年3月1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专员公署改称为福建省晋江专员公署,仙游县仍属其管辖。
1967年6月30日,成立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取代专署行使对全区领导职权。
1968年9月23日,成立福建省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仙游为其属县。
1970年7月,省革命委员会决定,闽侯专区革委会机关迁入莆田县。划出晋江专区的莆田、仙游两县,同原闽侯专区的福清、永泰、闽侯、闽清、长乐、平潭等六县,成立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驻莆田荔城),仙游县属其管辖。
1971年7月,改闽侯专区革命委员会为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仙游县属其管辖。
1979年1月,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莆田地区行政公署,仙游县隶属之。
1983年5月,撤销莆田地区行政公署,析原莆田地区的福清、永泰、闽清、长乐、平潭等五县归福州市管辖;同年9月9日,划出莆田、仙游两县和城厢、涵江两区成立莆田市人民政府(驻莆田荔城)。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8月25日,仙游县解放,旧行政区划废除。1949年9月初,鲤湖乡、古邑乡、浔阳乡、榜头镇、城厢镇、善化镇、枫亭镇、兴安乡、凤顶乡、仁德乡、孝仁乡、城南乡、慈孝乡、香南乡、香北乡、木兰乡、兰溪乡等相继成立乡镇人民政府。同月,全县整编为9个区,乡镇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第一区(城关),第二区(赖店),第三区(枫亭),第四区(盖尾),第五区(榜头),第六区(大济),第七区(度尾),第八区(社硎),第九区(香山)。共辖202个乡(街)。
1950年2月,九区驻地迁麦斜,并增设第十区古邑(游洋)。
1950年8月,增设第十一区(龙华),第十二区(园庄)。全县划为12个区,262个乡(街)。
1952年8月,增设第十三区(石马),第十四区(石苍),第十五区(西苑),全县共设十五个区,辖740个乡(街)。
1953年6月,第一区公所(城关区)成立区人民政府。枫亭街改称枫亭镇,隶属第三区公所。
1955年9月,撤销第一、第四、第十一区,全县编为1个镇(城关镇)12个区,辖236个乡(街),以驻地名称为区名。
1956年6月至1958年春,整编为城关、枫亭、郊尾、榜头、度尾、社硎、麦斜等7个区和城关镇,下辖89个乡(街)。
1958年4月,撤区并乡,全县编为25个乡(镇),下辖91个小乡(镇)。
1958年9月起,撤销乡(镇),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将小乡改为生产大队。全县先后成立13个人民公社,辖240个生产大队,并先后成立仙游县溪口林场、综合农场、古洋农场、钟山农场等为县直国营农场。
1961年12月,将原13个人民公社,改编为18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辖318个生产大队,4197个生产队。
1964年6月,从城关人民公社划出6个街,成立城关镇,全县编为18个人民公社,1个镇,辖318个生产大队(街),4801个生产队(居民队)。
1983年1月,城关镇改为鲤城镇,城关公社改为城东公社。
1984年11月,改公社为乡(镇)人民政府,改生产大队为村(居)民委员会,改生产队为村(居)民小组。1985年,全县划为5个镇,14个乡,辖318个村(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居)民小组。
1991年5月,社硎乡仙头村分为仙头、半岭两个村;赖店乡潘硎村分为潘硎、林田两个村。1992年底,枫亭镇辉煌村分为辉煌、沦溪两个村。
1992年11月,城东、大济、龙华、赖店、盖尾、游洋、钟山等7个乡改为镇。全县共有12个镇,辖17个居民委员会,233个村民委员会,3971个村(居)民小组;7个乡,辖71个村民委员会,851个村民小组。
2002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文[2002]270号)批复同意仙游县调整部分行政区划:
2008年12月31日,福建省政府《关于同意仙游县象溪乡更名为菜溪乡的批复》(闽政文[2008]448号):经研究,同意仙游县象溪乡更名为仙游县菜溪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仙游县辖1个街道、12个镇、5个乡:鲤城街道、枫亭镇、榜头镇、郊尾镇、度尾镇、鲤南镇、赖店镇、盖尾镇、园庄镇、大济镇、龙华镇、钟山镇、游洋镇、西苑乡、石苍乡、社硎乡、书峰乡、菜溪乡。县政府驻鲤城街道清源东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仙游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位于东经118°27'~118°56',北纬25°11'~25°43'之间,县境东接莆田市区,西接永春县、德化县,南连泉州市泉港区、惠安县、南安市,北接永泰县,东南濒临湄洲湾,挨天然良港秀屿港,接肖厝港。县域东西宽49千米,南北长63.4千米,海岸线长5千米,总面积18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仙游县地处戴云山脉东坡,地势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主体成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境内以丘陵为主,盆地、河谷错杂其间。各地海拔差别很大,西北边境的石谷解海拔1803.3米,是全县最高峰,东南部枫亭海滨海拔仅5米,是全县最低点。境内分成四个不同的地貌地带。
气候
仙游县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少雨干燥;夏半年盛行偏南风,气温高,雨水多,气候温热湿润。又因境内北南地势高差悬殊,形成北南两种不同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北部山区为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南部平原和沿海为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境内年平均气温15°~21℃,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4300~6720℃,无霜期230~340天。年降水量1300~2300毫米。热量、水分、光照等三大基本气候资源比较丰富。
水文
仙游县溪流蜿蜒曲折、短小、湍急,落差大,易涨易退,属山地性溪流。历史上,境内通航小木船,从会仙(鲤城)至俞潭(今盖尾仙潭),水程30千米。绝大多数溪流发源于境内,合流或分流出境,分属木兰溪、大樟溪、枫慈溪、晋江东溪、沧溪等五条溪,其中,主要属木兰溪水系。
仙游县地表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总体情况由北部山区向东南部递减。每平方千米集雨面积产水量,以北部凤山、西苑、社硎、象溪、石苍、游洋、钟山等最多,南部盖尾、郊尾、枫亭、园庄等最少,中部大济、城关、龙华、赖店、榜头等略少。人均与亩均水资源,以凤山、西苑最多,榜头、郊尾最少。
仙游县地下水可划分为2个大分布类型:一是北部湿润山地贫水区,主要分布于北部中低山区的凤山、石苍、象溪大部及社硎、游洋、书峰、钟山部分和中部低山区的度尾、大济、榜头、盖尾部分,地下水储存水岩石裂隙和构造裂隙之中。二是中部和南部水量中等--贫乏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于中部的木兰溪旁的度尾、大济、龙华、城关、赖店、榜头、盖尾等的部分及枫亭、园庄等部分。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仙游县以非金属矿为主,金属矿资源相对匮乏。主要有高岭土、叶蜡石、花岗岩、石英石、伊利石、温泉及矿泉水等,储量多、品质好、分布广泛,境内高岭土储量2000万吨以上,花岗石储量1亿立方米,可形成规模开发和系列产品。境内矿产资源有饰面用石材、建筑用石料、建筑用砂、砖瓦用黏土、高岭土、叶蜡石、石英、钾长石、明矾石、地下热水、矿泉水、钼、金等,钾长石、高岭土2种被列入福建省矿产资源储量表(仙游郊尾镇东湖钾长石、钟山高岭土);探明有资源储量,但未列入福建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叶蜡石、石英、建筑用石料、砖瓦用黏土4种矿产。金属矿产铅、锌、金、银、钼等有一定的储量;能源矿产、地下热水储量较丰富,开发利用前景良好。已探明的矿产种类少、质量欠佳。除几种非金属矿产,以及少量金属矿外,其他的重要矿产很少。相对优势矿产中非金属矿居多,但无明显优势。资源分布不均,零星分布居多,开采难度大。
生物资源
仙游县自然保护地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蟒蛇、黄腹角雉、云豹、穿山甲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花鳗鲡、虎纹蛙、鸳鸯、白鹇、大灵猫、鬣羚等36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8种。为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在保护区内安装红外设备监测器32个,已采集保护区内生存活动的数千张野外动物照片。
仙游县植物品种共有171科,2876种。其中,藻菌类11科,43属,计92种;苔藓类4科,5属,计28种;蕨类15科,23属,125种;裸子植物类7科,8属,计81种;孢子植物134科,250属,计2350种。珍稀植物有国家Ⅰ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水松和银杏等3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金毛狗、刺桫椤、福建柏、香樟、花榈木、喜树等6种。
水资源
仙游县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木兰溪、延寿溪、九溪、粗溪等溪流,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的1条,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5条,流域雨量充沛,溪床坡降较大,水流湍急,利于发电。据勘测,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6万千瓦,其中木兰溪11.72万千瓦,延寿溪1.08千瓦,九溪7.1万千瓦,粗溪3.9万千瓦,枫慈溪0.8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力发电站近200处,总装机容量17.43万千瓦,其中木兰溪7.81万千瓦,延寿溪0.65万千瓦,九溪5.61万千瓦,粗溪2.58万千瓦,枫慈溪0.1万千瓦,其他溪流0.669万千瓦。
仙游县地表水资源总量约18.55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集雨面积产水量101.85万立方米,人均水量2027.8立方米,亩均水量5260.9万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仙游县境内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1.3亿吨,枯水年为0.97亿吨,枯水年可利用水量为0.84亿吨。按1992年全县总人口计算,人均年拥有量92吨。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18年末,仙游县常住人口86.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2.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9%,比2017年末提高2.9个百分点。出生率为12.8‰;死亡率为6.0‰;自然增长率为6.8‰。201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17.17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1.17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仙游县常住人口905068人。
2023年末户籍人口数为117.5万人,常住人口89.7万人。
民族构成
仙游县是个多民族的县份,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畲族、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侗族、瑶族、黎族、高山族、水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拉祜族、纳西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京族、朝鲜族、布依族、满族等共26个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20年,仙游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1.49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57.08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242.11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为4.3%,第二产业为49.3%,第三产业为46.4%。
2022年,仙游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9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5.2亿元,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增长11.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7.26亿元,增长9.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7亿元,增长11.2%;实际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36亿元,增长4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亿元,增长10.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2亿元,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00元,增长8.5%。
第一产业
2020年,仙游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2.08亿元,比上年增长4.0%。粮食种植面积20.37万亩,比上年增加0.37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5.46万亩,减少0.1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85万亩,增加0.2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48万亩,增加0.39万亩。
2020年,仙游县粮食产量8.41万吨,比上年增加0.12万吨,增长1.4%。其中,稻谷产量6.90万吨,减少0.02万吨,下降0.4%。
2020年,仙游县肉蛋奶总产量3.62万吨,比上年增长1.1%。肉类总产量2.40万吨,下降0.5%。其中,猪肉产量0.98万吨,增长0.2%;主要禽肉产量1.35万吨,下降2.1%;牛肉产量0.02万吨,增长95.5%;羊肉产量0.05万吨,增长13.6%。年末生猪存栏9.77万头,增长99.7%;生猪出栏11.91万头,下降3.3%。牛奶产量0.05万吨,增长2.8%。
2020年,仙游县水产品产量1.53万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04万吨,增长7.8%;海洋产品产量0.49万吨,同比下降3.4%。
第二产业
2020年,仙游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57.08亿元,比上年下降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下降16.4%,集体企业下降16.7%,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下降75.6%,股份有限公司下降100.0%,私营企业增长66.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4.0%,外商投资企业增长13.4%。分工业门类看,制造业增长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0%。工业产品销售率97.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2020年,仙游县规模以上工业的30个行业大类中有8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实现正增长。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比上年增长9547.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21.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3.4%;纺织业比上年增长9.6%;农副食品加工业比上年增长4.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比上年增长0.8%;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比上年增长0.5%;仪器仪表制造业比上年增长0.2%。
2020年,仙游县规模以上工业中工艺美术、鞋服纺织、金属制品、化工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比上年下降0.9%,其中,工艺美术产业增长1.9%;鞋服纺织产业增长21.2%;金属制品产业下降11.3%;化工新材料产业下降39.8%。高技术产业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4%。
2020年,仙游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1.47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0.1亿元,下降60.0%;集体企业实现0.05亿元,下降37.5%;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实现50.39亿元,增长4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0.93亿元,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49.4%,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6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7.6%。
2020年,仙游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2.3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0.32亿元,增长8.0%。
第三产业
2020年,仙游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92亿元,比上年下降3.6%。“十三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0%。在县统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29.3%,日用品类增长23.3%,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4.7%,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1%,石油及制品类下降3.1%,家具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4.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4.5%,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9.7%。
2020年,仙游县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0家,比去年同期减少6家。实际利用外资为100万元人民币。市商务局备案和核准对外直接投资项目1个,中方协议投资额40万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40万美元。
2020年,仙游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58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95亿元,增长30.3%;电信业务总量6.63亿元,增长1.4%。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7.99万件,包裹业务1.18万件,快递业务量2114.60万件,快递业务投递量4471.81万件。年末电话用户总数101.56万户,下降3.0%。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2.44万户,下降10.0%;移动电话用户89.16万户,下降1.9%。(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9.60万户,增长2.0%。其中,光纤宽带用户27.42万户,下降0.4%。移动互联网用户85.76万户,增长3.6%。其中,4G用户70.42万户,下降2.9%。
2020年,仙游县累计接待游客人数95.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7.3%;主要景区门票收入1295.5万元,下降58.0%。其中,九鲤湖景区接待游客人数31.31万人次,下降66.8%,实现门票收入899.6万元,下降61.2%;菜溪岩景区接待游客人数11.9万人次,下降52.7%,实现门票收入223.6万元,下降63.0%;仙水洋景区接待游客人数9.71万人次,下降35.7%,实现门票收入172.3万元,下降47.4%。
截至2020年末,仙游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8.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2.56 亿元,增长14.2%。年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0.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5%。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25.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8%。
交通运输
仙游县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濒临湄洲湾,北承省会城市福州(距离130千米),南接泉州、厦门(距离153千米)。福厦铁路、福厦高速公路、324国道、省道秀里线、省道201线贯穿境内,莆永高速仙游段2012年11月份通车,沈海复线高速仙游段2013年底通车,湄渝高速仙游段2014年内动工,设有7个高速公路互通口,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2014年,拥有海岸线8千米,已建立500吨级和300吨级的码头各一座,正在规划建设枫亭3000吨级干散货码头1座。农村村道硬化率达100%。
2020年,仙游县公路通车里程3193千米,比上年下降0.3%。其中海西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108千米,与上年持平。全年货运量901.46万吨。货物周转量98164.78万吨千米,增长7.9%。全年客运量55.00万人,比上年下降82.8%。旅客周转量1.85亿人千米,下降56.28%。
截至2020年末,仙游县汽车保有量7.0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4%,其中,在仙游注册登记的小型轿车0.3万辆。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仙游县21个教育类项目完成投资8600万元,建成小学、幼儿园项目8个,新增学位1940个。仙游一中创成全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福建师范大学仙游附属学校签约落地。仙游电大工作站升格为仙游开放大学。基础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295名学生考取“双一流”学校,中考总分平均分跃居全市各县区第二。县教师进修学校创成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
医疗卫生
截至2020年末,仙游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6个,其中县直公立医疗机构6个,民营医院12个,乡镇卫生院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村卫生所305个,门诊部诊所66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14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58人,注册护士2420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4219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43人。
2022年,仙游县总医院入选国家第二批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名单,与省立医院结对共建。
科学技术
2022年,仙游县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组织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海安集团创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完成上市申报。
文化事业
2022年,仙游县建成15个莆阳文化驿站,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5项。举办鲤声剧团建团70周年系列活动。获评省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中共仙游上宫支部列入“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体育事业
2020年,仙游县运动员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6金3银8铜,在省级比赛中获2金1银1铜。建设全民健身中心(改造),新建1个客山智慧体育公园,新建2个多功能运动场,2个笼式足球场。
社会保障
截至2020年末,仙游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5万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1.61万人,离退休人员0.84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34万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6.19万人,离退休人员1.15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2.8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3.3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11万人,参保的城乡居民98.23万人。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4万人。
截至2020年末,仙游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038人次,比上年末增加188人次;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54人,与上年末持平;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8858人,比上年末增加1738人;城乡特困人员2022人。
截至2020年末,仙游县养老机构床位数增至3587张(不含在建),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19.23张。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325个。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仙游县人文积淀丰厚,因西汉安徽庐江何氏九兄弟来仙游“炼丹成仙、跨鲤升天”传说而得名。
戏剧之乡
仙游县是中国“戏剧之乡”,莆仙戏是全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鲤声剧团六度晋京献演,其中:莆仙戏《团圆之后》是中国近代十大悲剧之一,参加国庆10周年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春草闯堂》是中国近代十大喜剧之一,参加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2010年被文化部列入“全国优秀保留剧目”;《白兔记》一举囊获福建省第24届戏剧会演五项大奖,并在2011年第五届巴黎中国戏曲节上,获得最佳传统剧目奖。
方言
仙游话属于闽方言莆仙方言区。早期的莆仙话应属于闽南方言区,该方言区是经过东晋和唐末两次中原人民南迁而逐步形成的。
北宋末年以后,从北方迁入莆仙地区人口增多,在木兰溪流域形成了具有显著特点的社会生活方式。随着福州成为闽中首府,莆仙方言又和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连片,受到闽东方言的不少影响,逐渐形成了兼有闽东、闽南两个方言区特点的莆仙方言。就文白异读的对应说,它近于闽南;就声韵母的连音变化说,则近于闽东。莆仙方言也有和这两个区都不相同的一些特点。
仙游话属于莆仙方言区的仙游片。和莆田话相比,它更加接近闽南方言,这显然是因地理位置相近造成的。
仙游话以城关话为代表,城关话和附近的榜头、赖店、龙华、大济、度尾等地的口音比较接近。与城关口音有明显差异的有南北两片。南片的枫亭、园庄两乡镇因和惠安县连界,带有更多的闽南腔;其中园庄乡的义路、岭北、六户及龙华镇的金山、金溪的松柏洋的村民讲闽南话;北片的大漳溪上游的游洋、石苍、凤山等地,因与永泰县连界,带有闽东永泰腔,其中游洋五星、石苍的老山、凤山的白岩村民也会讲永泰话。南北的边界村落也有兼通仙游话和闽东话(或闽南话)的,城关口音在全县有较大的权威性。莆田话在县内亦可通行。
节庆活动
仙游民间的端午节,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皆为节日。民间有“初一糕、初二桃(或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赛龙舟)”的民谣。意味着“五日节”生活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多样,具有淳朴的地方风情。
仙游端午节有“送节”和“送粽子”的习俗。初五之前,出嫁的女儿生育后,须给娘家“送节”。由女儿亲送一些米粉、面条和肉类。娘家以小儿服装、红肚兜、纸扇和鸡蛋十二粒回赠;鲤城及山区人们,用上等白米,添加蛏干、虾肉、香菇等佐料,制作粽子,作为礼物,馈赠亲朋戚友,以示情谊。
民间初一食糕点,初二食桃子或粽子,初三食海螺,初四在窗户上插艾叶。这个节日,农家均要蒸果糕,供祀神灵,初五日天未亮,庶民用麦秆点燃把屋里的蚊子引送田野,寓为夏天免受蚊虫骚扰。与此同时,家家户户清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或点燃蚊香,喷洒雄黄酒水,清毒驱邪,以示消灾,祈保家人平安。
初五中午庶民以炒米粉或面条当午饭。饭后大人小孩均要洗澡,换除冬服,穿上新夏装。洗澡水须用午时正的井水,加上金银花、铁芒箕、番石榴叶、兰草、豆秆等的“午时草”烧开水(俗称午时水),烧水时亦把鸡(鸭)蛋放入共煮。全家老幼均食一双蛋,把画上虎图案的蛋,装在香囊袋里挂在孩童的脖子上,并在孩子的鼻子上和耳朵抹上雄黄,寓为迎祥纳福,消灾避祸,来日好经风雨,少生病。初五下午在鲤城的虎啸潭、会仙、大坂口、榜头的溪东、龙腾、紫泽、大济、杉尾等木兰溪溪流及枫亭的霞桥太平港,举行“扒龙船”竞赛活动,场面非常。
而仙游端午时最与众不同的习俗就是把鸭蛋用午时草煮得黄黄的。盛在一起后,有兴趣时孩子或有童趣的大人便会把起两个鸭蛋对碰,先碰碎者为输。
风景名胜
九鲤湖位于仙游城关东北方向约25千米处的何岭山峦之巅。是一个天然石湖,相传汉武帝时,庐江府何氏九兄弟在此骑鲤升仙,九鲤湖因此得名。九鲤湖有九飞瀑,这九祭瀑布分别为:雷轰、瀑布、珠帘、玉柱、石门、五星、飞凤、棋盘和将军。九飞瀑之间,近者相距不足五百米,远者长达十千米。九鲤湖怪石嶙峋,有“蓬莱石”“瀛洲石”“羽化石”“玄珠石”“龙擦石”“枕流石”等等。这些奇石上还留有历代文人题刻。这些题刻,笔法苍劲,古朴大方,是探究九鲤湖渊源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麦斜岩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城东北的钟山镇麦斜村境内石所山北端,距县城31千米,平均海拔700米。景区面积约4平方千米,遍布着紫红色的石崖、石峰、石球,是一座花岗岩构成的山峰。石所山有麦斜岩、云居岩、滴水岩、乐应岩、极乐岩、临水岩、黄道岩、临漈岩、善果岩和棋盘岩等诸岩景,其主峰海拔1006.5米。麦斜岩有元世祖忽必烈手书“樵谷山”石刻,有宋史学家郑樵夜观星象的“占星石”,宋代著名理学家林光朝称之为“小武夷山”。也是莆田市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团省委“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邓子恢同志在这里组建工农红军108团。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108团的丰功伟绩,2007年,仙游县人民政府在麦斜岩设立中国工农红军108团革命遗址,建设纪念碑、纪念亭和纪念馆等。
菜溪岩属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仙游县象溪乡境内,戴云山脉东南麓,距仙游县城约43千米,是“仙游四大名景”之一。有自然景观120多处,其中又以“心动石”为地标。人文景观有浔阳书院、源山寺、菜溪书院等,曾育有进士、状元多名。菜溪岩的主要景观大多沿峡谷分布,景观比较丰富和壮观的山峡有摇篮溪峡谷,天门坑峡谷。较有价值的洞穴主要有:罗汉洞、水帘洞、仙人洞、弥勒洞、通天洞、观音洞、状元洞等。莱溪岩地区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形成了众多的瀑布、深潭、湖泊等水体景观。大小瀑布22处,主要有雷轰瀑布、幻游瀑布、仙女瀑布、天女散花瀑布、新月瀑布、瀑布溪等。
天马山位于仙游县城东面15千米的榜头镇境内,是仙游四大景点之一。它傍依木兰溪,与昆仑山隔水相峙,距九鲤湖约十多华里,海拔655米。其山势巍峨,壁立千仞,直插霄汉,气势磅礴,似天马行空,故名。天马山有五峰七漈。五峰有天马、龟柱、双兔、海日、天梯等,七漈瀑布是鼎湖、丹室、龙首、药槽、云门、天津、松关等。
地方特产
仙游蓼花和麻筒:基本原料是糯米、蔗糖、纯碱、麦芽糖。制作方法是:先把糯米浸水24小时,然后淘净、凉干、粉碎,再加热水制成一个个小软粿,小软粿用水炖过,加入少量纯碱,再放在金属桶中用木棍猛搅直到起泡不收缩为止,接着把小软粿切成长四公分、厚四公厘的冬瓜条样的白粿条,白粿条油炸之后就成为蓼花胚了。蓼花胚沾满蓼花米就是成品蓼花了。如让蓼花胚沾满炒芝麻,那就成为麻筒了。
坝下“馄饨”(俗称扁食):以精猪肉切碎为馅,拌以虾仁、葱米、味精、五香、胡椒、精盐等。馅皮多用精粉打成,因而薄而透明。汤多用肉骨汤,且拌以蒜、油芝麻、葱等香味佐料。
盖尾“蚮饼”(即“海蛎饼”):原料是地瓜粉、豆腐渣,拌以葱、芫葵、五香、胡椒、味精等。油炸时先放人凹瓢,中夹心生蚮。炸熟后,可以沾着蒜泥酱醋食用。
度尾“草粿”,又称“清明龟”:每当清明季节麦田里盛长一种花黄、叶黄且叶面有绒毛的黄花曲草,采回洗净、晒干、磨成粉,加上糯米粉,蒸成龟背形的草粿,是度尾、大济一带特有的曲粿。
龙泉“松糕”(即发糕):用纯白米磨成浆,让其发酵、再加糖、芝麻。蒸熟后,发糕松软,可以配花生汤吃发糕食用。
城内“赤饼”:用面粉拌成浆团,再在平锅烫成面皮,然后用几张面皮裹卷花生粉、芝麻、白糖等,就做成一个“赤饼”。
二保“小唛”:馅为糯米,拌以糖、盐、花生、虾仁、香菇、笋服等,外包豆浆皮,蒸熟即食。
枫亭“蛏炝”:用无浸水的鲜蛏为料,拌以纯地瓜粉,放在热汤中做成“蛏炝”,以汤不糊为佳,加上醋、酒即食。
游洋“白粿”:用冬米蒸成饭,再放进石臼中舂打,然后放在案板上压平,切成块状(过年时做成圆糕状),食用时可以炒成甜白粿、咸白粿、炸白粿等。
岭头坪“锅边”:用米磨成浆,加上硼砂等原料,放在平锅(一般用铁皮盘)中蒸熟,越薄越好,食用时切成条状,可以制成汤锅边和炒锅边,质优价廉。
西门兜“焖蒸糕”:用面粉拌成浆,让其发酵,再用提壶浇在架上炭火的平锅上,焖熟时,加上糖、芝麻等,对折让其夹心即食。
度垅“芜糕”:把一些薄荷草(俗名溪芜菇)放在铺糯米粉的蒸笼底部,蒸煮后即食,是仙游独特的糕点。
鲤城“仙草”:用游洋、度尾等地出产的仙草,清水蒸之,加上曲粉,冷却后就凝冻成黑色的仙草,性清凉能败火,切成小豆腐大小,加些糖,再放些冷开水,是夏令解暑冷食。
灵陂“乒乓冻”:采用薛苈树上结的“鸭腰”果。掏出仔肉,用纱布裹住,然后用力在清水中搓洗,其汁溶于水,加上硼砂、明矾,经过四至五小时的凝冻后即成,性清凉能败火,是夏令消暑佳品。
枫亭糕:用纯糯米粉为料,拌上白砂糖粉末,再加上花生仁、芝麻等,干蒸熟后,切成四方块食用。
下徐“仁丹糕”:以糯米粉为原料,拌以白糖、精盐、酸汁,蒸熟后压平切成方形小粒,趁热撒上白砂糖让其附着即食。
半路街“碟蒸粿”,俗称“塌头粿”:以糯米浆为原料,拌上糖油、硼砂,装在碟子里,放到竹笼里蒸熟。冷却后即食,吃时用竹签挑起。
荣誉称号
2019年2月2日,仙游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9年5月18日,仙游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19年11月,仙游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0年,仙游县在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15。
2020年5月,仙游县入选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TOP100,排名第68。
2020年6月29日,仙游县入选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名单。
2021年,仙游县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9月8日,仙游县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2年1月7日,仙游县入选“第一届(2019-2021年度)福建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
2022年6月,仙游县位列“数字乡村”百强县榜单第24位。
2022年8月,仙游县入选福建首批省级试点公示名单。
2023年11月7日,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3),排名第99。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北京市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天津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西省
山西省
山西省
山西省
山西省
山西省
山西省
山西省
山西省
山西省
山西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