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姓(líng hú),中华姓氏,源出于姬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32位。现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临猗县、平陆县、运城市、太原市以及贵州省桐梓县等,姓氏人口排名第541位,人口4.2万人。
历史发展
姓氏源流
出自春秋时期
晋国君主给
周文王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上古时,周文王有个儿子叫
毕公高,毕公高有个孙子叫
毕万,因功受封魏邑(今山西垣曲、
荣河、河南
济源一带),成为后世庞大的
魏氏家族之鼻祖。春秋时期,
毕万在晋国官拜上卿,声势一天比一天盛壮。到了毕万的裔孙
魏犨时候,为晋国的一位名将,小儿子
魏颗,后来在晋、秦两国大战中与
秦国名将
杜回的交战一鼓作气打败了秦军。
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战功,
晋景公把国内一块叫令狐的地方(今
山西临猗)封赏给他做了食邑。后来,魏颗的儿子
魏颉就以父亲的封邑为姓氏,称令狐氏,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省文简改为
单姓狐氏、胡氏、猗氏者,与毕氏、魏氏同宗同源。令狐氏族人皆尊奉
毕万、
魏颗为
得姓始祖。
令狐姓地地道道是
中华民族一个土生土长的古老姓氏,他们是三千一百多年前的圣君
周文王的姬姓后裔,不但具有极其荣耀的家世源流,跟著名的魏氏亦属兄弟,得姓至少在二千四百年以上,成长、发迹于山西。
令狐,即今山西省
临猗县的西方。在汉末
三国以前,青史留名的令狐氏杰出人物,几乎都是山西人,像
汉武帝时
令狐茂,三国时的
令狐邵,南北朝
后魏的令狐仕等人,便都是山西令狐氏的好子弟。又有:汉朝令狐略;
唐朝宰相令狐楚、
令狐綯,
文史家令狐德棻;明朝经学家令狐鏓;清朝有令狐亦岱;当代有中共党政要员令狐安等。
出自唐朝时期胡氏族人,属于附望
冒姓为氏。唐朝时期,
有姓源繁复的胡氏族人,后仰慕当朝
赵国公令狐綯,而改称令狐氏。由于令狐氏在全国也没有多少人,凡是有姓令狐的人来投奔
令狐綯,他都像对待自家人一样,尽心尽力地照顾,帮助解决困难,那时有人还为自己
不姓令狐还感到遗憾呢。于是就有人冒姓令狐氏,前去攀高。著名诗人
温庭筠知道了这件事后,就写诗讥讽这种人:“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令”,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胡氏改令狐氏的现象。
不过,确实有胡氏族人改为“令胡氏”,当时有一个姓胡的人,听说与宰相同姓有好处,便在自己姓前加个令字,以“令胡”去冒充宰相令狐綯的本家人。后以讹相传,称令狐氏,世代相传。
得姓始祖
魏颉,
魏颗之子,
魏犨之孙。
晋景公把令狐一带赏赐给他做封邑,后来
晋悼公指定魏颗之子魏颉去令狐之地,魏颉以封地为氏,称令狐颉。
晋成公十八年(前573年)二月,晋悼公任魏颉为卿,任新军将。魏颉就以封邑名作为氏称(在古代,姓下面的分支为氏,不断分化),称为令狐氏,魏颉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姓令狐的,即令狐颉。
迁徙传播
令狐姓早期活动于山西的
临猗等地,汉唐之间在山西、陕西、甘肃等地有较大发展,在山西影响最大,并以太原郡为郡望。宋代以后,令狐氏逐渐凋零。如今在山西
运城、
平陆、
万荣以及四川、贵州、台湾等地有少量分布。有的人改称令狐为令,如
晋察冀边区第一任医药局长
令狐野的子女改姓为令计划、令政策等。
人口分布
令狐氏在中国的大陆与
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二位门阀。令狐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所谓令狐,本来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地名。这个地方的位置,根据《水经·冻水注》所记载的“令狐即猗氏地”,即今山西省
猗氏县的西方。令狐
姓望出太原郡,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今山西省的太原市、
运城市
平陆县,
江苏省的
苏州市,
湖北省的
武汉市,南桐县,
重庆市,
贵州省的
桐梓县,
河南省的
洛阳市,
陕西省的
西安市等地,均有令狐氏族人分布。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
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
姓名报告。根据报告,令狐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贵州(75.60%)。
姓氏文化
郡望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莲烛堂:唐代京兆华原人
令狐绹,字子直,令狐楚的儿子。大和年间进士,历任湖州刺史、吴兴太守,官至宰相,封凉国公。他在翰林院时,曾与宣宗在皇宫探讨学问到深夜,宣宗命人用皇帝座车并金莲花炬送他回
翰林院,人们看见,以为是天子驾临。
泣墓堂:后魏令狐仕,兄弟四人,早年丧父,泣墓十载。他事母至孝,乡里无不称赞。
博施堂:博是广泛的意思。令狐仕兄弟勤俭持家,用自家勤劳换来的财物广泛地施舍给穷苦人家。
家谱文献
山西违城河东令狐氏族谱,(清)令狐氏阖族重修,清
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木刻
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
辽宁省
大连市图书馆。
山西运城河东令狐氏族谱,(清)令狐尽浪编,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美国
纽约州立图书馆。
黔北令狐氏谱志
源本,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重庆市
万盛区图书馆。
汉—唐十六国敦煌令狐氏述略,(现代)
孙晓林著,
北京图书馆内部馆刊1996年第四期。现被收藏在
中国国家图书馆。
班行字派
(辈分,令狐氏族27代至88代)
怀应仕芝志开,(后自入播始祖滈祖派序起,从令狐氏族33代至88代辈分排行)元明正大世荣昌,克绍友恭永发祥,文美纯熙能敬式,秉忠廷宪守成长,光辉昭著在通达,
师法先型任用良,德和哲贤广越秀,声前裕后满遗芳。
宗祠楹联
弘农冰操;翰苑金莲。
——佚名撰令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冀州人
令狐邵,官弘农太守,廉明清白,节操如冰雪。当弘农郡没有人懂得
五经,令狐邵使派人到河东跟
乐详学经,从此郡内文风大盛。下联典指唐代京兆华原人
令狐绹,字子直,令狐楚的儿子。大和年间进士,历任湖州刺史、吴兴太守,官至宰相,封凉国公。他在翰林院时,曾与宣宗在皇宫探讨学问到深夜,宣宗命人用皇帝座车并金莲花炬送他回
翰林院,人们看见,以为是天子驾临。
名高建武;望重弘农。——佚名撰令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令狐子伯,
建武中与尚书王霸为友。下联典指三国·令狐邵,为弘农太守,清如冰雪。
节度焕永平之业;秘丞推文献之英。
——佚名撰令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富平人
令狐彰,字
伯阳,初从
安禄山、
史思明,暗中归附朝廷,
肃宗时任滑亳
魏博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加
御史大夫,封
霍国公。下联典指唐初史学家令狐德棻,宜州华原人,博览经史,早年就有名。高祖入关,历任
大丞相府记室、
秘书丞、
礼部侍郎、
国子监祭酒、
弘文馆崇贤馆学士。当时书籍散失,他建议多方购求,使专人补录,从而保存了大批书籍;又建议修撰梁、陈、齐、周、隋等朝史记,并参与编撰《
艺文类聚》、《
五代史志》等书,主编《周书》、《
太宗实录》、《高宗实录》等。
当代大事件
经相关部门批准,于2013年4月6日在贵州
桐梓正式成立了“令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当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令狐姓宗亲近2000余人在桐梓文化中心参加了会议;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令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和全国令狐姓氏代表商定,在贵州省桐梓县
楚米镇元田村拟建中华令狐氏
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2000平米,前期手续和项目用地已经相关部门审批通过;
于2014年10月1日,令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在贵州桐梓荣兴中学召开了令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扩大会议,商议令狐氏
博物馆修建和资金筹备的相关事宜,当日与会人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令狐姓氏代表。
桐梓令狐
令狐氏桐邑一脉始祖令狐元,字维新,于明初奉诏以镇殿将军义勇侯总督军务兼管钱粮职,率其子令狐益孙令狐彪平溱播二州,大战捷阵溪,智夺鼎山城。功成留守,繁衍数省,彪炳史册,德被一方。
令狐元卒后墓葬于桐梓县城南蒿芝坝团圆岗。其子令狐益、孙令狐彪俱世袭其爵位。曾孙令狐昌官封
宣慰使司宣慰使,兼管军民事,生九子:钦、鉴、镜、钟、锡、铨、镕、钢、鍠,分九大房。
姓氏名望
古代名人
令狐茂:西汉时期
壶关县人,官任县三老。当时
汉武帝的太子
刘据,因受到汉武帝宠臣
江充的构陷,而趁汉武帝出宫避暑之际杀死江充,汉武帝知道后大怒,要治刘据的罪,刘据于是在长安起兵,最终兵败自杀。令狐茂为太子仗义执言,作《讼太子冤书》上书汉武帝,力陈是非,汉武帝在读后有所悔悟。
令狐子伯:东汉楚相,与太原王霸为友,事见《
后汉书》隐逸传。
令狐邵:字孔叔,太原人,三国时期
魏国弘农太守。父仕汉,为乌丸校尉。建安初,
袁氏在
冀州,邵去本郡家居邺。九年,暂出到
武安毛城中。会太祖破邺,遂围毛城。城破,执邵等辈十馀人,皆当斩。太祖阅见之,疑其衣冠也,问其祖考,而识其父,乃解放,署军谋掾。仍历宰守,后徙丞相主簿,出为弘农太守。所在清如冰雪,妻子希至官省;举善而教,恕以待人,不好狱讼,与下无忌。是时,郡无知经者,乃历问诸吏,有欲远行就师,辄假遣,令诣河东就
乐详学经,粗明乃还,因设文学。由是弘农学业转兴。至黄初初,徵拜羽林郎,迁
虎贲中郎将。
令狐浚(
令狐愚):字公治。著名三国时期
曹魏国大臣,是王允之侄
王凌的外甥,曹魏黄初年间出任和戎护军,后任
曹爽府长史、
兖州刺史。令狐浚曾触怒了魏文帝
曹丕,被赐恶名“愚”,因而改称“令狐愚”。魏文帝去世后,老臣
司马懿篡权,令狐浚与
王凌一起商议抓捕司马懿,事未行而病卒,后来此事败露,令狐浚被司马懿借以皇命开棺
暴尸三日。
令狐整:本名令狐延,字延保;敦煌人(今甘肃敦煌)。著名
北周大将军,其出将入相,世为西士冠冕。祖父令狐绍安,官至郡守。自幼聪敏,沉深有识量,沉深有识量,家藏万卷书,曾任州主簿。
西魏初年,在西魏孝武帝
元修西迁时,
尚书右丞、西道行台
元荣的女婿邓彦据
瓜州,拒不受代。西魏
大统十一年(公元545年),令狐整协助西魏河西大使
申徽抓获邓彦送往京师,
宇文泰嘉其忠节,表为都督,授寿昌郡守。
令狐整以国难未宁,欲举宗亲效力,遂率乡亲两千余人入朝,随北周皇帝宇文泰军征讨,
赐姓宇文。北周初年,令狐整出任丰州刺史,累迁
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宰相)。
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二年(公元573年)病逝,有子宇文熙。北周被
杨坚“禅代”后,复令狐姓。
令狐熙:令狐整之子。著名隋朝大臣。性情端重,不妄通宾客,博览群书,尤明
三礼。北周时期,令狐熙因精通经史,被任为
吏部上士,
后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隋高祖
杨坚受禅后,令狐熙累迁鸿胪卿兼
吏部尚书。历任
汴州刺史、桂林总管等官职。
令狐楚:唐朝大臣、诗人,字壳士,宜州
华原人。他举进士后入仕,担任过中书待郎【副相】尚书、仆射等官职,政绩卓著。他还常与名诗人
白居易、
刘禹锡唱和,
李商隐也出自他的门下,但他本人所作的好诗并不多。他的儿子
令狐绹也举为进士后入仕,后官至丞相。唐朝时令狐姓一族出了不少名人。
令狐德棻:唐朝时的著名学者,又名令狐熙子(583-666),
宜州华原人。学问广博,博涉文史,早岁知名。高祖武德初为起居舍人,迁
秘书丞。时经籍散缺,他向
唐高宗奏请,用国库的钱收集天下的古书。他收集大量宝贵的古典书籍后,又组织人整理抄录,
太宗贞观中请修梁、陈、周、齐、隋五史,自领周史,在
中国文化史上做了一件承前启后的大事。
高宗朝官
弘文馆学士、太常卿。累迁
国子祭酒。暮年著述尤勤,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预。卒谥宪。有集传世。
令狐綯:唐朝宰相。字子直,令狐楚之子;宜州华原人(今陕西
耀县)。著名唐朝大臣。举进士,擢累
左补阙、
右司郎中,出为湖州刺史。唐
大中初年,召为
考功郎中、
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进中书舍人,再迁
兵部侍郎,俄拜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他在
翰林院时,曾与
唐宣宗在皇宫探讨学问到深夜,唐宣宗命人用皇帝座车并金莲花炬送他回翰林院,人们看见,以为是天子驾临。
唐懿宗嗣位后,令狐綯出为
河中节度使,徙宣武、淮南。
唐僖宗时,官至
凤翔节度使,封
赵国公。
令狐彰:字伯阳;
京兆富平簿台村人(今陕西富平),祖先自炖煌内徙。著名唐朝大臣。
令狐茂搜:母系姓
杨氏,后随
母姓,改名
杨茂搜,于296年创建仇池王国,371年国灭,之后茂搜后裔先后建立起
后仇池国,
武都国,
武兴国,
阴平国等,前后称王达四百余年。
当代名人
令狐俊文:(1917.08~2013.01.05),男,又名
李东冶(为革命需要,化名),山西
平陆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共第十二届
中央委员。令狐安之父。2013年1月5日,李东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令狐安:(1946~),山西平陆人,令狐俊文之子。令狐安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毕业于北京
工业学院光学机械系。令狐安历任
大连前进机械厂技术员、组织科负责人、党委委员、革委会副主任,大连
机械工业局政治部副主任兼厂工人大学校长,大连市机械工业局政治部副主任,共青团大连市委副书记,大连市仪表
电子工业局副局长、市仪表电子总公司副总经理,
大连市总工会主席兼市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大连市
常务副市长。
令狐野:山西省运城市
平陆县人,曾是红军医生,
晋察冀边区第一任医药局长。
新华网《令政策平陆往事》一文报道了令狐野的历史。1937 年1月,中共中央核心机关以及红军总部从保安迁到延安后,傅连暲受命组建中央苏维埃医院并任院长。红军改编后,中央苏维埃医院改称陕甘宁边区医院。 1938年秋,延安遭到日机轰炸,边区医院迁往
安塞,院长
欧阳竞,医务科长令狐野,
协理员翁祥初、汪东兴(后任过中共副主席)。陕甘宁边区卫生材料厂成立于1940年2月,令狐野任副厂长。建国后,令狐野一直领导山西省
卫生系统,与第二任妻子有4子1女:
令路线、令政策、
令方针、令计划、
令完成。2015年3月29日,令狐野去世,享年105岁。
令政策:是红军医生
令狐野的次子,曾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2014年6月19日,因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接受组织调查。
令计划:1956年10月生,山西省运城市
平陆县人,红军医生令狐野的第三子,1973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6月入党,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是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
2014年12月22日,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令狐恩强(1963~),山西临猗人。著名
军事医学、
微创外科医学专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常委,美国
消化内镜学会国际会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
北京分会委员。北京市医疗鉴定专家库专家、中国
国际招标专家库专家、国内著名中青年消化内镜专家、中央
医疗保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