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渊(1385年—1457年5月7日),字巨川,号东园,又号钝庵,江西建昌府广昌县(今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旴江镇)人,祖籍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明朝中期官员。
人物生平
幼而勤学
洪武十八年(1385年),何文渊出生于江西建昌府广昌县(今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他从小就才智出众,七岁时读书就能过目成诵。有时候别的小孩子偷偷摘果子分给他吃,何文渊却拒绝说:“在童年时期,怎么能学习做小偷呢?”有见识的人都称赞他的不凡。
永乐初年,何文渊被选拔补充为邑庠生。当时他的父亲和兄长相继去世,何文渊白天处理家务,夜晚则刻苦读书。
巡按有绩
永乐十六年(1418年),何文渊考中进士。
永乐二十年(1422年)正月,何文渊被授予湖广道监察御史的职位,他廉洁自律。后来,何文渊又巡按山东,能够揭露隐藏的奸邪,官吏百姓都害怕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明仁宗即位,命令何文渊考察四川的吏治,何文渊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升降。他公正严明,贪污残暴的官员因害怕辞官离去。当时四川发生旱灾,何文渊所到之处,往往会下雨,人们称他为御史雨。乌蒙的土官知府禄昭的妻子和奸民什伽私通,禄昭知道后,什伽害怕受罚,就偷偷跑到京城告发禄昭谋反。明仁宗下诏命令四川、云南、贵州、建昌行都司各自调集所部军队讨伐禄昭。禄昭派人申诉冤情,何文渊发檄文制止军队采取行动,并把事情的真相上报给明仁宗,于是明仁宗为禄昭平反。何文渊经过播州时,杨宣慰前来迎接,并献给何文渊银器和文绮,何文渊笑着拒绝了。
宣德元年(1426年)正月,何文渊奉明宣宗命令清理山西的军队,惩罚了全部滥用职权的官吏。十一月,明宣宗下诏选拔有能力的御史去考察南京的弊政,人们都推举何文渊。何文渊奉命前往,将考察结果和建议上书奏报,明宣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宣德四年(1429年)二月,明宣宗又派遣何文渊和给事中李本到陕西布政司清理军队劝勉。当初,朝廷派官员清理军务,唯独陕西没有清理。因此明宣宗命令何文渊等人去清理,并告诫劝勉他们。
治理温州
宣德五年(1430年)五月,明宣宗因为苏州、松江等郡的郡守人选不当,命令大臣们各自举荐贤能的人。当时都御史顾佐推荐何文渊担任温州府的知府,何文渊到任后,就探查百姓的疾苦和思考政治的得失,并据此进行变革。温州以前每亩田地要交十亩的税,其中三亩按陆田征税,让百姓交麦税。每当田地有交易,但因为麦税太重,在造户籍时,百姓都不愿意收陆田,因此争讼不断。何文渊上书请求把陆田的税和水田一样征收,赋税既没有减少,百姓又愿意交税,解决了问题。温州所属的四个县的税课司河泊所,以前征收的是银钞,后来禁用金银,商税只收钞,但旧税没有废除。每年服役于官府的百姓,要买银来交税,很多人都因此破产。何文渊以税银为例,请求今后银税也收钞,朝廷同意了,此后百姓再也没有交银的苦恼了。以前的徭役不公平,富人可以幸免。何文渊根据百姓的贫富情况,制成簿籍,百姓因此得到了公平。
温州与金乡、盘石等三个卫所相邻,卫所的士兵仗着不归有司管辖,就肆意作恶,欺负有司,侵害百姓。何文渊用法律来处置和约束他们,卫所逐渐安定了。每年中使到温州,都要索取海味果实等供品,供给烦琐苛刻。何文渊处理得很有条理,百姓不受困扰而事情也办得井井有条。有一天朝廷下令造漕运巨舰四五十艘,温州各郡县都很震惊。何文渊选用得力僚属,召集耆老出谋划策,筹集工料,监督制造。不到一两个月,就平静地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把剩余的东西上交。中官柴某,用大船到西洋各国取宝,回来时遇到大风,船停泊在海港,进入温州江边,准备把货物运送到京城。柴某声势显赫,但何文渊像对待其他政事一样处理这件事。对不利于百姓的事情,大的就上报明宣宗,小的就立即改正。他整顿学校,使士人有所作为;修明条制,使官吏有所遵守。他祭祀先贤,举荐隐士,提倡礼让,按时嫁娶,重视丧葬,储备粮食,区分善恶。何文渊在温州住了几个月,政治教化非常成功,山上没有盗贼,百姓很少打官司,境内被称为治理得好。邻县的百姓,有打官司打不赢的,也到温州来告状。何文渊为他们分辨是非曲直,他们都心悦诚服地离去。
青田的叶孟圭、徐成两家,都是当地的大户,两家向来有怨仇。徐成是粮长,因为没能按时交税,县里派叶孟圭去督促他。叶孟圭想趁机报复,就率领五百人抢掠徐成的财物,毁坏他的房屋。徐成向官府告状,三司调集军队追捕。何文渊听说这件事后说:“洪武初年,青田曾经反叛,现在叶孟圭带着五百人不服从追捕,逃入山林,一定会激起事变,又会牵连无辜的人。”于是派人召来叶孟圭和徐成到知府衙门,用祸福的道理开导他们,命令叶孟圭把抢掠的财物归还给徐成,并为徐成修理房屋。叶孟圭一边拜谢一边哭着说:“昨天听说调集军队追捕我,自以为早晚要成为鬼了。今天听您指明了我可以活命的道路,怎敢不遵命。”当时的人都说何文渊用一句话就平息了祸乱,比用五百人去追捕强多了。
宣德七年(1432年)十月,何文渊入京朝见明宣宗,路上经过括苍冯公岭,永嘉丞于见派他的儿子抄小路怀揣金银送给何文渊,何文渊安慰并拒绝了。过路的客人听说这件事后,就在何文渊住宿的地方题写匾额为“却金馆”,士大夫们都写诗题咏。起初,何文渊和另外七个人一起受命担任知府,不到一个月,他们的政绩就卓著显赫,传到了京城。到这时,明宣宗问吏部尚书郭琎说:“先前任命的九个人做知府,有来京城的吗?”郭琎把何文渊等七人的名字上报给明宣宗,明宣宗就召他们进入便殿,命令中使传诏嘉奖慰劳,在朝廷设宴款待他们,又把御制的招隐诗赐给他们,用来宠幸赏赐他们的东西很多。
何文渊又回任温州知府,他感念明宣宗的宠幸待遇,于是尽心竭力办事,无所不为。他的教化推行已久,百姓都信服他,军卫也都告诫约束部下,不要侵害百姓。温州郡中没有什么事情,郡守的官署很清静。何文渊有空就到学校去,和学生们一起讲论经史,勤勉不倦。他又召见生徒章纶等人,亲自教他读书。不久,
周旋果然考中状元,章纶考中进士。其他学生也各自出仕做官,都有廉洁的名声,这大多是何文渊的教导。遇到旱灾,何文渊就斋戒到山川去祈祷,一边哭泣一边长时间地跪拜。他祈祷说:“我愿我的寿命从现在停止,希望大雨能从九天降下。”不久黑云四起,大雨倾盆而下,这一年庄稼大丰收。
宣德十年(1435年)春,
处州的盗贼兴起,他们成群结队四处抢掠,官军讨伐他们,但往往失败,于是官府在要害的地方设官防守。不久,有一个人逃入温州境内,守关的人抓住了他,原来他是杀害官军的凶手。何文渊审讯得知盗贼占据乌风洞作为巢穴,就派经历黄能诚前去捕捉,全部抓住了他们的首领。当时都指挥使李贵等人追捕盗贼一无所获,就抓来平民,用火烙他们,让他们都诬服自己是盗贼。何文渊上书朝廷说已经抓住了盗贼,李贵等人所抓的都是平民。李贵等人很愤怒,一定要置所抓的人于死地。何文渊坚决抗争,不为所动,因此救活了二百多人。
永嘉的朱良观、朱良旦兄弟为争夺财产,到官府打官司。何文渊召来他们的乡中长老,用兄弟之间的天伦大义来开导他们,并在状纸上判诗,其中有“只缘花底莺声巧,致使天边雁影分”的句子。朱良观兄弟很受感动,回去后,他们修好了兄弟之间的关系。同年五月,浙江布政使黄泽把何文渊的政绩上报给朝廷,明宣宗用玺书对他进行嘉奖,提升他两级官阶,仍然掌管温州事务。
命令下达后,礼部尚书胡濙又推荐何文渊应该重用,于是他被提升为刑部右侍郎。何文渊到了朝廷后,多次上书言事,都是关于国家治理的。每当朝廷有政事,百官在朝廷上议论,何文渊都能辨析利弊,大家都服他。判案时他总是力求使犯人活命,前后为被囚禁的人申辩冤情,数不胜数。他又奉命管理监狱,让狱卒打扫牢房,夏天就放宽犯人的枷锁。
首次致仕
正统元年(1436年)九月,明英宗命令何文渊到扬州去管理盐法,只有对私盐贩卖情节严重的,在定罪之外,其余都宽恕。有人建议要全部抄没他们的家产,何文渊力争,使上百家得以活命。
正统三年(1438年)七月,何文渊因为两次对官司发表意见不得当,与尚书魏源一起被下狱,后都被释放。
正统五年(1440年)八月,朝廷商议派何文渊去管理京畿八府的灾荒政务,他得到了很多赈济灾民的方法。当初,麓川的
思任发苦于边境官吏的侵扰剥削而反叛,都督方正前去讨伐他,结果失败被杀。不久,思任发又派使者入朝进贡谢罪,群臣又请求讨伐他。何文渊上书,大致说:“麓川只不过是一个弹丸大的地方,管辖的百姓不过几百人,人口不满一万,用大军去讨伐它,没有不胜利的。不如命令官军一面耕种一面防守,仍派一名官员直接进入麓川,把朝廷的祸福告诉他。好生恶死,这是人之常情,一听说可以活命的道理,他一定会稽首称臣,进贡珍宝。如果他还冥顽不灵,那就相机剿灭。这样,远方的人蒙受了再生的恩德,而朝廷也免去了出师转运的劳苦。”明英宗下诏让百官会议。当时有想邀功边境的人,倡议说征讨麓川方便,最后因为山川险阻,不能攻克。军队疲于奔命,百姓困于转运,东南骚动,群臣才后悔没有采纳何文渊的主张。
正统六年(1441年)六月,大旱。明英宗命令何文渊审查复核在京的罪犯,他平反了很多冤案,凡是可以怜悯的,都从轻发落。过了几天,天下起了雨,庄稼获得大丰收。有人上奏说:“百姓中做强盗的,多受黥刺之刑,不足以使他们受到惩戒。从今以后,犯强盗罪的,应该在他们家的门上挂上‘窃盗之家’的牌子。”朝廷商议后采纳了这个建议。何文渊上书说:“法律有常规,做强盗初犯、再犯的都要刺字,三犯的就要绞死。现在在法律条文之外,又给他们加上罪名。况且在京城和各处布政司,人口众多,做强盗的人很多。如果都给他们立上牌子,几年之间,各处的窃盗牌子就会很多。四方往来的人看到,实在有损国家的治理体制。”奏章上奏后,朝廷就停止执行那个命令。当时何文渊因为生病多次想辞官回家,但少师杨士奇、少保杨溥勉励他留下,并且打算提升他为大官。何文渊因为生病坚决要求辞职,明英宗就答应了他。他回家后,闭门不出,只是督促童仆耕种,教儿子读书。
二起二去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英宗被瓦剌俘虏,明代宗摄位。十一月,经内阁首辅陈循推荐,明代宗下诏书起用何文渊,于是用车马从家里接他入朝。
景泰元年(1450年),何文渊到达北京,被任命为吏部左侍郎。当时贵州的少数民族反叛,朝廷商议讨伐他们。何文渊说:“贵州是边远地区,洪武年间,朝廷命令镇远侯提督镇守,当地少数民族因此得以安定。永乐年间,才开始奏请在那里设立都、布、按三司及府、州、县,当地少数民族开始受苦,于是起来叛乱。请求朝廷遵照旧制,仍设置总兵官镇守,并废除新设的衙门。”瓦剌的也先请求派遣大臣迎接明英宗回京,朝廷商议不决。何文渊在众人面前倡议说:“这件事即使上十次奏章,如果不能请求成功,也不能停止。”于是他亲自起草奏章,和群臣一起到宫门前,极力请求明英宗南归,何文渊对此出了很大的力。
景泰二年(1451年)七月,何文渊升为吏部尚书,辅佐王直处理政事。
景泰三年(1452年)四月,立太子,何文渊被加封太子太保。
景泰四年(1453年),出现灾异,给事中林聪等弹劾何文渊奸猾。左庶子周旋(何文渊在温州时的弟子)上疏为他辩白,林聪同时又弹劾周旋。御史曹凯又在朝廷为何文渊争辩,曹凯与周旋都被下狱。林聪疏文上有“嘱内臣”的话,太监兴安要求追问主使者的名字,林聪不敢回答,何文渊才被释放,而令他退休。
畏英自缢
明英宗复位后,削去何文渊被加封的官职。天顺元年(1457年)四月十一日,何文渊得了病,对他的儿子们说:“我曾经做过温州的知府,温州的百姓对我的爱戴也很深。现在我离开温州几十年了,但我的心从来没有不在温州。我死后,我的神气一定会回到温州。”何文渊自认为参与了更易太子的事情,首先发表了“父有天下传之子”的言论,担心有飞来横祸。当时副都御史
陈泰被贬为广东按察副使,路过广昌,有人传言陈泰来拘捕何文渊,何文渊害怕,整理好衣冠坐下,要来纸笔,写下一首口占律诗,然后丢下笔,就在四月十四日(5月7日)上吊自杀了。后来有人奏报明英宗,明英宗派官员打开棺材检验,果然如此。
主要影响
政治
何文渊任温州知府六年间的政绩,大致如下:一是关心百姓疾苦,重视民情民意,广泛征求百姓对官府的意见。二是铲除弊政,重审错案,平反冤案,解救无辜。三是改革税制,实行水陆田亩均税,革除课银,而改为输钞。地方粮税一律由政府收放,而不由军卫插手扰民,以减轻百姓负担。四是为民兴利,关心农田水利建设,修陡门,筑水坝。五是振兴学校,修明条例,注重感化,使僚属守法,山无盗贼,民寡词讼,境内大治。六是品德高尚,为官清廉,深得温州百姓爱戴。
司法
在法制和司法方面,何文渊秉公办事,不畏权贵,曾劾奏四川参议金文斌、按察副史张铭、佥事张明等三百余人,有效地打击了贪官污吏,使得百姓对他称赞不已。同时,他也积极为冤屈者伸张正义,如他在乌蒙地区为禄昭的冤情辩护,成功地平反了此案。在朝廷,他多次为囚犯辩明冤屈,为无数无辜者洗清罪名。
军事
何文渊在军事策略上提出许多有益于国家的策略,如在麓川问题上,他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通过示以祸福来使对方归顺,这一策略最终被采纳,避免了不必要的军事冲突。在边疆问题上,他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如他建议在贵州地区恢复旧制,设立总兵官镇守,这一建议得到了实施,有效地维护了边疆的稳定。
历史评价
陈循:致仕刑部右侍郎何文渊,年与臣等,自进士出身,历御史、知府至今官。臣每见其行己莅官,操守慎密,至于难进易退,不苟得患失,又皆不在人下。近日六卿之中,擢用一二,诚当其选。若文渊者,宜召之至京,以备方来之选,则六卿愈见得人,庶官何患无贤?且文渊甘自引退久矣,臣非为文渊求再进,欲为六卿得人以及庶官故也。(《明英宗实录》引)
李贤等:初,文渊任温州知府,治行称最,及再起为吏部,声誉浸损。(《明英宗实录》)
曹凯:何文渊奸邪,周旋党比,于法难纵。(《明英宗实录》引)
林聪:何文渊赋性憸邪,存心凶险,昔为郡守,尝欺世以盗名,今任天官,敢专权而蠹政。凡遇选官之时,欺侮尚书王直,年老私比主事宾继学,任意作毙。(《明英宗实录》引)
轶事典故
何公鞭石
据《瓯东私录》记载,何文渊担任温州知府时,有人拿着数千贯钞票来交给官府。走到府前河边,把钞票放在石头上,就到河埠头去洗手,钞票于是被人偷走,一时找不到,就向官府告状。何文渊把放钞票的石头拿到府里鞭打,大家认为这是件奇怪的事,争着进府观看。何文渊就下令关闭城门,把进府的人都治罪,罚了数十贯钞票。那个偷钞票的人把钞票拿出来卖,何文渊责问买钞票的人钞票是从哪里来的,就把卖钞票的人治罪,他服罪无话可说,而温州人对何文渊的称颂到现在还没有停止。
万民相送
据《岐海琐谈》记载,礼部尚书胡濙推荐何文渊担任刑部右侍郎,当他准备赴任时,温州的官吏、军民、父老都哭着拦路挽留他。等到他出城时,送行的人有上万人,堵塞了城门。居住在江北的居民,都率领父老儿童,迎着风向他下拜,在岸边悲伤地哭泣。何文渊在温州六年,没有从百姓那里拿过一文钱,他穿着布制的衣服,吃着粗糙的饭食,却处之泰然。百姓思念他不已,为他建立了生祠,每年按时祭祀。
文渊败计
据传,何文渊自温州离去,进京为官后,竟屡次图谋不轨,欲加害于温州百姓。某年,何文渊献上瓯柑于明世宗,明世宗品尝后大为赞赏。何文渊趁机进言,欲使温州年年进贡瓯柑。张璁闻讯后,深恐此举将加重乡民负担,遇到心生一计以应对。他对明世宗奏道,温州至京城路途遥远,瓯柑恐在途中变质,唯有以江西所产之瓷盏盛放,方可保鲜。明世宗闻言,深以为然。何文渊闻此计策,顿时手足无措,因他是江西人。再次交锋,乃因金銮殿前龙凤鼓损坏。何文渊再度进言,称温州人皮肤坚韧,可作鼓面。嘉靖皇帝遂下令捕一温州籍死刑犯,欲取其皮。张璁事先已有所准备,令犯人饮热粥,致其大汗淋漓。张璁对明世宗道,皮肤透气者不宜作鼓面。明世宗闻之,觉得有理,遂责怪何文渊,夺其一月俸禄。两番较量,均以张璁胜、何文渊败告终。该传说中何文渊和张璁明显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故不可信。
磐石建城
磐石建城的传说发轫于乐清西乡,相传当年何文渊主持筑城事宜。为贪图功绩,何文渊擅自将明宣宗所赐三年筑城之期缩短至三月,致使百姓在酷暑之中昼夜劳作,疲惫不堪,死伤惨重。此事终为皇帝所闻,遂对何文渊之不顾百姓死活予以严惩。
圣迹鹤山
明朝时期,瑞安民间广泛流传着仙降地区将出现圣道的传说,相传何文渊在进士及第后,虽为官数载,却始终未能获得皇帝的信任。因此,他开始怀疑是张璁这位温州人在朝中掌权,实行地方派系主义,排斥异己。心怀不满的何文渊,决心设法破坏浙江人的势力。恰逢他出任温州知府的那一年,他便借巡视民情之机,前往瑞安仙降地区进行巡查与破坏。自此以后,垟坑地区陆续出现了十八名道士。
破坏永嘉
相传何文渊见永嘉场声名远扬,人气鼎盛,风水极佳,心中不禁生起忌恨之情,伺机暗害,意图破除永嘉场的地脉灵气,使其日后无法孕育出杰出的官员和伟人。由于他精通天文地理、易卜星相,遂选定水心朱宅这片地方,召集民夫大规模建造砖瓦窑。他看准此地乃是永嘉场风水的龙额位置,其用心之险恶可见一斑。结果,永嘉场因此受到严重压抑,风水破败,人才凋零。而与此同时,瑞安地区却逐渐兴盛起来,出现了“二孙五黄”等百年望族。从此,永嘉场政治地位逐渐下降,政坛人才也一度衰落。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何文渊
学识渊博,通晓
天文地理,奏、疏、策、议写得很有文采,善诗。其著作有《东园集》《义庭训》《四书讲义》《礼记解义》《钝庵奏议》《牧民备用书》《司刑备用书》等。
史料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