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真(1321年—1388年),字邦佐,号罗山,东莞员冈人(今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何屋村)人,汉族广府民系,明朝东莞伯,卒谥“忠靖”。
人物生平
平定岭南
八岁丧父,受母叶氏严格教育,自小喜欢读书,又善击剑。
元至正元年(1341年),为河源县务副使,后转为淡水盐场
管勾。时中原兵荒马乱,波及
岭南,他弃官归家,组织地方武装,保卫乡里。
至正十四年(1354年),东莞人王成、陈仲玉叛乱,何真率兵平叛,又攻打
惠州,驱逐元朝叛将黄常,杀惠州人王仲刚,占据惠州和
循州,以功授惠州
州判。不久,升为惠阳路
同知、广东都元帅,守惠州。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南海人
邵宗愚攻陷
广州,大肆焚掠。何真率军收复广州,擢升广东分省
参政、
资善大夫,历任广东分省
右丞、
资德大夫、江西福建行中书省
左丞,守广州。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邵宗愚再次攻陷广州。
赣州人
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何真,何真迎战于
胥江,击退熊天瑞。何真再次攻打王成,诛杀陈仲玉而王成只能固守。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复围王成,王成被部下暗杀,沿海叛乱纷纷投降。
何真平定叛将马丑寒之乱,击败邵宗愚,再次收复广州,以功授
荣禄大夫、右丞。其时明军已平江西、浙江、福建等省。何真加紧练兵,招贤纳士,统辖了岭南大部分地区。有人劝他效法
赵佗,割据
岭南,独立称王,被他杀了,以示无二心。累进
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归顺大明
明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明太祖
朱元璋命
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廖永忠至
福州,致书何真,劝其归顺。何真知元朝大势已去,便复书廖永忠,表示归顺之意。三月,廖永忠师至
潮州,何真派都事刘克佐到军门,呈上关防印信,表列郡县户口及兵马钱粮,以示归降明朝,得到明太祖赐诏书褒奖,擢升
江西行省参知政事。
洪武四年(1371年),奉命返回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洪武九年(1376年)
致仕。
洪武十三年(1380年),请求让其子何贵参侍
东宫,何贵就任北城兵马指挥。
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军征云南,命何真与何贵负责后勤供给,开拓道路,设置驿站。大军还师,升任山西右
布政使。
洪武十六年(1383年),再次致仕。奉命与何贵前往广东收集土豪10623人,还朝后何贵任明威将军、镇南卫
指挥佥事,侄子何润、何弼、何敬任军校,数十人任管军百户。洪武十七年(1384年),奉命再次前往广东收集旧卒。
洪武十八年(1385年),调任浙江布政使。洪武十九年(1386年),升任湖广左布政使。
洪武二十年(1387年)八月,第三次致仕,封东莞伯,食禄一千五百石,禄及后世,给予铁制符券以作凭证,赐钞万贯,赐第京师。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何真去世,终年67岁,
明太祖亲为文祭悼,命在朝百官素服三日,以侯礼葬京师城南八里冈,复赠侯爵,谥“忠靖”。
人物评价
何真为人宽厚,好儒术,与
宋濂、
方孝孺等人颇为投契。政令风行,以惠州城西私第为义祠,私田百余顷为义田,兴办义学。惠州方山西麓建有东莞伯祠以祀之。
人物轶事
相士预言
何真人丰伟,美髯须,声如洪钟。年少时有相士预言说:“公才兼文武霸王之器,惜生南方,微带火色,位不过封侯”。后来果真应验。
赏罚分明
元顺帝至正年间,广东有王成、陈仲玉作乱,何真向行省请命,率领义兵擒拿陈仲玉呈献给上级。而王成却建筑营寨防守,围攻了很久都无法攻破。
于是何真悬赏一万钱捉拿王成,王成的家奴绑着主人来求赏。何真笑着对王成说:“你怎么养虎为患啊?”王成为自己没有眼光而不好意思。他家奴请求赏钱,何真如数给了他,又派人准备
汤镬(古代的酷刑,用来烹人),架在转轮车上。王成很恐惧,以为要烹自己。何真却把那家奴绑起来放在汤镬车上,催部下将他烹了。又叫几个人敲鼓推车,当众宣布:“有家奴捆绑出卖主人的,以后都比照这种办法处理!”
大家佩服他赏罚分明,岭南一带的人心里都归顺他。
家族成员
祖父:何发藻,赠广东道
宣慰使、都元帅,追封
庐江郡公。
祖母:邹氏,赠庐江郡夫人
父:何叔贤,赠资善大夫、江浙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庐江郡公。
母:叶氏,赠庐江郡夫人。
弟:何迪,曾任宣息使,因为何真诸子死于
蓝玉案,害怕祸及自身,被逼作乱身死。
长子:何荣,字辉先,读书有文名,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袭封东莞伯,坐
蓝玉案死。
次子:何贵,字奉先,有学行,历任兵马指挥、镇南卫
指挥佥事,坐蓝玉案死。
六子:何宏,字彦先,曾任尚宝司丞,坐蓝玉案死。
史书记载
《明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以功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惠州。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命具汤镬,趋烹奴,号于众曰:“奴叛主者视此!”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三: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知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迁山西右布政使。再与贵勾军广东,擢贵镇南卫指挥佥事。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卒。
子荣嗣。与弟贵及尚宝司丞宏皆坐蓝党死。真弟迪疑祸及己,遂作乱。击杀南海官军三百余人,遁入海岛。广东都司发兵讨擒之,伏诛。
新元史
何真,字邦佐,东莞员冈人。少孤,事母以孝闻。为人美须髯,音若洪钟。尝有相者谓曰:“君材兼文武,霸王器也。惜生南方,微带火色,位不过封侯耳。”至正初,官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会增城盗朱光卿起,湖广蛮蒋丙又攻破连、桂二诈,真乃弃官归。
至正十二年,王成、陈仲玉作乱于东莞,真请于行省,举义兵讨之,自擒仲玉以归。成筑寨自守,真使弟迪及骁将黄从简、高彬围之,募能生缚成者,赏钞十千。既而,成奴缚以献,真释之,引成坐,谓曰:“何养虎自贻患?”成掩面愧谢曰:“始以为犬,孰知其为虎耶?”奴请赏,真如数与之,而使人具汤镬,驾转轮车,置奴其上,督奴妻烹之,数人鸣钲以号于众,一号则众应之曰:“四境之上,有以奴缚主求荣利者,视此奴也。”由是众心畏服。行省上其功于朝,未报。
居一年,惠州人黄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州,民怨其虐,迎真守惠州。真乃逐常,杀仲刚,遂有循、惠二州之地。兴宁人谢以文倔强不服,真又击灭之。朝廷授真惠州路同知,寻进广东都元帅、宣慰使。
至正二十一年,邵宗愚入广州,戕杀官吏,真帅师来援,遂入广州,秋毫无犯,州人大悦。擢广东行省参知政事。真乃遣何迪击香山、增城诸盗,皆于之,未几,江西、福建合为一省,改授江西福建行省左丞,仍治广州。
二十四年,宗愚复挟廉访使广宁围广州,真拒守数月,城中粮尽,民煮蕉头、麻根以食,终无叛志。二十五年二月,真将张镇抚以兵入援,败宗愚于城北。宗愚再战,会真次子富入援,又败之。宗愚愤甚,仍坚壁不退,恃其众,日夜攻。七月,诱真将博罗、马丑寒叛真,率兵攻惠州,且绝广州粮道。真闻之,使廉访副使黑的儿守城,自将兵夜从间道出,救惠州。宗愚知真去,攻陷广州。真至惠州,围解,执博罗、马丑寒戮之,复攻诸垒之与宗愚合者。靖康李维东,诸文,七小响寨张伯宁,翁源大小张诸贼帅,或走或降,惠州境内悉平。
二十七年四月,真率兵复攻广州,宗愚不能抗,弃城走,广宁死于乱兵。真遂再入广州。朝廷进真行省右丞。始真与宗愚相轧,各倚行省以为重。二人皆再入广州,然州人莫不苦宗愚之暴,而乐属真。
及明祖定天下,遣汤和、廖永忠次于闽,先檄真使降。会永忠航海趋广东,而裨将陆仲亨亦自大庚岭入。真使都事刘克佐、检校梁浚初,诣永忠军,上其印绶,永忠再以檄谕之真遂迎降。明封为东莞伯,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