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太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原主任

余太山,男,汉族,1945年7月生,籍贯江苏无锡。1965年参加工作。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所工作。

人物经历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此后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1991年起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1993年起任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所获荣誉
1992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出版图书
学术成果
著作
1. 《嚈哒史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9月
2. 《塞种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
3. 《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6月
4. 《古族新考》,中华书局,2000年6月
5.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中华书局,2003年11月
6.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中华书局,2005年3月
7.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论文
1.《魏书·嚈哒传》考释,《文史》第20辑,1983年,页258-263
2.《魏书·粟特国传》辨考,《文史》第21辑,1983年,页57-70
3.嚈哒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中亚学刊》第1辑,中华书局,1983年,页91-115
4.《魏书·小月氏、大月氏传史实辨考》,《学习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学报)》1984年第3期,页64-69
5.关于头罗曼和摩酰逻矩罗,《南亚研究》1984年第3期,页9-15
6.嚈哒史二题,《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2期,页189-204
7.关于嚈哒的覆亡,《西北史地》1985年第4期,页38-43
8.柔然与西域关系述考,《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4 期,页67-77,80-81
9.柔然、阿瓦尔同族论质疑──兼说阿瓦尔即悦般,《文史》第24辑,1985年,页97-113
10.条支、黎轩、大秦和有关的西域地理,《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2期,页57-74
11.关于董琬、高明西使的若干问题,《文史》第27辑,1986年,页31-46
12.马雍《西域史地文物丛考》编后,《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页124-126
13.嚈哒的族名、族源和族属,《文史》第28辑,1987年,页109-125
14.《太伯里史》所载嚈哒史料笺证(宋岘汉译),《中亚学刊》第2辑,中华书局,1987年,页51-64
15.乌孙考,《西北史地》1988年第1期,页30-37
16.奄蔡、阿兰考,《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页102-110,114
17.《汉书·西域传》所见塞种,《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页67-78
18.匈奴、鲜卑与西域关系述考,《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页153-171
19.大夏和大月氏综考,《中亚学刊》第3辑,中华书局,1990年,页17-46
20.匈奴、Huns同族论质疑,《文史》第33辑,1990年,页57-73
21.“Who were Toramana and Mihirakula?” Asia-Pacific Studies, 1990, pp. 95-108
22.塞种考,《西域研究》1991年第1期,页19-33
23.大宛和康居综考,《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第1期,页17-45
24.关于鄯善都城的位置,《西北史地》1991年第2期,页9-16
25.安息与乌弋山离考,《敦煌学辑刊》,1991年第2期,页82-90
26.罽宾考,《西域研究》1992年第1期,页46-61
27.关于Huns族源的臆测,《文史》第34辑,1992年,页286-288
28.张骞西使新考,《西域研究》1993年第1期,页40-46
29.东汉与西域关系述考,《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页19-39
30.西汉与西域关系述考,《西北民族研究》1994年第1期,页9-24;第2期,页125-150
31.两汉西域戊己校尉考,《史林》1994年第1期,页8-11,7
32.贵霜的族名、族源和族属,《文史》第38辑,1994年,页18-28
33.汉魏通西域路线及其变迁,《西域研究》1994年第1期,页14-20
34.前秦、后凉与西域关系述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4期,页68-73
35.西凉、北凉与西域关系述考,《西北史地》,1994年第3期,页1-5
36.第一贵霜考,《中亚学刊》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页73-96
37.新疆出土文书札记:I. 吐鲁番出土文书所见“缘禾”、“建平”年号,II. 关于“李柏文书”,《西域研究》1995年第1期,页77-81
38.前凉与西域关系述考,《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2期,页139-144
39.两汉西域都护考,《学术集林》卷五,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页214-242
40.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绿洲大国称霸现象,《西北史地》1995年第4期,页1-7
41.《榎一雄著作集》第1-3卷《中亚史》(书评),《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页381-389
42.南北朝与西域关系述考,《西北民族研究》1996年第1期,页1-32
43.《后汉书·西域传》与《魏略·西戎传》的关系,《西域研究》1996年第3期,页47-51
44.说大夏的迁徙──兼考允姓之戎,《夏文化研究论集》,中华书局,1996年,页176-196
45.《魏书·西域传》原文考,《学术集林》卷八,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页210-236
46.允姓之戎考──兼说大夏的西徙,《中国国际汉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页673-711
47.关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的体例,《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页17-22,92
48.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南北道绿洲诸国的“两属”现象──兼说贵霜史的一个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页1-5
49.《史记·大宛列传》与《汉书·张骞李广利传、西域传》的关系,《学术集林》卷一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页162-179
50.曹魏、西晋与西域关系述考,《文史》第43辑,1997年,页61-71
51.有虞氏的迁徙──兼说陶唐氏的若干问题,《炎黄文化研究(炎黄春秋增刊)》第4期,1997年,页52-59,67;第5期,1998年,页62-66,75;北京:炎黄春秋杂志社
52.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族名、国名、王治名,《庆祝杨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页238-251
53.《梁书·西北诸戎传》与《梁职贡图》,《燕京学报》新5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页93-123
54.昆吾考,《中华文史论丛》第58辑(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页245-257
55.评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汉译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出版》,1999年第4期,中心插页
56.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的里数,《文史》第47辑, 1999年,页31-48;第48辑,1999年,页129-141
57.读蔡鸿生著《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书品》1999年第4期,页29-34
58.关于甘英西使,《国际汉学》第3辑,大象出版社,1999年,页257-263
59.犬方、鬼方、方与猃狁、匈奴同源说,《欧亚学刊》第1辑,中华书局,1999年,页7-28
60.中国史籍关于希瓦和布哈拉的早期记载,《九州》第2辑,商务印书馆,1999年,页157-160
61.荀悦《汉纪》所见西域资料辑录与考释,《中亚学刊》第5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页216-238
62.马雍遗作目录,《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第3期,页26-29
63.楼兰、鄯善、精绝等的名义──兼说玄奘自于阗东归路线,《西域研究》2000年第2期,页32-37
64.义渠考,《文史》第50辑,2000年,页153-158
65.汉晋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地望,《欧亚学刊》第2辑,中华书局,2000年,页37-72
66.嚈哒史若干问题的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1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页180-210
67.读华涛著《西域历史研究(八至十世纪)》,《书品》2001年第4期,页35-39
68.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山水,《史林》2001年第3期,页50-56
69.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宗教、神话传说和东西文化交流,《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页115-127
70.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吐鲁番学研究》2001年第1期,页116-123;第2期,页104-111
71.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制度和习惯法,《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页5-14
72.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人口,《中华文史论丛》第67辑,2001年第3期,上海古籍出版社,页62-76
73.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人种和语言、文字,《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页51-57
74.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社会生活,《西域研究》2002年第1期,页56-65
75.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物产,《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周年华辰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页437-453
76.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地望,《欧亚学刊》第3辑,中华书局,2002年,页163-183
77.鱼国渊源臆说,《史林》2002年第3期,页140-147
78.有关嚈哒史的笈多印度铭文──译注与考释(刘欣如译注),《西北民族论丛》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页44-66
79.新发现的腊跋闼柯铭文和《后汉书·西域传》有关阎膏珍的记载,《新疆文物》2003年第3-4辑,页43-47
80.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的认知和阐述系统,《西北民族论丛》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页43-47
81.《史记·大宛列传》要注,《暨南史学》第2辑,2003年,页56-79
82.《水经注》卷二(河水)所见西域水道考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2集,2004年,页193-219
83.《梁书·西北诸戎传》要注,《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页93-104
84.《后汉书·西域传》和《魏略·西戎传》有关大秦国桑蚕丝记载浅析,《西域研究》2004年第2期,页14-16
85.《周书·异域传下》要注,《吐鲁番学研究》2003年第2期,页54-72
86.《后汉书·西域传》要注,《欧亚学刊》第4辑,中华书局,2004年,页261-312
87.《隋书·西域传》的若干问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页50-54
88.渠搜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古史文存·先秦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页331-344
89.隋与西域诸国关系述考,《文史》第69辑,2004年,页49-57
90.《汉书·西域传上》要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3集,2004年,页125-178
91.《隋书·西域传》要注,《暨南史学》第3辑,2004年,页92-123
92.汉文史籍有关罗马帝国的记载,《文史》第71辑,2005年,页31-96
93.匈奴的崛起,《欧亚学刊》第5辑,中华书局,2005年,页1-7
94.裴矩《西域图记》所见敦煌至西海的“三道”,《西域研究》2005年第4期,页16-24
95.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有关早期SOGDIANA的记载,《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法国汉学》第10辑),中华书局,2005年,页276-302
96.《通典·边防七·西戎三》要注,《文史》第74辑,2006年,页139-160(与李锦绣合作)
97.《魏略·西戎传》要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2期,页43-61
98.《魏书·西域传》要注,《西北民族论丛》第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页24-75
99.宋云行纪要注,《蒙元史暨民族史论集──纪念翁独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页565-591
100.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关于东西陆上交通路线的记载,《中国古代史论丛──黎虎教授古稀纪念》,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页242-251
101.关于法显的入竺求法路线——兼说智猛和昙无竭的入竺行,《欧亚学刊》第6辑,中华书局,2007年,页138-154
102.刘文锁著《沙海古卷释稿》序,中华书局,2007年,页1-3
103.《汉书·西域传下》要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4集,2007年,页187-233
104.伊西多尔《帕提亚驿程志》译介与研究,《西域研究》2007年第4期,页5-16
105.《穆天子传》所见东西交通路线,《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192-206
106.希罗多德《历史》关于草原之路的记载,《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4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页11-23
107.宋云、惠生西使的若干问题——兼说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的来华路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5集,2008年,页25-45
108.马小鹤著《摩尼教与古代西域史研究》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页1-2
109.托勒密《地理志》所见丝绸之路的记载,《欧亚学刊》第8辑,中华书局,2008年,页85-98
110.《那先比丘经》所见“大秦”及其它,《欧亚学刊》第9辑,中华书局,2009年,页109-114
111.“History of the Yeda Tribe (Hephthalites): Further Issues.” Eurasian Studies I. The Commercial Press, 2011, pp. 66-119.
112.Αλοχον钱币和嚈哒的族属,《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1期,页5-16。
113.《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发刊词,《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创刊号,商务印书馆,2011年,页i-iii
114.关于骊靬问题的札记,《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创刊号,商务印书馆,2011年,页235-244
115.吐火罗问题,《欧亚学刊》(国际版)第1期,商务印书馆,2011年,页259-285
116.贵霜的渊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7集,2011年,页237-247
国外出版物
1. A Study of Sakā History. Sino-Platonic Papers 80, July, 1998,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 2 + 225 pp.
2. A Hypothesis about the Sources of the Sai Tribes. Sino-Platonic Papers 106, September, 2000,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3 + 200 pp.
3. A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Western & Eastern Han, Wei, Jin, Northern & Southern Dynasties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Sino-Platonic Papers 131, March, 2004,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 3 + 352 pp.
4. “A Hypothesis on the Origin of the Yu State.” Sino-Platonic Papers 139, June, 2004,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 18 pp.
5. A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Han, Wei, J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Sino-Platonic Papers 173, October, 2006,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 166 pp.
6. “The Communication Lin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as Seen in the Mu Tianzi Zhuan.” Sino-Platonic Papers 197, January, 2010,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 57 pp.
7. “The Earliest Tocharians in China.” Sino-Platonic Papers 204, June, 2010,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 78 pp.
8. “The Origin of the Kushans.” Sino-Platonic Papers 212, June, 2011,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 22 pp.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