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属农业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2015年,教育部将作物生产技术、热带作物生产技术两个专业合并为作物生产技术一个专业。
发展历程
2015年10月,教育部发布《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将作物生产技术、热带作物生产技术两个专业合并为作物生产技术一个专业。
2016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职业学校专业 (类)顶岗实习标准》目录,其中有“高等职业学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作物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育种、农资经营管理等基本知识,具备作物生产、种子生产和农资经营能力,从事作物生产、种子生产、作物育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储藏运输、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规格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熟练掌握不同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能够设计种子生产程序并指导种子生产;
(3)熟练掌握农作物生产计划制订要求并指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优质栽培;
(4)熟练掌握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能够进行新品种选育和指导繁种;
(5)掌握常见作物病虫害的症状,能够正确选择农药,采取科学方法进行防治,确保食品安全;
(6)掌握田间试验设计要点和调查分析的科学方法;
(7)掌握作物种子检验的主要指标并能够独立进行检验操作;
(8)了解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进行管理;
(9)了解农资市场的基本状况,能够根据不同农资商品特点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共设置5个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综合实践。
理论课程
植物生产环境、作物生产技术、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病虫害防治、高新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农资市场营销等。
公共基础课: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信息技术英语等。
专业基础课:遗传与育种、农业生态基础、植物学基础、农科化学基础知识、土壤与肥料、农村经济管理、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等。
专业课:良种繁育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粮食作物栽培、经济作物栽培、作物病虫害防治、设施栽培技术、农产品储藏加工、农业推广、农产品质量管理等。
实习实训
学生通过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的运作、结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掌握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核心技能;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企业类型: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依法经营,具有行业代表性,能够满足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岗位实践需要的农业生产企业、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推广等典型大中型农业企(事)业单位。
经营范围:农作物生产、农资生产与经营、农业技术管理与服务等。
管理水平:具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拥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农业技术服务与推广、农业综合管理、农作物生产 ,良种 繁育与新品种推广、农资营销、农业应用性试验研究、农业新 技术开发等工作岗位或技术领域。
在校内进行农作物生产、病虫害防治、种子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等实训;在大中型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进行农作物生产及育种、施肥、种子营销和病虫害防治等项目实习。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实习企业根据实习项目和人数选派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企业导师。
学校安排具有较强沟通、协调与管理能力的“双师”型专任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
设备资源
安全保障:实习单位应保障学生在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中实习,具备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实习场所必备的安全保障器材。此外,实习单位要为实习学生提供必需的食宿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等保险。
专业设施:实习单位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顶岗实习条件,拥有与实习岗位相匹配的农业生产项目,有先进完备的农业生产设备设施,以及集中教学所需要的场地和教学设备。
信息资料:实习单位应提供顶岗实习工作岗位所涉及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详细资料,以及实习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具备查阅相关信息资料的设备和条件。
质量保障
实习学生应在顶岗实习结束时提交顶岗实习企(事)业证明材料,必须提交以下成果中的任一项:
(1)顶岗实习总结报告一篇;
(2)实习期间形成的技术方案或论文;
(3)实习期间完成的技术服务成效、农资推广效益等成效 性总结材料。
(一)考核内容
着重考核顶岗实习学生的岗位工作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即从专业技能、业务水平等方面考核学生的岗位工作胜任能力,从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等方面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考核形式
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通过岗位工作表现和实习总结等材料进行综合评定。顶岗实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结果在合格及以上者获得相应的学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能获取相应的学分,需进行重修,否则不能予以毕业。
(三)考核组织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评定,考核项目由实习操行成绩、岗位技能、工作业绩、实习文本材料四部分构成。实习单位负责对学生进行操行成绩、岗位技能、工作业绩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依据学生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协作能力、责任意识、完成工作任务质量与数量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并据此给出实习单位鉴定意见。
学校指导教师结合不定期巡回检查,并对提交的实习周志、实习总结、实习单位鉴定意见、实习期间取得的技术成果或获奖证书等文本材料进行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习单位的评价和鉴定意见,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综合成绩予以评定。
(一)管理制度
学校应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成绩评定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文件。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按照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规定,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学校开展顶岗实习巡回检查指导,校企双方导师共同做好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同时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总结报告、学生顶岗实习成绩、顶岗实习周志、顶岗实习巡回检查记录、顶岗实习鉴定表等文本的归档管理。
(二)过程记录
学校指导教师应定期检查记载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及时处理顶岗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要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实现顶岗实习网络化管理、多元化监控。
(三)总结交流
顶岗实习结束后,应及时召开实习总结会,对学生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交流,表彰优秀实习学生,展示和分享优秀实习成果。
同时,总结实习管理取得的经验,并对实习计划安排、岗位任务设计、实习单位的选择、实习过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培养模式
即1、3、5三个学期在校内模拟演练,2、4、6三个学期在企业实体岗位技能训练,实行学徒制。按照不同时期对知识能力培养的不同,将6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1学期,在校内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职业基本素养,为进一-步参加作物生产实践技能活动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第2、4学期,采取行动过程学习,实行学徒制,学校选派专业技术教师,到学徒企业辅导理论学习;企业选派资历较深的农艺师和技术人员作为师傅,负责徒弟岗位技能的传授。
第三阶段:第3、5学期,借助不同的农资产品在农业生产上的试验及推广,逐步掌握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生产及管理能力。秋季作物成熟期过后,学生回到学校课堂内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拓展与训练,同时对每门专业课还要进行扩充,并就作物生产技术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反复考核与评价,同时通过各项工种的培训与鉴定,获取职业资格。
第四阶段:第6学期,学生进人最后一个阶段的学徒学习,进行顶岗实习,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工作任务中,学校教师和企业共同管理并确定考核成绩。
第一学段:第一年9月一12月,基础课教学。
第二学段:第二年3月一10月,第一季循环。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物的生产任务,学生分小组围绕作物的生产任务和生产过程实施“学、训、产”一体化情境教学。
第三学段:第二年11月一12月,非季节性专业课程教学。
第四学段:第三年3月一10月,第二季循环。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作物生产任务,学生分小组围绕作物的生产任务和生产过程实施“学、训、产”一体化情境教学。
第五学段:第三年11月-12月,专项实训。在完成校内素质教育平台和双季循环的基础上,安排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农资生产与营销企业或市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专业实训。
第六学段:第四年3月-6月,顶岗实习。在完成专业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大中型农业企业和粮食生产农户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该模式实施2+3+1的教学进程,实现培养方法的教学过程与作物生长季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完成当地主要农作物的两个轮回生长发育周期的生产工作通过完成两个轮回生长发育周期的生产实训。
第1个阶段,即第1、2学期对学生进行以职业素质模块和专业基本能力模块所要求的内容组织教学,并结合农事季节和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认知实践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
第2个阶段,即第3、4、5学期进行专业能力所要求的内容进行培养,按作物、分季节组织模块化(分项目)教学。
第3个阶段,即第6学期,学生到农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以广东农垦320万亩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农场热带作物生产田间为课堂,根据农场热带作物生产农时安排教学进程,聘请农垦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学生以半工半读的形式直接参与农场的生产过程。
发展前景
职业证书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截至2019年)》显示)
专业衔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现代农艺技术
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大中型农业生产企业和家庭农场,在农作物生产岗位群和农资生产检验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岗位群,从事作物生产、种子生产、作物育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储藏运输、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
开设院校
(资料来源:中国高校之窗;摘录时间:2020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