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

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倪瓒(1301年—1374年),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人物生平
元大德十年正月七日(1306年),倪瓒出生。倪瓒父亲早丧,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在元代,道教的上层人物地位很高,既无劳役租税之苦,又无官场倾轧之累,反而享有种种特权。倪瓒从小得到长兄抚养,生活极为舒适,无忧无虑。
约在延祐六年(1319年)前后,倪昭奎为倪瓒请来同乡“真人”王仁辅(王文友)为家庭教师。倪瓒受到这样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养成了他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问政治,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嬾)瓒”,亦号“倪迂”,常年浸习于诗文诗画之中,和儒家的入世理想迥异其趣,故而一生末仕。性好洁,服巾日洗数次,屋前后树木也常洗拭。家中藏书数千卷,亲手勘定。青少年时期的倪瓒虽然家境富裕,生活优裕,但未染上纨绔子弟习气,对自身的学习修养,抓得挺紧。
延祐七年(1320年)春,倪瓒自书绝句一首:燕子低飞不动尘,黄莺娇小未胜春。东风绿尽门前草,细雨含烟愁路人。
至治元年(1321年)仲冬,倪瓒为野舟(又号牧庵)作《江山夕照图》。
至治二年(1322年),倪瓒初识袁矩。
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四日,倪瓒长兄倪昭奎病故。继之,母邵氏和老师王仁辅相继去世,使倪瓒悲伤不已。他原来依靠其长兄享受的特权,随之沦丧殆尽,倪瓒变成了一般的儒户,家庭经济日渐窘困。
至顺元年(1330年)春,因兄长去世,倪瓒出应门户,前往浙江购药,期间因欣赏余不溪风景而流连于湖州开元馆。同年,作《忠靖王庙迎享送神辞》。
至顺三年(1332年)六月,倪瓒寓居无锡锡山玄文馆读书。
至元二年(1336年)十月八日,倪瓒夜泊苏州阊门,作有怀陆友仁诗:明发辞吴会,移舟夜掩泊。空宇垂繁星,微云暝前郭。沉沉抱冲素,悄悄伤离索。归扫松径苔,迟君践幽约。
至元三年(1337年),约在此年前后,倪瓒修筑清閟阁、云林堂。
至元四年(1338年),清閟阁建成后,倪瓒十分珍爱,每日拂拭不辍。清閟阁内藏经、史、子、集、佛经、道籍千余卷。倪瓒每日在楼上读书作诗,除精心研读典籍外,对佛道书籍也多有涉猎。“清閟阁”内还藏有历朝书法名画,倪瓒对这些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尤其对董源的《潇湘图》、李成的《茂林远岫图》、荆浩的《秋山图》,潜心临摹,揣摹其神韵气质。同时,他常外出游览,见到有价值的景和物随手描绘,他精细地观察自然界种种现象,认真地写生,归后往往画卷盈笥。倪瓒一方面注意继承传统技法,博采各家所长,勤奋的学习,为他后来在绘画上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七月九日,为全思诚作《东冈草堂图》。
倪瓒晚年的精神信仰归属佛教,他选择了“逃于禅”、淡然于世的人生态度。这一阶段,倪瓒创作了《松林亭子图》(1354年)、《渔庄秋霁图》(1355年)、《怪石丛篁图》(1360年)、《汀树遥岑图》(1363年)、《江上秋色图》(1368年)、《虞山林壑图》(1371年)等许多力作给后来的明清绘画以巨大的影响,成为元四大画家之一。
至正二十三年九月十八日(1363年10月25日),其妻蒋氏病死,倪瓒受到很大的打击。长子早丧,次子不孝,生活越觉孤苦无依,内心烦恼苦闷,无所适从。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
洪武五年(1372年)五月二十七日(6月28日),作《题彦真屋》诗云: “只傍清水不染尘”,表示不愿做官。他在画上题诗书款只写甲子纪年,不用洪武纪年。
洪武七年(1374年),倪瓒在江阴长泾借寓姻戚邹氏家,中秋之夜,他身染脾疾,便到契友名医夏颧家就医,夏颧筑停云轩让其居住。倪瓒一病不起,于十一月十一日(12月14日)病逝于夏府,享年七十四岁。他的遗体埋葬在江阴习里,后改葬在无锡芙蓉山麓的祖坟,周南老撰墓志铭。
主要影响
绘画
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他也善画墨竹
纵观倪瓒传世的书画作品,浓厚的佛学色彩是其显著表征之一。究其内在原因,这无疑与倪瓒深厚的佛学修养以及他与僧人密切交往的人生经历相关联。
影响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明清时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将他置于其他三人之上。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书法
倪瓒工书法,擅楷书,他的书法作为在野的高人韵士,参禅学道,浪迹天涯 ,以一注冰雪之韵,写出了他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倪瓒真正做到了既“隐”且“逸”,其书既遒劲、精美,又率意、简逸,无怪乎后人多称其为“倪高士”。文征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赞美过他的书法。倪瓒与格守帖学的书法比较,完全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不免遭人非议。
诗词
倪瓒生活于战乱的环境中,想逃避现实,放弃田园产业,过着漫游生活。“照夜风灯人独宿,打窗江雨鹤相依”,就是他生活的写照。不过他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他在《寄顾仲瑛》诗中说:“民生惴惴疮痍甚,旅泛依依道路长。”尤其是至正十五年(1355),他竟以欠交官租被关进牢狱,他在《素衣诗》中说:“彼苛者虎,胡恤尔氓。”表明了他的批判态度。不过倪瓒对现实常常采取消极姿态。他有一首散曲〔折桂令〕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他不隐也不仕,漂泊江湖,别人都不了解他,他也不想被人了解。倪瓒的诗造语自然秀拔,清隽淡雅,不雕琢。
历史评价
元末画家王冕: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送杨义甫访云林》)
明代书画家文徵明:倪先生人品高轶,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 。(《莆田集》)
明代戏曲理论家何良俊:云林书师大令,无一点尘土。
明代书画家徐渭:瓒书从隶入,辄在钟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文长集》)
明代书法家项穆:(倪瓒)下笔之际,苦涩寒酸。纵加以老彭之年,终无佳境也。(《书法雅言》)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 古淡天真,米痴(米芾)后一人而已。(《画禅室随笔》)
明代屠隆:评者谓士夫画,世独尚之。盖士气画者,乃士林中能作隶家,画品全法气韵生动,不求物趣,以得天趣为高。观其曰写,而不曰画者,盖欲脱画工院气故耳。此等谓之寄兴,但可取玩一世,若云善画,何以上拟古人而为后世宝藏,如赵松雪、黄子久、王叔明、吴仲圭之四大家,及钱舜举、倪云林、赵仲穆辈,形神具妙,绝无邪学可垂,久不磨此,真士气画也。虽宋人复起,亦甘心服其天趣,然亦得宋人之家法而一变者。
清代王原祁:云林纤尘不染,平易中自有矜贵,简略中自有精彩,又在章法笔法之外,为四家第一逸品。
清末民国书画家李瑞清:倪迂书冷逸荒率,不失晋人矩 ,有林下风, 如诗中之有渊明,然非肉食者所解也。(《玉梅花庵临古各跋》)
吴湖帆:学古人画,至不易,如云林笔法最简,寥寥数百笔,可成一帧,但临摹者,虽一二千笔,仍觉有未到处。
轶事典故
爱洁成癖
(一)
据明王锜寓圃杂记》记载:倪瓒晚年为避祸曾暂住在光福山的徐氏家中,一天,与徐氏游览西崦,偶然喝到山上的七宝泉水,倪瓒很喜欢这泉水甜美。徐氏知道他爱干净,就叫人每天到泉中挑两担水回来,前一担用来饮食,后一担用来洗涤。徐家离七宝泉有五里地,徐氏这样侍奉倪瓒,坚持半年毫无倦怠。后来倪瓒回到自己的家,有一次徐氏去拜访他,羡慕倪家的清秘阁,反复恳求才被允许进去观看。游赏时,徐氏偶然吐了一口唾沫。倪瓒叫仆人围着清秘阁寻找他吐唾沫的地方。找来找去找不到,于是倪瓒亲自去找,终于在桐树的树根处找到了,倪瓒马上叫人挑水来冲洗桐树,反反复复洗个不休。徐氏大为惭愧而离去。
(二)
据《清閟阁全集》外纪之“洁癣”载,倪瓒曾让童子入山担七宝泉水,前桶用来煎茶,后桶用来灌足,人问其故,答日:“前者无浊,故以煎茶;后者或以泄气所移,故以灌足。”同郡的富人曾邀请倪瓒宴饮,因富人家的厨师胡子多,他以为不洁乃排袖而去,令在座客人相顾哄然。倪瓒家中的梧桐湖石每日必让人拭洗,苔藓盈庭却不容许踏足:每有落叶,就令童子以针缀于杖头,将落叶挑出。他曾经留客夜宿,又恐客人有所移,竟然整夜监听客人动静,若闻有咳嗽声,次日一早便令家僮寻觅痰迹。家僮找不到痰迹,又害怕遭到挞打,就骗说窗外的梧桐叶上有唾痕。于是,僮当即令人剪掉叶子并扔到十里之外,再将梧桐树遍体刷洗一番。最令时人引为笑谈的是,倪瓒尝眷歌姬赵买儿,让她留宿别院中,因担心她不洁,就让她洗浴。待要临寝时,倪瓒又嗅来闻去,命她再去洗浴,如此折腾了一夜,只好做罢。当时有位名医叫葛可久,非常憎恶倪赞的洁癣。他趁倪瓒骑着白马请他来为其母亲治病之时,用污泥涂抹马身,待入到倪瓒书房时,又故意弄乱文具。倪瓒虽然大为厌恶,终因母亲而强忍下来。他对母亲说:“儿子为了母亲的病快好,所以我忍了。要是儿子生病了,宁死也不让他医治。”然后,又把白马清洗了数日。
(三)
明代初年,倪瓒的财产已经散尽,而官吏还逼着他要税,不得已,他便逃到芦洲中躲避,焚香自适。香气四溢为侦探发觉,被捕入狱。他在狱中,每遇狱卒送饭,必叫高举过眉,狱卒问他为什么,他说:“恐怕你的唾沫溅到饭里。”狱卒发怒,把他锁在便桶旁边,经别人劝解才把他释放。
(四)
倪瓒爱洁成癖。他的香厕是一座空中楼阁,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间铺着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
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版本,一说临终前患痢疾,“秽不可近”,又说是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的。
出声便俗
据明顾元庆云林遗事》载: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听说倪瓒的画画得很好,就派人送去绫罗绸缎,还以重金作为谢礼,要倪瓒给他作画。倪瓒生气地说:“我一生从来不做王侯权贵人家的画师!”立即把张士信送来的绸缎撕破,把钱退回去。一天,张士诚和众文士游太湖,闻到一条渔船上发出奇异的香气,认为里面一定有奇异的人。急忙把船靠上去,到近处一看,原来是倪瓒。张士信见到他不禁大怒,想要亲手杀了倪瓒,众文士劝住了他,士信就命令身边随从狠狠鞭打倪瓒当众羞辱他。倪瓒挨打的时候,咬紧牙关一声不吭,事后有人问他:“先生您被士信殴打羞辱却一声不吭,这是为什么呢?”倪瓒说:“一出声就俗气了!”
寄住打人
倪瓒本身是个古怪之人,当他寄住在邹家的时候,邹先生有个女婿叫金宣伯,这天来拜访他。倪瓒闻知金宣伯是个读书人,连鞋子也没穿好就出来迎接。可当见到他说话长相都很粗鲁后,竟然很是愤怒,打了他一巴掌。金宣伯又是惭愧又是忿怒,也不见邹先生就走了。邹先生出来后,很是责怪他。倪瓒说:“金宣伯面目可憎,言语无味,我把他骂走了!”
不知风味
倪瓒好饮茶,特制“清泉白石茶”,赵行恕慕名而来,倪用此等好茶来招待他。赵行恕却觉得此茶不怎样。倪生气道:“我以为你是皇族后裔,故拿出此茶,你却不知风味,真是个俗物。”遂与之绝交。
绘画分期
天历三年(1330年)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20年内,是倪瓒绘画创作的成熟期。这时期,倪瓒广泛交际,友人多为和尚、道士或诗人、画家。他作的诗作多半也是和这类人酬唱之作。他的至交张伯雨是有名的道士,倪瓒曾为其精心绘制了《梧竹秀石图》。由于倪瓒长期在寺院生活,并以僧人自居,僧人是他的重要交往群体,其交往最密切的是方厓,倪瓒向其请教画法,并称其为老师。
从至正十三年(1353年)到他去世的20年里,倪瓒漫游太湖四周。他行踪飘泊无定,足迹遍及江阴、宜兴、常州、吴江、湖州、嘉兴、松江一带,以诗画自娱。这时期,也是倪瓒绘画的鼎盛期。他对太湖清幽秀丽的山光水色,细心观察,领会其特点,加以集中、提炼、概括,创造了新的构图形式,新的笔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人际关系
周南老《元处士云林先生墓志铭》记载,倪瓒的先祖为汉代御史倪宽。倪瓒的第十世祖倪硕曾出仕西夏,与当地人一起生活,后约于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年—1037年),作为西夏使者来中朝,留不遣。从此占籍都梁(今安徽省)。建炎初年(1127年—1130年),五世祖倪益挈其家随南宋渡江南下,定居梅里祗陀村(今无锡市东南30华里)。
高祖倪伋,曾祖倪凇,祖父倪椿为一道教首领、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赀雄乡里。父亲倪炳早丧。
长兄倪昭奎(字文光),为元道教领袖王寿衍之弟子,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曾“宣受常州路道录”、“提点杭州路开元宫事”、“赐号元素神应崇道法师,为主持提点”、又“特赐真人号,为玄中文节贞白真人。”
二哥倪瑛,倪瓒与倪瑛皆为其父妾严氏之子。
主要作品
倪瓒著有《清閟阁集》15卷。画作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涧 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传世。
倪瓒传世书法作品有《三印帖》《月初发舟帖》《客居诗帖》《寄陈惟寅诗卷》《与率度札》《与良常诗翰》《与慎独二简》《杂诗帖》等多种。
【绝句】
【北里】
【烟雨中过石湖三首】
【题郑所南兰】
【荒村】
【对酒】
【双调·折桂令】拟张鸣善
【越调·小桃红】
【黄钟·人月圆】
人物争议
倪瓒的生卒年历来皆作大德五年(1301年)—洪武七年(1374年)。如《辞源》《倪瓒》条;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倪瓒》节(各版本《中国文学史》皆同);国内外历代历来出版的《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史》等著作,以及有关研究和介绍倪瓒的文章皆作此说。其根据是周南老所撰的《元处士云林先生墓志铭》,其中有云:“洪武甲寅十一月十一日甲子,以疾卒,享年七十有四。”“洪武甲寅”年是1374年,上推而知倪生于1301年。周南老是苏州人,又是倪瓒的朋友,为倪写墓志铭,其卒年不会错。但倪的生年最清楚的当是倪自己,《清閟阁集》和《清閟阁全集》卷五皆载有倪云林一诗:“乙未岁,余年适五十,幼志于学,皓首无成,因诵昔人知非之言,慨然永叹,赋此:阴风二月柳依依……五十知非良有以,重嗟学与寸心违。”乙未年是公元1355年,此年倪“年适五十”,上推应生于1306年。《清閟阁全集》卷九还有倪瓒“至正辛丑十二月”的“跋画”文,其中有:“年逾五十,日觉死生忙(亡)能不为之抚旧事而纵选情乎?“至正辛丑”是公元1361年,如果按生于1301年计,此年倪61岁,应该是“年逾六十”,而绝不能说是“年逾五十”。是故,倪瓒的生年还是以他自己所说的推算为生于1306年为准。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