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云南省玉溪市辖县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云南省玉溪市辖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9′~102°22′、北纬23°18′~23°55′。东与石屏县毗邻,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新平县紧邻,辖区面积285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辖3个街道、2个镇、5个乡,常住人口19.30万人。

历史沿革
公元前109年以前,今元江县境为傣族古国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蜀汉、西晋时名罗盘甸,属兴古郡地。
隋、唐时名步头,属黎州地。
宋大理时名因远部、罗必甸,属威远赕治地。
元至元元年(1264年)名罗盘部,属元江路治地。至元二年(1265年)改为元江府。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设元江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设元江府。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设元江直隶州。
民国2年(1913年)改设元江县,属普洱道。
1949年8月成立元江县临时人民政府,属蒙自专区。
1954年7月改属玉溪专区。
1979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1980年11月22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末,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辖3个街道、2个镇、5个乡:澧江街道红河街道甘庄街道因远镇曼来镇羊街乡那诺乡洼垤乡咪哩乡龙潭乡。共81个村(社区),其中:53个村、28个社区。781个村(居)民小组,其中:493个村民小组、288个居民小组,697个自然村。县人民政府驻红河街道文化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地处元江中上游,介于北纬23°19′至23°55′,东经101°39′至102°22′之间。东与石屏县接壤,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毗邻,北紧靠新平县。县人民政府驻澧江镇,距玉溪市所在地130千米,距省会昆明210千米。县境南北长64.5千米,东西宽71.5千米。总面积285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最高点海拔(阿波列山)为2580米,最低点海拔(小河垤)为327米,相对高差达2253米。山区面积2766.5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6.8%,坝区面积91.46平方千米(元江坝、甘庄坝、因远坝),占总面积的3.2%。
气候
元江地处低纬高原,属季风气候,冬夏半年各受两种不同的大气环流影响,冬半年(即干季11-4月)受北非及印度北部大陆干暖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干冷气流影响,空气干燥温暖,降水量少,蒸发快,晴天多,日照充足。夏半年(即雨季5-10月)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和太平洋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空气湿度大,降水量多,多阴寡照,形成了冬暖夏热,冬春干旱风大,夏秋多雨湿润,干湿季明显,雨热同季的气候。
县境内各地年平均气温12℃-24℃,最冷月平均气温7℃-17℃,最热月平均气温16℃-29℃,极端最低气温-0.1℃--7℃,极端最高气温28℃-42.5℃,大于等于10度年积温4000-8700度。无霜期200-364天,年平均降水量770-2400mm,雨季平均于5月16日开始,10月22日终止。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跨五个气候类型,即热带、亚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寒带。形成了“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山顶穿棉衣,山腰穿夹衣,山脚穿单衣”独特现象。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已查明的矿产有金、银、铜、钴、、石膏、蛇纹石等,其中镍矿蕴藏量约53.3万金属吨,位居全国第二。
生物资源
拥有野生动物资源100多种,农作物资源163种,经济作物资源228种,林木资源2000多种,药材资源58科87属170多种,花卉品种资源61科224种。主要经济作物有芒果、荔枝、香蕉、菠萝芦荟、茉莉花等。
人口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户籍总户数67687户,户籍总人口21119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4323人,占总人口的82.54%。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108719人,女性人口102476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6:09(以女性为100)。共有常住人口19.3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9.48%,较2022年提高1.09个百分点。按性别分:男性10.04万人,女性9.26万人;按年龄结构分:0-15岁的3.26万人(其中:0-14岁的2.98万人),16-59岁的12.84万人,60岁及以上的3.20万人(65岁及以上的2.37万人)。从出生率和死亡率来看:元江县2023年的出生率为6.97‰,死亡率为9.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0‰。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53198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下同)4.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1467万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00967万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719549万元,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为26.86∶26.17∶46.97,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9、2.2、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1%、47.6%、32.3%。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11895万元,增长4.7%,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66.1%,拉动全县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1%。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其中: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2.8%,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6.9%。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0.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一、二、三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3%、35.4%、59.3%。商品房销售面积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9%。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1469万元,下降47.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720万元,增长78.3%。地方财政支出204926万元,下降16.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9565万元,增长7.3%。各项税费收入117878万元,下降5.2%,其中:税收收入37676万元,增长697.2%。
第一产业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2572万元,增长3.7%(按可比价格计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2385万元,增长3.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918万元,增长7.4%。从构成看:农业产值596993万元,增长4.3%;林业产值15533万元,增长4.1%;牧业产值57583万元,下降2.1%;渔业产值3585万元,增长4.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8878万元,增长6.8%。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81705.5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83502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8.85%,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经济作物面积198203.5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1.15%,比上年下降0.43个百分点。芦荟鲜叶产量55550吨、增长92.1%,实现农业产值3549万元、增长49.6%;茉莉花鲜花交易量达6043.16吨、增长53.7%,实现产值16618万元、增长67.6%;种植花卉12289亩,实现花卉产值36682万元、下降5.1%。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共有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73个。全年出栏肥猪50头以上的规模户73户,其中:500头以上的15户,1000头以上的11户。饲养肉牛20头以上的规模户187户,其中:100头以上的6户。饲养羊50只以上的规模户136户,其中:年出栏50只以上的规模户26户,年出栏100只以上的7户。年出栏肉鸡1000只以上的规模户12户,其中:1万只以上的8户。年出栏水禽500只以上的规模户5户。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水产养殖面积13961亩(含稻田养殖面积),其中:池坝塘2264亩,水库1397亩,稻田10300亩。全年水产品产量2380吨,增长8.9%。
第二产业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94096万元,增长0.8%;工业增加值18738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4.1%,负拉动GDP增长0.57个百分点。2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73499万元,下降6.2%,增加值下降11.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78.3%,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增加值下降42.9%。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398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2.4%,对GDP贡献率为60.3%,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有18户,其中:3级资质13户,2级资质5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32853万元,增长29.7%;实现合同额609612万元,增长50.3%;实现新增合同额531268万元,增长46.2%;期末从业人员8053人,增长13.6%。
第三产业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19549万元,增长3.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43350万元,增长3.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1644万元,增长17.7%。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032万元,增长6.1%。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69391万元,增长5.0%;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3641万元,增长8.6%。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实现386448万元,增长5.4%;餐饮收入实现146584万元,增长8.0%。从营业收入看:批发业商品销售额372789万元,增长2.1%;零售业商品销售额549896万元,增长3.6%;住宿业营业额16287万元,增长18.9%;餐饮业营业额109028万元,增长24.8%。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9066万元,增长3.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27497万元,增长12.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78353万元,增长12.55%。各项贷款余额737679万元,增长10.9%。存贷比89.1%。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在人事部门登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54人(其中非公企业283人,国有企业5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4人(其中非公企业0人),副高级职称1232人(其中非公企业13人,国有企业3人),中级职称1249人(其中非公企业71人,国有企业1人),初级职称1770人(其中非公企业165人,国有企业43人),在岗未评定职称的专业人员369人(其中非公企业34人,国有企业3人)。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有效发明专利17件,专利授权34件,科技项目获得省市主管部门立项支持,争取项目资金215.16万元,其中:省级155.16万元、市级60万元。
教育事业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3所,在校学生数32077人,专任教师2409人。高中毕业报考人数1155人,参加高考1104人,上线率99.85%;录取人数1045人,其中:本科155人,专科890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率98.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6%,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1.15%,学前3年儿童入园率91.06%,小学毛入学率104.16%,小学辍学率0%,初中毛入学率103.23%,初中辍学率0%。
文化事业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街道)文化事务中心10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个,省级项目9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市级项目1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9处,县级15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人,市级31人,县级145人。全年县群众文化工作队下乡共演出43场次,临时性演出8场次,线下观众49.89万人次,线上观众88.51万人次,总观众达138.4万人次。县文化馆共组织各类文艺活动35场次,观众达2.72万余人次;县图书馆共开展各类读书活动56场次,读者达1.81万人次;全县10个乡镇(街道)文化事务中心共组织各类文艺活动170场次,观众达35.3万人次。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7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共放映故事片685场,科教片342场,广告片61场,全年观看人数达39744人次。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图书馆藏书4.21万册、订购期刊218种、报纸10种。县档案馆藏档案合计222597.7卷、资料5591册。
截至2023年末,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本地节目覆盖率达78%。县级媒体全年共播出或发布新闻7496条(其中,元江电视台1463条,元江人民广播电台1454条,热情元江微信公众号2942条、视频号685条、抖音号665条、快手号287条)。在市级媒体播出或发布1317条(其中,玉溪电视台603条,玉溪日报714条)。在省级媒体播出或发布3611条(其中,云南电视台114条,新华社云南频道25条,云南日报118条、云南日报·云南号抖音平台15条、云南日报·云南号-热情元江2943条、云南网354条,开屏网42条)。在中央级媒体播出或发布178条(其中,中央电视台42条,新华社总频道11条,人民日报54条,中国网40条,中新网3条、中国农网28条)。在学习强国发布108条(其中,国家级平台25条,省级平台83条)。拍摄制作电视专题片11部,精品短视频63部,MV3部,播出《法治元江》专栏节目12期。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实有卫生机构(含私立)125个,职工18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41人。全年门诊诊疗病人128万人次,入院人数4万人,病床使用率61.32%;无甲类和按甲类管理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294.84/10万,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503.99/10万。
体育事业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共举办各类运动会28次,参赛运动员5万多人次,向上级输送体育后备人才5人。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数的39.86%。元江籍运动员全年共获奖牌101枚,其中:国际级比赛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2枚;国家级比赛金牌3枚、铜牌2枚;省级比赛金牌8枚;市级比赛金牌26枚、银牌26枚、铜牌32枚。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共有重点优抚对象1205人(含出国参战民兵民工120人),全年发放抚恤定期生活补助金983.60万元(含出国参战民兵民工定期生活补助56.81万元);义务兵家庭共149户,全年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77.50万元。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427户517人,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314.73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620户6034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681.51万元;全县共有“特困供养”对象382人,其中:集中供养的62人。共有运营公办敬老院6家,核定床位276张,实有床位276张,工作人员14人。
截至2023年末,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1977人,其中:企业参保22901人(缴费阶段参保16917人,离退休5984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9076人(缴费阶段参保6246人,离退休2830人)。实际征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3278.45万元,征收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17740.13万元(含2022年欠缴3885.68万元);支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3597.43万元,支付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18204.1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4426人,参保率98%,实际收缴养老保险基金2474.61万元,政府补贴1001.60万元,实际支付养老金4578.52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0943人,其中:在职人员13249人,退休人员7694人,全年实际收缴基本医疗保险金11572.14万元(含生育保险689.65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7259.89万元(含生育待遇支付426.84万元)。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78743人,居民保费收入6370.37万元,全年享受待遇14.4652万人次,基金支出13317.1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企业职工20562人,其中:农民工10969人,全年收缴保险基金791.11万元(含2022年欠缴192.98万元),支付664.19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0636人,全年实际收缴失业保险费719.45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778.46万元,其中:失业保险金支出275.14万元、失业补助金18.69万元、职业技能提升补贴43.65万元、稳岗补贴84.43万元。
交通运输
截至2023年末,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公路通车里程3152.32千米,铁路通车里程70.898千米。
截至2023年末,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拥有机动车102550辆,其中:汽车26311辆,摩托车76138辆;挂车100辆。全县机动车驾驶员96783人,其中汽车驾驶员55995人。
2023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有1个汽车客运站,营运客车拥有量139辆,拥有2641个客位,其中19座以上班线车辆83辆、出租车31辆、公交车(含新能源公交8辆)25辆;全县营运线路34条,公交车线路5条、县内班线线路13条、县际班线线路5条、市际班线线路11条。
历史文化
节庆活动
金芒果节
元江金芒果节自2004年开始,每年一届,具体节日时间由县政府根据当年芒果成熟的时间拟定后向社会公布,一般在公历每年的6月上旬或中旬。
哈尼黄饭节
每年阳春三月的第一个属羊日,是元江哈尼族欢庆“开秧日”的黄饭节。
这天,家家户户都备办美味佳肴。用“染饭树”汁水浸泡糯米,燕出喷香的黄色糯米饭,煮好红鸭蛋,向报春的布谷鸟虔诚敬献。村村寨寨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会聚在一个适中的山野草坪上,欢庆节日。男女青年借此良机,相互嬉戏,唱山歌、吹树叶,借以选择对象,谈情说爱。
哈尼长街宴
按照哈尼族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龙日为新年的第一天。新年当天,一个个哈尼族居住的村寨,都要在村寨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宴,全村同乐,轮流喝酒,共庆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节日。
哈尼苦扎扎节
哈尼十月年
“十月年”;哈尼语为“米索扎”“年收扎勒特”。节日从十月的第一个辰龙日开始,至申猴日结束,历时5至6天。年节头天拂晓,在锣鼓声中,妇女们忙着舂糯米粑粑、和团子面,男人杀猪宰鸡,烹制美味佳肴。早上各家要在大门外天井里宰杀一只大红公鸡,就地煮熟,全家共食。这天村中广场架起秋千,无论男女老少都要荡一荡。
白族三月街
三月街又称“团圆会”“天子会”,农历三月十八日二十四日隆重举行。
节日期间,举行“耍狮子”“耍龙灯”“蚌壳灯”“妆八仙”“耍草龙”“弹洞经”“荡秋千”等活动,隆重盛大,即使散居在东南亚各国的白族侨民,哪怕星夜兼程,也要赶回参加盛典。白族火把节
因远白族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民族风情、习俗。其中,“火把节”就是因远白族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据史料记载,南诏时,白族首领段氏率师到因远“驻师牧马”,今因远坝的“营盘山”“系马桩”“南岳庙古柏”、倒栽树”等古迹相传即是当时白族官兵“驻师牧马”遗址。又据民间传说,段氏率师进入因远村寨时,正值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夜晚,当地各族为段氏军威所震慑,诚心归顺,男女老幼各点燃一束松明火把,家家户户门前亦竖起火光冲天的大火把,把大街小巷照得通明透亮,如同白昼一般,迎接段氏军队进村驻扎,白族人从此在因远扎下了根,并世代繁衍生息。
火把节
每年到了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前几天,白族小伙和姑娘相约,到离村很远的深山老林里去挑选松树,去皮后剖成长短均匀的白柴片,作节日火把用料。到了节日这天,家家户户在大门前插上高达丈余的火把,在火把上挂上连串的鞭炮,插上五彩缤纷的纸花和红彤彤的金凤子花,用来烘托节日气氛。夜晚,除了点燃起各家门前固定的大火把之外,男女青少年各举一束扎得十分结实而又相当漂亮的火把,通街达巷“斗火把架”,每次斗四五十个回合,以一方火把斗熄戳散告输。
民族习俗
哈尼族
玉溪市哈尼族的传统文化比较发达,禁忌习俗比较繁多,涉及生产生活多个领域,这些限制性规范和忌讳习惯具有众多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哈尼族以多神崇拜和祖宗崇拜为主要内容,村内有山神庙,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龙日举行“祭龙”节活动。祭龙就在山神庙里或林旁的“龙树”下举行,“山神庙”和“龙树”是不准任何人去破坏、侵害的,否则会被全族人民或神灵惩罚。正月做“封山会”,一年一次,会期一天,主要是制定严禁乱砍滥伐、封山育林规约,违者罚油、罚款,罚镶街心、修路等。婴儿降生是大事,此时家中门头挂上用竹笋剪成的人形标志,以示消灾避邪,忌讳外人入屋,只有同宗妇女和外祖母才能进入“月子房”。丧葬习俗中,有的地方在外死亡的人,抬回家时不得由大门进家,要由后山墙撬开个洞将尸体抬入家内,洗身入棺,然后发丧安葬;有些地方,孕妇、婴儿、在外暴死者不得抬到宗族公共“坟山”埋葬。
多塔人跟汉族同时过春节,但年节的内容与活动方式却较多地保持着该民族固有的特色。
傣族花腰傣婚俗
傣雅和傣仲俗称花腰傣,这里所讲的就是花腰傣古老的婚俗礼仪。“串姑娘”,又称“串寨”,这种风俗在中国很多少数民族中部普遍存在,只是叫法不同,形式各异,如苗族叫“串月亮”“走寨”,瑶族叫“爬楼”,布依族叫“逛场”等,都是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花腰傣的“串姑娘”是男女青年在一些公开场合,如正月花街节、端阳花街节、春节、歌场,相互了解对方的寨子、名字、一般的家庭状况,一旦看中了对方。小伙子便开始“串姑娘”的活动,女青年们则三五成群地到田地边、竹林下、水沟旁等地方,低声吟唱着 “罕木生骚”小调,盼望着心上的小伙子来串玩。
“罕木生骚”小调中的这句唱词“卜少卜冒墨岭根”,就是此时此景最好的写照,意思是“小姑娘、小伙子互相倾诉着心里话”。
“喝小酒”,男女青年经过“串寨”活动,自由恋爱,订下百年之好以后,便各自告诉自己的父母亲。便由男方的母亲和一个已婚妇女择日到女方家说亲,带去的礼物只有一个精美的篾饭盒,盒内盛有糯米饭、瘦肉等食品,女方父母若拒绝收下礼品。表示不同意这门婚事,若女方父母收下礼品,则表示同意这门婚事,并杀鸡串鹅招待客人。数日后,男方母亲又带上一对银手镯、一只鸡、一只鸭子,两斤酒和礼金,到女方家订亲,并和女方父母交换酒杯,商订结婚日子。
风景名胜
它克崖画
1985年发现的它克崖画经专家考证,成画年代为距今三千年前后原始社会晚期,画面描绘了古代人类的图腾崇拜以及生产、生活情景,是少见的艺术珍品和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料。崖画位于青龙厂镇它克村东北的扎营峰南麓。崖画长19.5米,高3米,绘各种图象92个,画用赭红色画成。崖画之上200米,有一个水平溶洞,当地人称“阴宾洞”。洞内高大宽敞,幽深,洞口向阳,避风,干燥,适宜穴居,推断为崖画人居住过。崖画画面反映的是人类对太阳、星星、天体、自然的崇拜和对人类始祖——母亲的崇拜和性崇拜。
1987年12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元江彩色膏林
元江彩色膏林距县城8千米,位于官仓附近的石膏箐,有公路直通景区。元江彩色膏林因发育于含石膏膏盐岩系,呈密集的峰林而得名,互层状的含石膏页页泥岩,经雨水沿垂直裂隙淋蚀形成峰丛,加之原岩物质组分的差异性,构成灰绿、灰紫、灰红、黄褐色等色调的彩色图案。柱体多下粗上尖,且稍带浑圆,高约40-50米,峰丛在平缓斜坡上高百余米。
哈尼云海梯田
那诺哈尼云海梯田位于那诺乡政府驻地的东面和南面坡度平缓的山梁上,距县城66千米。梯田鳞次栉比,循坡面布置连片。
对外交流
2024年11月,元江县与老挝万象省万荣县缔结为友好城市(省州)关系。
荣誉称号
2017年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1年12月,被云南省教育厅拟评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合格县”。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