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
简介
他们的诗歌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四人的
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明人
胡应麟评此期诗风特征,“皆雄浑流丽,步骤
中程。然格调音响,人人如一,大概多模往局,少创
新规。视宋人藻绘有馀,古淡不足。”(《
诗薮》外编卷六)正道出了“四大家”的艺术共性。当然,“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各人也还有一些自己的特征,这是他们超过当时其他诗人的地方。
虞集
简介
“元诗四大家”中最优秀的诗人是虞集。他擅长律诗,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都写得格律严谨,隶事恰切而深微,意境浑融,风格深沉。例如七律《
挽文山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这是元诗中少见的名篇。诗人把深沉的历史感慨溶进严整的
艺术形式中,沉郁苍劲,感人至深。虞集虽然宦途比较顺达,但仍然希望到江南故乡归老田园。他的《风入松》词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名句,这种意境也常出现在他的诗中。
生平
虞集(1272年—1348年)字伯生,号道园,晚称翁生,少时在墙壁上题写
邵雍诗,并名书舍为“邵庵”,故世称邵庵先生。宋丞相
虞允文五世孙,祖籍仁寿(今属四川),宋亡后随父迁居
临川(今属江西)。成宗大德初年至大都(今北京),以荐授
大都路儒学教授。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兼
国史院编修官。泰定初,任国子司业,迁
秘书少监,后拜翰林
直学士,兼
国子祭酒。文宗时,为奎章阁
侍书学士,曾奉旨修撰《
经世大典》。文宗驾崩后,回归故里。居家16年,至正八年(1348年)卒,谥文靖。
延祐年间,虞集与杨、范、揭号称文章四大家,而以集名声最著。《
四库总目提要》评云:“有元一代,作者云兴。大德、延祐以还,尤为极盛,而词坛宿老,要
必以集为大宗。”他的诗以典雅精切著称,描摹
自然景物大都
体物细致,刻画工整,诗境清雅恬淡。描写江南春景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就出于他的手笔。抒写兴亡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慨也是虞诗的一个内容,如著名的《
挽文丞相》,通过追挽宋丞相文天祥,表达对
南宋政权覆亡的哀悼,感情沉痛深切,在当时汉族知识分子中引发了相当强烈的感情共鸣。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挽文丞相》)
著有《
道园学古录》五十卷、《道园遗稿》六卷等。《
元诗选》收录虞集诗歌383首,散曲仅存《折桂令》一首。
虞集(1272年-1348年),元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祖籍四川
仁寿,南宋丞相
虞允文五世孙,其父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
崇仁(今属江西)。成宗大德初年到大都(今
北京市),任国子助教。文宗时官至奎章阁侍书学士,与
赵世延等编纂《
经世大典》。素负文名,有《道因学古录》。虞集与揭傒斯、
柳贯、
黄溍民族意识。他在《
挽文丞相》一诗中,对宁死不屈的南宋忠臣文天祥充满了哀悼,以至有人这样说:“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文字亦流畅宛转。另有《从兄德观父与集同出荥州府君,宋亡隐居不仕而殁,集来吴门省墓,从外亲临邛韩氏得兄遗迹有说:“我因国破家何在,居为唇亡齿亦寒”,不知为谁作也?抚诵不觉流涕,因足成一章,并发其幽潜之意云》一诗,也流露同样
思想感情。在《
赵千里小景》诗中,他说“残云野水三百年”,也有凭吊宋亡的意思。虞集生二岁而宋亡,但由于元代
民族关系紧张,以至在作品中表露出民族意识。
诗作特点
虞集有些诗还写及了民生疾苦,如《次韵陈溪山□履》、《杞菊轩》等。此外,他对元统治者推行的民族仇杀政策,颇表不满。他更多的诗是赠答应酬、内容空泛的作品。虞集生长在社会和平安定时期,他的诗词一般都写得清和淡远。一派承平气象,如《无题》诗表现一种朦胧的境界,《
闻机杼》则呈现雅淡的画面,《
腊日偶题》、《
听雨》、《宫词》等给人一种安详幽静印象。虞集的诗风格严峻,
声律圆熟。
虞集的词作今存20几首,大都叙述个人闲愁情思,缺乏
社会生活内容,
景物描写张起岩都很欣赏这首词,而当时机坊还把它织在罗贴上,作为艺术品供人赏玩。
虞集的散文多数为官场应酬文字,颂扬权贵,倡导理学。当时宗庙朝廷的典册,公侯大夫的碑铭,多由他撰写。但也有一些书信传记文章,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情。如《陈□小传》写宋代进士陈□守
常州赵宋王朝的人物的歌颂和他在诗歌中流露的民族意识是相通的。
杨载
简介
杨载的诗风劲健雄放,主要体现于七言歌行,其律诗则以谐婉见长。范梈最长于歌行,诗风豪放超迈又流畅自如。他的五律专学
杜甫,颇有杜诗沉郁凝炼之风。如《
京下思归》:
黄落蓟门秋,飘飘在远游。不眠闻戍鼓,多病忆归舟。甘雨从昏过,繁星达曙流。乡逢
徐孺子,万口薄南州。
生平
杨载(1271年—1323年),元代著名文学家。字仲宏,
浦城人,后徙杭州。年四十,以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后调海船
万户府照磨。会元仁宗复行科举之制,遂登
延祐二年(1315)进士,授
承务郎、
饶州路浮梁州事。官至
儒林郎、
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至治三年(1323)卒,年五十三。
诗作特点
杨载当时文名颇大,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为“四大家”之一。文章以气为主,
赵孟頫等对他都很推重。他的诗对现实一般是歌颂的,有时也微露不满。如《怀钱塘故人柬应中父》、《
寄维扬贾侯》,都为怀才不遇者愤愤不平。另外,在他晚年感到事业无成就时,也每有叹老嗟卑的情绪,他的《
客中题文丞相书梅堂》歌颂
文天祥的高尚品德和节操,表达了由衷的景仰心情。
著有《杨仲弘诗》8卷,文已散失。
揭傒斯
简介
揭傒斯的诗以清婉流丽见长,有些作品则质朴无华,别有寄托。如《
秋雁》: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此诗暗讽蒙古统治者一面掠夺南人的财富一面又歧视南人的行径,是元代中期罕见的讽刺之作。
生平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曼硕,富州(今江西
丰城市
杜市镇朱揭村)人。
揭傒斯幼年家境贫苦,从5岁开始跟随父亲读书,父子互为师友,昼夜不懈。到他成年以后,已经是一个满贯经史百家、文采出众的青年学者了。
由于生计年迫,揭傒斯开始出游湖湘,以教书自给。湖南宪使卢挚、湖北宪使
程钜夫非常赏识他,程还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他为妻。湖南
宣慰使赵淇以“知人”著称,当他看到揭傒斯的文章以后,称叹地说“他将来定会成为翰苑名流。”
诗作特点
延元年(1314年)因程钜夫等人的大力推荐,揭傒斯被授为
翰林国史院编修,他初入翰林修史,就呈现出非凡的才识,深得上司的赏识和同僚的尊重,揭傒斯先后任应奉翰林文字同
知制诰,
国子助教。
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辟
奎章阁以教授勋戚大臣子弟,首先就任命揭傒斯为奎章阁授经郎。揭傒斯对待这些贵族子弟不卑不亢,以教才育人为己任。元文宗时常来阁中咨询,常直呼揭傒斯的字“曼硕”以示亲重。每当朝廷推荐儒臣,元文宗就会问这个人“其材何如揭曼硕揭傒斯?”可见揭傒斯已成为衡量和选拔儒臣的标准。
元顺帝即位以后,对揭傒斯也十分器重,亲自提拔他为奎章阁供奉学士,又升
侍讲学士、
同知经筵事。当时升级不过二等,而揭傒斯连进四等,超进九阶,与此同时,皇帝还亲赐揭傒斯及他的父亲为进士,“父子
同进士一时传为佳话。至正三年(1343年)揭傒斯年逾七十,告老还乡。当他刚走不远,朝廷又以修辽、金、宋三史,以揭傒斯为三史总裁官,朝廷派快马将其追回,揭傒斯虽然年过古稀,仍然以史学家的高度责任感毅然担负重任。他食宿都在
史馆,
总揽全局,与同事精心编撰,首先撰成《
辽史》。揭傒斯
日夜操劳,以尽早完成金、宋二史,由于揭傒斯年迈和劳累过度,揭傒斯终于病倒,并于七日后去世,为中国的史学研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揭傒斯去世以后,被追封为
豫章郡公,谥“文安”。除了史学著作以外,揭傒斯个人文集《揭文安公集》流存至今,并被清代学者
纪晓岚收入被称为中国文史著名作集大成的《
四库全书》。他在当时即与
虞集、
范椁、
杨载齐名,并称“元诗四大家”,又被列为“
儒林四杰”之一,揭傒斯文章叙事严整、言简意赅,以清婉丽密、感情细腻见长。1958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点校整理出版了《
揭傒斯全集》。揭傒斯成为当代学者所推崇的一位大文学家。
范梈
生平
范梈(1272年-1330年),元代官员、诗人。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今江西
樟树市)人。少聪颖,过目成诵,善诗能文。年三十六,作客京师,驰名于朝廷官吏之间,
御史中丞董士选聘为
家庭教师。由朝臣推荐为
左卫教授,迁
翰林院编修官。任满后,由
御史台提升为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职官名称)。在任时,不畏风寒瘴疠,巡历偏远地区,兴学教民,审理冤错积案,颇有政声。旋迁江西湖东道。随后,又由御史台提升为福建闽海
道知事。1329年,授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以母老末赴任。
至顺元年(1330年)以疾卒,年五十九。
诗作特点
范梈的散文学秦汉,其诗好为
歌行古体,学颜延年、
谢灵运,但多趣而高妙。他的诗多写日常生活和朋友来往应酬。但也有一些作品涉及
社会现实,如《闽州歌》描写了民间疾苦,《社日》也写了
社会习俗。在风格上比较多样,而以冲淡闲远为时人所称道。虞集称他的诗:“如唐临晋帖,终未逼真。”。揭傒斯《范先生诗序》则说他的诗“如秋空行云,晴雷卷雨,纵横变化,出入无联。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瘦骨嶙嶒,神气自若。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四顾无人,一碧万里,差可仿佛耳。”后人则说“徯斯之语虽务反虞集之评,未免形容过当。然梈
诗格实高,其
机杼亦多自运,未尝规规刻画古人,固未可以‘唐临晋帖’一语据为定论矣。”
著有《燕然》、《东方》等稿20卷,后人辑为《
范德机诗》、《
木天禁语》两书传世。《范德机诗》共7卷,辑诗557首,诗题中多用“访、题、赠、寄、和、谒、奉、悼、省亲、书怀、咏古、登山、临水……?之词,内容多为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及应酬之作,但也有部分表达了他处世的廉正态度。范诗的绝句、律诗有唐诗特色,具乐府味道,风格多样,语言洗炼,意境清奇,时人评说:“范诗如绝色妇人,说尽脂粉,与人斗妍,故无有及之者。《木天禁语》为诗话,论诗讲究篇法、句法、字法、气象、家数、音节,谓之六关(四库集要称此书为伪托)。
范梈诗中有一些句子,如“雨止修竹闲,流莺夜深至”(《
苍山感秋》)。他自己非常得意,也得到
吴师道、陈旅等人的称赏。他有些诗,如《
看东亭新笋》,写得自然而有新意。
参考文献
《元诗四大家》 作者:(明)毛晋辑 出版社:
毛氏汲古阁,明
崇祯(1628-1644) 本:刻本
《论元诗四大家》
闽江学院学报 2003年03期
王春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