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系年》是200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穆。
内容简介
《先秦诸子系年》,
钱穆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包括考辨专文四卷,计160余篇,通表四篇,附表三张。前人考证诸子年世,多依据《
史记》中的《
六国年表》,然《六国年表》颇多缺失。钱穆通过研究得而复失的汲冢之《
竹书纪年》,厘订其今传世本的错讹,然后以此来订正《史记》中的伪误和注释的抵牾,同时又遍考诸子之书,参证诸子之行谊及六国政事、年代、山川地理等,参伍以求,错综以验,定世排年,疏证细密。
本书原名《先秦诸子系年考辨》。《考辨》四卷与《通表》四篇一一相应,第一卷考订
孔子行迹与相关人物,第二卷考
墨子、
子思、
吴起等,并辨
老子其人其书,第三卷考晋、楚、魏、齐列国诸子,第四卷考
春申、平原二君和
荀子,至
韩非、
吕不韦。作者依次将
先秦学术思想发展分为“初萌”、“酝酿”、“磅礴”、“归宿”四期。
全书自孔子至吕氏,各家排比联络,一以贯之,对
先秦诸子的生平事迹、学术渊源、各家思想流变辙迹一一加以考定,持论有据,资料翔实。
“先秦学术,惟儒墨两派”是该书对先秦学术史的梗概。“分家而寻,不如别世而观。寻宗为说,不如分区为论。”是该书所用历史方法要旨。
编著历程
1923年秋,钱穆在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讲授《
论语》的同时,开始考订孔子生卒行事,启动本书的写作。
1927年秋,钱穆转入苏州省立中学任最高年级的
国文老师,以其授课讲义为基础梳理本书所涉及的诸子考辨各篇。
1929年9月,
顾颉刚阅读了钱穆刚刚完成的本书初稿,并加以赞赏。冬,著名历史学家
蒙文通对该作发出了少有的赞赏,经其推荐,初稿中的墨学诸篇,公开发表于南京的一家杂志上。
1930年9月,钱穆在
燕京大学任大一、大二国文课讲师。并利用其丰富的藏书资源,除逐字逐句修改本书在引述、体例、考辨等方面的错误。
图书目录
先秦诸子系年
自序
新版增定本识语
先秦诸子系年考辨
一 孔子生年考
二 孔子为委吏乘田考
三 孟懿子南宫敬叔学礼孔子考 附南宫敬叔南容非一辨
四 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老子辨
五 孔子适齐考
附晏婴卒年考
六 孔子自齐返鲁考
七 孙武辨
八 阳虎名字考
九 孔子五十学易辨
一〇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孔子考
一一 邓析考
一二 孔子仕鲁考
一三 孔子相夹谷堕三都考
一四 孔子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辨
一五 孔子去鲁适卫考
一六 蘧瑗史考
一七 孔子畏匡乃过薄一事之误传与阳虎无涉辨
一八 越句践元年考
一九 孔子去卫适陈在鲁哀公二年卫灵公卒岁非鲁定公卒岁辨
二〇 孔子去卫适陈在卫灵公卒后非卒前辨
二一 孔子过宋考
二二 孔子在陈绝粮考
二三 孔子至蔡乃负函之蔡非洲来之蔡考
附楚昭王兴师迎孔子辨
二四 孔子自楚反卫考
二五 孔子自卫反鲁考
二六 孔鲤颜回卒年考
附项汇考
二七 宰我死齐考
二八 孔子卒年考
二九 孔子弟子通考
三〇 孔门传经辨
三一 墨子生卒考
三二 墨翟非姓墨墨为刑徒之称考
附孟子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解
附庄子儒缓墨翟释义
三三 赵简子卒年考
三四 计然乃范蠡著书篇名非人名辨
附鸱夷子皮及陶朱公非范蠡化名辨
三五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考
附越徙琅邪考
三六 晋出公以下世系年数考
三七 魏文侯为魏桓子之子非孙其元年为周贞定王二十三年非周威烈王二年辨
三八 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考
三九 子夏居西河在东方河济之间不在西土龙门汾州辨
四〇 魏文侯礼贤考
四一 公输般自鲁游楚考
四二 墨子止楚攻宋考
四三 三晋始侯考
四四 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考
四五 宋昭公末年在周威烈王四年非二十二年辨
四六 魏文侯二十五年乃子击生非子罃生魏徙大梁乃惠成王九年非三十一年辨
四七 鲁缪公元乃周威烈王十一年非十九年亦非十七年辨
四八 鲁缪公礼贤考
四九 越灭郯乃晋烈公三年非四年六年辨附越灭滕考
五〇 吴起仕鲁考
五一 田庄子卒年考
五二 田齐为十二世非十世辨
五三 吴起为魏将拔秦五城考
五四 魏文灭中山考
附中山武公初立考
五五 宁越考
五六 田和始立在齐宣公五十一年非四十五年辨
五七 墨子游齐考
五八 子思生卒考 附颜般 王慎 长息
五九 列御寇考 附南郭子綦
六〇 魏武侯元年乃周安王六年非十六年辨
六一 墨子游楚鲁阳考
六二 墨子弟子通考
六三 孟子生年考
六四 田和始立为侯考
六五 齐康公二十一年乃田侯剡立非桓公午立辨
六六 吴起去魏相楚考
六七 吴起传左氏春秋考 附铎椒考
六八 孟胜考 附徐弱 田襄子 腹〓
六九 宋辟公乃桓侯辟兵其元年当周安王二十二年非周烈王四年在位四十一年非三年辨
七〇 田桓公在位十八年非六年其弑君自立在魏武侯二十一年非二十二年辨
七一 韩哀侯懿侯昭侯三世名谥年数考
七二 老子杂辨
七三 商鞅考 附甘龙 杜挚
七四 齐威王在位三十八年非三十六年辨
七五 稷下通考
七六 孟子不列稷下考
七七 申不害考
七八 魏围邯郸考
七九 季梁考 附季真
八〇 杨朱考
八一 子莫考
八二 白圭考 附赵武灵胡服考
八三 逢泽之会乃梁惠王非秦孝公在梁惠王二十七年非周显王二十七年辨
八四 齐魏战马陵在梁惠王二十八年非周显王二十八年辨
附毛氏本索隐异文校
八五 田忌邹忌孙膑考 附司马穰苴
八六 梁惠王二十八年乃齐威王称王之年非齐威王卒年辨
八七 屈原生卒考
八八 庄周生卒考
八九 子华子考
九〇 尸佼考 附公羊女子及北宫子沈子
九一 宋君偃元年乃周显王三十一年非四十一年乃幼年嗣位非弑兄自立辨
九二 齐魏会徐州相王乃魏惠王后元元年非魏襄王元年乃齐威王二十四年非齐宣王九年辨
九三 惠施仕魏考
九四 匡章考 附周最
九五 苏秦考
附苏代苏厉考
附鬼谷子辨
九六 楚威王与齐威王同时考
九七 齐因燕文王丧伐取十城乃威王非宣王辨
九八 孟子在齐威王时先已游齐考
九九 宋偃称王为周显王四十一年非慎亲王三年辨
附宋王偃即徐偃王说
附社亡鼎沦解
附战国时宋都彭城证
一〇〇 秦始称王考
一〇一 韩始称王考
一〇二 韩宣惠王考韩威侯考
附韩举赵将非韩将辨
一〇三 荀卿年十五之齐考
一〇四 齐魏韩会平阿及齐魏会甄考
一〇五 五国相王考
一〇六 鲁平公元年为周显王四十七年非周赧王元年卒在赧王十二年非十九年辨
一〇七 惠施去魏考
附张仪初入秦考
一〇八 惠施自楚至宋考
一〇九 靖郭君相齐威宣王与湣王不同时辨
一一〇 孟子至宋过薛过邹考
一一一 孟子游滕考
一一二 鲁平公欲见孟子考
孟子自齐至梁游踪略表
一一三 许行考 附索卢参
一一四 田鸠考 附腹〓 唐姑果 谢子
一一五 孟子游梁考
一一六 惠施返魏考
附南方倚人黄缭考
一一七 孟子自梁返齐考
一一八 淳于髠考
附辨越绝书吴越春秋记越年
附淳于髠为人家奴考
一一九 魏襄王魏哀王乃襄哀王一君两谥考
一二〇 齐伐燕乃宣王六年非湣王十年辨
附燕昭王乃公子职非太子平辨
一二一 屈原于怀王十六年前被谗见绌十八年使齐非即放逐辨
一二二 孟子去齐考
一二三 宋〓考
一二四 尹文考
一二五 惠施卒年考
一二六 张仪卒乃魏哀王九年非十年辨
一二七 屈原居汉北为三闾大夫考
附战国时洞庭在江北不在江南辨
附屈原沉湘在江北不在江南辨
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辨
一二八 齐湣王在位十八年非四十年其元年为周赧王十五年非周显王四十六年辨
一二九 魏襄王十九年会薛侯于釜邱考 附冯欢
附孟〓去齐相魏考
一三〇 宋元王儿说考
附唐鞅田不礼考
一三一 楚顷襄王又称庄王考
一三二 春申君乃顷襄王弟不以游士致显辨
一三三 平原君为相考
一三四 王氏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补正
一三五 宋康王灭滕考
一三六 荀卿自齐适楚考
一三七 慎到考
一三八 接子考
一三九 田骈考 附彭蒙王斶
一四〇 春申君封荀卿为兰陵令辨
一四一 公孙龙说燕昭王偃兵考
一四二 公孙龙说赵惠文王偃兵考
一四三 荀卿齐襄王时为稷下祭酒考
一四四 邹衍考 附邹奭
附邹衍著书考
一四五 庄子见赵惠文王论剑乃庄辛非庄周辨
一四六 魏牟考
附论詹何环〓年世 附召滑
一四七 虞卿著书考
附国语采及铎氏虞氏钞撮考
一四八 孔穿与公孙龙辨于平原君所考 附子思以下孔裔生卒年表
一四九 荀卿赴秦见昭王应侯考
一五〇 陈仲考
一五一 荀卿至赵见赵孝成王议兵考
一五二 邹衍与公孙龙辨平原君家考 附綦母子 毛公 桓团
一五三 鲁灭在楚考烈王七年非八年十四年辨
附武内义雄六国年表订误论鲁谱之误辨
一五四 再论鲁谱歧点
一五五 鲁仲连考
一五六 李斯韩非考
一五七 庞煖剧辛考
附庞煖即临武君考
一五八 鹖冠子辨
一五九 吕不韦著书考
一六〇 孔丛子载孔子顺事足迹辨
一六一 春申君见杀考
一六二 尉缭辨
一六三 诸子〓逸
先秦诸子系年通表
例言
通表第一
通表第二
通表第三
通表第四
通表之部附表第一
列国世次年数异同表
通表之部附表第二
战国初中晚三期列国国势盛衰转移表
通表之部附表第三
诸子生卒年世先后一览表
附诸子生卒年世约数
跋
考辨索引
书名人名索引
刘向歆父子年谱
自序
刘向歆父子年谱
名人评价
蒙文通:“君书体大思精,唯当于三百年前顾亭林诸老辈中求其伦比。乾嘉以来,少其匹已。”
顾颉刚:“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虽名为先秦诸子的年代作考辨,而其中对古本《竹书纪年》的研究,于战国史的贡献特大。”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
无锡人,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刘歆父子年谱》被聘为
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
燕京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
西南联合大学、
华西大学、
四川大学、
齐鲁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先后任昆明
五华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无锡
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1949年去
香港,创办
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
中央研究院”院士、
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