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1年是平年,是农历辛未年,中国农历的羊年,隋大业七年。
大事记
公元611年,邹平人
王薄,在
长白山(今
山东章丘、
邹平境内)聚众起事。
王薄的义旗刚一树起,山东各地纷纷响应.
窦建德在
高鸡泊(今
河北固城县西南)造反。
翟让聚众在
瓦岗寨(今
河南滑县南)造反,西突厥
处罗可汗归降隋朝,迁居内地,部众遂立达头的孙子为西突厥可汗,号
射匮可汗.玄元老和尚在大兴(
锦州)肇建东北地区最早的佛教寺庙——普济寺(大广济寺)。
历史纪事
大业六年(六一零)
隋炀帝第二次巡游江都,大业六一一年二月,炀帝自江都(今江苏
扬州)乘龙舟,入
永济渠,赴
涿郡(今
北京市),下诏攻
高丽。命
元弘嗣往东莱(今
山东掖县)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督役,船工昼夜赶工。总征全国各地的水陆兵,不论远近,会集
涿郡。又发江淮以南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排镩手三万人,全部奔赴
涿郡。五月,炀帝至
涿郡临朔宫。令
河南、
淮南、江南造戎车五万乘,发河南北民夫供应军需。七月,发江淮以南民夫及船只运
黎阳及洛口诸仓米至
涿郡,船队前后长达千途里,往还在路上的民夫经常有十万人。
杂谭逸事
王薄起兵
隋炀帝为了准备击
高丽,调兵征粮,举国就役,致使“耕稼失时,田畴多荒”,“谷价踊贵……米斗直数百钱”。河东的
涿郡和
山东的东莱是隋进攻
高丽的军事基地,这一带人民负担的兵役和徭役最沉重,加以水旱灾荒不断发生,因此
农民起义首先在山东爆发。就在炀帝大举进攻
高丽的前一年,即大业七年(六一一),
山东邹平(今山东)人
王薄,率众于
长白山(今山东章丘、邹平境内)起义。自称
知世郎,作《
无向辽东浪死歌》以相号召,歌辞说道;“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长矛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
辽东死,斩头何所伤。”于是逃避兵役的人多归附之。
该塔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石塔,1961年国务院公布该塔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该塔内原东魏杨显叔造像记刻,清朝末年曾被清大吏端方偷去,流入日本。
处罗可汗奔隋
西突厥处罗可汗的母亲向氏本来是汉人,开皇末年到隋廷,被留在长安。
裴矩闻知处罗想念母亲,乃请求炀帝派遣使者招怀处罗。大业四年(六零八)二月,炀帝派遣司朝谒者崔君肃带着诏书前往西突厥。处罗可汗在见崔君肃时非常傲慢,接受诏书时也不肯起身,崔君肃便对他说:“
启民可汗屡次请求发兵击处罗,隋朝群臣也支持启民的请求,炀帝只是顾念你母向氏的请求,才未许出兵。今天你处罗态度傲慢如此,则是向夫人欺骗天子,一定要遭到杀戮”。听罢,处罗忙起身,跪接诏书,并遣使与崔君肃一道向隋朝贡汗血马。后炀帝西巡,召处罗可汗,处罗可汗以他故推辞不往。炀帝大怒。正值西突厥酋长射匮遣使到隋求婚,
裴矩向炀帝建议,厚礼射匮,拜其为可汗,使射匮与处罗相争,隋收渔人之利。炀帝乃命令射匮发兵诛处罗可汗,然后许婚。时处罗驻牧于乌孙故地,射匮发兵袭之,处罗可汗被击败,丢下妻子,带领数千骑向东逃奔高昌。高昌王麴伯雅报告炀帝。炀帝派
裴矩与处罗母向氏到玉门关晋昌城,劝说处罗入朝。大业七年(六一一)十二月,处罗到临朔宫(建在
涿郡)朝见
隋炀帝,炀帝待以殊礼,设宴款待,将其部众分别安置于会宁(今陕西靖边县)、楼烦(今山西雁门关北),处罗自带五百骑常从炀帝巡游,赐其号为曷婆那可汗,赏赐甚厚。后来又以
信义公主许配他为妻。西突厥的这次内争,使其力量削弱,达到了
长孙晟“首尾猜嫌,腹心离阻”的目的。
刘霸道阿舅军
大业七年(六一一),刘霸道领导平原(今
山东平原西南)农民起义,以负海带河、地形险阻的
豆子航(今山东惠民县境)为根据地。刘霸道为当地豪强,累世仕宦,赀产富厚,喜游侠,食客常数百人。起义者聚于其周围,很快达十余万人,号称“阿舅军”。
聚众高鸡泊
大业七年(六一一),清河漳南(今
山东武城东北)人孙安祖,家为大水漂没,妻子饿死,县令又逼其服兵役,孙安祖悲愤交加,乃刺杀县令,藏在
窦建德家。官府追捕甚急,
窦建德帮助他聚众入高鸡泊(今
河北故城西南),自号将军。孙安祖后被
张金称所杀,其部属归
窦建德。
高土达造反
大业七年(六一一),信都(
河北景县)人
高士达率众于清河(今河北清河)起义,以
高鸡泊为根据地,继与
窦建德部会合,自称东海公,以窦建德为
司兵,大业十二年(六一六)击杀隋将
郭绚,小胜轻敌,兵败战死。
大业七年(六一一),清河隃县(今
山东夏津)人
张金称率众起义,以
河曲(
夏津县北大清河曲处)为根据地,众至数万。大业十二年(六一六),隋将
杨义臣灭
张金称,其余部归
窦建德。
窦建德造反
大业七年(六一一),
隋炀帝募征
高丽,
窦建德因勇敢被选为二百人长,因帮助
孙安祖起义,被官府追捕,其家属被杀,窦建德率所部二百人在家乡清河漳南(今山东武城东北)起义,投
高鸡泊高士达,任
司兵。
翟让造反
大业七年(六一一),东郡韦城(今
河南滑县东南)人
翟让率众起兵,翟让勇敢有胆略,初任东郡法曹,触法当斩,为狱吏救脱,遂于瓦岗(今河南滑县南)起义,与
单雄信、徐世勣等据瓦岗,众至万余人,其部下多为善使长枪之渔猎手。
玄元老和尚
在大兴(锦州)肇建东北地区最早的佛教寺庙--
普济寺(大广济寺)。
通鉴记载
炀皇帝上之下大业七年(辛未,公元六一一年)
春,正月,壬寅,真定襄侯郭衍卒。
二月,己未,上升钓台,临杨子津,大宴百僚。乙亥,帝自江都行幸
涿郡,御龙舟,渡河入
永济渠,仍敕选部、门下、
内史、御史四司之官于前船选补,其受选者三千余人,或徒步随船三千馀里,不得处分,冻馁疲顿,因而致死者什一二。
壬午,下诏讨
高丽。敕幽州总管
元弘嗣往东莱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督役,昼夜立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皆生蛆,死者什三四。夏,四月,庚午,车驾至涿郡之临朔宫,文武从官九品以上,并令给宅安置。先是,诏总征天下之兵,无问远近,俱会于涿。又发江淮以南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排镩手三万人,于是四远奔赴如流。五月,敕
河南、
淮南、江南造
戎车五万乘送高阳,供载衣甲幔幕,令兵士自挽之,发河南、北民夫以供军须。秋,七月,发江、淮以南民夫及船运
黎阳及洛口诸仓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馀里,载兵甲及攻取之具,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山东、
河南大水,漂没三十馀郡。冬,十月,乙卯,底柱崩,偃河逆流数十里。
初,帝西巡,遣侍御兄韦节召西突厥
处罗可汗,令与车驾会
大斗拔谷,国人不从,处罗谢使者,辞以他故。帝大怒,无如之何。会其酋长射匮遣使来求婚,
裴矩因奏曰:“处罗不朝,恃强大耳。臣请以计弱之,分裂其国,即易制也。射匮者,都六之子,达头之孙,世为可汗,君临西面,今闻其失职,附属处罗,故遣使来以结援耳,愿厚礼其使,拜为大可汗,则突厥势分,两从我矣。”帝曰:“公言是也。”因遣矩朝夕至馆,微讽谕之。帝于仁风殿召其使者,言处罗不顺之状,称射匮向善,吾将立为大可汗,令发兵诛处罗,然后为婚。帝取桃竹白羽箭一枚以赐射匮,因谓之曰:“此事宜速,使疾如箭也。”使者返,路径处罗,处罗爱箭,将留之,使者谲而得免。射匮闻而大喜,兴兵袭处罗;处罗大败,弃妻子,将左右数千骑东走,缘道被劫,寓于高昌,东保时
罗漫山。高昌王麹伯雅上状。帝遣
裴矩与向氏亲要左右驰至玉门关晋昌城,晓谕处罗使入朝。十二月,己未,处罗来朝于临朔宫,帝大悦,接以殊礼。帝与处罗宴,处罗稽首,谢入见之晚。帝以温言慰芝之,备设天下珍膳,盛陈女乐,罗绮丝竹,眩曜耳目,然处罗终有怏怏之色。
帝自去岁谋讨
高丽,诏
山东置府,令养马以供军役。又发民夫运米,积于泸河、怀远二镇,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加之饥馑,谷价踊贵,东北边尤甚,斗米直数百钱。所运米或粗恶,令民籴而偿之。又发鹿车夫六十馀万,二人共推米三石,道途险远,不足充餱粮,至镇,无可输,皆惧罪亡命。重以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
邹平民
王薄拥众据长白山,剽掠齐、济之郊,自称
知世郎,言事可知矣;又作《
无向辽东浪死歌》,以相感劝,避征役者多往归之。
平原东有豆子,负海带河,地形深阻。自高齐以来,群盗多匿其中。有
刘霸道者,家于其旁,累世仕宦,赀产富厚。霸道喜游侠,食客常数百人。及群盗起,远近多往依之,有众十馀万,号“阿舅贼”。
漳南人
窦建德,少尚气侠,胆力过人,为乡党所归附。会募人征
高丽,建德以勇敢选为二百人长。
同县孙安祖亦以骁勇选为征士,安祖辞以家为水所漂,妻子馁死,县令怒笞之。安祖刺杀令,亡抵建德,建德匿之。官司逐捕,踪迹至
建德家,建德谓安祖曰:“文皇帝时,天下殷盛,发百万之众以伐
高丽,尚为所败。今水潦为灾,百姓困穷,加之往岁西征,行者不归,疮痍未复;主上不恤,乃更发兵亲击
高丽,天下必大乱。丈夫不死,当立大功,岂可但为亡虏邪!”乃集无赖少年,得数百人,使安祖将之,入
高鸡泊中为群盗,安祖自号将军。时鄃人
张金称聚众河曲,蓚人
高士达聚众于清河境内为盗。群县疑
建德与贼通,悉收其家属,杀之。建德帅麾下二百人亡归士达,士达自称东海公,以建德为
司兵。顷之,
孙安祖为
张金称所杀,其众尽归建德,建德兵至万馀人。
建德能倾身接物,与士卒均劳逸,由是人争附之,为之致死。
自是所在群盗蜂起,不可胜数,徒众多者至万馀人,攻陷城邑。甲子,敕都尉、鹰扬与郡县相知追捕,随获斩决;然莫能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