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卿,西汉时期人,齐人,西汉武帝时方士,出自于《史记·孝武本纪》。
人物生平
在
汉武帝发掘出
宝鼎后用关于
黄帝的故事了哄骗汉武帝。他在河南、东莱祭祀时自称见到了神仙,被封
中大夫,并用大脚印来不断哄骗汉武帝,汉武帝十分恼火,但也没有办法。
相传,东莱
祭祀的事情
汉武帝十分恼火,想要杀了公孙卿。公孙卿十分害怕,就找了当时
骖乘的大将军
卫青,让他帮忙说话。后来
卫青劝阻汉武帝成功,于是公孙卿保了自己一条小命。
史籍记载
《
史记·
孝武本纪》载: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
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
亲郊之”。上疑未定。齐人公孙卿曰:“得
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卿有
札书曰:“黄帝得宝鼎宛朐,问於
鬼臾区。区对曰:‘黄帝得宝鼎
神策,是岁己酉
朔旦冬至,得天之纪,
终而复始。’於是黄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岁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
不经,疑其妄书,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
嬖人奏之。上大悦,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功,申功已死。”上曰:“申功何人也?”卿曰:“申功,齐人也。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
曾孙也。宝鼎出而与
神通,
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功曰:‘汉主亦当
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
名山八,而三在
蛮夷,五在中国。中国
华山、首山、
太室、
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
百姓非其道,乃
断斩非鬼神者。百馀岁然後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
大鸿,死葬雍,故
鸿冢是也。其後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
甘泉也。所谓
寒门者,
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
铸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
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
小臣不得上,乃悉持
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百姓
仰望黄帝既
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号。故後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其弓曰
乌号。’”於是天子曰:“
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
妻子如脱
躧耳。”乃拜卿为郎,东使候神於
太室。……
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若雉,
往来城上。天子
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无效
文成、
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
人主,人主求之。其道非少
宽假,神
不来。言神事,事如
迂诞,积以岁乃可致。”於是
郡国各
除道,
缮治宫观名山
神祠所,以
望幸矣。……
齐人
丁公年九十馀,曰:“封者,合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
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於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年,至且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尝接神仙人蓬莱士,
高世比德於九皇,而颇采儒术以文之。群儒既以不能辩明封禅事,又
牵拘於诗书古文而不敢骋。上为封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与古同”,徐偃又曰“太常
诸生行礼不如鲁善”,周霸属图
封事,於是上绌偃、霸,尽罢诸儒弗用。
三月,遂东幸
缑氏,礼登中岳
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户封太室
奉祠,命曰崇高邑。
东上泰山,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颠。
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
八神。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
神人。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一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群臣有言见一
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已忽不见。上既见大迹,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则大以为仙人也。宿留海上,与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
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见天子”。天子於是幸缑氏城,拜卿为
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毋所见,见大人迹。复遣方士求神怪采
芝药以千数。是岁旱。於是天子既出毋名,乃祷万里沙,过祠泰山。”还至瓠子,自临塞决河,留二日,沈祠而去。使二卿将卒塞决河,河徙二渠,复禹之
故迹焉。
是时既灭
南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
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後世
谩怠,故
衰耗”。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
鸡卜。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
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氏城,置
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於是上令长安则作
蜚廉桂观,
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使卿
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
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
招来神仙之属。於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
宫室。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有光云,乃
下诏曰:“甘泉防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
其,伐
朝鲜。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
乾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其,上郊雍,通回中道,巡之。春,至鸣泽,从西河归。……
十一月乙酉,栢梁灾。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
高里,祠
后土。临渤海,将以
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
上还,以栢梁灾故,朝受计甘泉。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於是作
建章宫,度为
千门万户。前殿度高
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馀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馀丈,名曰
泰液池,中有蓬莱、
方丈、
瀛洲、
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
璧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
井干楼,度五十馀丈,
辇道相属焉。……
其後五年,复至泰山修封,还过祭常山。子所兴祠,泰一、后土,三年亲郊祠,建汉家封禅,五年一修封。薄忌泰一及三一、
冥羊、
马行、赤星,五,
宽舒之
祠官以岁时致礼。凡六祠,皆太祝领之。至如
八神诸神,、凡山他名祠,行过则祀,去则已。方士所兴祠,各自主,其人终则已,
祠官弗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禅,其後十二岁而还,遍於
五岳、
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迹为解,无其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终羁縻弗绝,冀遇其真。自此之後,方士言祠神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
文学形象
蔡东藩著的《
前汉演义》中第七十三回 信方士连番被惑 行封禅妄想求仙。
却说齐人公孙卿本是一个方士,因闻武帝新得
宝鼎,也想乘时干进,胡乱凑成一书,叫做《札》书,
怀挟入都,钻通了一条
门路,把书献入。书中语多
荒诞,内有黄帝得宝鼎,是辛巳朔旦冬至,今岁汉得宝鼎,适当己酉朔旦冬至,古今相符,足称盛瑞云云。武帝览书,很觉
合意,遂召公孙卿入见,问此书为何人所作。卿随意捏造,说是受诸申公,且言申公已死,只有此书遗下。
武帝信以为真,且问申公有无他语。卿又答道:“申公尝谓大汉肇兴,正与黄帝时代,运数相合。大约高皇帝后,或孙或曾孙,圣圣相承,必有宝鼎出现,宝鼎一出,上与
神通,应该
封禅,重行黄帝故事。今宝鼎适符圣瑞,可见申公所言,真实不虚了。”武帝复问黄帝如何封禅?公孙卿乱说了一大篇,无非把岳宗
泰岱,禅主云亭的套话,信口铺张。又把当时甘泉宫,指为黄帝时代的
明庭,谓黄帝曾在明庭接见
百神,后来采铜
首山,铸鼎
荆山,鼎成后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乘龙
登天,带去后宫及大臣七十余人;还有许多
小臣,要想攀髯上去,髯被扯断,统皆坠下,连黄帝所带的弓衣,亦被震落,小臣无从再攀,只得抱弓悲号,因以
鼎湖名地,
乌号名弓。全是
牵强附会。这番言词,武帝已听过许多方士,说及
大略,不过公孙卿所谈,更觉得
娓娓动听,遂不禁长叹道:“朕如能学得黄帝,弃
妻子也如敝屣哩!”当下拜卿为郎,使至
太室候神,太室即
嵩岳之一峰。既而卿入都
面陈,谓
缑氏城上有仙人迹,请武帝自往
巡幸。上回所述驾幸
缑氏,便是为了公孙卿一言。惟武帝也恐为所欺,曾向卿说道:“汝莫非效
文成五利否?”卿答称人求神仙,神仙不须求人,应该
宽假岁月,精诚
感应,方得上迓仙人。
看官听说!这明是借端延宕,不负责任,比那文成五利,更为狡猾。所以文成五利,终致授首,公孙卿却得坐靡廪禄,逍遥了好几年。究竟文成五利,姓甚名谁?小子前时
无暇叙入,只好趁此补述出来。是
倒戟而出之法。(摘录于
蔡东藩《
前汉演义》第七十三回)